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学 冷冻灾害_第1页
气象灾害学 冷冻灾害_第2页
气象灾害学 冷冻灾害_第3页
气象灾害学 冷冻灾害_第4页
气象灾害学 冷冻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冻灾害参考书目:《自然灾害学概论》吕学军、董立峰编著冷冻灾害是易发于冬季的一种气象灾害,它主要是因冷空气入侵后,气温降低,造成人畜、农作物冻病、冻伤和冻死,并引发交通等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第一节冷冻灾害概述一、冷冻灾害的涵义冷冻灾害主要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甚至造成动植物伤亡和出现作业事故的灾害现象。二、冷冻灾害的主要类型冷冻灾害包括寒潮、冷害、冻害、冻雨、冰害和雪害等种类。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冷空气在南侵过程中,到达本地时降温达到一定标准,才称为寒潮,达不到标准就称冷空气;冷害主要是由于气温低而伤害农作物、果树、花卉和牲畜;冻害主要是由于冷而冻伤农作物、牲畜,冻坏冻裂水管、油管等;冻雨主要是气温低,雨落到电线、树枝、路面后即刻结冻,增加电线、树枝的重量而断线、折断树枝,路面结冻会影响交通;冻害主要是水面结冻、路面结冰影响交通,浮冰、冰坝也会造成灾害;雪害主要是下雪时能见度小影响交通,积雪覆盖草原,造成牲畜缺食而死亡,积雪覆盖道路会引发交通事故,山区雪崩会造成严重灾害。(一)寒潮1.基本概念只有当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内降低达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零下5℃以下时,才把这股冷空气叫做寒潮。2.寒潮的形成北极地区范围很大的冷空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地向南倾斜而下,这就是寒潮爆发。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爆发。3.寒潮的路径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个源地:新地岛以西的寒冷洋面;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冰岛以南的洋面。寒潮常有西北、北、西三条路径入侵我国。从西北来的寒潮,由新地岛附近的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国,朝东南方向,扫过黄河河套地区泻人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穿过南岭影响南部沿海,又称中路,较为多见。从北来的寒潮,由亚洲北部的北冰洋上起身,经苏联远东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径直南下,称为东路。从西方来的寒潮,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上启程,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南下到地中海附近,然后拐弯向东走,从我国西部进入,又称为西路。4.寒潮的影响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大。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寒潮的益处:有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是风调雨顺的保障。寒潮带来的低温时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二)冷害1.概念作物生育期间0℃以上的低温,或者同时出现少日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减产的自然灾害,称为冷害。春夏秋季的低温天气和“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等天气会造成冷害。“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入侵,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现象。它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重要原因。水稻低温冷害2.分布范围中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3.类型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为:湿冷型、干冷型、霜冷型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可分为: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4.危害冷害对作物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削弱光合作用、减少养分吸收、影响养分的运转5.防御措施(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种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2)根据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3)调节农田小气候。(4)培育作物的耐寒早熟品种。(5)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等。(三)冻害1.概念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指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冻害发生在有霜冻的天气,霜冻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重;霜冻来临和解冻突然,危害也重。解冻时气温突然升高,细胞原生质还来不及把失掉的水吸收,就被蒸发掉,使细胞组织干枯死亡,不能恢复生机。2.影响地区冻害在中、高纬度地区发生较多。3.分类冻害分为作物生长时期的霜冻害和作物休眠时期的寒冻害两种。霜冻是指春末和秋初,由于冷空气入侵,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小麦冻害(四)冻雨1.冻雨概念及其成因入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杆等物体上,立刻结了冰,习惯称为“滴水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雨”(它的凝聚物叫“雾凇”)。“冻雨”落在电线、树枝、地面上,随即结成外表光滑的一层薄冰,冰越结越厚,结聚过程中还边流动边冻结,结果便制造出一串串钟乳石似的冰柱、冰穗(俗称“冰挂”)。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2.危害及预防冻雨风光值得观赏,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地线杆被拉断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

