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群文教学课件4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课件】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群文教学课件4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课件】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群文教学课件4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课件】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群文教学课件4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课件】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群文教学课件4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琵琶行(并序)》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了解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文学常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特点,了解古体诗、近体诗等关于诗歌体裁的文学常识。123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歌,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学习目标理解、感受诗歌营造的不同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因诗人所处时代和个人遭际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风貌。理解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第一课时1.了解三位诗人及三篇诗歌的写作背景。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诗歌写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朝廷经历仍在李白心理上发生着强烈影响,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的他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登高》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五十六岁的老诗人杜甫时在夔州,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琵琶行并序》本诗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2.了解三篇诗歌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1)【歌行体】歌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还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题目中含有标志字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长恨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杜甫《兵车行》、李白《少年行》、王维《洛阳儿女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刘希夷《代悲白头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秦妇吟》等;以“谣”命名的: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2)【近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常用的诗体。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3)【谢公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喜游山陟岭,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等,或省称“谢屐”。(4)【三山五岳】三山是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现实中仅蓬莱一地实存,地属山东烟台。方丈没有,至于瀛洲,一说是日本。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1.梳理《梦游天姥吟留别》脉络结构,填写表格。活动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厘清结构段落内容第一段梦游的诱因第二段梦游第一层(至“渌水荡漾清猿啼”):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至“空中闻天鸡”):写梦登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幽深的峰峦中所见的惊险神奇的境界第四层(第二段最后四句):写梦醒情状第三段梦游后的感慨2.登高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性的意象,杜甫把古代风俗中的登高祈寿与士大夫的登高言志综合在了一起,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抱负无成的怅恨。自读诗歌,说说哪些是写景,哪些是抒情,并简要说明。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的后四句抒情。首联用“风急”二字领起,写夔州的特定环境。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3.梳理《琵琶行并序》的行文脉络。“序”的脉络:左迁司马——江头送客——闻京都声——问答身世——弹奏琵琶——自言身世——感言伤己——赠以长句。

“诗”的脉络:江头送客——闻水上声——暗问邀见——弹奏琵琶——自言身世——感言伤己——赠以长句。作业反复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咀嚼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第二课时1.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的感情、思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本诗中,诗人感情起伏奔放,变化多姿,因而诗的句式也相应多变,押韵也自由灵活,内容和形式达到有机的统一。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这是诵读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点。活动一:听读、诵读诗文,整体感知本诗五字句多为“三二”式,如“海客/谈瀛洲”。六字句多为“一二三”式,如“忽/魂悸/以魄动”。七字句多为“四三”式,如“云霞明灭/或可睹”。带“兮”字句,多在“兮”后停顿,且“兮”要拖长音节。此外,全诗换韵共11次,分别押:“ou”“u”“eng”“ue”“i”“ing”“uan”“ai”“ia”“ui”“an”韵,诵读的时候,韵字要拖长。2.诵读《登高》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明:横代表平声,“_”表示“短平”,近体诗一三(五)字之平声字;“__”表示“中平”,近体诗二四(六)字之平声字;“___”表示“长平”,平声韵字。竖代表仄声,“|”表示近体诗词上声、去声字;“!”表示入声字。提示读法要点:入短韵长,即入声字读短,韵字读长。平长仄短,即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平低仄高,即平声字读低,仄声字读高。3.诵读《琵琶行并序》需要注意的地方。情感上的变化。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活动二:研读诗歌,揣摩情感、形象(1)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傲岸的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2)这是“诗眼”,起揭示主题的作用。2.《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段结尾“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的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请结合诗句及背景资料,表达你的看法。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理想之梦

恐怖之梦

折射现实之梦……4.通过解梦,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在积极入世遭受挫折时,不乏隐逸山野、访仙求道、皈依佛门者,也不乏依附权贵、摇尾乞怜,以求取功名利禄者。慨叹“人生无常”,寄情山水也许有几分消极色彩;但更重要的是,李白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千百年来多少怀才不遇者的抑郁之悲,树起了一座封建士人所特有的精神丰碑!消极避世、寄情山水的李白

傲岸不屈的李白豪放不羁的李白追求自由的李白无奈、愤激的李白……5.《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意蕴?词句情感意蕴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之短暂长江不尽滚滚来时间之永恒面对无边落木,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而看到眼前滚滚不尽的长江,诗人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6.《登高》中,诗歌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蕴含了哪两个方面的深层意蕴?谈谈你的理解。(1)国事艰难,壮志难酬。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已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2)人生潦倒,消愁无途。诗人孤苦无依,满腹愁情无法消除。7.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与《琵琶行并序》,对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形象。篇目诗人形象诗中相关词语梦游天姥吟留别飘逸长者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登高衰病老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琵琶行失意士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8.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与《琵琶行并序》,对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形象。

①从琵琶女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琵琶女怎样的际遇变化?曾经红极一时,而今饱受漂沦憔悴之苦。艺压京城艳盖群芳(盛极一时)年老色衰委身商人(漂泊沦落)(虽然诗人的过去,诗歌没有明文交代,但通过背景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他曾经怎样?)才高位显名动京师谪居卧病飘零天涯

