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_第1页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_第2页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_第3页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_第4页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PAGEPAGE17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庄子笔下的庖丁却将解牛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诗有诗法,画有技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观察、极忘我的投入,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道"表现为内涵、神妙.同样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入“道”……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我国文化传统里的儒、道、佛三家,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和谐”。儒家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雅正、飘逸、宁静之美,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中华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美术”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中。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我们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摘编自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只有领悟“道”并依“道”而行,才能在行动中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境界。B.诗有诗法,画有技法,艺术之“技"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形式与技巧,需要创作者勤学苦练。C.文艺创作要超越“道”的层面,抵达“技”的化境,就需要创作者切实重视美育这条路径.D.要想体察、感悟艺术创作之“道",应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运用了例证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引出“技”与“道",并提出重“技"还是重“道”与文艺创作境界密切相关的观点。B.文章第二段选取诗句进行对比论证,并选用具体诗句,举例说明“技”与“道”在表现上的不同。C.文章多处运用引证法,引用了蔡元培、歌德等人的名言,使自己的论证更有说服力。D.文章着重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技”与“道”,分别从二者的内涵与表现、实现路径、如何体察、感悟等方面进行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依照原文观点推断,同样写天涯羁旅,“树头蜂抱花须落”是“技”,“无边落木萧萧下”则入“道”。B.重“技"还是重“道”,关系着文艺创作境界的高下,创作者只能从“道”上下功夫。C.我国文化传统里的儒、道、佛三家虽然其内涵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D.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文艺工作者通过优秀作品书写时代的要求,就能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审讯【美】奥拉姆他静静地坐在那儿,等着。他的背轻轻地靠在椅背上,摆在桌子上的双手交叉成金字塔的形状。他的眼睛盯着墙上的单向透明镜,冲透过镜子向里监视的警察微笑着,想要他们看到他的自信和优势。侦探马库斯•奎尔坐在桌子对面,仔细打量着这个被拘押的犯罪嫌疑人。那种想要证明自己是最坚强的、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表情,他见过无数次了。每次看到嫌疑人表现出这种妄想的心态,试图把自己当成审讯室的主人时,奎尔都忍不住想笑.奎尔侦探知道他们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只有两个字:脆弱.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空气,他们会流血,骨头会折断.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一点点压力就能使他们崩溃。奎尔慢悠悠地看了嫌疑人一眼。这家伙一直没停止笑,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更像是受到刻意控制的笑.奎尔打开桌子上的文件夹。“请告诉我,瑞恩斯,发生了什么?”瑞恩斯耸耸肩,说:“我杀了他。”奎尔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承认杀了亚瑟•格雷森?”“我承认."“你为什么要那么做?"瑞恩斯断开与侦探眼神的接触,看向天花板。“他毒害人们。”他说.“啊……什么?”"他掠夺那些不幸的人,从卖给他们的违禁物品中获得利益,而他非常清楚那种东西对那些人意味着什么。他靠着毁掉人们的生活发财,而我鄙视这种对权力的滥用.”他的目光离开天花板,回到侦探身上,仿佛在观察着奎尔的每一个动作。奎尔摇晃了一下,发出轻声的嘲笑。瑞恩斯接着说下去:“人们身上有种特性,他们会仓促地去进行评判,却不愿意花点时间去理解.他们更注重眼前而忘了过去,他们绝不会问是什么使我……成了社会的异类。我敢保证,此刻他们在想什么是我最好的死法。"“你能责怪他们吗?”奎尔问。“当然不能。我违反了规则,现在必须面对由此引起的后果。可是你问到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我不在乎。”奎尔从椅子上站起来,“老实说,我已经厌倦在这里浪费时间。"瑞恩斯搓着双手.“可以理解。我只是想请你再听我说几句。请坐,侦探。”瑞恩斯指着侦探的椅子。奎尔抿着嘴唇,不情愿地慢慢坐下来。“很好。现在,要是我告诉你,亚瑟•格雷森不是唯一的会怎么样呢?”侦探立刻屏住了呼吸。“唯一什么?”“格雷森不是唯一死于我刀下的。”“我会说你在撒谎。"“随你怎么说,侦探。不过现在,你能不理会那种让一个连环杀手从你手中滑掉的可能性吗?”瑞恩斯把双手交叉起来,搭成金字塔形。奎尔极力控制住自己的呼吸频率,以确保血压不会升高。“好吧,几个?"“你认为有几个?”“行了,别再跟我玩猜谜游戏了.你为什么要杀他们?”“因为他们不肯停止。”“停止什么?”“停止违法犯罪。”瑞恩斯大笑起来,笑声响得连外面都能听到。“这倒有趣,”奎尔冷冷地说,压制着想掌掴这个自鸣得意的家伙的强烈欲望,“听起来你像是个义务警员。"“完全正确,侦探。”瑞恩斯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锥子般的目光刺向奎尔。