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贾卡工艺指导书_第1页
压电陶瓷贾卡工艺指导书_第2页
压电陶瓷贾卡工艺指导书_第3页
压电陶瓷贾卡工艺指导书_第4页
压电陶瓷贾卡工艺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电陶瓷(碳纤)选针器驱动片

作业指导书2013、7工艺流程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碳纤流程宽度8±0.03[检具]厚度0.78±0.02弯曲<=0.01[检具]导电浆温度150℃第一面1H第二面1H宽度:8±0.03烘干:150℃/2H磨边清洗/烘干层数:26层固化:120℃/4H胶合印银正面:45.8×7.2反面:45.8×7.6烘干:280℃/3H磨瓷片尺寸:46.9×8极化分档

极化电压600V电容每2nF/档极化电压350V漏电<=0.5uA极化测漏电老化老化电压190V老化时间15H侧面UVUV能量由低至中炉内温度<55℃正面UVUV能量由低至中炉内温度<55℃抽检电容每5nF/档容差<=3nF测电容介损全检抽检全检抽检烧银尺寸检测外观检验分类包装全检全检全检全检64片/袋每袋内为同一档电容裂纹偏移/银层留边清晰UV质量/银层质量技术规范200目丝网印刷烘干温度280℃,烘干时间:第一面1h,第二面3h

印银图案尺寸见附表质量控制留边均匀、对称图案清晰、线条整齐、无锯齿形毛边无气泡(麻点)、漏印(漏瓷)、簿银(银层较薄)、连银(溢银/串银/人为现象)、起皮或局部脱落

无杂质(灰尘、颗粒、飞絮等)、无指纹印等人为现象操作规范1、印银印银时如发现瓷片表面有杂质、颗粒、裂纹、孔洞等应剔除银层留边要均匀、对称,图案清晰、线条整齐,无气泡、漏印、簿银、连银等缺陷2、烘干使用指定烘箱烘干,烘箱电源启动后要确认仪表设置是否正确?升温是否正常?

烘干后,应待瓷片完全冷却后再收片,再叠放在一起3、其它说明每天将产品清点、整理、分类入库,填写报表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灰尘落入;带指套操作,防止产生指纹印

按“辅助材料使用与保存”的要求管理好银浆

特别提醒:在烘箱内拿取物品时,要等温度冷却下来再进行,防止高温烫伤

更多安全注意事项见“安全指南”碳纤作业指导书——印银/烘干印银尺寸标记碳纤瓷片尺寸已磨边46.9×8.0正面银层尺寸点45.8×7.2反面银层尺寸--45.8×7.6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瓷片正面印银反面印银46.9技术规范烧银温度:800℃,保温时间:40min

箱式炉烧银曲线见附件质量控制银层表面光亮呈银白色,非印银处无银痕

剔除缺银(露瓷)、麻点(气泡造成)、银层脱落、簿银(银层较簿)、瓷片破损、外来杂质等不良品

操作规范两线/三线瓷片烧银时,应加隔离片,玻纤/碳纤可叠烧,瓷片立放且要比较松散,以利通风出气

500℃以前应略开炉门,以利通氧/排气,防止聚积大量还原气氛。

箱式炉烧银600℃稍微打开炉门,400℃以下可以拿掉耐火砖;200℃以下可以拿出坩埚;

烧银结束后分片并结合印银质量全验,剔除缺银(露瓷)、麻点(气泡造成)、银层脱落、簿银(银层较簿)、

瓷片破损、外来杂质等不良

挑选瓷片时须戴指套操作

烧银挑选时分成三类:正品、破损、银层有缺陷品(印银质量问题)其中银层有缺陷品是指:印银时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银、簿银、指纹印、连银(应留边但连银)、麻点等;

此类瓷片要按印银人分开记帐、分开入库,以利工资核算

将挑选好的瓷片分类码放整齐,分类入库,填写报表

特别提醒:操作时一定要防止高温烫伤,更多安全注意事项见“安全指南”作业指导书—烧银(两线/三线/碳纤/玻纤共用)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技术规范