②那么从诗人自叹遭遇段内容,我们应该知道诗人的境遇是怎样的?③“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的是什么?示例一: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同洒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示例二:同忆京城昔辉煌,同叹年华付流光,同感处境心悲凉,同滴热泪萦心酸,同望秋月今沦落。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才华横溢、被贬江州的闲职司马;他们都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9.白居易在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结合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经历,重点研读序和诗歌的第3、4段,谈谈白居易为什么要“为长句”诗送给琵琶女?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命运有相通之处。“为长句”不仅为琵琶女,还在借琵琶女的遭际表现自己被贬的苦闷和失意。作业诵读三首诗歌,选出每一首诗歌打动你的地方,并思考打动你的原因,并尝试探索诗人是如何做到的。第三课时1.《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什么不采用律诗,而是采用古体诗(古风)的形式,而杜甫的《登高》却相反?首先,这与诗人的个性有关,与诗歌内容有关,也与诗歌体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有关。其次,古体诗不讲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诗句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格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而律诗结构严谨,字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诗歌表达深沉悲慨之志,所以,杜甫《登高》选择了律诗形式,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则选择了古风。活动一:合作探究,赏析艺术2.人们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晚年的诗歌风格特色,那么,何谓沉郁顿挫呢?“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结合你对《登高》的理解,说说此诗如何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1)沉郁音韵节奏上,本诗用灰韵“ai”“a”的开阔,是雄壮,“i”的细薄,最后归于压抑,雄壮和压抑在一起,形成沉郁的情感基调。内容主题上,无论是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还是后两联写登高所感,诗人均将个体生命与时空交构,置于时间的无限绵延及空间的无边无际中,深沉的宇宙意识,强烈的时空感受,蕴涵其中。其次,诗人将对个体生命的慨叹纳入国家、黎民的视野,大大削弱了一己之私的内涵,从而具有了更为深沉的情感内涵。悲秋而不孱弱,悲中有壮。诗题为登高,诗中为“登台”。登临高处在古代有两个主题走向,“登楼”主题,来自王粲的《登楼赋》,有相对固定的情感内涵,“登楼”是抒写忧愁的。另一个走向,是登山。登山来自孟子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山是言志的。“登台”是登亭台楼阁,表达忧愁。而诗题“登高”,由写作背景可知,杜甫登高处是巫峡的白帝城,在山上。此诗是“登山”和“登楼”主题的混合。登楼悲愁,登山豪放,因而整首诗的情感交织混杂,雄浑悲壮。(2)顿挫音韵节奏上,本诗共31个平声字,25个仄声字,其中,10个入声字,入声字是短音,有顿挫凝滞之感,使得整首诗的音调声情,起伏叠变。篇章结构上,前两联写景气魄宏大,第三联直截了当抒写个体的“潦倒”命运,格调由深沉浑厚转向低沉,境界由大到小,由开到合,给人“顿挫”之感。3.《琵琶行并序》的线索有什么特点?双线结构,一明一暗。明线:琵琶女弹奏暗线:诗人的感受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4.音乐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仔细阅读《琵琶行并序》中音乐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完成表格。手法语句举例效果分析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以声喻声,以形喻声;多种比喻,形成博喻。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微妙的音响变化。赋予抽象的音乐以具体可感的声、色、形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乐音的特点和旋律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十分深刻具体的印象通感“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声时而像黄莺的歌声在花下婉转流动,时而像泉水在冰层下艰难流动,(听觉调动视觉)时而像水流遇冷渐渐失去流动性开始凝结(听觉调动触觉),声音开始中断,让人心里生出愁思、幽怨和暗恨,(听觉调动感觉)又突然像是银瓶撞破,水浆溅洒;像是军队厮杀,刀枪齐鸣。(以声类声中也会唤起以声类形,即听觉调动视觉)顶真“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使前后句相互衔接,形成一气呵成的效果,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之美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写听者沉浸在余韵之中,默默无言,像被磁石吸住了般不可动弹,衬托出了音乐强大的感染力“唯见江心秋月白”连大自然也停止了一切喧闹,江水忘记了流动,秋风忘记了瑟瑟地吹动枫叶荻花,月亮也遗忘了升落,它们都像中了定身魔法一样,这一曲琵琶,与大自然浑然融合,回响在茫茫水天之间“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渲染出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描写演奏者动作神态“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轻拢慢捻抹复挑”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曲终收拨当心画”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叠字或双声叠韵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双声叠韵:幽咽、呕哑、嘲哳直接模拟声音,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1.《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中都有不少笔墨对景物进行描写,诗比较三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写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所说的洞天仙境的景象,这是一个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神奇美好的童话世界,众仙平等相处,仙人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洞天中的美好景象正是诗人心中所向往、所追求的极乐世界,梦境至此达到高潮。这些都显示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之妙。活动二:比较阅读,探析差异《登高》写景工笔与写意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格调高亢的秋景图。首联为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颔联则大笔写意,传达出秋的神韵。此外,还通过视角方位变换来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既为远观之景,亦是仰视之物,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则为近看之物,俯视之景。与此同时,首联两句相对颔联两句则为局部之景,颔联则为作者登上高处,远眺全面之景,如此变换写景,描写了气势恢宏、境界阔大之景。《琵琶行并序》的写景则纯用白描,并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这种萧瑟的秋景为全诗悲凉的情调定了弦,对离情别绪更是有力的烘托。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前后映带,使整个环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江水之中,也是起到了很好的衬托。“黄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