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参赛作品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参赛作品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参赛作品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参赛作品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参赛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卷(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与龙的文化缘庞进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释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1.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甲骨文,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B.《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王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2.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B.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C.“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D.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B.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像龙和马一样。D.“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23•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韦庄①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①韦庄(约836—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8.分析全诗的结构层次。(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愁”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周在《逍遥游》中赞赏宋荣子能分辨内外荣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所结交之人非平庸之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港口和大海[芬兰]托伊沃•佩卡宁港口总是港口,它吞噬了许多人的性命,每年,每周,几乎每天那里都发生悲剧,我们有时从报上看到港口的新闻,惨绝人寰的受伤事故、自杀和死亡,但这一切并非最糟糕的。那最可怕的是看不见的,尤其那些被港口活活吞没,终身被禁锢在樊笼里的则更可怕。但这也许不能归咎于人,因为他们之中好人毕竟多于坏人。港口只是港口,肮脏,阴暗,不可思议……然而港口也有吸引人的有趣东西。那儿有从南美来的游艇,有在希腊船上跳舞的孟加拉黑小子,有满嘴镶金牙的中国厨师,他们给人带来了冒险精神和异国风情,给陆地带来了浩瀚的海洋气息和友好的问候。缆索在风中呼叫,蒸气噗噗喷出白气,卷扬机和吊车发出轰隆隆的吼鸣,火车和卡车穿梭来往不息。这就是港口,它给人带来面包,也夺走许多人的人性。五月初的一天,海伦•卢斯号驶进了港口。从船舷走下一个名叫里斯托•朗达拉的人,他准备同轮船和海洋永远告别了。他出生在这个城市,但已没有活着的亲人。他离开这儿已八年了。正如人们常说的,海洋曾经“燃烧”过他,然而尚未把他“烧透”。他见过海上能见到的一切,经历了海上能经历的一切,但在他的心灵深处还有一点纯洁的地方——还留有一个美好的记忆。当大海猛地松开大手,一个徙居异域的人心里自然会勾起许多奇异的联想,陷入回忆的漩涡,他感到一切犹如发生在昨天,漫长的八年和大海恍如黎明前的一场噩梦,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家乡留的那个记忆是真实的。不过生活是不允许人们忘却的,何况八年的海洋生活将惩罚,报复…… 现在,里斯托•朗达拉踏上了故乡城市的码头,心想今天自己终于回来了,可以见到埃伦啦! 他很高兴,往事又从记忆中涌现出来。埃伦只是个一般姑娘,他们之间没有山盟海誓,彼此都没承担什么义务。但里斯托感到,仿佛有个人在等待他。 八年前的一天早晨,一艘挪威轮船把他带走了……三小时以前,他拉着一位姑娘的手,这个姑娘就是埃伦。“有一天你会回来吗?”姑娘问道。“我就跑这一次,”小伙子回答说……就这样,他们谁也没有作出许诺,谁也没有承担什么义务。 他现在不知埃伦在哪里,也不知她现在怎样了。他印象中的姑娘还是八年前的,但一切恍惚就在昨天,今天还能继续下去。 里斯托遇上并认出老邻居罗登贝格老人,两人十分兴奋……有两个女人,两个被港口吞噬了的女人,两个涂脂抹粉、红颜已衰的女人打他们前面走了过去。这种女人是社会为码头工人和水手寻欢作乐而制造的。里斯托没有注意,但老头注意到了:“方才走过去的就是埃伊诺拉家的那个埃伦。” 里斯托转过身去,一眼就看见了她,并认出了她。上帝!他看到的埃伦竟和他在各个港口遇见的女人一模一样。他蓦地感到自己还在大海上,他是属于大海的,埃伦只是个幻象。 里斯托心中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感到自己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这里的亲人都死了,一个美好的记忆,他心灵中唯一纯洁的、曾经促使他到这里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他的行囊还在轮船上,现在已没有取下的必要了。 “港口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老头继续说,“简直没有办法!姑娘的父亲过世后,她开始到这儿找点活干,她说她在等你。活儿挺累,而你的船始终不见影子,而许多别的船来了,许多别的人来了,来了又走了……” 来了又走了。大海把里斯托又带走了,就像带走许多其他人一样,终有一天,大海将把他扔在某个港口——充斥着污泥浊水的港口,不再理睬他。(选自《经典外国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港口之所以肮脏,阴暗,不可思议,主要是因为这里每年,每周,几乎每天都发生受伤、自杀、死亡等悲剧,它吞噬了许多人的性命。B.“大海把里斯托又带走了,就像带走许多其他人一样”,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含蓄道出了里斯托这一形象的普遍的社会意义。C.倒数第二段借罗登贝格之口叙述了埃伦的命运,既承上交代了埃伦堕落的原因,突出主题内涵,又同时推动情节发展,强化悲剧感。D.小说对里斯托的塑造主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完成,细腻地写出了他由充满希望到幻灭而被无情抛弃与吞噬的过程。E.这篇小说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情节简单集中,结构自然紧凑,罗登贝格老人既是整个故事的见证人,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2)里斯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重点写里斯托的悲剧命运,却用了不少笔墨描写港口,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百年良医的苍生大爱“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组长葛宝丰从医65年的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葛宝丰自主创新57项重大医学成果,培养军地骨科专家600多人,年近百岁仍奋斗不息,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百年良医”。葛宝丰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1949年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通过救治解放军伤病员,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上世纪70年代,葛宝丰已成为军内外骨科医学界的一颗闪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多次想调他去北京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民更需要我。”1999年,葛宝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的家乡河北以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多个省市都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邀他前往定居,开辟新的天地,他都回信婉拒,并赋诗明志:“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面对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葛宝丰一次次选择了放弃;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他却没有一次失约:抗美援朝,他主动请缨;服务藏区,他身先士卒;抗震救灾,他临危赴难……解放初期,西北地区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骨科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技术更是滞后。