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

3、

为贵,次之,为轻。4、天时不如地利,。

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人之幼民社稷君地利不如人和千秋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我所了解的孟子

孟子(公元前三七二-二八九),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是子思(孔子孙,)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童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七章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章

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

三、性善论;

二、反对不义的战争。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德育目标: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课文重点知识点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写出本字(1)弃甲曳()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洿()池

(5)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悌()之义(9)移其粟:yètú,同“途”

tún

zhìcùgǔwù,通“毋”xiángbān,同“斑”piǎoxùwūtìSù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尽心竭力了。黄河以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刚一接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固定的时节(按时节),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百姓供养活人,安葬(为……办丧事)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都可以(可凭此)穿着丝绸了。鸡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百亩的田地能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注重地方学校的教育,宣传孝敬长辈(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头顶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有丝绸,吃上肉,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不曾有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

1、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毋”,不要。

通“毋”,不要。通“斑”,花白

通“途”,道路鼓:名—动敲鼓衣:名—动穿王:名—动为王树:名—动种植罪:名—动归咎,归罪谨:形—动认真从事2、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树之以桑(5)王无罪岁(6)谨庠序之教3倒装句未之有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4、重点习惯句式

1、或……或……译为“有的……有的……”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译为“只……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译为“这是……呀。”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或A或百步而后止

B天之行,或日或雨

C云霞明灭或可睹

有人有时或许5、解释重点虚词寡人之于国移其民于河东无望民之多于邻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对于到比在跟、与十四、于1、介词:在、向、到;从、比、被;同、对于;给、由于;2、见……于:表被动;3、“于是”承接、在这里(时);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

核心问题是什么?民不加多,何也?

思考: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

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题。

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强凌弱,大欺小”。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怎样评价他的政绩?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民不加多理想社会

否定梁惠王

的治国策略五十步百步梁惠王其他王

齐读文章五、六节,从孟子的高见看孟子的理想社会.

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斧斤以时结果3、孟子认为应如何实行仁政呢?提出了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效果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第6段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结果?措施五亩……树之以桑鸡豚……无失其时百亩……勿夺其时谨…….申之以孝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道之成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效果衣帛(五十)食肉(七十)无饥(黎民)不负戴(颁白者)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对比比喻施仁政行王道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民不加多理想社会

否定梁惠王

的治国策略不违农时……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不可胜用也(排比)富民养民——王道之始教民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不负戴

于道路矣统治者态度否定

暴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节俭

自省

体恤

百姓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五十步百步梁惠王其他王

—王道之成3、句式较整齐,这样气势充沛,增强雄辩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