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_第1页
第5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_第2页
第5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_第3页
第5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_第4页
第5讲 汇率与汇率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黄昌利第5讲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一节外汇与汇率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第三节汇率、价格和国际竞争力第四节汇率的影响与汇率风险第五节汇率制度的演进专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本章与各章的主要联结点汇率问题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联系起来。汇率与资产定价金融资产与价格衍生工具定价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创新)汇率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与功能机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汇率与国内均衡和货币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货币政策汇率做为货币的对外价值与利率互有影响;第一节外汇与汇率外汇(foreignexchange)是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动态意义的外汇,是“国外汇兑”的简称,是指国际间的货币资金汇付兑换行为,以及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间的转换行为。静态意义的外汇,是指外币资产,即以外币表示、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或者说主要是以外币标示的债权债务证明。静态含义的外汇又分为:广义的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按照IMF的定义,包括可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储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SDRs;其他外汇资产。另外,某些专门用于国际结算的本币资产,例如专门用于办理涉外收支的“外汇人民币”,对中国而言也是外汇。持有的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欧洲货币对其发行国而言也是外汇。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已非货币化,属于国际储备的构成部分,但不是外汇储备的构成部分。只是在一定的口径中,才被视为外汇。狭义的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包括外币现钞、铸币等。但并非所有外币都属于外汇,一国货币要成为外汇须具备若干条件:可自由输出入;可自由兑换、买卖;在国际支付中被广泛接受;价值相对稳定等特征。人民币已出现国际化的势头;但是,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在国际上非普遍接受。外汇交易通常只是进行以不同货币计值的银行存款之间的交易,是一个场外交易市场。汇率(exchangerate):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两种货币折算的比率,或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按制定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准汇率:本币与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基本外币之间的汇率,一般以美元为基本外币来确定基准汇率。2006年8月以前中国基准汇率有4种: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的汇率。此后增加了兑英镑汇率。100单位外币兑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2008年10月,数据来源:SAFE)日期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2008-10-24683.57879.457.028688.1471102.222008-10-23683.68875.017.004988.1731108.422008-10-22683.39890.156.806088.1261133.712008-10-21683.09910.156.701288.0621173.282008-10-20682.97919.626.709688.0481184.102008-10-17683.11920.566.723288.0621184.272008-10-16682.95920.106.828588.0351179.762008-10-15682.72927.446.717087.9791188.682008-10-14682.78930.946.641587.9571192.032008-10-13682.87926.836.778987.9831167.95备注:1.2005年7月21日之前公布人民币汇率基准价。7月21日汇改后,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2.从2002年4月2日起公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价格。3.从2006年8月1日起公布英镑对人民币汇率价格。套算汇率:是根据本基准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本币与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按照汇兑方式分为:电汇汇率:外汇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传方式通知国外行或代理行付款时所使用。目前国际支付多以电讯方式进行,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是其他汇率制定的基础。信汇汇率:以信函解付的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信汇速度慢于电汇,银行可以占用汇兑资金生息,其汇率低于电汇汇率,两者差额相当于汇兑在途的外汇资金的生息。票汇汇率:以票据作为支付工具,外汇买卖时所使用。票汇汇率也比电汇汇率低,因为票汇速度慢于电汇,而远期票汇速度又慢于即期票汇速度,银行可以较长期地占用汇兑在途的资金来生息,所以收取较低的卖出价格。按照外汇银行的营业时间可分为:开盘汇率: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开始首批外汇买卖时所使用。收盘汇率: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结束时所使用。按照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不同,可以划分为:即期汇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时所使用。远期汇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远期汇率的存在,为国际贸易中的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的操作提供了工具。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价差可以用绝对数或相对数表示。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叫升水;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叫贴水;二者相等称为平价。升(贴)水年率=(期汇汇率-现汇汇率)/现汇汇率×12/远期月份按照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可分为:买入汇率:外汇银行买进外汇(结汇)时所使用。卖出汇率:外汇银行售出外汇(售汇)时所使用。举例:2011年3月22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表。15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发布日期发布时间英镑1068.191035.211076.771070.11070.12011-03-2217:35:07港币83.9183.2384.2384.1284.122011-03-2217:35:07美元654.26649.01656.88655.92655.922011-03-2217:35:07瑞士法郎722.45700.14728.25725.112011-03-2217:35:07新加坡元516.57500.62520.72518.132011-03-2217:35:07瑞典克朗104.33101.11105.17104.692011-03-2217:35:07丹麦克朗124.67120.82125.67125.12011-03-2217:35:07挪威克朗117.69114.06118.64118.212011-03-2217:35:07日元8.05367.8058.11838.10038.10032011-03-2217:35:07加拿大元669.07648.42674.45670.522011-03-2217:35:07澳大利亚元660.1639.72665.4658.922011-03-2217:35:07欧元929.6900.9937.07932.98932.982011-03-2217:35:07澳门元81.5780.8881.8881.772011-03-2217:35:07菲律宾比索15.0714.615.1915.122011-03-2217:35:07泰国铢21.6220.9521.7921.652011-03-2217:35:07新西兰元485.01488.91482.092011-03-2217:35:07韩国元0.56440.6120.58812011-03-2217:35:07卢布23.2