点击电压见附表质量控制极化后的瓷片不应有任何击伤、击痕、击穿现象;剔除破损、杂质打火、连银打火等不良品

瓷片极化时的极性见表示(可用d33测量仪判断瓷片极化的极性方向正确与否)操作规范1、极化

点击后应静置一定时间待自然放电后再整理瓷片

剔除破损、杂质打火、连银打火等不良品

极化过程需轻拿轻放,手法得当,防止人为造成瓷片破损

整个操作过程须戴指套或布手套操作点击时出现的破损、正面打火、漏电、极化不上,此类瓷片入库后直接记帐作报废处理

点击时出现的侧面打火的单独分类入库待处理2、特别提醒因为是高电压操作,因此必须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更多安全注意事项见“安全指南”作业指导书——瓷片极化(碳纤/玻纤共用)碳纤极化电压600V极性区分标志带点面为极化正极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带点面为极化正极技术规范极化后应在室温下静置48小时或温度老化(80℃/4H)后测试电容分档,每2nF为一档带宽等其它电性能视需要进行抽检质量控制电容/介损全检,按标准参数判断是否为合格品,具休标准见表(视季节和与环境温度变化,其电容标准需调整)

每天统计电容分布情况,如发现电容明显偏低或异常的偏高需及时汇报操作规范操作过程需轻拿轻放,手法得当,防止人为造成瓷片破损

整个操作过程须戴指套或布手套操作

碳纤作业指导书——瓷片电容分档检测项目碳纤瓷片电容电容标准≥60nF电容分档2nF/档介损≤4%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技术规范质量控制

瓷片电容已预先分档,同一档的电容方可胶合在一起

印胶时注意四周留边均匀,未带点面为印胶面

固化结束后随炉冷却至与室温相差20℃以内方可从烘箱内取出工装操作规范1、胶合

为确保胶合层数不会出现差错,每个工具胶合前需将125片基片先清点好印胶时,未带点面为印胶面,四边留边要均匀,以保证固化后四周溢胶量均匀,为保证胶合可靠,四周应有少量胶溢出贴片时,要仔细对正瓷片,使之与基片左右两边对齐;刀头部位使用检具对齐

工装/隔离片/吸胶布/玻璃布要清理干净,布上不能有折痕/胶水/纱头等异物,防止垫破瓷片拧紧压板螺丝时,要对称拧紧,用力要一致2、胶水固化

在指定的烘箱内进行固化,进入烘箱时,每个工装间须留有30-50MM间隙,以利通风循环开启烘箱时要确认烘箱仪表设置是否正确,

温控是否正常?升温是否正常?3、其它拆工装时,要仔细查看胶水溢出量,以便及时调整;瓷片上纱线应清理干净按“辅助材料使用与保存”的要求管理好胶水

每天将产品清点、整理、分类入库,填写报表

在烘箱拿取工装时,要防止高温烫伤;拿取时要用双手抱紧,防止掉落碰伤;

更多安全注意事项见“安全指南”碳纤作业指导书——胶合碳纤胶合压力26层/弹簧压缩量约4MM丝网目数300目印胶图案尺寸45.6×7异形固化温度120℃固化时间4h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面积KG总压力每层片数每片压力19.647137.5178.119.647137.5187.619.647137.5197.219.647137.5206.919.647137.5216.519.647137.5226.219.647137.5236.019.647137.5245.7面积KG总压力每层片数每片压力19.646117.8176.919.646117.8186.519.646117.8196.219.646117.8205.919.646117.8215.619.646117.8225.419.646117.8235.119.646117.8244.9面积KG总压力每层片数每片压力19.64598.2175.819.64598.2185.519.64598.2195.219.64598.2204.919.64598.2214.719.64598.2224.519.64598.2234.319.64598.2244.1面积KG总压力每层片数每片压力19.64478.6174.619.64478.6184.419.64478.6194.119.64478.6203.919.64478.6213.719.64478.6223.619.64478.6233.419.64598.2244.1技术规范80目氯化硅碗形砂轮

