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林黛玉其人自动保存的_第1页
第七讲林黛玉其人自动保存的_第2页
第七讲林黛玉其人自动保存的_第3页
第七讲林黛玉其人自动保存的_第4页
第七讲林黛玉其人自动保存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林黛玉其人林黛玉其人林黛玉其人,一如宝玉,从来都是《红楼梦》中颇具争议的一个人物形象。她与宝钗之间孰高孰低的问题,从来就是一部重头戏。有人甚至为争出个短长,好友间都几欲老拳相向。而自从小说面世以来,环绕钗黛之间,俨然形成了两大阵营。有拥黛的,也有反黛的。反黛阵营之代表观点(一)“《红楼梦》,众人所着眼者,一林黛玉。自有此书,自看此书者,皆若一律,最属怪事。余于此书,窃谓其命意不过讥切豪贵纨绔,而尽纳天地间可诫可愕之事,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笑骂皆妙。其于黛玉才貌,写到十二分,又写得此种傲骨,而偏痴死于宝玉,正是悲咽万分,作无可奈何之句。乃读者竟痴中生痴,赞叹不绝。试思如此一佳人,独倾心一纨绔子弟,充其所至,亦复毫无所取。若认真题思,则全部《红楼梦》第一可杀者即林黛玉。”(赵之谦《章安杂说》)另一代表观点孙渔生:“以黛玉为妻,有不好者数处。终年疾病,孤冷性格,使人左不是右不是。虽具有妙才,殊令人讨苦。”拥黛之代表:涂瀛《红楼梦问答》

或问:“宝钗与黛玉,孰为优劣?”曰:“宝钗善柔,黛玉善刚。宝钗用屈,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信其他。”黛玉性情之特点刚直性涂瀛《红楼梦问答》

或问:“宝玉古今人孰似?”曰:“似武陵源百姓。”“黛玉古今人孰似?”曰:“似贾长沙。”“宝钗古今人孰似?”曰:“似汉高祖。”“湘云古今人孰似?”曰:“似虬髯公。”“探春古今人孰似?”曰:“似太原公子。”“平儿古今人孰似?”曰:“似国大夫。”“紫鹃古今人孰似?”曰:“似李令伯。”“妙玉古今人孰似?”曰:“似阮始平。”“晴雯古今人孰似?”曰:“似杨德祖。”“刘姥姥古今人孰似?”曰:“似冯谖。”“凤姐古今人孰似?”曰:“似曹瞒。”“袭人古今人孰似?”曰:“似吕雉。”解读黛玉其人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一)何等脱胎?绛珠草绛珠仙子还泪之人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股缠绵不尽之意。还泪之说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道人的感叹:“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脱胎之深意从这样一个脱胎,不难看出,林黛玉这一形象,与贾宝玉一样,同样熔铸了作者曹雪芹的精神、性情。曹雪芹写《红楼梦》一书,从很多地方,无论是其自述还是脂砚斋所评,我们都可以看到,这就是一腔血泪的汇聚。比如第一回的那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本之批语则有:“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绛珠之寓意而绛珠之名,正与此合。“绛珠草一株”下有夹批:“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甲戌本开首题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二)何等心臆一、是否小性儿?二、是否孤冷?三、情情一、小性儿之辨并非小性儿——读《红楼梦》小说,看《红楼梦》影视作品,人人皆说黛玉小性儿,可是再一细读文本,我们却会发现许多与小性儿相左的笔墨。在这些地方,黛玉可说毫无小性儿可言,甚至还可说是异常宽厚的。例一: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正说着,只见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林黛玉去吃饭。林黛玉也不叫宝玉,便起身拉了那丫头就走。那丫头说等着宝玉一块儿走。林黛玉道:“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走了。”说着便出去了。宝玉道:“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罢。”王夫人道:“罢,罢,我今儿吃斋,你正经吃你的去罢。”宝玉道:“我也跟着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罢”,自己先跑到桌子上坐了。王夫人向宝钗等笑道:“你们只管吃你们的,由他去罢。”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只见宝钗探春也来了,和贾母说了一回话。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黛玉笑道:“这也不过是撒谎哄人罢了。”宝钗笑道:“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不受用了。”林黛玉道:“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例二: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黛玉问了那妙玉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黛玉知其人性格怪僻,毫不为意。对照——宝钗之宽厚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画蔷痴及局外宝玉听闻宝钗怕热,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恰逢小丫头靛儿耍笑宝钗指着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例三:黛玉最宽厚之处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走出来仔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小性儿”之处当然有的地方,也是不少地方,写到了黛玉的计较,也就是小性儿,可是我们细味一番,就会发现,这些计较与在意,这些小性儿,不过是这个寄人篱下的女孩子在倾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最典型的例子1、送宫花2、以戏子相比3、金玉之说1、送宫花的——周瑞家的——体面的人送宫花的这位周瑞家的,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显然就是王夫人的亲信了。他在仆人当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是个体面的人。旁人称他周大娘,凤姐、宝钗、宝玉等人均称其为周姐姐。第七回还有一段文字,写道:“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近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来讨情分。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知趣之人,玲珑之人第七回“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周瑞家的不敢惊动,遂进里间来。”