“这么说,你的使命是维护公正,哈哈!”奎尔笑道,毫不掩饰轻蔑之情.“必须有人这么做.”“难道你不知道警察是国家机器的执法者吗?”“当然知道。事实上,就在前几天我还遇到了你的一位同事。”奎尔心里暖洋洋的快意被一阵冷飕飕的寒意取代。“哦,是吗?那是谁呢?”“你的搭档,兰德侦探。”“什么?”奎尔咬紧牙关,看着瑞恩斯,那家伙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恐怕他不能再同你搭档了。”“你杀了一名警官?"“更正一下,一名腐败的警官.”奎尔伸出胳膊,用手指指着瑞恩斯.“你……你是个人渣!"“哇,我料到你会这么说。毕竟,你与兰德、格雷森一起做事,分享好处.”“哼,你是个妄想狂."奎尔努力保持镇静,可是他放在桌子下的手却禁不住抖动起来。“你害怕了吗,奎尔?现在,你那些躲在隔壁监听的同事们正在欣赏你和兰德做坏事的照片。”瑞恩斯再次露出笑容。“你胡说!”奎尔听到自己的声音变了调。“告诉我,侦探,你是罪犯吗?”奎尔感觉到头发都被冷汗湿透了.“你怎么知道的?我们做得很隐蔽。”说到一半时他呆住了,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我是说……不,我是……”他完全乱了阵脚,不得不再次闭嘴。奎尔侦探低下头,看着映在光滑金属桌面上自己淡淡的影子.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地转过头,看着墙上的单向透明镜。同事们正在镜后看着他,他想象得出因为他的背叛而出现在他们脸上那震惊和愤怒的表情。(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瑞恩斯以身试法杀死了兰德和格雷森,他鄙视他们这些靠毁掉他人生活发财的人,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为社会铲除坏人,维护社会公正。B.瑞恩斯承认自己杀人违法,知道必须为此承担相应后果,但他也心怀不平,抱怨世人只看到自己犯罪的表象,却不过问犯罪背后的原因.C。“一直没停止笑”“大笑起来”“笑容突然消失了”“再次露出笑容”,文中对瑞恩斯的这些神态描写前后呼应,展现了人物情绪的丰富变化。D.文中有两处写到瑞恩斯把双手交叉成金字塔形,描写手法相同而用意有别,前者表现人物紧张中故作镇定,后者表现人物愤怒中有所节制。5。“审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6。这篇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这种写法有哪些作用?(6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汉高祖五年,张耳薨,其子张敖嗣立为赵王。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自上食,礼甚卑。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秋毫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高祖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举报)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槛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欲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与语,问赵王果有计谋不。贯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颈,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节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B.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C.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D.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B。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剃去头发、铁圈束颈,文中“自髡钳”表示服罪。C.箕踞,伸开两腿,像簸箕那样地坐着,是古代展示礼仪的一种特殊坐姿。D。持节,拿着符节.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贯高义不受辱,敢于反抗.贯高知道高祖傲慢地轻视赵王后,气愤地替赵王鸣不平。尽管赵王极力反对,依然商议寻机谋杀高祖。B.贯高重诺守信,勇于担责。贯高在谋杀高祖败露后,坚持履行谋事前的约定,冒着灭族的危险也要保护赵王,并怒骂其他欲畏罪自杀之人。C.贯高忠贞不渝,不惧酷刑。贯高在受审时,坚称谋杀高祖是他们几个人所为,赵王确实不知情,即使被打得体无完肤也终不改口。D.贯高侠肝义胆,赢得赞誉。贯高的侠义之举感动了高祖,高祖称赞他是守信义的壮士,泄公因他力保赵王有功,而盛赞他是重名义之士.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2)具道本指以为者,王不知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倩。1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氓》诗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4)杜牧感慨时人不能吸取经验教训让后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_。三、课内文言文部分(本题共10小题,共10分)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B.请归取其孥(儿子)稍壮,折节(屈服于别人)C.吊(慰问)汝之孤与汝之乳母闾里之侠皆宗(尊奉)之D.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字(养育)而幼孩15。下列各项中两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扣其乡及姓字往往阳狂垢污C.皆不幸早士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遽去吾而殁而母立于兹16.下列四组加点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辇来于秦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乳二世D.燕赵之收藏族秦者秦也17。下列四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1分)()A.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然后得一夕安寝B.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视为止,行为迟C.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18。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1分)()A.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扮演官员角色时的伶人,叫做伶官。B.