葛宝丰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的学习研究,研制出“V”形钉和梅花髓管内针,突破了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1965年,由他指导的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1988年、1990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打破了国际36小时的纪录,成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逐步形成了西北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葛宝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也是他勇攀高峰的推动力。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是一项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的百年难题。葛宝丰不畏艰难、带头攻关,经过多年钻研,发明了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使患者手术后不再利用石膏或夹板作外固定,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这项获国家发明奖的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已使18万患者受益。上世纪90年代初,葛宝丰发现住院官兵中骨创伤患者较多,经一一分析病例,认为主要原因是训练不科学。已年逾古稀的他逐级向上反映,提出科学施训的建议,并用5年时间研制出治疗训练创伤的特效药高肟甲素霜,在部队一直沿用至今。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葛宝丰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定期到一线部队收集疾病防治的一手资料,首次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在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葛宝丰先后有6项成果属国内首创,4项成果属世界独创,成为大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军队骨科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作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作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葛宝丰多年前关于医患关系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骨伤患者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葛宝丰总是千方百计制订最佳治疗方案,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费用,尽可能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医60多年来,葛宝丰救治患者17万余人次,不仅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还使治愈率达到%,伤残率降低至%。但说起往事,他很少谈其中的成功,反而常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葛宝丰说:“我一生中做了无数手术,但有4例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患者的名字和当时的状况。”他还作诗警醒:“为此二三事,郁郁数十年。一上我心头,彻夜不入眠。”葛宝丰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对他从医生涯作了最好的诠释。(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葛宝丰拒绝了解放军总医院、家乡及南方沿海城市的邀请,放弃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把根扎在了大西北。B.葛宝丰突破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完成多项国内乃至国际高难度手术,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构建西北骨科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C.葛宝丰的医学发明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仅惠及全军官兵,而且使十多万患者受益。D.葛宝丰说的话虽然直白,质朴,但是都倾注着真情,传递着实感,后来成为兰州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E.本文不仅叙写了葛宝丰妙手回春的高明医道,而且突出了他早已融入心灵深处的高尚医德,迸发出感人肺腑的震撼力。(2)葛宝丰被誉为“百年良医”,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题目中的“苍生大爱”在传主身上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葛宝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人生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②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③筹备时间长达12年,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的《帝企鹅日记》荣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是实至名归。④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⑤博鳌亚洲论坛会场高朋满座,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寻求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伟大构想。⑥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B.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显得有些不足。C.苏宁已不再只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此次入辽十周年庆典,苏宁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策略,发起“价格+服务”等多方位的价值战。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绿色金融不______①______单是针对某个企业的几笔特定的绿色货款,______②______是针对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发展所设立的几项绿色投资基金。应当说,绿色金融不是点的概念,______③______是面的概念,______④______是一个体系建设下的立体概念。在这个概念下,上至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下至微观层面的融资评估,都要纳入统一的考虑,______⑤______要考虑金融行业内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之间的联系,______⑥______重要的是要考虑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①②③④⑤⑥A不仅也不仅仅还且不仅/B不单单也不仅仅也不是而不仅更C不单单也不仅还且不但更D不仅也不仅/而不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是保护人类文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为1700亿GB,到2023年预计将达到44万亿GB。然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网络信息的平均寿命只有44天,而新闻网页的寿命则只有短短的36小时,无数有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杜甫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以“登上高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D。A项,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B项,引《录异记》的文字是用来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C项,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2.解析:选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错,从原文“有专家据……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可知,是“有专家”判断,不是确切的。另外还强加因果,从原文“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可知,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3.解析:选B。