农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2008年1月26日,江西省冰冻灾害天气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气象资料显示,当日江西北部有42个县市出现冻雨,这也是该省近2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冻雨(雨滴与地面或地物等接触即冻结的雨)天气。冻雨造成市区停电小时,火车因铁轨冻冰无法驶出,致使几万人拥堵在火车站。(5)雪灾雪灾是指冬季降雪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致使冬作物、家畜和林木生产及农业设施等遭受损害的一种自然灾害。1.自然降雪积雪自然降雪积雪是指在风力较弱或无风的情况下,雪降在公路上形成的均匀雪层。2.风吹雪降雪时或降雪后,风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吹扬雪粒,随风运动,形成风雪流。被风雪流搬运的雪灾风速减弱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吹积雪,从风雪流到吹积雪的全过程称为风吹雪。根据风速(10米)高处对雪粒的吹扬高度及对能见度的影响,风吹雪分为低吹雪、高吹雪和暴风雪三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贡嘎雪峰(海拔4000)3.雪崩山坡上的积雪达到雪崩的临界厚度以后,坡面上散步的雪体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向下快速积聚,沿着一定的走向滑落,形成泥石流的雪流,摧枯拉朽,一边运移、一边壮大,数以万立方米的冰雪夹带土、石和植被,最终在山坡下的沟谷低洼处堆积下来,摧毁和掩埋当地正在移动或固定的各种目标,是一种高山区常见的、可怕的自然灾害现象。4.公路雪害防治(1)防雪林(2)简易防雪杖(3)阻雪堤(4)植物防雪(5)公路除雪5.雪害的影响(1)雪害对工程的破坏性影响。(2)雪害对冬作物的影响。(3)冬季降雪对草原放牧的影响。(4)春雪对果树和森林的危害。二、冷冻的危害寒潮和冷空气南侵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降雨和降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寒潮大风在西北地区常引起沙尘暴。如1993年5月4~6日,我国西部四五个省区100多万平方公里普遍出现沙尘暴,扬沙、尘埃昏天黑地,既污染空气,又影响交通,这场罕见的沙尘暴共夺去了100多人的生命,直接损失达5亿元以上;寒潮大风在沿海地区还常常影响海上的渔业生产,甚至造成翻船事故。寒潮带来的大雪还会使北方广大牧区出现“白灾”。“白灾”是指草原放牧业的一种冬春季雪灾。冬半年降雪量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积雪掩埋牧场,影响家畜放牧采食或不能采食,造成饿冻或因此染病,甚至发生大批牲畜死亡。白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羊群大规模转移如1977年10月26~2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发生特大暴雪,雪后气温下降,形成特大白灾,牲畜死亡300多万头,占当地牲畜总数的三分之二。如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西北多次接连降雪,大风8~12级,个别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0℃左右,内蒙古有些地方积雪深处有70厘米,藏北127个乡镇遭受严重雪灾,新疆阿勒泰山一带平均降雪深度达1.2米以上,山区最深处达2米;伊犁和易贡发生雪崩,易贡河被泥石流阻断,上游壅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下游断流,1000多名群众被困易贡沟内,许多地方供电设备、通讯和交通中断;川藏公路波密至八宿段雪深1~2米,当地群众及500余进藏旅客被困。据初步资料统计,受灾牧民80多万,受灾牲畜2000万头,死亡7.2万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超过5000万元。寒潮带来的大雪和积雪会严重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事故。积雪和雪崩封堵铁路、公路,积雪结冰路滑导致交通事故。寒潮带来的低温对温暖的南方也会造成重大灾害。如1999年12月17日开始,北方强冷空气自北向南横扫广东全省,21~27日开始普遍出现持续低温以及大范围的霜冻、冰冻天气,使广东灾害惨重,仅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1500万亩,其中受灾最重的作物是香蕉、荔枝、芒果、菠萝和蔬菜、薯类、玉米,直接经济损失创历史纪录,达108.5亿元,相当于199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3%,农业总产值的10%。寒潮带来的强烈降温,还诱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高血压等疾病,而且还能使这些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据医学气象研究表明,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5%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对气温骤降特别敏感,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升高,统计还表明,0℃以下的寒冷天气,心脑血管发病明显增多,死亡率也明显升高。所以,有人把0℃看作是心脑血管病的气象警报。根据有关统计,每年寒冬季节,中风和心肌梗塞疾病的死亡人数,几乎是暖季的两倍,特别是老年人的肺心病、冠心病、中风、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死亡率更高。除冬季的寒潮造成的灾害外,春夏秋季的低温天气和“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霜冻等天气也会造成冷害。“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入侵,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它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重要原因;夏季低温是指5~9月气温比常年同期气温持续偏低的现象,这是我国东北一种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由于气温持续偏低,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积温不够,造成严重减产;寒露风是指秋季在“寒露”节气前后,强冷空气南下得早,使江淮及以南地区温度明显降低,影响后季稻的抽穗开花而导致减产的一种灾害现象;霜冻是指春末和秋初,由于冷空气入侵,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第二节冷冻灾害的致灾原因一、寒潮的侵袭冷冻灾害一般都是由冷空气南侵和寒潮暴发所致。北方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下,寒潮暴发,冷空气如潮水般大规模向南方倾泻,所到之处气温骤降,灾害随之发生。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3个源地:新地岛以西的寒冷洋面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冰岛以南的洋面入侵我国的寒潮有中路、东路和西路3条路径:中路是由新地岛附近的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国,朝东南方向,扫过黄河河套地区泻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穿过南岭影响南部沿海;东路是由亚洲北部的北冰洋开始,经前苏联远东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径直南下;西路是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启程,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南下到地中海附近,然后拐弯向东,从我国西部侵入。入侵我国的寒潮一般为9月至次年5月,但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5次寒潮影响,但年际变化较大,多的年份达10多次,少的年份仅1~2次,最近几年,由于气候呈变暖趋势,因此,寒潮也相对减少。二、低温侵害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都与气温有关,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动植物正常生长,当遭冷空气侵袭,出现的温度超过动植物承受的极限,动植物对环境温度不适应或非常不适应时,就会冻伤、冻病,甚至冻死。低温除侵害动植物外,还能造成机器设备运行的不正常,发生故障,甚至发生灾害事故。如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14000米高空爆炸解体,死亡7名宇航员的灾难,就是由于发射前地面温度太低,出现了零下5.6℃的低温,超过了火箭助推器上的橡胶制品密封圈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才酿成了这次空难事故。三、结冰危害当气温达到0℃或以下,一般的液态水就要冻结成冰。因此,遭冷空气侵袭,气温低于0℃时,水就会结成冰。公路上的积水结成冰后就会减小摩擦系数,影响车辆行驶,引发交通灾害。城市道路上的积雪被汽车压实结冰,其表面摩擦力极小,车辆容易发生左右滑摆(侧滑)和刹车后制动距离加长,使交通事故增多。据有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进行交通事故调查发现,降雪时的交通事故是干燥路面的5倍,结冰时的交通事故是干燥路面的8倍。在农作物上结冰,就会冻伤冻死作物,影响产量;在自来水管、煤气管内结冰,就会影响供水,影响煤气使用,有时甚至造成自来水管爆裂,引发次生灾害。2015年1月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一栋房屋因自来水管爆裂形成“冰瀑”景观。当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寒,属冬季最寒冷的时段。据当地气象部门消息,6日沈阳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有时天空落下过冷水滴的冻雨,由于温度低于0℃,雨碰到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就会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形成一条条冰柱。这在气象学上称为“雨凇”。这种冻雨能压断电话线、冻死农作物,严重的会压塌房屋。飞机在过冷水滴的云中飞行会使机翼、螺旋桨积冰而失事。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我国南方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雨凇美景1962年11月24日发生在衡山南岳的一次雨凇积冰,每米导线上积了16872克,即16.872公斤的重量,是中国目前全部记录中的冠军。其他重量较大的纪录有:湖南雪峰山15616克,黄山12148克,庐山5468克和金佛山5440克等。河南省商丘县1966年3月5~9日的一场雨凇,最大直径160厘米,最大积冰直径1400克/米,则是60年代平原气象站中的罕见记录了。

