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_第1页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_第2页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_第3页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_第4页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讲授者:马连湘引言学点哲学: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兴趣增大

李瑞环

《学哲学,用哲学》

参与政治:一生离不开、增强话语权

讲座来源: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科学分界——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2023/2/52

一、科学

1、如何定义科学

2、科学的发展历程

3、科学的方法

4、判别科学的四套标准

5、科学的效用

6、科学与技术

7、科学精神

8、科学和迷信、伪科学、反科学的对立统一

9、一点体会

2023/2/532023/2/541、如何定义科学

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entia

原意——知识、学问

初译——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规则

而获得的理性知识

康有为(1893)和陈独秀(1919新青年

德先生、赛先生)等首先使用

尚无公认定义

科学家说法

英国贝尔纳——科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贵的成果

前苏联凯德洛夫——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的概念体系……它总是历史地形成的人类活动‘精神劳动’的形式

爱因斯坦——对于科学,就我们的目的而论,不妨把它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2023/2/55百科全书解释

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

2023/2/56日本《世界大百科辞典》——科学是认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知识的总体和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本身。所谓科学,是具备客观性和真理性的既具体又普遍的有体系的学术上的认识,即科学是学问达到最高程度的部类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理解认识,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23/2/57苏联科学学家拉契科夫三归一定义:

1)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科学是依赖于实践系统地和不断发展地认识现实的客观的本质联系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认识提供了预见事件的可能性,并且是人们合理活动的基础。

2)从特殊的社会体制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把科学家和科学组织联合起来,为认识现实的客观规律和确定实际应用这些规律的形式和途径服务。2023/2/583)从科学的社会作用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科学是社会的一种直接的实践力量,这种力量由于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中体现科学的成果而被建立起来,并且通过使人们的活动于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的性质越来越符合的途径而得到发展。

4)综上所述,科学的一般定义是: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

注意精彩的、逻辑的哲学语言2023/2/59

2023/2/5102、科学的发展历程

希腊人的贡献在这三个方面,希腊人都开科学精神之先河——《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

2023/2/511希腊人认为大自然是会公正处事的,就是说,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探讨,大自然必定会披露出一些秘密,决不会中途改变立场或态度。

这种希腊式的乐观精神一直留存到现在。

爱因斯坦两千年后心有感触地说:“上帝或许是神秘莫测的,但他绝无恶意”

2023/2/512人类对大自然的智力游戏主要有三种:

第一,收集对大自然各方面的观察资料。

第二,把这些资料井然有序地组织起来(这种组织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资料,而是让它们比较容易处理)。

第三,由这些资料中推导出一些概括观察结果的原理。

希腊人把这种研究宇宙的新方法叫做哲学,意思是“对知识的喜爱”,或意译为“求知欲”。

2023/2/513几何学和数学

希腊人在几何学上贡献卓著,他们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两种技术的发展:抽象和概括。

公理——定理——欧几里得几何学

文艺复兴和哥白尼

文艺复兴把重心由神学的研究转移到人性的

研究上

哥白尼——地心说到日心说,非欧几何

所引起的革命却不只是更换一个公理,

而是最终导致一套全新的研究大自然的

方法,这个革命是由16世纪末意大利的

伽利略进行的2023/2/514

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海神海缪斯2023/2/515

米开朗基罗作品:圣母怜子2023/2/5162023/2/5173、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研究主体

和客观对象发生关系

并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本质和规律的主要手段。

2023/2/518应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布骤,获得一定的认识。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一、特殊研究方法

个别领域和学科采用

如光谱分析方法、比色方法、同位素示踪方

法;

二、一般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学科或一大

类学科采用

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假说方法、归纳演

绎方法、分析综合方法;

三、哲学方法

适用一切科学

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适用于自然界、

社会和思维领域。

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应用范围可变,相互间可转化。(结合科学史具体看几个方法)2023/2/519

演绎法

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这种方法叫做演绎法

希腊人欧氏几何笛卡尔解析几何

实验法和归纳法

培根——实验、归纳、知识就是力量、征服自然

伽利略——实验方法

建立重要原则——所有科学家之间的自由交流与合作——现代科学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代表性科学社团——伦敦促进自然科学皇家学会,简称皇家学会。这个组织由一些对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感兴趣的人聚集起来,于1645年创立,在1660年得到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正式认可。