A项,文中说龙现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C项,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作者的推论。D项,“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龙的精神”。4.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将选项进行对比,判断不同处的正误,最后通过排除法得到正确选项。A、B两项中,不同处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和“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从动词“镌(降级、削职)”的意思来分析,与之对应的宾语应该是“官”而不是“修者”。排除A项。那么D项也可以排除。B、C两项中,不同之处是“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和“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左中允和翰林学士都是官职名,“进左中允”和“再迁翰林学士”应该是相对应的,所以排除C项。5.解析:选A。“土地、户籍”事务不归礼部掌管,应归户部掌管。6.解析:选C。“他仍坚持离职”错误,文中“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的意思是两京的言官上奏请求皇帝留下傅珪,但皇帝不答应。这里“不听”的主语是皇上,不是傅珪。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弘治年间,被任命为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修纂的《大明会典》完成,晋升为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在东宫时的恩德,晋升为左谕德,充任讲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之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说《大明会典》成于刘健等人,浪费很多,降参与修纂的人的官,傅珪被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修成,傅珪晋升为左中允,再次升迁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傅珪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事务比其他部少,从傅珪几次执意谏诤,奏章于是增多。皇帝喜好佛,自称为大庆法王。番僧请求给予田亩一百顷作为法王下院,宫中直接下旨到礼部,将大庆法王与圣旨一块书写。傅珪假装不知道,拿着圣旨说:“谁是大庆法王,胆敢与至尊的皇上写在一起,这是大不敬的事情。”皇帝下诏令不追究这件事,番僧求田地的事情也最终停止。傅珪平时就像一个木讷的人。但到面对大事时,却毅然坚持,别人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因此触怒有权势、得君宠的人而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求更换牙牌,依照古代朝士所用牙牌的式样制作,又请求改铸方印,傅珪阻止没有施行。臧贤就经常在宦官中肆意诽谤他,希望能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灾情,傅珪于是极力论说四方灾变的可怕。八年五月,又上报四月的灾情,傅珪于是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记载灾变六十九件。现在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天鸣,冰雹降落星宿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四十二件,而水灾旱灾还没有计算在内,灾害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傅珪)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端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正直触怒受宠的权贵,受宠的权贵于是假传圣旨命令两个人辞职。两京谏官纷纷上奏章请求让他们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回乡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时有古代大臣的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的供给都很困难,请求给他颁发月廪、岁隶,以体现朝廷对他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而傅珪正在此时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嘉庆元年,收录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8.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概述诗歌内容,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分层。该诗歌首联描写宴会的音乐舞蹈;颔联写宴会的奢华;颈联写夜宴上跳舞女子的娇美,由此可概括出前六句描写夜宴景象,后两句写情感。故可分两层。答案:全诗共分二层。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9.解析:第一问要结合着注释①来理解,此诗写于黄巢兵乱之时,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散”表现了夜宴的欢乐短暂,难保安宁。由此可得出愁的内容。由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后两句写自己的愁苦可知,作者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由“江头月半斜”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体会出作者将愁绪寄托在月色上,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答案: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宁难保。①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②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10.(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1.(1)解析:选BC。A项,强加因果。大海的“肮脏,阴暗,不可思议”与人间的悲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语言描写”非主要手段,且小说结尾也只提到他终“将”被无情抛弃和吞噬,并未写出他已被“吞噬”的过程。E项,“整个故事的见证人”“穿针引线的作用”错。(2)解析:里斯托漂泊八年,是一个水手,他眷恋着埃伦,但当他回到港口,却发现埃伦已经堕落,于是又孤独地踏上再次漂泊的旅途,小说结尾暗示了他的结局。可以据此分析概括。答案:①他是一个水手,历尽艰辛,但坚韧顽强。他背井离乡,在水上漂泊八年,经历了一切,仍对生活抱有希望。②忠于爱情,仍保留着一点纯洁美好的人性。没有山盟海誓,彼此也没承担什么义务,但他一直珍藏着这份情感和回忆,期待着与恋人的美好未来。③孤独悲苦,最终将被现实无情吞噬。他所有的亲人都死了,魂牵梦萦的恋人也沦落了,完全绝望的他终有一天也会被扔在某个肮脏的港口。(3)解析:小说写了里斯托由充满希望地来到码头到失望地再次踏上漂泊之旅,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是灰色调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批判。答案: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由希望到希望幻灭到终会被抛弃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与生存的无奈,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肮脏阴暗与冷酷无情,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隐含了对“吃人”的现实的批判。(4)解析:港口是小说情节的发生地,也是小说的背景,更是小说反映的社会的缩影,结合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分条探究分析即可。答案:港口的描写,对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表达主旨及小说的表达效果等有重要作用。①从情节设置看,港口起着重要的连缀作用。里斯托满怀期待,回到港口;在港口偶遇埃伦,希望破灭;无奈之下离开港口,返回大海;最终又将被抛弃在港口。②从人物塑造看,港口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与人物的命运密切关联,写港口是为人物提供特定背景,利于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③从主旨意蕴看,对港口的描写蕴含了作者对无情吞噬人们生命与美好人性的现实的不满,对底层人们悲惨命运的同情,从而丰富了意蕴,使主题更鲜明。④从表达效果看,作者着力突出港口的肮脏阴暗,喧嚣混乱,恐怖而不可思议,与里斯托心灵深处的那点纯洁形成巨大反差,强化了悲剧效果。12.(1)解析:选AE。B项,“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构建西北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