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论“雅而不高”_第1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论“雅而不高”_第2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论“雅而不高”_第3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论“雅而不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论“雅而不高”》达标训练(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搭界(jiè)长啸(xiào)风尚(shànɡ)破绽百出(zhàn)B.高雅(yǎ)时髦(máo)底蕴(yùn)丑形败露(lòu)C.讥笑(jī)滑稽(jī)芦苇(wěi)捉襟见肘(xiàn)D.作坊(zuò)协调(tiáo)匮乏(kūi)相形见绌(ch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物质越丰富,人的内在溃乏越叫人无法忍受。B.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相应生辉,又可相形见绌。C.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D.既是说,让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B.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C.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矫揉造作之徒。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4.下列语段中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________①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②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③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④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二、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6题。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但首先将物与习搞成一张皮,大概还是可行的。即是说,让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通过这种协调,至少免得让绿地成为斑秃、餐馆成为烟馆。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相映生辉,又可相形见绌。就后一种情况言,环境造得越美,丑陋人习越不堪入目;物质越丰富,人的内在匮乏越叫人无法忍受。我们整天地“大干快上”,什么外装修内装修都搞得比发达国家还发达,反过来,“豪门”化、“帝王”化、“恺撒”式、“维多利亚”式的物质设施倒成了一面哈哈镜,随处映照出我们这些物主的百般丑陋与滑稽,这就不应该了!5.开头引用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说“环境造得越美,丑陋人习越不堪入目;物质越丰富,人的内在匮乏越叫人无法忍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深刻含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10题。历史不可娱乐化仲言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作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选自《人民日报》)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近年来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走红,“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其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历史文化的强烈的娱乐需求。B.某些作家学者凭空编造出一些荒诞不稽甚至情色的所谓历史的故事,以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沽名和谋利。C.某些作家学者打着学术的旗号,编造一些离奇怪诞的“历史”故事,其目的是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D.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历史事件完全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对于历史的认识应该有不断深化的过程。E.所有文化人,都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去正确引导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8.不能用来证明“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论点的论据是(3分)()A.有人一派胡言,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信口雌黄,说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B.有人是非不分,把《水浒传》中的梁山义士看成像本•拉登那样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颠倒黑白,把岳飞说成奸臣,把秦桧说成忠相。C.有人恣意诋毁《三国演义》,认为刘备无义、关公好色、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D.有人无中生有,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9.在作者看来,研究、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应该采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请简要回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结合全文,说一说将历史娱乐化的危害以及该如何面对“历史热”。(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运用(12分)11.按照下列句意,补写出相关的语句,并构成排比句。(6分)真正的高雅未必就是生活富足的人们的专利,未必就是衣着光鲜华丽,衣香鬓影,珠宝首饰,举止翩翩。也许只是一位乡下姑娘的朴实善良,也许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只是寓于平凡生活中的一种态度。12.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其中现象的看法。(6分)近年来,一些高雅的艺术门票价格高得吓人,看一场演出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甚至更多。居高不下的票价把普通的百姓挡在了剧场门外。高雅艺术成了高价艺术乃至天价艺术,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A[B项“露”读lù,C项“见”读jiàn,D项“作”读zuō,“匮”读kuì。]2.C[A项溃-匮。B项相应生辉-相映生辉。D项既-即。]3.D[D项“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与句意和感情色彩不相符。A项“捉襟见肘”指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多用来比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这里指修养欠缺。B项“不解之缘”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C项“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4.B[③承接上文,注意③中“这两句诗”;①中“然而”,④是对①的诠释;②最后点明“雅俗共赏”的时代。]5.结构上引出下文“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内容上阐明了培养文化底蕴是个长期的任务。6.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意在强调外部环境和人之习性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中的反差性:环境越美,人的恶习越不堪入目。要增强文化底蕴,自身的修养也要相应地提高。结构上照应了第二句的观点。7.CE[C项某些作家学者编造“历史”故事,目的是迎合受众的猎奇需求,来钓名谋利。E项不是“所有文化人”,而是“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8.C[不是诋毁《三国演义》,而是歪曲历史。]9.研究、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用史实说话,绝不能凭空捏造杜撰;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可以虚构的,不必严格考证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意思对即可)10.将历史娱乐化的危害是败坏学术风气,误导大众文化消费,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将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面对“历史热”,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