虽然雨凇使大地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美轮美奂,风光无限,但雨凇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不易铲除,破坏性强,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四、积雪的危害冬季,冷空气侵袭时,往往会出现大雪天气,尤其是在北方,出现大雪的概率更高。大雪覆盖牧草,牛羊吃不到草就会饿死;大雪覆盖公路,会使汽车受阻;大雪覆盖铁轨,会导致火车停开;大雪覆盖机场,会造成飞机停航;大雪降落在电线上,会折断电线,造成停电事故。一、冷冻灾害的季节性冷冻灾害具有季节性特点。从气候角度来说,我国一年四季均有冷冻灾害,即使夏季也有低温冷害发生,但冷冻主要发生在冬季,但也并非整个冬季都有冷冻灾害,只是在冷空气或寒潮侵袭期间,才会发生。因此,冷冻灾害不但有季节性,也有阶段性。第三节冷冻灾害的特点二、冷冻灾害的地域性冷冻灾害具有地域性特点。我国冷冻灾害的地域分布比较广,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南方相对较少。当然有时强寒潮入侵我国时,冷空气能影响到华南,有“春城”美誉的昆明,有时也会因冷空气侵袭而下雪,但概率不高。三、冷冻灾害的突发性冷冻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冷冻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而冷空气的侵袭有突然性,昨天的气温还比较正常,今天冷空气一到,气温立即下降,有时前后一天的温差要达10℃以上,这种突然的降温天气最容易发生灾害。四、冷冻灾害的多样性冷冻灾害具有多样性特点。冷冻灾害除了大雪、冰冻等明显造成灾害外,还有“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等冷害。而这些冷害,其极端气温并不是很低,一般都在0℃以上,如寒露风最低气温在15~20℃就会对后季稻和晚稻有伤害,损失产量。所以冷冻灾害并不一定温度越低灾害越重,而要与常年同期温度比较,偏离常温越多,动植物对气温不适应程度越高,灾害就越严重。一、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冻保暖工作二、冰雪天气注意交通安全三、低温天气务必小心煤气中毒四、做好身体保暖防护五、“白灾”的防御六、