23.3823.22011-03-2217:35:07银行给出的外币现钞价通常低于外汇汇价。因为外币现钞不像其他外汇那样可以生息,而且必须运送到发行国之后才能发挥其货币的职能。持有外币现钞有一系列的成本。所以银行一般是按照电汇买入价扣除现钞的运送费、保险费、邮程利息(机会成本)来计算现钞价。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为中间汇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即是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有不同的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又称应付标价法,以一定单位(1或100等)的外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币来表示外汇价格。表示买入一定单位的外币要支付多少本币,或卖出一定单位的外币应收入多少本币。为大多数国家采用。使用直接标价法,汇率变动的数值大小与本币币值高低成反方向,与外币币值高低成同方向。间接标价法(indirectquotation):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或100等)的本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外币来表示外汇价格。使用间接标价法,汇率变动的数值大小与本币币值高低成同方向变化,与外币币值高低成反方向变化。英国使用间接标价法。美国从1978年9月起,除对英镑、欧元、澳元、爱尔兰元(停止)、新西兰元等少数货币使用直接标价法,对其他货币均使用间接标价法。体现了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图:1981年1月-2012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月度)数据来源:图:1971年1月-2012年8月,美元对澳元汇率(月度)数据来源:ttp://总之,按照“贱买贵卖”的原则,外汇银行的买入汇率应当便宜于卖出汇率。但由于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所以外汇银行挂牌的两种汇率的直观的标示方法是不同的:在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的数值低于卖出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的数值高于卖出汇率。从管理当局对汇率管理的角度(汇率形成机制)来划分,可分为:官方汇率:外汇管理当局制定并公布实行的汇率;市场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1994年前,人民币汇率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汇率并轨后,建立以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将此前并存的官定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二为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谓“有管理”是指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汇价,公布当日人民币基准汇率的中间价(实际上只是指导价);外汇银行可以据此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决定其对客户的汇价。黑市汇率:不经管理当局或法律允许的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例如,透过地下钱庄洗钱等资本外逃活动涉及的非法外汇交易所使用的汇率。据对查办案件的分析,中国洗钱犯罪具有很强的本土特征,以地下钱庄的洗钱活动最为典型。协助不法分子将资金转移出境,日益成为贪污、逃税、走私、偷渡等各种活动的洗钱渠道之一。人民银行设有反洗钱局和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反洗钱法》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一国或地区制定汇率的政策意图和使用的汇率种类多少,可将汇率分为:单一汇率:一种货币在同一时期在该经济体对外经济交往中使用的唯一汇率;复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在同一时期根据对外经济交往的不同情况和政策需要,制定并实施的两种或以上汇率。复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但扭曲汇率形成机制,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国际经济的正常发展,容易引发国际争端。1979年至1994年汇率并轨前,中国实行双汇率体制。有些外汇管制国家的复汇率可多达几十种,相差达几十倍(例如,1973年的智利;美元:埃斯库多)。多种进口汇率多种出口汇率多种非贸易汇率商品类别汇率商品类别汇率商品类别汇率机器品1:65矿产品1:45外交使团旅游1:156非必需品1:125农牧工业品1:65赡家汇款1:80高级消费品1:200铜制品1:100投资收入汇出1:156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一、国际借贷论Goschen于1861年在《外汇理论》提出:(1)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2)商品进出口等经常交易,资本和金融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3)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结论: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收入)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支出)时,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贬值;一国的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均衡。葛逊所说的流动债权和流动债务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该理论又被称为国际收支论。该理论实际上只说明了汇率短期变动的原因,并不能解释在外汇供求均衡时汇率为何处于这一点位,更没有揭示长期汇率的决定因素。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