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C.北平,明朝初年改元朝大都为北平府,就是现在的北京。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19。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分)()A.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李贺并称为“小李杜”.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的著作,主要体现了崇尚天道、积极有为等主张。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20.选出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1分)()例:惟兄嫂是依A.其制稍异于前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分)()A.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吾与汝俱少年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2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1分)()A.及凯旋而纳之B.学不可以已C.余稍为修葺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尓其无忘乃父之志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C.蚓无爪牙之利,苟以天下之大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本题共3小题,共9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①__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②_______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③____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④________().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⑤____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烦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24.依次填入文中①~⑤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②③④⑤A黄钟大吕星火燎原而是”。衍化B九鼎大吕薪火相传更是。"衍化C黄钟大吕薪火相传而是.”演绎D九鼎大吕星火燎原更是”。演绎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D.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2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28题。(共2小题,11分)(1)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

。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2)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做“小公主”“小皇帝”。(3)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4)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27.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8.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1)(2)(3)各段的主要意思。(5分)三、写作(60分)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过。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下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管理先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另一立场的人.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1.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三段,文艺创作应是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2.D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只在前两段提及“技”的内涵及掌握方法;但全文重点论述的是艺术创作之“道”,并分别从“道”的内涵与表现、实现“道”的路径、如何体察、感悟“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3.AB项,“创作者只能从‘道’上下功夫”错,原文最后一段说“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C项,“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说法错。D项,“……就能……”说法过于绝对。4.D

“用意有别”错误,根据前后文意可知,两处动作描写表达效果相近,都是表现瑞恩斯的从容自信和对奎尔警官的蔑视。5.

①“审讯”本来指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文中又可指犯罪嫌疑人对腐败警察的另一种“审讯"。②从全文主旨上,“审讯"也可以理解为从正义和道德的角度对邪恶势力的严正“审讯”。

6。

①人物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紧凑。②人物对话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两位主要人物的行为、性格乃至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对话加以表现的。③人物对话是揭示小说主旨的主要途径。小说张扬正直正义、批判腐败丑恶的主旨是在人物对话中逐步揭示出来的。④凝练生动的对话增强了读者的在场感,更易引起读者共鸣。(任意三点即可。)7。B8。C(“展示礼仪”说法错误,应是一种不合古代礼制的倨傲不敬的坐姿)9.D(同乡泄公盛赞贯高不是因为他力保赵王有功,是早就对他有所了解)10.(1)如今我的亲戚、家族都因(我的供词)而被判处死罪,我怎么舍得用自己那么多的亲人去换赵王的一条命!(以,因为;论,判处;易,替换。三者各1分,省略宾语1分,句意1分)(2)(他)详细地说出了所以要谋杀皇上的本意,和赵王不知内情的情状。(具,详细;指,同“旨”,意旨;状,情况、情状。