2023/2/520演绎法与归纳法的融合

牛顿(1673~1727)的贡献——根据伽利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以及发现行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观察结果,归纳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最大的发现一一万有引力定律。接着牛顿仍用几何学和希腊式的演绎方法发表了他的发现。

爱因斯坦——培根是强调外部的证实,笛卡儿强调的是内部的逻辑的完备。在牛顿这里,把培根的归纳法和笛卡儿的演绎法完美的结合起来。

2023/2/521

科学方法的步骤

1).发现问题;

2).收集与此问题相关的资料(通过观察,测量等);

3).筛选相关资料,寻找理想的联系和规律;

4).提出假设(一个总结),此假设应能够解释已有的资料,并对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议;

5).通过收集新的资料严格检验证假设;

6).根椐新发现对假设进行证实,修订或否定。

2023/2/5224、判别科学的四套标准

科学学认为,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经验、社会学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

在逻辑上,简明而非繁琐;本身自恰;可被否证;

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

在经验上,有预测;有实证;可重复;有辨别数据

误差的一定的标准。

社会学上,老问题有解释;新问题有预测;概念

定义清楚。

在历史上,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跟

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

2023/2/5235、科学的效用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征之后,要说明科学的功能和科学家的作用就变得容易起来。

科学使生活变得容易、简单、五彩缤纷,它描述世界、解释世界

科学家找到了空想变为现实可行之路,他引导我们未来宇宙

科学对生活的帮助

2023/2/5246、科学与技术

技术:一般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哲学大辞典》

技术的基本特征

1、中介性: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

2、二相性: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3、过程性:潜在形态向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4、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2023/2/525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基本的性质和功能看

2从要解决的问题和结构组成看

3从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看

4从相邻领域和相关知识看

5从实现的目标和结果看

规律和规则:"按规律办事"还是"按规则办事"

6从衡量的标准看

真理标准和功利标准

7从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看

8从人才的素质和成长看

9从发展的进展和水平看

10从社会价值,意义和影响看

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2023/2/526

“科技不分”的消极影响

科学活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技术活动:技术精神,技术态度,技术方法

经济活动:两张皮中的错植:

“科学技术―经济”

“科学”――“技术―经济“(从国家大奖说起)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技术是科学的基础

2"科学的技术化":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

3"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技术对科

学的重大贡献

4"技术的科学化":现代技术生命力之所在

5"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融合密不可分的新

现象

2023/2/5277、科学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精神是一种辩证的、求实的

追求真理的哲学沉思;

社会人文:体现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

体现出来的求真、至善、臻美的文化精神;

结构:由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

神共同组织的科学体系大厦的一部分;

功能:一种摆脱自然、宗教和权力等的束缚而追求

解放和自由的理性力量;

历史:科学在不断演化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得到科学共同体承认的一种范式;

道德:一种独立、诚实、无私、实事求是的品质。2023/2/528

广义科学精神基本规范CUDOS:

普遍性(Universalism)科学独立于种族、肤色、信仰和国家;

共有性(Communalism)科学知识为公共知识,研究结果必须公开,科学家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信息;

无偏见性(Disinterestedness)、科学必须是客观的,不受个人或团体利益、意识形态操作;

合理的怀疑性(OrganizedSkepticism)科学不承认绝对的权威和永恒的真理,科学家可以对科学进行自由的质疑和批判;

2023/2/529原创性(Originality)科学研究必须是创新的,一项不能对现有知识提供新内容的科学研究对科学就没有任何贡献。(科学是不直接挣钱的,但科学又支撑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CUDOS

狭义的科学精神

在自然科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科学研究精神

科学方法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部分。

2023/2/530科学精神的内涵:

①非科学与科学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不拒绝科学假说。

②科学理论的形成要经历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对科学家的思维有不同的要求,科学家可以靠好奇心、直觉等提出原创性问题,但拒绝在假说检验与评价过程的非理性。