Cassel(1922)系统地提出PPP(PurchasingPowerParity)理论。假设:在所有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可贸易性;国际贸易可自由进行,不受任何限制;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例如运费和关税为0。一价定律(LOOP)成立,即在自由交易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套利(arbitrage),任一商品在不同市场同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是因为其在外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名义)汇率,主要由这两种货币各自在本国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或者说两种货币间的汇率会调整到反映这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为止。例:一组商品,在英国购买需要1英镑,在美国需要2美元,汇率就应是1英镑=2美元。思考与讨论:5.1如果英国物价相对于美国上涨了10%,则美元将升值/贬值多少?货币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上(是价格水平的倒数),因此,购买力平价可以下式表示:绝对PPP=本币购买力/外币购买力=(1/本国的价格水平)/(1/外国的价格水平)=P*/PP

、P*:本国价格、外国价格。现实(名义)汇率调整到与PPP相等的水平是通过国际间商品套购行为实现的。上式不足在于,价格水平无法用精确的数量来表示。为此,又可推导出相对PPP:即,若能找到一个符合绝对PPP的基期汇率,那么就可以根据期间两国的价格变动情况,推算出当前的PPP。PPP理论的地位与贡献:抓住了货币内在的特性─货币的购买力,即价格水平这一影响汇率的核心因素,揭示了汇率长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在分析汇率的长期变动上有很强的生命力;首次使汇率确定定量化,比较直观;尤其是在严重的通胀时期,更具解释力;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占据主流地位,至今仍有极大影响。PPP理论的成立前提严格: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如果外汇交易的汇率明显偏离PPP,则经汇率换算以后,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就会与另一国出现偏差,这就为商品套利提供了机会。PPP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忽视了不可贸易品的存在及其影响;忽视了贸易成本和壁垒对国际间商品套购的制约;在计算PPP时,各国物价指数的编制在方法、范围、基期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技术性困难;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存在及影响;国际间的资本往来和金融交易增长更为迅速,对汇率的影响作用正在日益增强。把价格与汇率的关系看作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其中价格是因,汇率是果,也有悖现实。价格与汇率间应互为因果关系,两者相互影响,汇率的变动反过来也会影响价格水平。按照PPP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市场(名义)汇率会自然地向PPP这一理论汇率靠拢;换言之,两种货币的汇率的变动趋势会追随这两国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但现实生活中有人本末倒置,试图通过精确计算PPP,来人为地“发现”并以此确定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但是,由于绝对PPP根本无法精确计算,因此,迄今为止尚不能成功地用PPP来确定货币的汇率。问题与讨论5.2根据观察,若干商品出口到国外后,其价格比国内还要便宜很多,如何理解此现象?三、汇兑心理说Aftalion(1927)提出:对外汇的需求,除购买外国商品之外,还有支付、投资等,外汇所带来的效用构成了其价值基础。因此,市场上的(名义)汇率取决于外汇供求双方所作的外汇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之比的主观评价。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上,如果人们认为外汇提供的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就会大量购买外汇,导致外汇升值,直至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对外汇的效用和成本所作的主观评价会随各种情况而不断变化,因而汇率也会相应变动。