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本规律(简)_第1页
遗传基本规律(简)_第2页
遗传基本规律(简)_第3页
遗传基本规律(简)_第4页
遗传基本规律(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钢一中王建国高中生物竞赛辅导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分离定律二、自由组合定律三、连锁和互换定律四、孟德尔定律的拓展五、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六、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七、细胞质与遗传1、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一、分离定律2、分离规律的验证(1)测交法(2)自交法(3)F1花粉鉴定法(1)测交法测交:

红花×白花PCccc配子Ccc测交后代:Cccc红花白花比例:1:1(2)自交法验证

(3)F1花粉鉴定法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P(非糯性)WxWx×wxwx(糯性)(含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Wx

wx碘液染色花粉呈蓝黑色花粉呈红棕色↓F1Wxwx↓杂种花粉粒Wx

wx碘液染色呈蓝黑色呈红棕色1:13、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研究的生物体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减数分裂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机会相互自由结合。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相同的存活率。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4、分离规律的意义与应用(1)分离规律的理论意义基因分离规律建立在遗传因子假说基础之上。遗传因子假说及基因分离规律对遗传和生物进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①形成了颗粒式遗传的正确遗传观念,否定了融合(混合)遗传。②指出了区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重要性③解释了生物变异产生的部分原因④建立了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2)在遗传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生物遗传改良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在良种繁育及遗传材料繁殖保存中的应用。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为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可能。(09)14.苯丙酮尿症的隐性纯合个体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缺陷患者。如果双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现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并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A.3/4B.1/3C.1/8D.1/4√1、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相互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到配子中。二、自由组合定律YyRrYRyryRYr染色体复制减数Ⅰ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Ⅱ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YyRrryYrYRyR组合Ⅰ组合Ⅱ2、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1)测交法(2)自交法自交的试验结果如下:F2F338株(1/16)YYRR→全部为黄圆35株(1/16)yyRR→全部为绿圆28株(1/16)YYrr→全部为黄皱30株(1/16)yyrr→全部为绿皱65株(2/16)YyRR→全部为圆粒,子叶颜色分离3黄:1绿68株(2/16)Yyrr→全部为皱粒,子叶颜色分离3黄:1绿60株(2/16)YYRr→全部为黄色,3圆:1皱(分离)67株(2/16)yyRr→全部为绿色,3圆:1皱(分离)138株(4/16)YyRr→分离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08)46.一位喜欢钓鱼的学生,一次从湖中钓到二条无鳞的草鱼,她想确定一下这种特殊的表型是否有遗传基础,于是做了一系列实验。她首先应该做的是A.培养大量的野生型鱼B.确定野生型鱼有鳞表型能够真实遗传C.培养大量无鳞鱼,研究表型特征D.用无鳞鱼和有鳞鱼杂交

47.(接上题)当她将无鳞鱼和纯合体野生型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型,有鳞鱼占50%,另50%的鱼在两侧各有一列麟片,由此可知:A.决定鳞片这一性状的基因肯定不只一个B.决定鳞片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只有一个C.有鳞片是显性性状D.有鳞片是隐性性状

48.(接上题)这位学生又将单列鳞片的鱼进行互交,后代出现4种表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鳞片不规则覆盖于一部分表皮上),它们的比例是6:3:2:1。这样,决定鳞片表型的基因有:A.1个B.2个C.3个D.无法确定

49.(接上题)她也将F1代具有野生型表型的鱼进行互交,后代中野生型与散鳞鱼的比例为3:1,那么决定这种相对性状的基因有:A.1个B.2个C.3个D.无法确定

50.上题中每个基因拥有的等位基因数目为A.1个B.2个C.3个D.无法确定√√√√√1、连锁的发现:1905年Batson首先在香豌豆中发现。

花的颜色:P紫色,p红色花粉的形状:L长形,l圆形P紫色长形(PPLL)×红色圆形(ppll)

F1紫色长形(PpLLl)