③科学理论需要的经验证据必须是有效的。自身观测和实验的经验证据是真实可靠的,采用的权威证据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拒绝证据失真

④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较长和复杂的检验过程,拒绝借助任何非科学的手段(比如媒体、广告、权威人物)自我或者立即宣称一个科学假说为一个科学理论。科学家要有开放的心态、等待验证的耐心和平等的权利————坚毅执著但不固执己见

⑤团队精神。以多种形式(紧密的或松散的、实质的或者虚拟的)尽可能地集合起完成各个步骤所需要的科学家,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科学理论形成的全过程

2023/2/531

8、科学和迷信、伪科学、反科学的对立统一

根本对立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

辩证法要求科学在揭露、批评迷信、伪科学、反科学中不断发展自己

古代的科学正是从巫术中发展起来:天文学——占星术,化学——炼丹术、炼金术。

人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去揭露算命、伪气功等迷信活动,不仅有利于制止迷信活动的蔓延,而且可以促进现代科学的发展。迷信不可,但也不能随意否定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或现象,也许有些现象明天就可以科学掌握

2023/2/5329、一点体会

科学:发现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技术: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形态

科学家:简单的问题变复杂

更深层的理解

工程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能够在现实世界实现

科学研究讲求异,社会生活求和谐

2023/2/533

二、非科学(定义、分类、科学与艺术某些不同的特性)

1、定义

“非科学”non-science,即“不是科学”。

不满足于一般划界标准中所称之为科学条件的命题均被推到科学以外的非科学范围即不满足于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检验之外的命题称为非科学。

科学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非科学,例如文学、艺术、宗教、迷信……它们是非科学,但是并不等于就是伪科学。只有在有人拿非科学的东西来冒充科学时,它才变成了伪科学。

2023/2/5342、非科学分类:

第一类是宗教、迷信、占星术等,它们不是科学;

第二类如哲学、技艺等,它们虽然是知识但不属于科学知识,所以也是非科学;

第三类是前科学,包括神话、科幻作品,等等。

科学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决定了非科学认识事物的有效性。

非科学范围相当广泛,而且有的非科学并不一定比科学低下,只是分工不同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哲学专家金吾伦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哲学和艺术等同一文化体系

东方文化中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中医等

不同的文化体系,没有按着科学的认识方式认识事物2023/2/5353、科学与艺术某些不同的特性

科学活动和人类的很多非科学(诗歌、文学、艺术、魔术等等)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但有着极大的区别。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就是能被经验证实

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就是能被经验证伪

历史主义——科学既不是被证实,也不是被证伪,

而是根据历史发展具有相对确证性

建构主义——科学是依赖于人的动机、思想和行为

活动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科学只是一种解释文本

每一个流派都着重强调科学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而似乎是有意忽视其他方面的特征。

2023/2/536科学和艺术的比较————从一个侧面来了解科学的本质

和艺术比较,科学是一门只有少数人能够认识和了解的学问,公众对它投入热情和关注在于它的神秘。很多人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知之甚少,人们仍对爱因斯坦充满崇拜和热爱。而艺术则刚好相反,小说总是让人读的,音乐总是让人听的,绘画总是让人看的,假如这些艺术作品不能让多数人弄懂,艺术家能就难得到公众的认同。

科学关注的是脱离于人之外的客观实在,与人的主观感受无关,因此它要求准确的描述和可重复性的检验;而艺术则依赖人的个体的感受,常常以人为价值为取舍标准,对它的描述模糊、歧义和多变。2023/2/537

科学力求研究事物的本质,使得其目标朝向一元化即追求单一的真实面目,因此,科学研究越是深入,便越是显得枯燥乏味,而艺术则朝向多元化发展,使得生活丰富多彩。科学总在逐步迈向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宇宙的起源与最终命运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如此丰富多彩,等等。

科学在于创新和探求未知,发展就是对传统知识和自己过去的否定;而艺术主要是反映过去或正在进行的事件,不排斥传统,艺术的革新有时反而受到人们指责。比如,文学名著会一版再版而一字不改,科学专著则会不断修正版本。2023/2/538

三、伪科学

1、定义

2、分类

3、伪科学与“伪科学家”

4、违反常识、科学原理不一定是“伪科学”

5、怎样对待曾经的反伪浪潮

6、什么样的事实能作为科学研究?