汇兑心理论揭示了学术界以前所忽视的主观心理活动和预期对汇率的影响作用,有其合理性。由该理论演变来的心理预期论至今还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解释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方面,有很强的说服力,特别适用于国际金融动荡期。不足:只能说明短期汇率,而不是长期汇率的影响因素,且无法据以从数量上确定汇率的实际水平。四、货币论(MonetaryApproach)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弗里德曼)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多恩布什同,1976)强调货币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决定,当货币存量与货币需求相一致时,汇率就达到均衡。如果一国货币存量超过货币需求,价格水平就趋于上升,本币汇率会贬值。如果一国实际国民收入上升,会出现超额货币需求,若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则价格相对下降,本币会升值。另外,当两国的货币存量以及货币需求都发生变动时,则须比较其相对的增减速度。例如,当货币需求不变时,增长相对较快的货币贬值,因为该国价格水平的上升较快;而且,在该国的外汇市场上,由于本币相对过多,会导致本币贬值。五、资产市场理论(AssetMarketTheory)1970年代,以布朗森、哈里.约翰逊、罗伯特.蒙代尔、多恩布什、弗兰科等人为代表提出。是现代汇率理论的主流学说,又称资产选择论。该理论把外汇看作是金融资产中的一种。对外汇的需求来自于其可在国外购买商品和劳务,或进行金融投资。对外汇的数量和币种的需求取决于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利率、国际收支、通胀和经济增长等诸因素变化,不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会随之变化,引发资产持有人调整其资产组合,导致市场汇率变动。在短期内,当整个市场的调整行为都已完成,资产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并形成均衡汇率。利率平价说该理论解释了汇率与利率间的关系。两者间的关系则通过国际资金套利来实现,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决定的作用。古典利率平价理论:凯恩斯(1923年)提出,主要用以说明远期差价的决定。现代利率平价理论:Einzig(1937)等人补充提出了利率平价说的“互交原理”,揭示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抵补利率平价理论(CoveredInterestParity)抵补是指投资者在即期市场买进(或卖出)外汇进行套利时,为防止未来的汇率风险,同时在远期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假定:投资者现有1单位的本币,可以(间接标价法下)即期汇率eS买入外币数量为eS。经过一定期限的投资后,可获得外币收入的本息和,数量为(1+if)×eS。为避免汇率风险,同时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做反向操作,卖出外汇,数量为(1+if)×eS。到期时,按照远期汇率eFE把投资获得的外币本息和卖出,得到本币,数量为(1+if)×eS/eFE;而如果直接将1单位的本币投资于本国货币市场,可得本息,数量为1+id。有:

(1+if)eS=(1+id)eFE

(eFE-eS)/eS=(if-id)/(1+id)(eFE-eS)/eS≈if-id汇率的升水率是由各国利差决定的;高利率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贴水,低利率货币为升水。理论说明的不仅是远期差价的决定,也揭示了通过套利性资金活动,各国利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间的相互影响。套利性资金活动不仅会影响汇率也会改变各国利率。抵补利率平价理论的不足和缺陷: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假定资金在国际间具有高度流动性。但事实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存在完善的远期外汇市场。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但能够用于抛补套利的资金往往是有限的。六、换汇成本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在PPP理论基础上,结合国情发展出来的一种汇率决定学说。该学说将PPP理论中的不可贸易商品加以剔除,仅用国际贸易品的价格对比来说明汇率的决定,即认为汇率由进出口的换汇成本来决定。