倒春寒天气的防御七、夏季低温冷害的防御八、寒露风的防御九、霜冻的防御第四节冷冻灾害的防御五、“白灾”的防御白灾是降雪过多,积雪过深,掩埋牧草影响牲畜食草的一种灾害。一般可采取以下防御措施:一是建立饲料饲草基地,储草备荒。二是加强棚圈建设,使牲畜在积雪时有个安身之地。三是加强牧区气象预报和服务,使牧民及时掌握暴风雪天气信息。四是根据牲畜破雪采食能力,适当调整畜群结构。六、倒春寒天气的防御“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防御倒春寒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收看收听并充分利用气象预报农谚有“春天的天气,孩子脸”之说,说明春天天气多变,时暖时冷,所以,要抓住天气变化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一般四五个晴好天气就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在倒春寒到来时,对早稻秧田进行深水护秧,采取“夜灌日排”、“雨灌晴排”的科学排灌措施,调节秧田水热状况。三是采取温室蒸汽或无土育秧,使整个早稻育秧过程完全人工控制,保证培育适龄壮秧。七、夏季低温冷害的防御夏季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由于范围比较大,防御有一定困难,但为减轻灾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引进耐寒、早熟、高产良种。东北地处我国最北部,热量资源较少,而且低温冷害年景的变化很大。过去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多引进晚熟、中熟品种,这在高温年能增产,但遇低温年则严重减产。因此,要改良和调整作物品种。二是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如早播、早育苗及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增加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这是高纬度冷凉地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获得高产,又减少低温冷害的一个重要措施。三是掌握当地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如黑龙江省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实行玉米、小麦间作或小麦、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光能。八、寒露风的防御寒露风主要因低温影响水稻抽穗、开花、结果。防御寒露风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掌握寒露风出现的规律和安全齐穗期,合理搭配品种。寒露风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要根据寒露风出现的时间选择品种,择期播栽,使其在寒露风出现之前安全齐穗,避免寒露风危害。二是注意应用寒露风预报,合理安排生产。根据寒露风长期预报制定生产计划,寒露风早的年份可多种些早熟品种,寒露风晚的年份可多种些晚熟品种。三是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如寒露风来临时,可采取灌水、喷水、喷磷、喷施根外肥料等措施,以减轻低温的危害。九、霜冻的防御霜冻对农作物有很大威胁,防御霜冻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培育抗寒高产品种,种植耐寒作物。采取先进栽培技术,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减轻霜冻的危害。二是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物理措施。灌溉法: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加强保温;覆盖法:用草帘、席子、草灰、尼龙或塑料纸覆盖,可减少地面热量散失;烟熏法:燃烧柴草等发烟物体,也可燃烧红磷等化学药剂,形成烟幕,使烟幕笼罩在作物上,以减少降温,增加植株间温度。三是设置风障或使用暖房。在农作物北侧设置风障,以减少农作物周围热量的散失;有条件的应采取大棚育苗、栽培等现代设备,防御效果就更佳。案例分析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2009年、2010年我国雪灾2010年受暴风雪影响,从1月3日开始,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多趟旅客列车因雪灾滞留晚点,部分列车受困于偏远路段。1月4日,消防战士在内蒙古商都受暴雪围困的旅客列车边除雪抢险。

