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2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3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4页
第18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线索:中国现代史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底)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年底)一化三改时期(1953年-1956年底)3.“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国民经济的劫难4.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腾飞巨变。2.全面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探索与失误曲折发展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掌握两个基本概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概述20C50S至70S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认识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中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中国工业化的必要性: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1949年,我国钢产量人均仅有0.29公斤,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机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当然,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受到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制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的政策,给中国的安全和亚洲的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材料1、1949年中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占美苏比例:钢原煤原油美0.2%7.3%0.02%苏0.7%13.6%0.36%

材料2: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材料3、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当务之急: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新中国成立,大力恢复、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49-52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私有为个体农民土地所有(私有),促进农业生产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P83下:利用、限制,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农村城市其它措施:打击投机倒把,稳定全国物价;“三反”“五反”运动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

)A.联合地主阶级

B.消灭私有制C.搞合作化经营

D.保护工商业根据下图的图文信息,推测图画所示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A.国民政府统治后期B.抗日战争相持阶段C.新中国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新中国成立,大力恢复、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结果: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原因?)(3)面临资本主义的的封锁,重工业和国防急需发展(4)外交条件:一边倒,与苏联结盟,得到外援。借鉴苏联经验。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落后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多年战争严重破坏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内容:(相当长的时期内)

“一化三改”,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步并举,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一体两翼”。“一化”:主体、核心,根本目标

“三改”:两翼,革命;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3、实施:“一五计划”

1953——1957(1)优先发展重工(2)处理好重、轻、农关系(3)三大改造(4)提高人民生活文化水平(5)结果:1957年底,提前完成4、意义:(1)初建独立工业体系

(2)初成合理工业布局(3)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巩固复习1.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创造必要条件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一五”计划的实施B1953年至1954年间,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

)A.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C.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宝成铁路通车鞍钢场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出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一五”计划的特点:1、工业化为主要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2、工业化建设重点在东北地区3、“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原因:(1)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2)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3)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一五计划”经验:1、优先重工业是建国初工业化道路必然选择;2、根据国情,合理规定经济速度和比例;3、集中力量,正确选择主攻方向,保重点;4、注意改善民生,处理好积累与消费关系。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56)(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1、目的:适应工业化,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概况: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1)农业:途径:农业合作社(初级-高级)集体化农民对土地没有生产自主权和所有权(2)手工业:途径:手工业合作社(供销、分期、分批、分片、一次性合作化)思考:小农经济和手工业有什么缺点?①规模小,技术落后②严重制约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截止19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119个进行了大规模全国性的土地运动。这其中,63个国家进行的是完全无偿的土地强征,56个国家则支付了平均不足市价十五分之一的“赎买补偿”。在这些波澜壮阔的土地运动中,累计死亡人数,大约675-890万之间,体罚、刑罚、流放人数更倍于此。政权对私人土地的无偿征缴,或有限补偿强制赎买行动,不分意识形态,不分民族种族,不分地理气候,不分政治体制……各国土地运动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点:解放被封建土地所有制与耕种方式束缚的可流通资本,以及劳动力,强制使其进入大工业流转领域,参与工业化的起步进程。早期的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殖民主义的巨大资本优势,以及庞大的资本流通,冲击本国旧土地所有结构,让土地所有权的转变比较“温和与理性”。而从未参与到殖民时代资本掠夺的后发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没有强大的流动性资本,无法对旧土地所有结构进行资本冲击,而只能采取行政、军事化的强制措施,硬性改变土地所有制。关于土地国有化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一九八零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要迅速把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B.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C.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犹存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56)(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1、目的:适应工业化,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概况: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1)农业:途径:农业合作社(初级-高级)集体化农民对土地没有生产自主权和所有权(2)手工业:途径:手工业合作社(供销、分期、分批、分片、一次性合作化)(3)资本主义工商业1949-1953:国家资本主义(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1953-1956:公私合营(由个别行业到全行业)社会主义步骤:创举:和平赎买: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允许资本家提取20%左右的企业利润;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年息为5%,共发10年。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名词解释