出口换汇成本=—————————————进口换汇成本=——————————————(1+预期利润率)x一定时期内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总成本一定时期内以美元衡量的出口总收入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人民币销售总收入(含利润)一定时期内以美元表示的进口商品总值七、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利率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水平较高,其金融资产收益率也相对较高;这会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引发本币(名义汇率)升值。所以,各国间利率的变化,尤其是国内外利差,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国际短期资本对利率变动十分敏感,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可很快显现。各国往往通过提高利率以稳定本币(名义)汇率。(二)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失衡程度对汇率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本币有升值压力。但是,由于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的影响须通过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的变化才能逐步体现出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国际收支对汇率主要具有中期的影响作用。(三)价格水平若一国价格水平(相对国外)上升,将造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可能)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以至外汇市场出现外汇供不应求的现象,引发本币贬值压力。由于价格变动须通过国际收支,进而是外汇供求才能对汇率产生影响,且价格变动本身具有趋势特征。因此,价格对汇率具有长期的影响,往往成为影响汇率变动趋势的长期基本因素。(四)央行的直接干预央行为避免汇率变动,尤其是短期内的剧烈波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往往对汇率进行干预,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当本币有升值压力时,则买进外汇,抛售本币;当本币有贬值压力时,则卖出外汇,回笼本币;使汇率变动有利于本国经济。例如,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本币供应增加,将导致本币贬值。第三节汇率、价格和国际竞争力根据汇率的真实水平,可将汇率分为:名义汇率(nominalexchangerate):是公布的、可直接观察到的汇率。实际汇率(realexchangerate):考虑各国为奖出限入而附加在进出口商品上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或各类附加的真实水平的汇率,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或附加在讨论汇率调整、反倾销、考察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时,经常被用到。实际汇率的另一概念是考虑通货膨胀率因素。类似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由于通胀(或通缩)的存在,汇率也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区别。实际汇率是一国从事国际经济活动时最主要的价格指标,反映了该国的相对国际竞争力水平,并对国际收支状况、经济主体的行为、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实际汇率的认识与计算有着直接的政策实践意义。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汇率波动加剧,国际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和多元化,对实际汇率的讨论随之增多。在普遍满足LOOP时,(两国间名义)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关系,这是PPP理论的基本思想。在理想状态下,PPP成立,则以价格指数(或生产成本)衡量的各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仅不变,且将趋于相等,相互贸易的各国间将不存在商品价格优势。但实际上,各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的国际竞争力绝非常数,并存在很大差异。与PPP的偏离往往反映了一国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因此,实际汇率(RER)可作为衡量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即是与PPP偏差程度的主要指标。(间接标价法的)RER可表示为:RER==NER

×

P

/P*NER、P、P*:(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本国价格、外国价格。RER根据外国与本国价格水平的差异,对本币NER进行调整后得到,可以比较货币的相对价值,了解对外的综合购买力,衡量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例如,RER升值,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RER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定义与计算方法被广泛采用。RER值可通过NER升值和/或本国物价相对上涨的方式进行。思考与讨论5.3多年来,我国大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包括人民币名义汇率低估),国际竞争力较强,带来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近几年来,一方面,我国已接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工资)迅速上升,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也上升明显,物价涨幅较高;另一方面,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显著。试从实际汇率角度,探讨众多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力的消长,及这种外向型模式的可持续性?随着各国间的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多元化,仅使用双边汇率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察一种货币的汇率总体波动程度及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有效汇率(“有效”的意思是加权)=一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权重普遍是基于贸易加权。与名义汇率不同,实际汇率、有效汇率无法直接在市场上观察到,而是需要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实证测算看待人民币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转向人民币有效汇率视角。IMF测算人民币有效汇率时选取了中国前16名贸易伙伴。测算人民币有效汇率首先需要选择一蓝子有代表性的货币;为人民币对各个代表性货币的双边汇率确定权重;由于中国尚未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主要与对外贸易有直接的相关性,权重可根据与这些经济体双边贸易量的大小确定。问题与讨论(写出计算依据或方程、过程和结果)5.4根据国家外汇率管理局公布的汇价,2009年12月(期初)时,人民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以100为单位,NER0)为7.6206,2010年12月(期末)时的名义汇率(NER1)为7.9743;另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此期间中国物价(P)上涨约4.6%,日本物价(P*)上涨约-0.4%。试分别估算此期间,以人民币作为本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NER)、实际汇率(RER)的升值/贬值之幅度(%)?5.5试查阅相关数据,自主选择期初、期末,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实际汇率升值或贬值之幅度(或任何你所感兴趣的汇率的升值/贬值情形,应绘制相关变量期间的趋势图,注明数据来源)。第四节汇率的影响与汇率风险汇率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可以影响进出口本币贬值,使出口商品的以外币计的价格下跌,有利于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强国内对进口替代品的需求,抑制进口。本币贬值能否改善外贸收支状况还要看其它因素的作用,例如: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只有进出口汇率弹性之和大于1,贬值才有助于改善本国国际收支),汇率政策作用的“时滞效应”(“J”形曲线效应,见下图),出口品供给的(价格)弹性等。

