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同煤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选项有关事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参考答案:D2.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参考答案:C3.生产上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杂交手段培育既抗倒伏又抗锈病小麦的原理依次是()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变异

③基因重组.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参考答案:B【考点】9C: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育种的方法一般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等,它们分别利用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的原理区分开,无籽西瓜属于单倍体育种,而无籽番茄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解答】解:生产上培养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杂交手段培育既抗倒伏又抗锈病小麦的原理依次是:②染色体变异、①基因突变、③基因重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育种的过程和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致使水稻恶苗病的物质是

A.赤霉素

B.赤霉菌

C.生长素

D.细胞分裂素参考答案:A5.下列有关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外表皮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磷脂B.外表皮细胞之所以呈紫色是因为细胞溶胶中含有大量紫色的色素C.在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越来越高D.因为视野中细胞没有发现有球形的细胞核,故外表皮细胞没有细胞核参考答案:C6.某种豚鼠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一只纯合黑鼠和一只纯合白鼠杂交,子代全部是黑鼠,用子代黑鼠与亲代白鼠交配,子二代中白∶黑等于3∶1,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是(

)A.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完全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出现交叉互换C.后代个体数量少,统计中出现了较大的偏差D.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有双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黑参考答案:D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参考答案:C8.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A.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C.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参考答案:A9.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一个细胞周期

Bb为一个细胞周期

C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参考答案:C10.某种蚊子具有杀虫剂(如DDT)抗性基因RR和RS,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下图表示某地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1968年停止喷药后,单位空间内三种基因型蚊子的个体数量.据图可推断() A.在1967﹣1968年间,基因型为RRRS的蚊子最可能存活下来 B.自1968年停止使用DDT后,RRRR基因型的存活几率下降 C.1968年,RS的基因频率大于RR的基因频率 D.停止使用DDT后若干代后,RR基因将从种群中消失 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由图可知,在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后,RRRR的个体不断升高,而在1968年停止喷药后,RRRR的个体不断降低,说明RRRR适合生活在农药的环境中. 【解答】解:A、分析题图,基因型为RRRR的个体,在喷药时数量增加,说明这种基因型的个体最可能存活下来,A错误; B、自1968年停止喷药后,基因型为RRRR的个体数量下降,说明存活几率下降,B正确;C、1968年时,基因型为RRRR的个体大约为90,而RRRS的个体大约为20,基因型为RSRS的个体非常少,因此RR的基因频率远大于RS的基因频率,C错误; D、停止使用DDT若干代后,RRRS的个体增加,因此RR基因不会消失,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变化,能从图形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1.人体中的蛋白质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B.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紫色

D.有催化、免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人体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A错误;B、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B错误;C、人体中的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现紫色,斐林试剂可与还原性糖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D、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D正确.故选:D.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检测蛋白质的实验.1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B.寒冷时出现寒颤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参考答案:A13.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选择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植物做了相关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应的情况下,测得数据如下表。由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浓度[(μmoL﹒moL-1)光合速率(μmoLCO2﹒M-2﹒moL-1)欧洲蕨石楠3553.745.815396.7615.62A.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B.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石楠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欧洲蕨C.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断增大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宜二氧化碳浓度是539(μmoL﹒moL-1)参考答案:B14.关于从裸岩演替至森林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光照在演替中起重要作用B.土壤中微生物越来越丰富C.地衣将被苔藓取代,在群落中绝迹D.最终群落结构必定比初始复杂,且更为稳定参考答案:C【考点】F6:群落的演替.【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光照在演替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B、土壤中微生物越来越丰富,B正确;C、地衣将被苔藓取代,是优势取代,在群落中仍然存在,C错误;D、最终群落结构必定比初始复杂,且更为稳定,D正确.故选:C.15.下列各项中,最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有生过先天性畸形儿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结核病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参考答案:A16.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参考答案:B【考点】26:细胞观察实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识记并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解答】解:A、先用低倍镜是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然后在换用高倍镜,A正确;B、在使用高倍镜的过程中,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不用粗准焦螺旋,B错误;C、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要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C正确;D、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但缩小了观察的视野,D正确.故选:B.17.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中细胞主动选择吸收碘C.甲状腺球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⑤②⑥④参考答案:D18.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了外源基因的动物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参考答案:B19.研究证明某种病毒的碱基组成(A+C)/(G+T)≠1,那么这种病毒很可能是

