08七下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含答案)_第1页
08七下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含答案)_第2页
08七下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含答案)_第3页
08七下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含答案)_第4页
08七下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陋室铭》《爱莲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陋室铭》《爱莲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释】①任:推荐。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陶后鲜有闻(_______)(2)乃委手版归(_______)(3)吾不为也(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水陆草木之花②敦颐独与之辩B.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人不知而不愠C.①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杀人以媚人D.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且焉置土石3.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B.(甲)文语言精练,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C.(乙)文写上司王逵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王逵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4.结合文章,概括(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周敦颐怎样的品质。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注: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2)廉而不刿________________(3)瑕适并见________________(4)言念君子________________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C.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9.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节选自《陋室铭》)(二)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shěn):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①斯是陋室________②其妻患之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2.语段(一)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13.比较两个语段,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⑤,漆之所藏者黑⑥,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⑥漆:墨漆。14.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6.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指贤士居所。甲文中除了“陋室”外还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17.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些交友方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普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杜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①。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在告②,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为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而为图卷以赠之。夫世固有极冷之时,而名实③之权在焉。巧者④乘间⑤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乃真附热者也。(选自钟惺《夏梅说》,有删改)(注释)①朱夏:《尔雅·释天》云,“夏为朱明。”因称夏季为朱夏。②在告:在告假归家休息期间。③名实:名利。④巧者:投机取巧的人。⑤乘间:趁机会,找空隙。1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追本溯源(1)“濯”字在金文中写为“翟”,造字本义是“小鸟在水边梳洗、整理羽毛”。在“濯清涟而不妖”中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课内迁移(2)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斯: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巧用工具(3)累累其实实:________________《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实”字义项:①确实,的确。②充满,充实。③果实,种子。联系语境(4)花实俱往,时维朱夏俱往:________________19.翻译下面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20.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谈谈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示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分析:“焉”在这里相当于“啊”,表示赞叹语气,表达作者对莲花庄重高雅形象的赞美之情。21.(乙)文中梅树所遭受的“冷”和“热”各指什么境遇?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⑦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正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实:充实,充满。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2)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3)予谓菊谓:_______(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树:_____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24.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作者所认为的君子分别有哪些特点?25.结合文章内容,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说说(甲)(乙)两文的异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体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②瑞:吉,善。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3)宜乎众矣(__________)(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__________)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28.(甲)文中的莲和(乙)文中的兰,同是花中的君子,它们的香味和气质品格都具有相同之处,莲的香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的香味是:氲氲无所。莲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气质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写出兰气质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29.(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0.下列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很多)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2.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乙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2)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3)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3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6.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气质风度方面,表现出莲的通达正直,美名远扬。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D.文章将菊、牡丹、莲拟人化,又从映衬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7.周敦颐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请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各自蕴含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看法。[链接材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参考答案1.听说扔下做2.B3.C4.【甲】文主要表现周敦颐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达正直等优秀品质;【乙】文主要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为官正直等优秀品质。