回目之名道出的真相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而甲戌本的回目名则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于此甲戌本有条侧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这两个触目凄凉之至的字,就道尽了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是寄人篱下,是无所依傍的,是凄凉之至的。薛姨妈道出的真相“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言下之意先仅着“你家的”三位姑娘,林黛玉显然就是你家之外的人物,明确他的寄住者身份。“剩下的,再给”云云,显然是不那么重视的。凤哥虽也是剩下的,可一则数量上多达四枝,二则称谓上以凤哥相唤,这显然是自家人的一种关系,是以也就不拘先后了。最末一位的安排周瑞家的,显然能够听懂这一层,所以她在实际送的过程中,把凤姐提到前面,把黛玉放到了最后。送完迎探惜,送至凤姐处,“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这才往三个字用得好,把周瑞家的内心的那份怠慢全都写了出来。送至黛玉处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2、以戏子相比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宝玉悲谶语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这段文字当中,每个人的反应作者都处理得很是巧妙,以此突出了人物不同的立场与性格。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圆滑,世故,没必要如此平白地得罪于人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唯恐伤害了林妹妹湘云——接着笑道——口无遮拦,率真值得注意的地方:湘云的反应湘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环,得罪了他,使不得。”黛玉的反应——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戏子的身份地位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王夫人)又问,“谁是耶律雄奴?”老嬷嬷们便将芳官指出。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黛玉的处境——就王夫人态度观之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王夫人听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王夫人一见他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的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凤姐的态度变化(一)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凤姐的态度变化(二)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凤姐的态度变化(三)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二、孤冷之辨——以香菱学诗为例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说的是香菱住进大观园,想学作诗,先央宝钗教他,可宝钗的态度却是: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接着就叫她拜见众人。黛玉的态度之后又央黛玉教他,黛玉的态度则是: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一个是不予理睬,一个则是诲人不倦。究竟谁心怀热忱,这是再明白不过的。就香菱学诗来看,黛玉非但不孤冷,反是充满了热忱的。三、情情——以可能的黛玉之死观之第三回写到黛玉落泪一段甲戌侧:“……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袭人劝他:“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蒙府本:“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戚序回后则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悲,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蔡义江所以,黛玉之死的原因是不同于续书所写的。符合《证前缘》的情节应是:前世,神瑛怜惜绛珠,终至使草木之质得成人形——赋予异物以人的生命;今生,黛玉怜惜宝玉,一往情深而不顾自身,终至仍旧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化为异物。这样,才真正“偿还得过”。可能的黛玉之死三春去后,贾府陷入了不可逆挽的崩塌境地,这个时候,宝玉又因前文交代过的“不才之事”惹出祸来,远走他乡。因他远走(同行者或者还有凤姐),黛玉日夜忧虑,日夜悲啼,她怜惜宝玉之处境远胜怜惜自己,由于这份毫不顾惜,终于心力交瘁,一恸而亡。她的出现,是为还泪,她的亡故,则为泪尽。这一份痴情,是不可能断的。所以高鹗所续焚稿断痴情一节,实际是大大破坏了宝黛之爱的那份纯粹性。(三)何等骨肉——过人的灵性与才情写黛玉“诗才过人”较为集中的有这么两回,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三十七回其他人“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黛玉却是——“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环们嘲笑。”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风神潇洒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第三十八回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环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黛玉也不说话,接过笔来把第八个《问菊》勾了,接着把第十一个《菊梦》也勾了,也赘一个“潇”字。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见解别致(一)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见解别致(二)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令牌宝玉道:“这些破荷叶,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