0

T(时间)e(本币汇率)

国际收支状况

“J”形曲线图影响市场价格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品价格和国内供求关系,对经济增长和商品、服务、要素、资产价格均产生影响。影响资本流动等即期汇率变动对国内外投资者的资产选择或货币替代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短期资本流动、外汇供求、远期汇率、产出与就业有较大影响。影响资产的选择也是影响资本国际流动的一个传导机制。汇率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除需求价格弹性、出口供给弹性、货币对内购买力变动、竞争对手反应等因素外,还取决于各国的经济体制、市场条件、市场运行机制、对外开放程度等。

例如,一国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市场调节机制发育越充分,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相关度越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密切,则微观经济主体与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才越灵敏,汇率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才越能效地发挥。汇率风险:汇率变动给交易人可能带来损失。例如: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国际支付与结算的风险;外汇储备(资产)风险;外债风险……为避免或减轻汇率风险损失,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贸易结算中要选择适当货币。一般地,付款方应争取“软货币”,收款方争取“硬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运用远期外汇买卖来套期保值。在外汇储备管理中注意实现储备币种结构的多元化。外汇流程

某国对某国来说的“外国”进口商甲出口商乙进口商B出口商A①出口一批货物②以该“外国”货币履行支付义务的票据③进口一批货物,并承诺以该“外国”的货币付款⑥要求

B履行票据的支付义务④用本币购入外国进口商B承诺以该“外国”货币履行支付义务的票据⑤寄送票据⑦B用本国货币向A履行支付义务第五节汇率制度的演进汇率制度与货币制度有关。按照汇率管理制度的不同,汇率制度大体可分为: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汇率基本固定,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央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国际金本位制(1880—1930年代)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确定的铸币平价决定,汇率的稳定与黄金输送点的作用相关。国际贸易的支付风险较低,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有回复到汇率平价的内在力量。但前提是各国须拥有货币发行的一定黄金准备,货币可自由兑换黄金。缺点:货币供给受制于国家之间的黄金流动,且受制于黄金生产和开采,各国不能控制其货币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年)1944年7月,《IMF协定》达成,是双挂钩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体系。也可视为金汇兑本位制,汇率也是由各国货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来决定。国际货币的构成:美元充当(核心)国际货币;汇率的决定——固定汇率(双挂钩);外汇与国际收支的调节;体系中,通过双挂钩,美元取得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美国承担着两个基本职责,一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对美元的信心;二要提供足够国际清偿力即美元。存在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体系必将走向崩溃。Triffin(1960)提出,在美元清偿力与信心之间必将出现两难境地: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须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须发生长期贸易顺差,但这将造成国际清偿力不足;另一方面,各国须用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与储备货币,则美国须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这又将降低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美元输出和美国黄金储备单位:亿美元年份黄金储备美元输出美元悬突额1962160.0115.3-44.71963156.0131.6-24.31964154.7160.86.11965140.7172.732.01966132.4209.677.21967120.7233.2112.51968108.9264.5155.61969118.6376.6258.01970110.7312.7202.01971102.1269.1167.0197296.6344.3247.7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变动(每盎司黄金的美元价格)196535.12196635.19196735.20196841.90196935.20197037.37197143.63197264.901973112.251974186.50浮动汇率制(floatingrate):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允许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现为牙买加体系下多样化的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并存;浮动汇率合法化,汇率制度呈多样性。汇率浮动的方式主要包括:1.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2.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和联合浮动(1)钉住某单一货币(2)钉住一篮子货币目前实行完全固定或完全浮动汇率制的很少,多是采行不同程度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一些经济体为稳定与某些特定经济体的经济往来,选择与其经贸关系密切的若干经济体的货币和对外支付使用最多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并将本币钉住该货币篮,使本币与之保持相对稳定,对其他货币则随货币篮浮动。钉住浮动汇率制和联合浮动汇率制虽被冠以“浮动”二字,且汇率也确实对“货币锚”外或区外的货币浮动;但实质上,由于与货币锚的汇率保持着稳定关系,货币当局又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固定汇率制。香港在1983年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Arrangement)。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货币局制度:一种将本国货币盯住某种强势货币(锚货币),使本币与锚货币建立固定汇率联系,并以该强势货币作为主体的外汇储备为本币发行保证的货币制度。香港地区的三家发钞行在发行纸币时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汇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记入外汇基金帐目内),以换取负债证明书(法例规定用作支持所发行的银行纸币)。即港元纸币由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提供十足支持,外汇基金是港币发行的后盾。金管局提供港元汇率强于及弱于联系汇率7.80的水平的双向兑换保证。思考与讨论5.6试分析港元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机制?5.7中国大陆地区与香港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民币对美元近几年升值显著,对港元的联系汇率带来怎样的压力?IMF的汇率制度安排分类资料来源:IMF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2001