自交F2紫色长形(P_L_)紫色圆形(P_ll)红色长形(ppL_)红色圆形(ppll)284(74.5%)21(5.5%)21(5.5%)55(14.5%)

(1)亲组合占89%,重组合占11%。如按9:3:3:1,亲组合应为62.5%,重组合应为37.5%(2)测交结果:比率为7:1:1:7,自由组合理论比值应为1:1:1:1(3)测交:指杂合体或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交配。

三、连锁和互换定律

1912年Morgan用果蝇为材料研究连锁现象,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1)F1雄性进行侧交:♂

(2)F1雌性进行侧交:2、交叉与交(互)换交叉:1909年Janssens首先观察到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部分区域的交叉。互换:Morgan设想交叉的区域应该是染色体互换的区域,因此表现为不完全连锁(如上例的16%重组合)。完全连锁:雄果蝇和雌家蚕连锁群:染色体

♀Cbcb♂

红色棒眼

cBY粉红园眼精子

cbY

cb粉红♀

Y粉红♂亲组合cB棒眼

cB棒眼卵子cb红色♀

Y红色♂Cb园眼Cb园眼cb粉红

Y粉红♂重组合cb园眼cb园眼卵子cb红色♀

Y红色♂CB棒眼CB棒眼3、连锁遗传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CSh4、举例:假定在杂种的100个孢母细胞内,有7个csh交换发生在基因之内,其他有93个,交换后的情况见表。

总配子数亲本型配子重组型配子CShcshCshcSh93个孢母细胞在连锁区内不发生交换93×4=372个配子1861867个孢母细胞在连锁区内发生交换7×4=28个配子777740019319377亲本组合=(193+193)/400×100%=96.5%重新组合=(7+7)/400×100%=3.5%即重组型配子数应该是3.5%,

恰好是发生基因之内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一半。

重组率(3.5%),等于发生基因之内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一半。

亲本组合=(193+193)/400×100%=96.5%重新组合=(7+7)/400×100%=3.5%

即重组型配子数应该是3.5%,恰好是发生基因之内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一半。交换值的计算公式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总配子数×100%5、基因定位●定义:是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用交换值表示的基因距离称为遗传距离。遗传距离的单位是厘摩尔根(cM),是去掉百分率符号的交换值绝对值。如两个基因的交换值为20%,那么遗传距离为20个厘摩尔根(cM),或说为20个遗传单位。●基因定位的方法(1)

两点测验基本步骤(方法)是:首先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两对基因: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

三对基因:每两对组合杂交(3个组合),每个组合杂种再和隐性亲本测交。共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2)

三点测验①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②可达到两个目的:纠正两点测验的缺点,使估算的交换值更加准确;二是通过一次试验同时确定三对连锁基因的位置。

例1:玉米第9染色体上三对基因间连锁分析:子粒颜色: 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饱满程度: 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淀粉粒: 非糯性(Wx)对糯性(wx)为显性.

如果用两点测交需通过三次亲本间两两杂交,杂种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考察测交子代的类型与比例。(1)(CCShSh×ccshsh)F1× ccshsh(2)(wxwxShSh×WxWxshsh)F1× wxwxshsh(3)(wxwxCC×WxWxcc)F1× wxwxcc如果用三点测交的方法,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即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P凹陷、非糯性、有色×饱满、糯性、无色sh+++wxcsh+++wxc测交F1饱满、非糯性、有色×凹陷、糯性、无色sh+

+shwxc

+wxcshwxc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粒数交换类别推知的F1配子种类

饱满、糯性、无色

+wxc2708亲本型

凹陷、非糯性、有色

sh++

2538

饱满、非糯性、无色++c626单交换凹陷、糯性、有色shwx+601凹陷、非糯性、无色sh+c113单交换饱满、糯性、有色+wx+116饱满、非糯性、有色

+++

双交换凹陷、糯性、无色shwxc2总数6708

wx+cwx+c+sh++sh+↓↓wx+cwxsh++sh+++c↓↓wxshcwxsh

c+++++

+↓(图2两个单交换一前一后)wx

shc+++

(图1两个交换同时进行)

