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第二次课证据法的概念、原则和对象_第1页
证据法学第二次课证据法的概念、原则和对象_第2页
证据法学第二次课证据法的概念、原则和对象_第3页
证据法学第二次课证据法的概念、原则和对象_第4页
证据法学第二次课证据法的概念、原则和对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据法学

TheLawofEvidence

主讲:魏小伟

安徽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事诉讼法博士

第一章证据法学概述

第一节证据法的概念、功能和性质

第二节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证据法学概述重点:

证据法的概念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证据法的概念、功能和性质一、证据法的概念广义的证据法诉讼证据法(狭义的证据法)非诉讼证据法民事诉讼证据法刑事诉讼证据法行政诉讼证据法宪法诉讼证据法行政证据法仲裁证据法公证证据法广义的证据法,是指所有涉及证据及其运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证据法,仅指诉讼证据法。即在诉讼活动(时间及空间)中,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主体)运用证据证明(内容)相关案件中的证明对象(客体)时应遵循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证据法的功能1、保障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实现

2、确保法官中立原则得到遵循

思考:如果你当法官的话,怎样做到中立?3.保障法院裁判的正当性

三、证据法的性质通说认为,证据法的基本性质具有程序性。林钰雄云:证据法乃诉讼法的灵魂证据法主要涉及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规范,具有保障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和限制法官恣意等程序性功能。证据法是诉讼程序所固有和既成的程序和规则,如果失去了证据法则,那么诉讼程序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形式.一、证据裁判原则

(一)

含义:在司法活动中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本源,

司法证明活动必须以证据为基石。1裁判依据的证据必须有证据资格2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证据3裁判所依据的必须经正式调查程序的证据

第二节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法国刑事诉讼法第427条明确规定,在轻罪的审判中,“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罪行可通过各种证据予以确定,法官根据其内心确信判决案件。法官只能以提交审理并经双方辩论的证据为依据作出判决;”第536条规定,对违警罪案件中证据的处理,同样适用第427条的规定;第537条规定,违警罪或由笔录或报告证明,或在无报告和笔录时由证人证明,或由其他事实证明。德国刑事诉讼法第244条第2款规定,为了查明事实真相,法院应当依照职权将证据调查延伸到对裁判有意义的所有事实和证据。第261条规定:对证据调查的结果,由法庭根据在审理的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内心确信而决定。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7条规定:“认定事实应当根据证据。”这一规定被认为是立法上对证据裁判原则的经典表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证据裁判原则的对立面神意长官意志民愤臆断

(二)意义

1、是诉讼进步与文明的表现。

2、在现代诉讼中,是无罪推定的体现;3、可以防止法官作出裁判时的恣意擅断;4、增强司法裁判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三)证据裁判原则在司法证明中的实现1、坚持证据为本原则就要求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的证据出发去认定案件的事实,要求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转变办案观念;2、通过司法认知或推定来认定案件事实的做法,属于证据裁判原则的必要补充。二、直接言词原则

(一)含义

1、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查原则,指法官、陪审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的所有材料,在审判庭上审查证据,检验物证,让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出庭并亲自听取他们的口头陈述,听取法庭辩论,然后据以对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裁判。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场原则”,即在法官开庭审理时,被告人、检察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亲自到场参加审判;二是“直接采证原则”,即从事法庭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进行法庭调查和采纳证据,证据只有经过法官以直接采证方式获得,才可以作为定案根据;三是“采纳原始证据原则”,即要求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或制作判决时,必须直接以原始证据为依据,传来证据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采纳。

2、言词审理原则又称“言词辩论原则”或“口证原则”,是指法院审理案件,特别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诉讼材料的提出和进行辩论,要在法官前以言词及口头形式进行,这样取得的材料,才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参加审判的各方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从事审理、攻击、防御等各种诉讼行为,所有未在法庭审判过程中以言词或口头方式进行的诉讼行为,均不应当具有程序上效力;二是在法庭上提出任何证据材料均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

(二)功能

1、有利于保证自由心证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查清案件事实;2、有助于程序公正价值的实现(1)有助于实现法官的中立;(2)有助于保障程序的平等性;(3)有助于程序的参与性;(4)有助于实现程序的公开性。

3、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1)实行直接言词原则,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于双方当事人的事实争议、证据争议和适用法律的争议,法官可以及时加以整理,明确审理方向,从而推进诉讼进程;(2)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具有充分陈述的权利,且能直接影响诉讼的结果。基于这样的诉讼过程所作的判决,当事人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可以减少上诉和再审的发生(3)避免了法院大量的庭外取证做法,减少了法院不必要的费用支出;(4)直接言词原则要求“审”“判”合一,避免了审判委员会等机构或人员另行讨论决定案件,节省司法资源。

(三)适用

1、法庭审判必须在被告人、检察官等亲自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即“在场原则”;2、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被告人必须出庭作证;3、法官必须以直接采证的方式获得证据;4、起诉书内不得附送任何足以使法官和陪审官发生预断的证据,法官和陪审官在开庭前亦不能阅览有关证据材料,以免先入为主;5、直接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或陪审团对案件事实所作的裁判,除非上级法院依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任何人都无权直接更改;6、法官采纳的证据,一般应当是原始证据7、法官审判必须持续而集中地进行,不得间断;8、诉讼各方以言词方式进行陈述、攻击、辩护、调查、询问和审查。

(四)例外

1、在审判过程中,法官有变更的,诉讼程序则须从头进行;

2、对于那些即将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依法进行证据保全的,在开庭审理是以宣读证据保全笔录来代替直接审理;

3、直接言词原则一般仅适用于普通程序,而不适用于简易程序;1、完善证人出庭制度;2、废除单位作为证人的法律规定;3、保障被告人法庭上的公平质证权;4、强化合议庭功能。(五)在我国证据制度中的实现三、自由心证原则(一)含义:

是指证据的取舍及证明力的大小及其如何运用,法律不作预先规定,而由法官凭“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

包括自由判断原则与内心确信。

(二)主要内容1、证明方法上不做限制(1)原则上特点事实的认定的证据方法不应当受到限制;(2)所有的人和物都可以成为证明方法。2、证据能力上的限制作为自由心证前提的证据必须是有证据资格,并经过法庭调查和充分辩论之后的证据。

3、证明力的自由评价

4、根据裁判者对案件事实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事实内心确信,是指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成的内心信念即“心证”,达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法官必须直接接触证据;(2)法官必须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3)内心确信必须从本案的情况中得出;(4)法官必须斟酌本案的全部证据、辩论的全部意旨认定事实。(三)对法官自由评价证据的法律控制

事先制约1、回避制度2、合议制或陪审团制度3、限制控方向审判方移送材料的范围4、法官具备良好素养,是公正、准确评判证据的前提,也是其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保证。法官形成心证过程中的制约1、限制传闻证据的证据能力2、来自补强证据规则的约束3、关联性规则的约束4、证明标准的限制事后制约1、救济程序2、判决书对法官心证过程的详尽展示。(四)自由心证原则与我国证据法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证据制度属于自由证明制度。

未来我国证据制度在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模式之间如何选取结合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官的素质。

鉴于目前我国法官的总体素质,而这一状况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以法定证明为主、以自由证明为辅”的模式将是我国证据制度改革的合理选择。四、利益衡量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证人拒绝作证特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举证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的确定证据法基本原则知识结构图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利益均衡原则自由心证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