汇率制度安排采用国家的数目

1999.1.11999.9.91999.12.311无独立法偿货币的汇率制度3737372货币局制度8883传统的盯住汇率制度3944454盯住水平带的汇率制度12765爬行盯住的汇率制度6556爬行带内浮动的汇率制度10777不事先宣布干预路线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262626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475151浮动汇率制的有利方面:1.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例如,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上出现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会迅速作出反应,外汇升值,刺激外汇供给,抑制外汇需求,改善国际收支。此外,对外经济管理也变得简便易行,灵活主动。浮动汇率制可避免货币当局不恰当的干预或拖延实行调节措施,以及由此形成的汇率高估或低估,以至国际收支迟迟得不到改善。2.减少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游资尤其是投机性资金往往通过抛售软货币,抢购硬货币以从中谋利。且投机者常常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形成所谓“单向投机”,攻击力度大。由此导致软币国家出现货币危机,国际储备大量流失。国际金融市场因而动荡不宁。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软货币会及时贬值,硬货币及时升值,从而可化解国际游资的冲击。且货币当局无须承担干预汇率的义务,不必保留过多的国际储备。3.内外均衡易于协调例如,在一国经济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在固定汇率制下只能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会加剧经济衰退;且政策效应常常会因外资的流入或流出而受到削弱。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可由汇率来调节,例如在外汇大量流入时,外汇急剧贬值可抑制资本流入,可避免资本流动对政策效能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对外均衡。对内均衡则可依赖财政货币政策,内外均衡不致发生冲突。思考与讨论5.8浮动汇率制下,若一国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对本币汇率有何影响?若外国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对本国价格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影响机制,并结合对中、美等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此影响机制是否显现。浮动汇率制的不利方面: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汇率经常波动及其水平难以预测,使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收益不易准确核算,原先有利可图的交易会因为汇率的变动反而蒙受亏损,因而人们不愿缔结长期贸易和投资契约。进出口商要考虑汇率变动和风险,往往报价也不稳定,还易引起借故延期付款或要求减价、取消合同订货等现象。可能阻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虽然“单向投机”不复存在,但汇率波动加大却为巨额国际资金的外汇投机提供了机会,加剧了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3.可能引发竞相贬值一国有可能通过本币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会使他国的国际收支处于不利地位,引发竞相贬值,引发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和国际金融局势的剧烈动荡。4.诱发通胀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难以可能引发通胀的速度增发货币,以免本币有贬值压力,即所谓的货币纪律约束(MonetaryDiscipline)。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国际收支可完全依赖汇率自由浮动而得到调节,在缺乏货币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就会偏好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不必顾忌对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汇率分类表(主要)按汇率制定方法基准汇率;套算汇率按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按银行买卖外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按外汇交易支付通知方式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按外汇交割期限即期汇率;远期汇率按市场或银行营业时间开盘汇率;收盘汇率按外汇决定方式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专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人民币汇率体制和政策的演变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若干个时期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之前,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图:1957年一季度-1980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及居民外汇收入全部上交,政府通过计划和审批分配手段来满足各种外汇需求。汇率对贸易和国际收支调节作用微弱,本质上是财政预算的一种会计核算工具。汇率长期确定在脱离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估水平上,以适应当时追求的全面进口替代赶超战略。