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课件秦现生(第二版)第九章_第1页
质量管理学课件秦现生(第二版)第九章_第2页
质量管理学课件秦现生(第二版)第九章_第3页
质量管理学课件秦现生(第二版)第九章_第4页
质量管理学课件秦现生(第二版)第九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质量经济性管理第九章质量经济性管理§9.1质量效益与损失§9.2质量的经济性§9.3质量成本管理一、质量效益二、质量波动及损失三、质量损失函数§9.1质量效益一、质量效益大量成功的经验证实,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蕴藏于产品的质量之中。

有人把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形象地比喻为“矿中金山”,也就是说,如果把因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有效地控制起来,并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效益好比是开采出“一座金山”。二、质量波动及损失1、质量波动质量的好坏最终用质量特性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来描述。质量特性通常表现为功能、寿命、精度、强度、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特性。同一批产品,制造过程出现的质量差异及使用过程性能的变化等都属于质量波动。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能采取措施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造成质量波动的原因很多,如使用时的内部干扰或外部干扰、制造过程中的偶然因素或异常性原因等。2、质量损失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质量波动,都会给生产者、使用者或社会带来损失。质量损失通常是指产品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质量损失存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涉及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利益质量波动社会损失生产者损失消费者损失(1)生产者的损失

在制造时如果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幅度超过了规定的公差界限,就可能引起返修、返工甚至报废,由此必然会给生产者造成损失。如果不合格品已经到了用户手中,除了维护、返修、更新、降级降价甚至退货外、还可能引起赔偿及相关的法律纠纷,由此造成的损失生产者也必须承付。有形损失无形损失如返工、返修费用;维护、降级费用;退换货费用;法律费用;报废费用;赔偿费用等等。如企业信誉下降;顾客忠诚降低;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等。(2)消费者的损失消费者的损失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质量缺陷而致使消费者蒙受的各种损失,如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人身健康、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能耗、物耗的增加,人力的浪费,停用、停工、停产、误期和维修费用增加等,都属于消费者的质量损失。(3)社会的损失生产者和消费者损失,广义上都属于社会损失。社会损失还指由于产品缺陷对社会造成的公害和污染,对环境和社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以及对社会秩序、社会安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如交通工具因质量缺陷造成的巨大人身伤亡事故。三、质量损失函数由于质量特性y偏离目标值m,形成质量波动,并带来质量损失。质量损失可用质量损失函数表示,即:§9.2质量经济性一、质量经济性的概念二、分析概述三、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内容

一、质量经济性的概念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就是在充分地保证产品的质量能够使顾客获得满意的基础上,追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给生产者、消费者(顾客)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总损失最小。如果工序或生产系统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消除了异常因素的影响,而只受随机因素的作用,则质量特征值(主要指计量值)大多数服从正态分布。当质量特征服从正态分布时,能使产品质量具有最好的经济性。二、质量水平及其经济性

组织的利润一般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与产品成本的差额,而成本和价格又往往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水平。根据成本与价格对质量水平的变化关系,就有可能找到利润最高时的质量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最佳质量水平。

二、质量水平及其经济性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下图中的两条曲线A和B,就是表示质量水平和质量保证费用之间具有不同依存关系的两种改进质量的方案。其中方案A表示只对产品结构作局部改进,这种方法为提高质量所花费的费用较少,并且在产品的早期就能得到较高的收益,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有限;方案B表示对产品进行根本性质的改造,在产品被人们接受前,必须投入可观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方案B虽然在短期内收益较少,但提高质量的潜力大,在未来的市场上将有更好的销路。

三、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一)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质量经济性(二)提高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性(三)提高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性(一)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质量经济性(1)做好市场需求的预测(2)设计中要有完善的技术经济指标。(3)注意质价匹配。(4)重视功能匹配。(二)提高制造过程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是指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因此又称为符合性质量。符合性质量水平对批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经济性的重要标志,通常用批量生产的合格品率比来表示。合格产品的单位成本费用与符合性水平的关系见右图。