转速3200-3500r/min

温度150℃,烘干时间2H质量控制宽度尺寸应保持在公差范围内,且保证其两边平行度不超过0.02mm操作规范1、磨边

使用专用工装,每个工装50片左右,夹紧力不宜过紧,以防压破瓷片

磨第一边时,以基片两端为定位基准,磨第二边是时以已磨好的边为定位基准,磨削量需两边对称

磨削过程中进刀量和走刀量要小,且走刀速度要均匀,防止爆瓷

磨削过程中加少量酒精冷却(切不可加水或其它任何冷却液)

磨削后用压缩空气枪吹去除粉体;再用粘有少量酒精的布擦洗干净;特别注意:瓷片不能长时间浸泡在酒精内!将已擦洗干净并且酒精已凉干的瓷片放入烘箱烘干,烘箱温度150℃,烘干时间2H2、特别提醒

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更多安全注意事项见“安全指南”做好设备清洁、加油润滑等日常保养工作碳纤作业指导书——胶合后瓷片磨边碳纤磨边宽度8±0.03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碳纤磨边定位示意图磨第一边以基片两端定位磨第二边以已磨边定位技术规范300目丝网印刷烘箱固化温度:150℃,烘箱固化时间:第一面1H,第二面1H

导电浆图案左右对称、上下按图示尺寸47mm校对质量控制碳浆图案上下依定位尺寸使用标准模板对齐,再用专用检具确认

图案清晰、线条整齐无气泡(麻点)、漏印、起皮或局部脱落;

无杂质(灰尘、颗粒、飞絮等)、无指纹印等人为现象

整理瓷片时,需防止瓷片相互摩擦,以免划伤瓷片或引起碳粉脱落操作规范1、印碳浆先上侧面UV后再印碳浆

印碳浆时如发现瓷片表面有杂质、颗粒、裂纹、孔洞、银缺损太大的应剔除2、烘干烘干需用指定的烘箱;烘箱启动后要确认仪表设置是否正确?温控是否正常?升温是否正常?烘干后,应待瓷片完全冷却后再收片,叠放在一起3、其它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灰尘落入,影响外观;接触瓷片的手指须戴指套操作

按“辅助材料使用与保存”的要求管理好导电浆料

每天将产品清点、整理、分类入库,填写报表

特别提醒:在烘箱内拿取物品时,要等温度冷却下来再进行,防止高温烫伤;更多安全注意事项见“安全指南”碳纤作业指导书——印导电浆料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碳浆图案定位尺寸示意图47+0.2技术规范

250目丝网印刷紫外线UV固化机固化,UV能量由低到中,炉内温度35-50℃之间(绝不能超过55℃)质量控制瓷片用酒精擦洗,应无胶水残留、无灰尘、无纱头/毛絮、无指纹等,凉干后再上UVUV层应留边对称、均匀,色质一致、无颗粒、无露银点、无划伤现象侧面UV时要防止UV挂到侧面,影响外观和厚度尺寸除UV图案以外的地方不能沾有UV操作规范1、印UV先上则面UV(再上正面碳浆,入库老化后),再上正面UVUV不良品在固化前可用酒精清洗后干净再重新上UV2、紫外线UV固化紫外线UV固化机固化,UV能量由低到中,炉内温度35-50℃之间(绝不能超过55℃)3、其它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免瓷片相互摩擦,以免瓷片划伤或碳粉脱落

接触瓷片的手指须戴指套操作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灰尘落入,影响外观

按“辅助材料使用与保存”的要求管理好UV

每天将产品清点、整理、分类入库,填写报表碳纤作业指导书——UV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侧面UV→碳浆→(老化)→正面UV技术规范操作规范1、时间老化:烘箱80℃,时间4小时,随炉冷却后再静置24小时测试(此方案视需要采用)2、电老化注意事项:使用碳纤老化专用工装老化