在1953-1973年期间,汇率变动很小;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并进入浮动汇率制时期,则经历较大幅度升值调整,从1973年四季度末1美元兑1.96元升至78年四季度末的1.635元。汇率的重要改革始于1978年末。汇率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二个大的阶段:经济转轨时期的汇率制(1979年-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汇率制(1994年至今)。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子阶段:图:1980Q1-2010Q1,人民币NEER、REER(左轴,2000=100);对美元名义汇率(右轴)内部结算价:双重汇率制第一阶段(1981-1984年)计划经济制内生出的种种弊端,催生改革开放进程。在这一阶段,为鼓励FDI,支持经济特区,配合外贸体制改革,激励企业自负盈亏,发展外贸,需要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统收统支制度,同时汇率也要能大体反映企业出口成本,使其有正常利润可图。在形势推动下,汇率采用了用于国际贸易的内部结算价和用于非贸易的公开官方牌价的双重汇率制。这间接承认了旧汇率体制和汇率平价的扭曲性质,具有破冰性质。此后几年,官方汇率朝内部结算价方向小幅调整,1985年初与内部结算价并轨。官方汇率与外汇剂市场汇率并存期(1985-1993年)内部结算价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两种汇率间存在价差,在使用范围上出现混乱,造成对外经济交往的被动;且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内部结算价没有相应调整,外贸亏损扩大,财政补贴增加,1985年起恢复对外单一牌价。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要求进一步改革汇率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外汇调剂市场发展起来。调剂市场汇价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价格信号,并为进一步改革汇率体制作好了准备。期间,为适应物价和外贸出口换汇成本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作了几次大幅度调整。有管理浮动汇率制期(1994-1997年)1993年11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4年1月1日推出把汇率并轨的重大改革举措,确定并轨后单一汇率水平为1美元兑8.70元;新汇率体制是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央行只是根据外汇市场交易情况公布汇率,规定汇率幅度及银行结售汇市场的幅度,并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实行有管理的浮动。随后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持续几年的升值。期间还出台了若干重要举措:1996年实现经常账户可兑换,1997年初开始通过中国银行试行外汇远期交易。盯住汇率制时期(1998-2005年7月)1997年中国经济开始面临严重挑战:年中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亦面临严重贬值预期压力;CGPI、PPI、CPI先后同比负增长,面临通缩压力。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方针;同时实行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应对总需求不足。由于资本账户尚未全面开放,加上经济基本面因素支持,国际收支仍然保持较高盈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得以顶住贬值压力。到2002年前后,外部冲击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已基本化解,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期。多年来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上升,宏观调控面临经济内外失衡大背景下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新挑战。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升值问题又成为热点。回归有管理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汇改-)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人民币升值约2个百分点;人民币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新一轮汇改政策显然是对近年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国内外有关人民币汇率低估争论的回应,也是官方认可人民币进入长期升值路径的标志。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改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汇率总体小幅升值。30年来,改革开放是我国制度和政策演变的主要推进力量,是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制度因素。人民币汇率体制不断改革,汇率水平也不断调整,以推动和适应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汇率体制和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就是要确立与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反映和适应经济基本因素的汇率。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REER走势的独特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增长30年,构成继日本、德国等国之后的大型经济体追赶的最重要案例。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表现出相当的独特性。独特性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