双交换示意图

(1)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用两种亲本型配子与两种双交换型配子比较:

双交换配子与亲本型配子中不同的基因位点位于中间。如:+wxc与shwxc相比只有sh位点不同,因此可以断定sh位点位于wx和c之间;同理,sh++与+++相比也只有sh位点不同,也表明sh位点位于wx和c之间。所以可以肯定最初杂交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sh+/+sh+和wx+c/wx+c基因间排列顺序确定(2)计算基因间的交换值。由于双交换实际上在两个区域均发生交换,所以在估算每个区域交换值时,都应加上双交换值,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换频率。绘制连锁遗传图

Sh位于wx与c之间;wx—sh:18.4 sh—c:3.5 wx—c:21.9。在标记基因间遗传图距时,去掉重组值的%号,取值标在连锁图上即可。6、干涉和并发系数

①理论双交换值连锁与互换的机理表明:染色体上除着丝粒外,任何一点均有可能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相邻两个交换是否会相互影响?如果相邻两交换间互不影响,即交换独立发生,根据乘法定理,双交换发生的理论频率(理论双交换值)应该是两个区域交换频率(交换值)的乘积。例:wxshc三点测验中,wx和c基因间理论双交换值为:0.184×0.035=0.64%。②干涉(interference):测交试验的结果表明:

wx和c基因间的实际双交换值为0.09%,低于理论双交换值,说明wx-sh间或sh-c间一旦发生一次交换后就会影响另一个区域交换的发生,使双交换的频率下降。以上现象称为干涉(interference),或干扰:

一个交换发生后,它往往会影响其邻近交换的发生。其结果是使实际双交换值不等于理论双交换值。为了度量两次交换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提出并发系数的概念。

③并发系数(coefficientofcoincidence)并发系数也称为符合系数:用以衡量两次交换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并发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1—干涉例如前述中:并发系数=0.09/0.64=0.14.并发系数的性质:真核生物:[0~1]———正干涉;某些微生物中往往大于1,称为负干涉。例题:

(09)10.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发生的实际双交换,往往不同于理论双交换的数量。试分析下列选项哪一个正确?A.若染色体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时,就意味着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低于理论双交换率,但却有双交换发生B.这一区段未发生双交换时,由于计算公式失效,显示出负干扰值C.当这一区段发生的双交换率高于理论双交换率时,所获得的并发率大于1

D.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与理论双交换值相等时,由于计算公式中理论双交换值有系数0.5,所获得的并发率就呈现大于1的数值

√(09)15.已知a和b相距20个图距单位,从杂交后代测得的重组值为19%,则两基因间的双交换值为:

A.0.5%

B.1%

C.2%

D.4%(08)54.真实遗传的弗吉尼亚烟草中,三个显性等位基因分别决定烟草叶子的形态(M0、颜色(C)和大小(S)。卡罗来那烟草三这三个基因座上都是隐性纯合的。三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在中央,MC的图距为6mu,CS图距为17mu.两种烟草杂交的F1代再与卡罗来那烟草回交,回交产生的子代中,三种性状都和卡罗来那烟草相同的占A.50%B.39%C.27%D.25%55.(接上题)回交产生的子代中,三种性状都和弗吉尼亚烟草相同的占:A.50%B.39%C.27%D.25%56.(接上题)回交产生的子代中,叶子形态与大小与弗吉尼亚烟草相同,而叶子颜色与卡罗来那烟草相同的所占比例为:A.8%B.3%C.1%D.0.5%√√√√四、孟德尔定律的拓展(一)基因型与表型一般在生物体的一生中表型可以改变,但基因型是恒定不变的。这是由于表现型是不同基因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极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1.表型模拟:环境因素所诱导的表型类似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模拟的表型性状是不能遗传的。2.外显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由于外显不完全,在人类一些显性遗传系谱中可出现隔代遗传现象。3.表现度:即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外显率是指一个基因效应的表达或不表达,不管表达的程度如何;而表现度则适用于描述基因表达的程度。(二)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1、显性的相对性和分离比出现的条件(1)完全显性: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表现型比为3:1。高茎787高茎277矮茎×PF1F2高茎矮茎×3∶1(杂交)(自交)