5.(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2)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闻,听说。(2)句意: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委,扔下。(3)句意:我不做。为,做。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转折;C.①连词,因为/②连词,来;D.①语气助词,无实义/②代词,哪里;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乙文“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可知,面对酷吏王逵不合法的判决,周敦颐敢于直言,与之争辩,宁愿辞官也不愿意用一条人命来取悦上级,由此王逵醒悟,囚犯得以免除死刑。C选项“【乙】文写上司王逵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王逵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的表述全部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结合【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知,作者具体描写了莲洁身自好、正直豁达、庄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等品格,而作者非常喜爱莲花,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个人的追求,故【甲】文主要表现周敦颐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达正直等优秀品质。(2)结合【乙】“文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可知,周敦颐迅速解决了别人长久没有解决的案件,表现出周敦颐有杰出的才能。结合【乙】文“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可知,面对酷吏王逵不合法的判决,周敦颐敢于直言,与之争辩,宁愿辞官也不愿意用一条人命来取悦上级,最终挽救了一条人命,表现了周敦颐为官正直等优秀品质。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予,我。谓,认为。隐逸者,隐士。(2)狱,案件。久,很长时间。不决,没有判决。一讯,一审讯。辨,辨别清楚。【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6.多有棱角(锋利)一起(同)考虑(想到)7.(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敲击它,它的声音清越(或“清亮、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8.A9.(1)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2)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分析】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可以参考题干小贴士的提示进行解释。(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为: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因为“刿”是‘刺伤”意思,可根据上下文推测(小贴士方法1),“廉”,指有棱角(锋利);(3)句意为: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根据成语“并驾齐驱”推测(小贴士方法2),“并”,一起;(4)句意为:想念君子。按照课内文言文迁移,《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中“念”(小贴士方法3)的含义是“考虑”之意,推测此句,“念”理解为“考虑(想到)”。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通:贯通;直:笔直。蔓:横生藤曼;枝:旁生枝茎;(2)扣;敲击;清扬:清越悠扬;远闻:远远就能听到。8.考查内容、写法和断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A.甲文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作者只是慨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甲文没有批判“菊花”之意,故选A。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本,从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知,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豁达大度;从乙文“坚刚而不屈”“廉而不刿”可知作者借玉赞美君子品行刚强不屈,行为正直,梳理合并。故两文笔下的“君子”都有正直的美德。从甲文“香远益清”赞美君子清明的声誉远扬,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作者借玉声音清越远扬,赞美君子言辞。故两文笔下的“君子”都有美好的声名。【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孔子说:“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10.这以……为患,为……担忧11.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12.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13.相同之处:安贫乐道。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专心求知。【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斯,这。②句意为:他的妻子很担心这种情况。患,担心。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丝竹,音乐。案牍,官府的公文。句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②重点词语:弥,更。遂,终于。句意: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3.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陋室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调素琴,阅金经”,写日常生活,学生要注意概括全面。4.《陋室铭》与《安贫乐道》的共同点非常明显,都是安贫乐道。不同点不是很明显,学生需注意甲文注重写生活品德,乙文侧重描写王欢求学,就能抓住要点。故答案为:⑴这;以……为患,为……担忧;⑵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⑶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⑷相同之处:安贫乐道。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专心求知。【参考译文】(二)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非常爱好学习,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担忧,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儒者。

14.(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使……劳累。15.(1)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示例:这些交友的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惟吾德馨: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指贤士居所,在甲文中找到有贤者居住的房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诸葛亮和杨子云都是贤者,故甲文中除了“陋室”外还出现的两个“芝兰之室”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结合题干中所给的句子理解其交友方式,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对这种交友方式的看法,一般都是赞成。(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这句话所展现的交友方式是:和有学问的人交往。(2)丹之所藏者赤: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有品行好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受到好的影响,所以所展现的交友方式是:要和有好品行的人交往。(3)示例:这两句话的交友理念是:要和那些有学识、有德行的人交往,我赞成这种交友方式,人总是不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有学识、有德行的朋友的影响下,自己会更好、更快的成长、进步,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宴会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18.洗这果实都过时了19.(1)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2)所以观赏梅花和写诗咏梅的人,没有在无花的时候来看梅和咏梅的。20.“矣”在这里相当于“了”,表示感叹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夏梅不屈不挠的抗争性格的赞美和对趋炎附势的人的批判。21.“冷”指梅树花实俱往,无人观赏的冷清;“热”指的是梅树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时的热闹。作者在文中谈梅论世、托物寓意,借人对梅的态度类比人对人的态度,从时令气候的冷热、赏梅咏梅的冷热,谈到人情世态的冷热,以此表达对趋炎附势的虚伪之徒的批判。【分析】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结合“濯”的本义——小鸟在水边梳洗、整理羽毛,可知句中“濯”的意思是“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其中“斯”的意思是“这”,由此可知,“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中的“斯”也是“这”的意思;“累累其实”的意思是“梅有众多成串的果实”,其中“实”的意思是“果实”;“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到了夏季,梅的花朵凋落,果实成熟,没什么可观赏的了。