一、低温胁迫生理(一)寒害和植物的抗寒性1、冷害: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冷害。2、抗冷性:植物对冰点以上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冷性。(一)寒害和植物的抗寒性(1)、直接伤害:叶片失绿和萎蔫、死苗或僵苗不发、籽粒空瘪、果蔬贮藏期遇低温,表皮变色,局部坏死,形成凹陷斑点。(2)、间接伤害:膜透性增加选择透性减弱,膜内大量溶质外渗;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都明显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体分解加速,叶绿素含量下降;呼吸速率大起大落等。植物冷害的症状:正常植株在2℃条件下处理1天后的植株(一)寒害和植物的抗寒性3、冻害: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冻害。4、抗冻性: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叶片如冻伤,组织因细胞失去膨压而变软,叶色变为褐色,严重时死亡。(一)寒害和植物的抗寒性植物冻害的症状:冻害的机理:

A、胞间结冰:环境温度缓慢下降,质外体(细胞间隙)结冰,引起胞质水分亏缺。

B、胞内结冰:环境温度骤然下降,质外体与共质体均结冰,冰在形成或融化过程中对亚细胞精细结构的机械伤害(二)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

1、抗寒锻炼:在植物遭遇低温冷害之前,逐步降低温度,使植物提高抗冻的能力,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右图植株先在4℃下锻炼4天,和左图植株共同放在-5℃下4天后,再放在室温下10天的生长状况(二)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2化学诱导控制:调节CTK(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ABA(脱落酸)的比例,采用其它生长延缓剂。3.加强田间管理:调节N、P、K比例,薄膜等覆盖,培育壮苗等。霜冻

指标植物体温与气温、地温的关系。田间实测数:霜冻季节晴夜0—5时的叶片温度低于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最少低0.6℃,最多低2.0℃,变化范围1.4℃,平均温差值为1.2℃。叶温也都低于150cm高度的气温,偏低值变化较大,最小1.9℃,最大达6.8℃,差值变动范围达4.9℃,平均值为-3.9℃。夜间叶温--气温之间统计学关系,非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气温做指标进行霜冻预报。霜冻

指标田间实测数:叶温与地面温度的关系很不密切,叶温有高于地面温度的,也有低于地面温度的,温差的变化范围达6.1℃,不同温差区间的频率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这主要是土壤湿度不同引起的。而地面温度与叶温的关系——很复杂用它做霜冻指标?