请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以和平的方式,“赎买”的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从经济、政治、历史方面考虑)答:1、经济:我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来促社会生产力发展。2、政治:巩固统一战线、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3、历史:民族资产阶级做出重要贡献:发展民族经济、抗战、解放战争。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外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扩大;外商企业利润刺激;洋务企业(技术)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P48)清政府放宽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收回利权运动推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一战”:外部条件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治地位高群众反帝爱国斗争各种实业团体建立“一战”期间:“黄金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化工一定发展;范旭东“一战”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927-1936,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沦陷区: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物资管制国统区:“经济统制”:官僚资本压榨民族企业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萎缩美国商品大量涌入,排挤国货官僚资本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苛捐杂税、通货膨胀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9-1953国家资本主义(合理调整)1953-195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亡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53-56):变革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项目目的意义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合作化途径,参加农业合作社(1953初级社-1955高级社),走集体化道路。合作化途径,参加手工业合作社(分期、分批、分片-一次性合作化)第一步: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公私合营政策:和平赎买(创举)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②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④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实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知识强化三大改造的局限性与教训:①改造过程中急于求成,工作过粗,产生一些“左”倾冒进错误。②过早消灭了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经济形式单一,缺少活力③单一公有制,部分地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经济上两个反思计划经济的重要人物:陈云、顾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的报喜信

有一位资本家,在被问到为什么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他历述作为一个爱国的资本家,如何梦想兴办工业,救国富强;可是在旧社会却尽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勒索。然后他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面兴建了许多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有今天?上海解放前夕,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荣德生不愿与国民党仓皇出逃,他全力阻止迁厂逃资,终于使企业的绝大部分机器设备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建国后,荣德生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他辞世后不久,全国的荣氏企业先后申请公私合营,迈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小结:过渡时期1、背景:建国初严峻经政形势(内外)2、当务之急: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优先重工、巩固新政权、借鉴苏联经验3、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4、生产力:一五计划(工业化的起步)5、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农、手、资工商业特点(1)从初级——高级逐步发展(2)典型——推广,自愿互利原则(3)创举:和平赎买(4)把生产资料的改造和人的改造;

把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改造结合起来.三、经济探索和失误(1956-1966)1、中共八大(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

之间的矛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②确定主要任务:集中精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反保守反冒进,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背景:(2)主要内容:(3)影响:正确的探索指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共八大的召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2、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片面追求高速度)(1)原因:

A、“左”倾错误、违背规律、没实事求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B、苏联赫氏“冒进”思想影响等(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大炼钢、放卫星、一大二公)(3)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③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④造成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三、经济探索和失误(1956-1966)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你相信吗?三幅1958年的新闻图片所报道的情况,哪则是虚假的?哪则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的重大失误是什么?图二图三图一“大跃进”定义:指1958年我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全民性经济建设运动。涉及的是发展生产力方面.主要表现:①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②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提前实现原定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跃进号角(宣传画)跃进产量高!一个牛皮吹破天,十亿人民都被骗!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战。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大炼钢铁运动

全民大炼钢现代化炼钢思考: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什么影响?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定义:指1958年出现的政社合一的组织。涉及的是变革生产关系方面。特点:“一大”——规模大,经营范围大.“一大二公”“二公”——公有化程度高.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土地公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我看,叫大公社。大,人多(几千户,一万户,几万户),地多。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大,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大,好管,好纳入计划。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鸡鸭、房前房后的小树,目前还是自己的.将来也要公有。人民公社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织,全体劳动的妇女都得到解放。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那里将会逐渐没有政权。”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C.“大跃进”D.改革开放

“大跃进”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你是如何认识的?认识(评价与启示)评价:反映了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真实的生活——荒芜的土地原因:A、根本:“左”倾错误B、自然灾害C、中苏关系恶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国民经济的调整(没有取消人民公社)1960“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好转、城乡生活改善5、取得一些巨大成就P85小字电子、原子能、航天、油田、新铁路、航空(1)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2)我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大庆、胜利、大港油田)(3)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区都通了铁路三、经济探索和失误(1956-1966)6、特点:(1)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2)正确与失误、挫折与成就,错综交织“调整”:

比例关系,发展速度。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3年大庆油田工人欢呼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1、原因:文革“左”倾错误恶性膨胀2、危害:(1)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水平线上俳徊(2)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四、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76)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1971、75,周恩来、邓小平分别着手的两次调整—正确。1971“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全国经济进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但因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两个阶段正确决策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6----19661966-197656年中共八大60年“八字方针”“文革”十年经济严重破坏局部纠“左”“左”倾泛滥“左”倾顶点提升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取得哪些成就?出现哪些失误?原因何在?对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正确决策(1971、1975年周、邓分别着手的两次调整—正确)

1957-66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名师P111)1、客观原因(1)中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失误不可避免。(2)美国对中国孤立封锁,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迫使中国加快经济建设,导致“左”倾错误的产生。2、主观原因(1)中共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2)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决策脱离了中国的客观实际;(3)中共没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党内缺乏民主;(4)好大喜功,急躁冒进;(5)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了中共“八大”决议,把阶级斗争重新当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