A.单链RNA病毒

B.双链RNA病毒

C.单链DNA病毒

D.双链DNA病毒参考答案:C20.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参考答案:A2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依次是A.纤维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糖原和淀粉

D.葡萄糖和纤维素参考答案:C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鸟类鸣叫属于行为信息D.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参考答案:B【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A错误;B、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鸟类鸣叫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D、物理信息既能来自于生物,也能来自无机环境,D错误.故选:B.23.如果DNA分子的模板链的TAA突变成TAC,则相应的遗传密码(

)A.由UAA突变成AUU

B.由AUU突变成AUGC.由UAA突变成UAC

D.由AUG突变成AUU参考答案:B2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对于蚯蚓、跳蝻等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参考答案:C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较易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广的动物,土壤中的蚯蚓和草地中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窄,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年龄组成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所以选C。25.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等,共同特点是A.缩短了食物链B.保持了原有食物链C.加长了食物链D.维持了原有食物网参考答案:A26.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3只,第二次捕获45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通过计算可得到种群个体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A.该调查方法叫样方法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C.该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D.如果调查期间发生火灾,对结果无影响参考答案:BC27.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参考答案:C28.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C.图中肽链上“—”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参考答案:C29.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A.竞争、种内斗争B.共生、寄生

C.寄生

D.种内斗争参考答案:A30.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参考答案:D31.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参考答案:D32.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参考答案:D由图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菌需要冷却后才能和R型菌混合,否则会杀死R型菌,A正确。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B正确。该转化实验只能证明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C正确。S型菌的因为有毒性会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D错误。点睛: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各个实验中,要牢记当时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而不是现在的总体结论是什么。33.有关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是()A.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C.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D.对于基因检测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的隐私权参考答案:B34.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内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参考答案:A35.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其中错误的是()A.2倍体×4倍体→3倍体

B.2倍体×2倍体→2倍体C.3倍体×3倍体→3倍体

D.2倍体×6倍体→4倍体参考答案:C36.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实验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实验鼠繁殖后,子代表现型的理论比值黑色∶褐色∶白色为A.9∶4∶3

B.12∶3∶1

C.9∶3∶4

D.9∶6∶1参考答案:C37.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 B.淀粉 C.糖原 D.脱氧核糖参考答案:D【考点】1I: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大肠菌是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的蛋白质等物质;酵母菌、甘蔗是真核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和复杂的细胞器,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壁,没有纤维素,此外大肠杆菌、酵母菌有细胞壁,成分也不是纤维素,A错误;B、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菌都不能合成淀粉,B错误;C、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没有糖原,C错误;D、大肠杆菌、甘蔗、噬菌体、酵母菌都具有的DNA,都具有脱氧核糖,D正确.故选:D.38.用纯种高茎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A.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B.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予母本的花粉参考答案:C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A错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错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C正确;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错误.【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1、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39.下列人类疾病中,能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预测后代患病概率的是A.坏血病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血友病

D.艾滋病参考答案:C4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④-①表示B.若②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④-②表示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9分)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含有染色单体的是.(填字母)(2)该动物是(填“雌性”或“雄性”),判断依据是.(3)细胞A处于细胞分裂的(时期),该时期细胞染色体最明显的特征是.细胞C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4)图中细胞能发生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是.(填字母)参考答案:(1)ACDF

ABC(2)雄性

细胞C的细胞质均等分裂(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次级精母细胞(4)C【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ACDF;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期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是ABC.(2)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3)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C中.故答案为:(1)ACDF

ABC(2)雄性

细胞C的细胞质均等分裂(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次级精母细胞(4)C【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B,b控制着,下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实验组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x黄果4925042黄果x黄果09973红果x红果1511508

(1)从第_______________组实验可以看出,番茄的果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2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4)第3个组合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率是___________,子代红果的遗传因子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第3组实验中两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3

(2).黄果

(3).bb×bb

(4).1

(5).1/2

(6).BB或Bb

(7).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题要点是对基因分离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