(三)提高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1)产品使用中,由于质量故障带来的损失费用。对可修复性产品一般是停工带来的损失,对不可修复的产品,如宇宙飞行、卫星通讯、海底电缆、火箭导弹等,则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2)产品在使用期间的运行费用。运行费用包括使用中的人员费用、维修服务费、运转动力费、消耗性的零配件及原料使用费等。§9.3质量成本管理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ISO9000——“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是指组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另外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质量要求而产生的一切损失的费用,这两项费用的总和就构成了质量成本。二、质量成本的构成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损失成本(内部故障成本)4.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在合同条件下,向顾客提供其所需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①为提供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等所支付的费用;②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经认可的独立试验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试验所发生的费用;③为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等。三、质量成本的分类按作用分类: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按存在形式分类: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按与产品的联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形成过程分类:各阶段成本四、质量成本科目设置质量成本一般分为三级科目。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三级科目:质量成本细目。五、质量成本核算统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与统计核算方法五、质量成本的分析(一)适宜的质量成本(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三)质量总成本分析(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一)适宜的质量成本123P*100%不合格100%合格A金额适宜质量成本示意图(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最佳质量成本A100%合格区域Ⅲ至善至美区100%不合格质量总成本曲线区域Ⅰ改进区区域Ⅱ最佳区控制区适宜质量成本示意图中曲线3-A段的局部放大(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质量改进区域质量控制区域质量至善至美区域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70%,预防成本<10%,确定改进项目,并予以实施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50%,预防成本≈10%,重点为控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40%,鉴定成本>50%,质量过剩,简化检验职能,注意由鉴定转向预防控制(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质量改进区域质量控制区域质量至善至美区域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70%,预防成本<10%,确定改进项目,并予以实施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50%,预防成本≈10%,重点为控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40%,鉴定成本>50%,质量过剩,简化检验职能,注意由鉴定转向预防控制(三)质量总成本分析一般分析质量总成本与企业总成本、企业总产值和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以及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与企业总成本、企业总产值和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关系。(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法(1)质量成本目标指标指在一定时期内质量成本总额及其四大构成项目的增减值或增减率。设C、C1、C2、C3、C4分别代表质量成本总额及预防、鉴定、内部故障、外部故障在计划期与基期的差额(增减值),对于C的计算有如下公式:C=基期质量成本总额一计划期质量成本总额C的增减率指标计算公式为(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法(2)基数比例指标①质量成本率分析(每100元产品成本的质量成本含量)②销售质量成本率(每100元销售额中的质量成本含量)(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法(2)基数比例指标③产值质量成本率(每100元总产值中质量成本含量)

④销售外部损失成本率(每100元销售额中的外部损失含量)

(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法(3)结构比例指标①②③④

(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法(4)质量投资效益指标所谓质量投资,是指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就是可控成本。增加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所以增加投资的效益,就是增加单位投资所获得的内、外损失的减少额。假定为上期投资额,为本期投资额,为上期损失额,为本期损失额,则增加投资额为损失减少额为(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法(4)质量投资效益指标

一般上式为负号表示损失费用的节约额。当时,投资是有效的。单位投资效益为为增加投资的总收益。当时,则要考虑投资效果作用的年限,只有当,而年时,才能认为投资是有效的。

(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2、排列图分析法应用排列图也可以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而且比较明显直观。

举例:某企业各项质量成本分析结果项目内部损失鉴定费用预防费用外部损失合计金额/元313191.181498.112772.74612.7412074.6百分比76%19.78%3.1%1.12%100%累计百分比76%95.78%98.88%100%使用排列图还可以进行跟踪分析。例如,从左图发现内部损失太大,如果进一步问,内部损失那一类损失最大?若再用排列图分析,答案是废品损失最大;又可以提出哪一个车间废品损失最大?再按车间用排列图进行分析,如此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分析下去,终究可以把主要原因或主要问题搜索出来,以便采取措施改进,如右图所示。(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3、趋势图分析法趋势分析就是要掌握质量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其中又可分为短期趋势与长期趋势两类,短期的如一年内各月的变动趋势,长期的如五年内每年的变动趋势,如图下图所示。

(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4、灵敏度分析法灵敏度分析法是指把质量成本四大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效果或特定的质量改进效果,用灵敏度α表示如下。

第四节质量经济性分析的方法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三、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一)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二)设计阶段的成本(三)质量改进分析

(一)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寿命周期费用和质量水平关系图维持费用购置费用系统寿命周期费用0质量水平P*金额(二)设计阶段的成本市场调查、技术经济分析费用等结构组合费用、设计评审费用等试制费、试验费、鉴定评审费等情报管理费用、设计管理费用等(三)质量改进分析0ⅢⅠⅡ成本与收益质量水平△R2△R1△C2△C1质量改进的经济分析此时质量改进所带来的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有利的,否则是无利或不利的。(三)质量改进分析表9-2质量水平提高的经济分析示例情况销量单位变单位固单位产单位产总成本总销售利润

企业在动成本定成本品成本品售价收入经济上(元)(元)(元)(元)(元)(元)(元)的增益原有水平100752510012010000120002000

水平提高110010025125145125001450020001无水平提高22008520105105210002400030001.1有表9-3质量特性改进的经济分析示例质量特性改进费用(△C)(元)收入增量(△R)(元)

改进顺序13301022228141345350.78不作改进461833(三)质量改进分析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一)适宜的不合格品率分析(二)返修分析(三)质量检验分析(一)适宜的不合格品率分析例:产品单位产量N=600件,不合格品率=8%,单位产品售价J=5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V=25元,固定总成本F=8000元,由于对生产进行改进,产量提高了25%,而不合格品率提高到16%,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不合格品率的变化是否可以接受,改进是否可取?解:具体见下表。生产改进前后的质量经济分析比较方案Ⅰ(改进前)方案Ⅱ(改进后)产量N1=600件合格品H1=600-600×8%=552件销售收入R1=552×50=27600元总成本C1=600×25+8000=23000元利润P1=27600-23000=4600元产量N2=600×(1+25%)=750件合格品H2=750-750×16%=630件销售收入R2=630×50=31500元总成本C2=750×25+8000=26750元利润P2=31500-26750=4750元P1=4600元<P2=4750元

P=R-C=HJ-NV-F公式中,P为利润;R为销售收入;H为合格品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