(2)不完全显性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表现型比为1:2:1。举例:紫茉莉花色的遗传P红花亲本×白花亲本(RR)↓(rr)F1(Rr)为粉红色↓F21RR:2Rr:1rr1/4(红)2/4(粉)1/4(白)

(3)共显性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表现型比为1:2:1。举例:混花毛马的遗传、人镰刀形贫血病遗传(4)嵌镶显性双亲性状在F1的同一个体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这种双亲的性状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表现型比为1:2:1。(5)条件显性:

显性性状的表现受到生物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影响

举例1:金鱼草花色的遗传

红花品种

×象牙色品种↓F1

在低温、强光下为红色,红色为显性。在高温、遮光下为象牙色,象牙色为显性。举例2:有角羊与无角羊杂交。

F1雄性有角,雌性无角。

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显性作用是相对的,因内外条件的不同而可能有所改变。2、致死基因

在杂交实验中,有时观察到后代分离比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致死基因的作用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致死基因的致死效应往往也跟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例如: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1:1)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2:1)解释:黄鼠AYa×黄鼠AYa↓1(AYAY)死亡2AYa黄鼠1aa黑鼠(08)109.1960年,法国科学家发现达乌耳黄鼠的黄色皮毛无法真实遗传。黄毛老鼠自交,总产生黄毛老鼠和黑毛老鼠。由此可以得出A.黄毛鼠永远是杂合体B.决定黄毛的基因还有别的功能C.黄毛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D.纯合的黄毛基因可能致死√√√3、复等位基因:

指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中,一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作用类似,都影响同一器官的形状和性质,有遗传上称复等位基因,如A→a1,a2,a3,…就构成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对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来讲,每一个体只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基因。例如ABO血型、植物自交不亲和。计算公式为:基因型数目=n(n+1)/2(n代表复等位基因数目)。其中纯合体数=n,杂合体数=n(n-1)/2。(09)17.一个二倍体物种,在A基因座位上有10个复等位基因,在B基因座上有8个复等位基因;A、B两个基因不连锁。请问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几种:A.18种

B.1260种

C.80种

D.180种√ABO血型:人类的ABO血型由IA、IB和i三个互为等位的基因控制,其中,前2个互为共显性,而对i基因完全显性,所以,可以形成6种基因型、4种表型(血型):

表型基因型

AIAIAIaiBIBIBIBiABIAIBOiiABO血型可以用来司法及亲子鉴定。输血原则:同型者可以输血,O型血可输给任何血型个体,AB型个体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个体。4、植物的自交不亲和(三)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1)互作基因:9:3:3:1(2)互补作用:9:7(3)抑制作用:13:3(4)显性上位作用:12:3:1(5)隐性上位作用:9:4:3(6)叠加作用:15:1(7)积加作用:9:6:1

(1)互作基因(9:3:3:1)

定义:细胞内各基因在决定生物性状表现时表现出的相互作用。遗传分析:(2)互补作用(9:7)

定义: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举例:香豌豆花色遗传P白花CCpp×ccPP白花

↓F1

紫花CcPp

F2

9紫花(C_P_):7(3C_pp+3ccP_+1ccpp)(3)抑制作用(13:3)在两对独立基因中,一对基因本身不能控制性状表现,但其显性基因对另一对显性基因的表现却具有抑制作用。例:鸡的羽毛颜色遗传P白羽莱杭(CCII)×白羽温德(ccii)↓F1

白羽(CcIi)↓F2

13白羽(9C_I_+3ccI_+1ccii):3有色羽(C_ii)I/i基因本身不决定性状表现,但当显性基因I存在时对C/c基因的表现起抑制作用。(4)显性上位作用(12:3:1)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反之,后者被前者所遮盖,称为下位性。如果是显性起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显性基因。举例:西葫芦(squash)的皮色遗传P