结合语境可知,“俱往”的意思是“都过时了”。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的翻译要准确。(1)莲之爱:倒装句,即对莲的爱。予:我。者:……的人。(2)故:所以。夫:发语词,不译。未有:没有。于:在。20.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观察示例,可知在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时,先要写出加点字的意思及其表达的语气,然后分析加点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的意思是“只有叶子和枝干相守护,一同和炎炎烈日抗争,梅花已经冷到极点了”,其中“矣”在句中相当于“了”,表示感叹的语气。联系上文可知,作者写炎夏之时,“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梅只有叶子和枝干与烈日抗争,这时候却极少有人来欣赏它。这和前文“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在寒冬之时,梅花灿烂开放,人们争相观赏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夏梅不屈不挠的抗争性格的赞美,同时也对趋炎附势的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根据乙文中“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可知,梅树所遭受的“热”指的是梅树“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时的热闹;根据“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可知梅树所遭受的“冷”指的是梅树花实俱往,无人赏梅的冷清。作者通过对梅的盛时在冬而不在夏,咏梅的人也都是争相歌咏寒冬的梅花而不去过问炎夏的梅叶的描写,对趋炎附势的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同时借夏梅以自喻。文章揭露了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抨击了趋炎附势的丑恶,赞颂了敢于“与烈日争”的人们。【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梅花开在冷的时候,是容易知道的,然而也有最热的时节。冬春结冰下雪的时候,梅花怒放鲜艳灿烂,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都争先恐后地前往观赏,这就是梅花最热的时候。三四五月,梅有众多成串的果实,又有温和的风和适宜梅生长的雨所施及,然而梅花开始冷了。梅花凋落果实成熟都过时了,时间进入夏季。只有叶子和枝干相守护,一同和炎炎烈日抗争,梅花已经冷到极点了。所以观赏梅花和写诗咏梅的人,没有在无花的时候来看梅和咏梅的。张谓《官舍早梅》诗所歌咏的梅花,是在花儿已经调谢,梅子正结实的时候。歌咏梅花到梅子结果的时候,这是已经很难的了。何况是梅只剩下叶子呢?梅花到了只有叶子的时候,梅花就过了时令很久了。好友廷尉董崇相,于告假归家休息期间,写有一首《夏梅》诗,内容写到梅叶。为什么这样写?他说舍弃梅叶就不能称作夏梅了。我为梅花有这份情谊而感慨,就做了一幅书卷赠送给他。世上本来就有最冷的时候,名利的权利都在。投机取巧的人都乘机前往,既有名利的收获,又无前往求热的嫌疑,这就是那些在冬春结冰下雪的时候去追逐梅花的人,这才是真的依附梅花最热的人。22.(1)多(2)沾染(3)认为(4)栽种、种植23.(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竹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24.【甲】君子高洁、庄重、质朴、正直、德名远播;【乙】意志坚强、正直、虚心、坚贞。25.相同点:从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不同点: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分析】2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句意为:可爱的非常多。蕃:多;②句意为: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染:沾染;③句意为:我认为菊花。谓:认为;④句意为: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树:种植,栽培。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莲之爱(喜爱莲花的人)、予(我)、何(什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本(根)、则(就)、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莲”喻“君子”。【甲】文通过描写莲“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赞美莲(君子)的高洁、庄重质朴、正直、声名远播的美好品质;【乙】文则通过写竹的“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等,讴歌竹(君子)的意志坚强、正直、虚心、坚贞美好品格。据此作答。2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甲】文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以莲的形象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作者要像莲花一样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同时也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而【乙】文作者借竹子的四种自然特性来讴歌君子的四种美德,以“竹子”喻“君子”。由此可见,两文都是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运用表达方式上,【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是记叙,“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描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议论抒情,所以【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是先提出自己的问题——“竹似贤,何哉”,然后从“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所以【乙】文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据此概括作答。【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26.洗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善于,擅长27.(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或者嗅取香味的)。28.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9.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用“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行等方面的特点来寄托自己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乙】文通过描写了兰花的特点和意趣,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赞美了兰洁身自好、高洁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分析】2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濯,洗。(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乎众矣: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应当。(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善,善于,擅长。2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2)兰之味,兰花的味道。非,不。逼,接近,迫近。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2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香。故这一句写出了莲的香气。(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只能远远观看,不能靠近玩弄,突出了莲庄重的品格。故写出莲庄重气质品格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这一句写出了兰不能够被亲近、但是人们又不愿意远离它,由此突出了兰独特的庄重的气质和品格。“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写兰的味道;“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写兰的色彩;“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则为写兰的气质做铺垫。故展现兰气质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1)【甲】文。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知,这里作者通过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行等方面的特点来突出莲的庄重、纯洁、清高、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而自己正如莲一般,故用莲来寄托自己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乙】文。结合“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可知,作者认为兰花的特点和意趣无法被描摹出来,非常独特,又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文王、孔子、屈原之徒”是品格高尚的人物,通过这些人,赞美了兰洁身自好、高洁的品性。而自己如此喜爱兰花,也是追求这样洁身自好、高洁品格的人,故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对高洁、洁身自好品格的追求。这里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3)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