2023/2/5391、定义

伪科学pseudo-sciencepseudo——假的、伪的

那些按着严格的科学评判标准不能被称为科学的非科学知识,当着科学来对待时,这些非科学的知识就变成了伪科学。

伪科学是人们主观造成的,并不是那些非科学知识的属性。

(就像假药)

伪科学产生的文化氛围____科学信仰的独断论:只有科学才是正确的,才是真理

当只有科学才是正确的时候,那些非科学的知识往往也就被披着科学的外衣行世,这就是伪科学产生的根源。2023/2/5402、分类:

“江湖型”“学院型”“权势沙龙型”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

识别伪科学的常识性方法:

(1)功能:有限、有条件

无限,无所不能

(2)兼容性:向下兼容

自立门户不相容

(3)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

可检验、可重复、可错

放之四海而皆准

(4)与神灵世界的关系

与个人是否相信神灵无关

心诚则灵

(5)

对待经济效益的态度

优先权

金钱

(6)对待批评的态度

接受

拒绝,特别是科学家的批评

例如:电视节目中,有记者问一位反伪科学人士“什么是科学主义”?(因为这位人士多次宣布自己是科学主义者,坚持科学主义是正确的。)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马克思主义!”你想知道什么是伪科学态度?那么,我告诉你,这就是伪科学态度。

科学政治混为一谈,找一个不能批评的命题2023/2/5413、伪科学与“伪科学家”

伪科学:打着科学旗号、披着科学外衣的虚假的科学

伪科学家:采取欺骗手段利用科学招摇撞骗的人

伪科学家的表现:

利用科学探索未知的特点,称他们惊人的发现多么高深和神秘;

利用科学进步能给人类带来贡献的特点,宣称他们的发现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3/2/542利用科学发展总是不断向前并不断修正的特点,宣

称他们的发现正处于没有理论解释的潜科学阶

段,一旦被承认将是超时代的科学革命;

利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存在无能为

力的问题,宣称他们能为人类困境找到最有效

的办法。

伪科学家具有表演天赋和煽动能力,利用媒体求新

猎奇的心理,通过新闻报道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

,给人以极大的欺骗性。如“水变油”、“特异功能”。

伪科学家不仅能使普通大众上当,也能迷惑一些真正的科学家。2023/2/5434、违反常识、科学原理不一定是“伪科学”

伟大发现,都反常识

第一例,古代希腊学者,在月食时,看到地球在月亮上影子,轮廓是圆弧,断定大地是球形人们容易认为,如果大地是圆球,生活在地球对面的人,是倒挂着的,而且,会掉到下面的宇宙中去。

第二例,1540年,哥白尼提出了地球在自转的观点但是,人们发现,地球自转的假说也违反常识,十分荒诞:每个人只要从地面向上一跳,掉下后,不是落在几百公尺远的西方,而是落在原地,这就充分证明,地球是不动的,没有自转。当时还没有惯性定律

第三例,爱因思坦的广义相对论,违反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广义相对论认为压根就没有引力,所谓“引力”,是因为天体在扭曲的“时—空”中,作“曲线运动”产生的惯性力。这也违反了人们已公认的常识。

2023/2/5第四例,爱因思坦的“宇宙有限”模型,违反人们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常识。他的宇宙设计,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长期咒骂,说是唯心主义,是为上帝创造宇宙找根据。但是,后来的“宇宙大爆炸”学说,证明了爱因思坦的远见。

不大胆则平庸

特别注意掌握的话语霸权的人,引导青年学生和科学工作者,失去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精神,使他们谨小慎微。而且,一旦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入开拓性的研究领域,它的危害性就更明显