类型根据霜冻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早霜冻(秋霜冻、初冬霜冻、初霜冻):秋季开始发生霜冻的第一日称初霜冻日是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

类型终霜冻(春霜冻、晚冬霜冻、晚霜冻):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发生的霜冻。

春季最后发生霜冻的一日称终霜冻日。无霜期:终霜冻日与初霜冻日之间的天数农业气候资源霜冻-基本介绍

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平流霜冻: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降温至0℃或0℃以下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范围广,降温幅度大。霜冻-基本介绍

辐射霜冻: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或0℃以下,导致霜冻形成。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霜冻-基本介绍

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霜冻。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容易使植物枯萎死亡。影响比较严重。白霜和黑霜白霜:当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多,气温低于0℃,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的物体上凝华,形成一层白色的冰晶现象。

黑霜:有的时候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但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地面没有结霜,这种现象称为黑霜。

霜冻-几种区分

霜和霜冻的区别霜是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而降温,气层中地物表面温度或地面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一些传热性能不好的物体上凝华成的白色冰晶。其结构松散。一般在冷季夜间到清晨的一段时间内形成。形成时多为静风。霜在洞穴里、冰川的裂缝口和雪面上有时也会出现。

霜和霜冻的区别霜冻多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摄氏零度,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农业气象学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或“杀霜”。无论何种霜冻出现,都会给作物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初霜冻日出现日期境内各地霜冻开始和终止时间,因地形、海拔高度和所处纬度的不同而不尽一致。秋霜冻开始出现时间,海拔高度越高越早,纬度越高越早,低洼(谷地)地早,反之则晚;同理春霜冻终止时间则早。

从我国初霜冻出现日期(1961-2005年平均)图可以看出东北东部和北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及新疆东北部初霜冻出现日期在9月20日以前;东北中部和南部及河北北部、山西大部、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出现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华南、云南、四川盆地出现最晚,为12月上旬之后;中国其余地区出现日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

从我国年霜冻日数(1961-2005年平均)图可以看出,我国霜冻出现日数分布的基本特征是由北往南逐渐减少。青藏高原、东北及新疆东北部、内蒙古出现霜冻日数最多,全年180天以上,其中青海南部、西藏部分地区多达250-300天;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北东部及新疆中西部为90-18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为30-90天,华南及云南、四川盆地等地一般不足30天;华南沿海及海南和台湾几乎无霜冻出现。霜冻危害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发生严重霜冻,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造成大幅减产。霜冻危害如果作物已经成熟收获,初霜冻即使再严重也不会造成损失,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遭受霜冻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2006年9月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霜冻,本应在中下旬才出现的初霜冻在上旬就提前现身,至使玉米等秋粮作物灌浆停止甚至死亡。仅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就有260万亩农作物受灾。