上工装前应仔细清理工装上的灰尘、杂物,防止通电后短路、打火插/拨瓷片时,力度要适中,避免损坏瓷片,避免瓷片相互摩擦,划伤银层/UV层

瓷片与工装、工装与工装之间的连接线插接要可靠,防止通电后断路、

短路、或因接触不好发热烧坏线路

通电后要仔细检查每片瓷片抖动是否正常,发现未抖动或抖动幅度较小的(可能有一面瓷片未通电工作),

应查明原因,及时做出调整

老化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检查插头是否松动、电线及老化电源是否有异常发热现象并及时处理

接触瓷片的手指须戴指套操作碳纤作业指导书——老化碳纤老化电压直流190V振动频率15老化时间15H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技术规范

点击电压/极性见附表(使用仪器:ZC7170B耐压测电仪)

漏电<=0.5uA的为合格品质量控制

剔除正面打火、侧面打火、极化不上(不摆动或摆幅偏小)、破损、漏电>3mA等不良品

如电流表摆动异常时,需反复确认(需调一面观察其是否在另一面或另一侧有打火现象)操作规范1、极化极性见示意图;极化时,需确认工装上正负极接线是否正确?如点击时,应先放电,再整理瓷;如用工装极化,开关放到中间时自动放电极化时,注意观片摆动是否正常,防止因为接触不好、短路等原因,造成已极化假象或极化不充分极化时,发现正面打火、侧面打火、极化不上、破损、漏电>3uA应剔除(废品)漏电>=1uA,但<=3uA的需重新判断2、注意事项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免瓷片相互摩擦,以免表面层划伤因为是高电压操作,因此必须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

操作台面上各种不合格瓷片应分别放在对应的盒子内,所有的小盒子排成一行放于工作台面碳纤作业指导书——成品极化/测漏电碳纤极化电压350V漏电合格标准<=0.5uA碳纤+-碳纤-+制定审核生效日期陈启富2013.7.20极化极性示意图瓷片瓷片基片++--极化测漏电可能遇到的不良品原因及处置办法现象可能原因处置方法正面打火/侧面打火裂纹/杂质正面报废/侧面打火待处理极化不上杂质/孔洞连银/接触不良排除接触不良可能的报废不摆动或摆幅偏小接触不良/裂纹排除接触不良可能的报废漏电>3uA可能裂纹/碳粉脱落酒精擦洗无效的报废漏电>=1uA,但<=3uA可能裂纹/碳粉脱落需重新判断无效的暂包装入库检测项目合格品不合格电容测试两面均>=60nF(参考值)且<72nF(参考值)任一面<60nF(参考值)或任一面>72nF(参考值)电容差值电容差<=3nF电容差>3nF介质损耗介质损耗<=4%介质损耗>4%碳纤作业指导书——电容测试/分档特别说明:电容随温度(季节)的及测量仪表的不同均存在差值,故以下电容标准值需适时调整!!!制定审核生效日期2013.7.20电容合格品每5nF分一档,包装时也分档包装,注明状态后入库,发货时,尽可能每批货发同一电容档电容偏低或偏高如其它检测项目均合格的,则正常包装,注明状态后入库待决断无性能或电容极低重新极化检测,仍无性能或电容仍极低的报废电容差>3nF需重新极化测试,如电容差仍>3nF,侧:1、容差在3-5nF范围的,但其它检测项目均合格的,则正常包装,注明状态后入库待决断2、容差>6nF也正常包装入库等处理介质损耗>4%如其它检测项目均合格的,则正常包装,注明状态后入库待决断1、电容测试标准2、极化后的瓷片原则上需静置24小时后再测试3、电容测试各种状态的处置办法4、注意事项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免瓷片相互摩擦,以免表面层划伤操作台面上各种不合格瓷片应分别放在对应的容器内,所有的小盒子排成一行放于工作台面检测项目合格标准检测方法外形尺寸不合格品处置方法外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