5、怎样对待曾经的反伪浪潮

“伪科学”一词--中国科学界的最大耻辱

————宋正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伪科学”多么可怕的字眼,它曾是整个中国科学界的最大耻辱,使多少前沿科学家望而生畏,噤若寒蝉。被碰上的,则前程尽毁,生不如死。其实多年来,科学工作者们都搞不懂,为什么一些人一定要把在科技前沿探索的科学工作者与制假造假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的学术界败类捆绑在一起,冠上伪科学,进行毁灭性的打击。2023/2/545张颖清1966年来到大草原插队落户,开始了对生物学的探索。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同年,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后又晋升为教授。1990年,山东大学创建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张颖清任所长,并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蒋春暄——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高级工程师,对数论极感兴趣,自1973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数论,并一直与国内外数学家进行交流。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在数论研究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在他受到国际数学界越来越多关注之时,何院士出手了,不需任何理由,蒋春暄的数论研究立即成了伪科学。

何祚庥

方舟子

网络杂志“新语丝”

开放的心态,宽容的氛围2023/2/5466、什么样的事实能作为科学研究?

科学哲学规定:“如果一个事实根本无法复核并重现,那就无法成为科学事实。”(《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2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所以,一个事实,能不能被科学家研究,关键在于,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或在自然条件下,重新出现。

由此,我们最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科学不是万能的。因为世界上,能够被实证科学研究的现象,仅限于能重复产生、重复观察的事实,是很狭小的。而世界上到处是不能重复的现象,它们在实证科学的视线以外。

(2)不能重复的事实,不能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也不能进行严格的科学解释。

(3)不能因为这些现象,不能重复,不是科学事实,甚至有人弄虚作假,就否认它们客观存在。2023/2/547

四、反科学(定义、反科学与对科学的反省、科学是否终结)

1、定义

反科学(anti-science)

就是站在科学的反面,主张丢弃科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应用等方面,企图代替科学,成为人们新的信仰的一套言论。

反科学与科学不相容例如,美国有部分州通过法律规定,在教科书中要用神创论代替达尔文的进化论。这在我们看来,是反科学的。但在有些美国人那里,也并非全然如此,原因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的信仰所致。他们可能认为这意味着是一种信仰反对另一种信仰。

对科学的批判批判的目的不是要否定科学,而是为了发展科学、推进科学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上也含有“反”的意思。

"科学地"对待科学,非科学和反科学之间的关系

非科学:科学并非万能,人生需要其他学问

反科学:科学也有毛病,需要批评

力戒学术问题行政化和政治化解决:拔苗助长

2023/2/5482、反科学与对科学的反省

美国的反科学现象美国科学史家杰拉尔德·霍尔顿他的《科学与反科学》一书中分析了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如此辉煌的美国,反科学现象仍如此普遍、反科学势力仍如此强大的多种原因:如美国成年人中有科学知识的还不到13%,绝大多数人仍不了解科学;宗教势力强大;有些人害怕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科学家在美国的社会地位的上升,引起另一部分人的不满;如此等等。

其它反对科学的队伍一些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他们认为科学同神话和小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因为科学变得日益深奥、复杂、抽象、难以理解,而对科学产生反感;有些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者认为现代科学强调理性、客观性、非人格化,使人生失去了魅力;有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甚至主张取消男性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科学,代之以女性主义的或东方神秘主义的类科学、边缘科学。

反科学的目的是否定科学的价值,它不同于对科学的反省。毫无疑问,鉴于科学家在社会中角色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科学家必须时刻对科学产生的社会后果进行思考,即使自己对某些社会恶果无能为力,也要对此做出警示。比如,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是及其危险的,在纳粹时期的德国和军国扩张时期的日本,一些科学家曾以“研究”作幌子对人类犯罪,前苏联期间的科学研究要效忠政治;现在有关“克隆人”所引发的伦理学思考在西方尚未形成共识

因此,对科学的反省是保证科学不至偏离人类文明进步轨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3/2/549

到科学发展成为科技,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科学发现自然规律,科学在不可能中寻取可能性,科学在破坏目前的正确而又顽固地确定另一种正确,科学在极力否定现在的标准而确定另外的标准。因而科学不再是为了建立人类行为准绳,而是为了满足人的幸福目的。人的幸福目的移植进科学,人的幸福目的成了科学的目的,科学显然就谈不上是科学了,最多只能以科技或是科学技术相称了。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张九庆2023/2/550人类有如此轨迹:

人需要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