霜冻危害1989年9月中旬,北方部分地区遭受早霜冻害。黑龙江除三江平原东部外,全省73个产量县(市)有53个县(市)相继出现早霜,粮食减产约2.5亿千克;吉林省初霜日期比常年提前10天左右,大秋作物籽粒饱满程度受到影响,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内蒙古兴安盟、赤峰除霜比常年偏早2到7天,全区有28万公顷农田遭受冻害,成灾25万公顷。山西北部遭受严重霜冻灾害,天镇、大同、广灵、灵丘、宁武5县受灾面积达11.55万公顷。河北宣化县5万公顷秋作物受灾,绝收2.1万公顷。霜冻危害1995年9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山西、河北、内蒙古遭受初霜冻危害。山西大同、忻州、朔州、太原、晋中、吕梁等地(市)48万公顷良田遭受冻害,其中大同市减产粮食2亿千克以上;五台县和神池县1万公顷作物被冻死。河北张家口、承德2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7.8万公顷,其中绝收9.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连续数日出现霜冻,东部地区的初霜日比常年偏早10-15天,喜温作物和晚播作物全部受冻害。仅赤峰市受冻面积就达60多万公顷,其中绝收近20万公顷。乌兰察布市遭受冻害的农作物面积48万公顷,绝收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亿多元。兴安盟遭受早霜冻危害的作物8.4万公顷。辽宁抚顺大部、铁岭东北部、朝阳西北部、阜新西部9月上旬有30万公顷左右农作物遭受霜冻危害。朝阳市受9月14日、10月6日霜冻影响,受灾农作物总面积34.68万公顷,占农田总面积的83%,重灾面积25.73万公顷。9月22-26日,陕西、山西出现大范围霜冻。陕北晚秋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神木县农作物全部冻死,损失惨重。山西省9个地(市)的160万公顷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受灾,其中忻州、大同和朔州3地(市)粮食减产幅度在30%以上;晋中地区大秋作物受灾面积达5.26万公顷,大部分晚播作物和小晚秋作物基本绝收;吕梁地区受灾面积达28.33万公顷。霜冻-预防方法灌水法

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可使空气升温2℃左右)。由于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田间温度不会很快下降。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因水温比气温高,水在遇冷时会释放热量,加上水温高于冰点,以此来防霜冻,效果较好。遮盖法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这种方法只能预防小面积的霜冻,其优点是防冻时间长。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它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但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施肥法

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霜冻-防范工作把防霜冻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广泛发动群众迅速开展防霜冻工作把防霜冻的关键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防霜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秋霜预测一是通过调查了解多年的初霜来临情况,它出现的规律,包括平均、最早、最晚出现的日期,它形成的原因,出现的天气条件,再就是掌握地形受害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总结一些当地的看天经验,如“晚秋吹北风,日头火样红,日落红霞现,风停霜必浓。”这种情况出现的是混合型霜冻;“寒夜风云少,霜冻快来了”,这是辐射霜;还有“雪打高山,霜打洼”,是指地形而言等等。

霜冻预警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24小时内……下降到零下3℃以下…….。24小时内……下降到零下5℃以下…….。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2.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3.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4.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2.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3.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霜冻的预防建议其一,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根据霜冻来的早晚,无霜期的长短,选取早熟品种,避开霜冻时间。其二,在播种方面,可采取适当深播,合理密植,多施磷钾肥,精耕细作,改良土壤等方法。

其三,采用常规方法,如喷灌、放烟雾等。

其四,科学种田,扩大地膜种植面积,它不但保温保湿,还能提高地温。

其五,喷洒促早熟农药,使作物早熟。

2.1.冻害、寒害、冷害冻害定义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于0℃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0℃以下,有时可达-20℃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冻害类型根据冻害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初冬冻害、严冬冻害和早春冻害三类。

冻害地区分布中国发生冻害最多的是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个别年份华南地区也有出现。

受害作物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越冬作物和经济林果木华北、黄土高原和新疆北部:冬小麦华北南部和黄淮平原:油菜东北、华北:大白菜江南丘陵:柑橘长城沿线:苹果等北方果树寒害寒害在华南许多热带作物遇10℃以下、0℃以上低温可使植株枯萎、腐烂或感病,直至死亡。在当地被称为寒害。

果蔬种类寒(冷)害临界温度(℃)冷害症状

苹果(某些品种)2~3内部褐变、褐心、湿裂,表皮软化,呈烫伤状

黄瓜7果皮凹陷,水渍状斑点,腐烂香蕉(绿熟或成熟)11.5~13完熟时果色暗绿,中央胎座硬化番茄(成熟的)7~10水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