白皮WWYY×wwyy绿皮

↓F1

WwYy白皮

↓F212白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wwyy)

显性白色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Y)有上位性作用。当W存在时,Y的作用被遮盖,当W不存在时,Y则表现黄色,当为双隐性时,则为绿色。(5)隐性上位作用(9:3:4)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举例: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P红色(CCprpr)×白色(ccPrPr)↓F1

紫色(C_Pr_)↓F2

9紫色(C_Pr_):3

红色(C_prpr):4

白色(3ccPr_+1ccprpr)

其中c对Pr/pr基因有隐性上位性作用。

上位作用和抑制不同,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除遮盖其他的基因的表现外,本身还能决定性状。(6)重叠作用(15:1)

●定义: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称为重叠作用。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举例:荠菜的蒴果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形,有以下杂交:P三角形(A1A1A2A2)X卵形(a1a1a2a2)↓F1三角形(A1a1A2a2)↓F2

9三角形(A1_A2_):3三角形(A1_a2a2):

3三角形(a1a1A2_):1卵形(a1a1a2a2)只要有A1或A2存在就能表现三角形果实这一性状。(7)积加作用(9:6:1)

●定义: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称之。

●举例:南瓜果形遗传

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用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F2出现三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小结(四)多基因一效性和基因的多效性

(1)多基因一效性: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又叫遗传的异质性。在生物界,多基因一效性现象很普遍。如玉米糊粉层的颜色涉及7对等位基因,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涉及50对等位基因,果蝇眼睛的颜色受40几对基因的控制。例:两个先天性聋哑(AR)人结婚,所生的两个子女都不患聋哑,这种情况可能属于:A.外显不完全

B.遗传的异质性

C.隔代遗传

D.延迟显性√(2)基因的多效性:

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红花豌豆,种皮有色,叶腋有大黑斑。又如家鸡中有一个卷羽(翻毛)基因,是不完全显性基因,杂合时,羽毛卷曲,易脱落,体温容易散失,因此卷毛鸡的体温比正常鸡低。体温散失快又促进代谢加速来补偿消耗,这样一来又使心跳加速,心脏扩大,血量增加,继而使与血液有重大关系的脾脏扩大。同时,代谢作用加强,食量又必然增加,又使消化器官、消化腺和排泄器官发生相应变化,代谢作用又影响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使生殖能力降低。由一个卷毛基因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是一因多效的典型实例。

五、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性别的决定

(1)XY型:♀:XX♂:XY人类、哺乳类、某些两栖类、某些鱼类、棕榈、菠菜等。(2)XO型:♀:XX♂:X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蟑螂、蟋蟀等。(3)ZW型:♀:ZW♂:ZZ鸟类、鳞翅目昆虫、爬行类、某些两栖类、草莓等。(4)ZO型:♀:Z♂:ZZ鸡、鸭、某些鱼类和鳞翅目昆虫。(6)环境决定珊瑚岛鱼:在30~40条左右的群体中,只有一条为雄性,当雄性死后,由一条强壮的雌性转变为雄性。(7)基因决定性别玉米雌雄同株:雌花序由Ba基因控制;雄花序由Ts基因控制。(5)倍数型:蜜蜂、蚂蚁雄性为单倍体(n),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无父亲。雌性为二倍体(2n),由受精卵发育而来。2、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方式与性别相关连的现象。(08)51.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如果一位女士的哥哥患有此病,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A.0B.12.5%C.25%D.50%52.(接上题)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声DMD,那么她第二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A.0B.12.5%C.25%D.50%53.(接上题)没有DMD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一位患病男士(先证者),如果该男士和他的表妹结婚,他们两个的母亲是亲姐妹,那么,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A.0B.1/4C.1/8D.1/16√√√3、限性遗传指位于Y/W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它们只在异配性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1)位于Y/W染色体上的基因(限性遗传):由于Y/W染色体仅在异配性别中出现,因此其上基因仅在异配性别中才可能表现,并且无论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都会得到表现。(2)位于X/Z染色体上的基因(伴性遗传):在同配性别中总是成对存在,并可能存在显性纯合、杂合、隐性纯合三种情况,隐性基因可能不能表现出来。在异配性别中成单存在,无论显隐性也会直接表现出来。4、从性遗传