三者各1分,省略主语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汉高祖五年,张耳去世,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汉高祖七年,高祖经过赵国,赵王亲自给他端饭上菜,十分谦恭。而高祖却坐在那里,叉着双腿,骂骂咧咧的,表现得极其傲慢。赵国的丞相贯高,是老王爷张耳的宾客,平生任侠使气,见到高祖这种样子,气愤地说:“我们的大王也真是个软骨头!”他对赵王说:“天下豪杰一块儿起兵反秦,谁有本事谁就先称王.如今您对皇帝那么恭敬,而皇帝对您却如此无礼,请让我们替您杀了他!"张敖说:“您这是什么话!当初我们先王丢了国,全仗着皇上才得以恢复,以至于我才有今天,我们这里的一丝一毫都是皇上给的.希望您不要再说这样的话.”贯高等十几个人私下议论说:“是我们不愿意受辱。我们的大王是君子长者,他不干忘恩负义的事,只是我们不愿意受辱,因为皇上侮辱了我们的大王,所以我们要杀死他,我们怎么能玷污我们的大王呢?我们自己干,事情成了,归功于大王;如果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罪责。”汉高祖八年,刘邦从东垣回京,又路过赵地,于是贯高等便在柏人县驿馆的夹墙内埋伏了刺客,准备乘机行刺。(补注:厕与侧同,非厕溷之厕也.伏人於置侧,欲要而杀之。)结果皇上刚要在这里留宿时,心里忽然有所动,便问:“这里的县名叫什么?”从者说:“叫柏人."皇上说:“柏人,就是被人所困迫!”于是没住就走了。汉高祖九年,贯高的仇人知道了这个阴谋,就上书告发了他。于是刘邦就派人来逮捕赵王、贯高等。这时,与贯高等一起谋事的十几个人都想赶紧自杀,只有贯高骂道:“当初的事是谁让你们干的?赵王根本不知道那次事件,现在也一起被捕了,你们都死了,谁来替赵王辩白不反的事情!”于是坐着封闭的囚车跟着赵王一起到了长安。当时朝廷逮捕张敖,刘邦曾下令不允许赵国的群臣、宾客跟随张敖进京,违令者族灭。于是贯高等十几人都剃了头发,用铁圈套着脖子,扮做赵王的家奴,跟着赵王一起来到长安.贯高到了庭上,回答审问说:“这事完全是我们几个人干的,赵王确实不知道。”狱吏打了他几千棍,整治得体无完肤,贯高始终不改口.待至廷尉把贯高的情况报告给刘邦,刘邦说:“真是个勇士!谁跟他是旧相识,让他以私人身分去问一下.”中大夫泄公说:“贯高是我的小老乡,我早就对他有所了解,这是赵国的一个重名节、有持操、守信义的好汉。”刘邦就派他手持符节去探问他,与贯高交谈,问起张敖是否参与了阴谋。贯高说:“人哪有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的?如今我的亲戚、家族都因我的供词而被判处死罪,我怎么舍得用自己那么多的亲人去换赵王的一条命!问题是赵王确实没有反心,事情完全是我们几个人干的。"他详细地说出了所以要谋杀皇上的本意,和赵王不知内情的情状。泄公如实地一一向刘邦报告后,刘邦这才放了赵王。刘邦很欣赏贯高这种有气节、守信义的为人,就派泄公告诉他赵王敖已经释放了,同时也宣布赦免贯高。贯高说:“我之所以不自杀,以至于后来被打得体无完肤,就是为了辨明赵王不反。现在赵王已经出狱,我的责任已经尽到了,那么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况且一个做臣子的已经有了弑君篡乱的罪名,还有什么脸面再去侍奉人家呢!即便皇上不杀我,我自己难道能够于心无愧吗?”于是仰面扭断气管而死。这时候,贯高的名字传遍了天下。11.C“快晴"理解为“天快放晴之时”错,应是“爽朗的晴天".12。全诗以“寻春”一词统领全篇。分析:①首联写寻春之路和寻春所闻。诗人踏着雪后的泥泞去寻春,并从听觉角度写春的鸟鸣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②颔联、颈联写寻春所见。堕梅残雪、杨柳染黄、白云如絮、落日如规,从视觉角度展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③尾联写寻春所感。“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尾句描绘诗人斜倚横桥、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托了爱春惜春之情。(6分。答出“寻春"一词给1分;答出具体分析三点中的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5分。若将统领全篇的词语答成“怜"字亦可,评分标准同上。若将统领全篇的词语答成“寻”“春”等其他字词,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3分)13。(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4。B.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15。B。扣同叩,阳同佯.A羞同馐;C士同逝;D而同尔。16.C.都是名词作动词;A和B都是名词做状语;D动作名/名作动17.D.侍奉A.丑陋/睡B.众/(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C.代/同“逝”18。A.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受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19.C.解析:A“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B道家主张“清静无为”D《尚书》是上古时期经典汇编。20。D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状语(介宾)后置;B被动句;C判断句。21。AB气候,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C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未成年人。D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为妻。22。D古义:没有行刺,今义:能力不够或不允许。23.C都是定语后置标志。A介词,用/连词,来;B应当、一定/何其,多么;D介词,比/介词,从。24.C解析:先看第①处:“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九鼎大吕”比喻被天下所看重的十分珍贵、重要的事物,也比喻影响极大的言论.此处形容中国的历史,不是说具体的事物或言论,应选“黄钟大吕”,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②处:“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星火燎原”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根据语境“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应填写“薪火相传",排除A项。故选C。25。D原句有多处语病:一处是“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一处是“成就了……动力”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成为了……动力”;一处是语序不当,应该改为“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故选D。26.B括号下文内容是对“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的具体描述,所以应将“隐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