也称为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从性遗传的实质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受到性染色体遗传背景和生理环境(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例:绵羊角的遗传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人的秃头性状也表现为类似的遗传现象。六、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二项式展开一般地说,设p为某一基因型或表型出现的概率,而q或1-p是另一基因型或表型出现的概率,p+q=1。这样,这些事件的每一组合的概率就可用二项分布的展开来说明。如果不考虑出现的顺序,基因型或表型的每一特定组合的概率可从二项分布的通项公式算出:

这里,n是子裔的数目,s是有某一基因型(例如Aa)或表型的子裔数,p是这基因型或表型的出现概率,而n-s是有另一基因型(例如aa)或表型的子裔数,q是另一基因型或表型的出现概率。符号!是阶乘,就是从一个数目开始,按整数顺序相乘,一直到1。例如n=5,5!=5×4×3×2×1=120。应该注意到,0的阶乘(0!)等于1,任何数的0次方[如(1/2)0]也等于1。如:在Aa×aa的交配中,产生4个子裔,问这4个子裔都是Aa的机会是多少?因为Aa的概率p=½,s=4,所以(08)42.半乳糖血症是人类的一种隐性遗传病,可以通过限制食物中乳糖和葡萄糖的浓度加以治疗。小苏和她的丈夫都是半乳糖血症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如果小苏己经孕有异卵双胞胎,她们都是女孩且都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A.1/8B.1/16C.1/32D.1/6443.(接上题)如果小苏怀的是同卵双胞胎,她们都是女孩且都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A.1/8B.1/16C.1/32D.1/6444.(接上题)在不考虑双胞胎的情形下,夫妇两个如果有4个孩子,他们都正常的概率是:A.19%B.25%C.32%D.75%45.(接上题)4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患病的概率是:A.25%B.68%C.75%D.81%(09)19.一对MN血型的夫妇生育有六个孩子,这六个孩子中有三个M血型,两个MN血型和一个N血型的概率是:A.1/1024B.15/1024C.1/512D.15/256√√√√√2、适合度杂交试验中,子代预期的遗传比率可以根据棋盘法或分枝法正确地推算,子裔中基因型或表型的各种组合的概率也可根据二项式分布简单地求得。在这基础上,我们可进一步计算实得比数对理论比数的适合度,那就是说,根据实得比数符合理论比数的程度如何,从而判断这次实验结果是否可用这个理论比数来说明,还是必须抛弃这个理论比数,认为另有其它理论比数,或者这次实验结果根本不能用孟德尔定律来说明。3、用卡平方来测定适合度用二项式展开的方法来进行适合度测验,在子代个体数较多时非常费力,而且当子代个体数分成两类以上时更为困难。统计学上有简单的近似法,不论子代个体数分成几类,都可以用一个指数来表示实得数与理论数的差异。这个指数就叫做卡平方,一般写成X2。X2的定义是:以水稻的抗性试验为例,实得比数为14∶6,按1∶1的假设,预期数应为10∶10,把这些数据代入上式,得

如实得比数为15∶5,则

算出X2后,就查X2表

P就是实得数与理论数相差一样大以及更大的积加概率。N表示“自由度”,意思是在各项预期值决定后,实得数中有几项能自由变动。在分离比数的适合度测验中,自由度一般等于子代分类数减一。在上述一对基因回交试验中,子代分成2类,自由度n=2-1=1,因为这两个实得数值中,只有一个可以自由变动。以P<0.05为显著性的标准。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七、细胞质与遗传细胞核遗传: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核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故又称为母性遗传;◆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通过连续回交不能置换细胞质基因◆由附加体或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