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资料_第1页
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资料_第2页
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资料_第3页
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资料_第4页
自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中共中央领导真正相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会议是(C.遵义会议)2.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A.毛泽东)3.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于(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B.邓小平理论)5.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推断标准是在(C.1992年)6.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A.一切从实际动身)7.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演化为(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土地革命前中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所犯的错误是(D.“左”倾机会主义)9.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工人阶级)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B.资产阶级革命)11.毛泽东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论著是(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是(C.新民主主义社会)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A.党的领导)1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的第三步是组织(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记是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D.全行业公私合营)1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冲突是(B.非对抗性的冲突)18.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冲突属于(A.人民内部冲突)19.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20.毛泽东主见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一改”是(A.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21.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A.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B.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确定因素是(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须要的物质基础)24.基本路线规定的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国之本(B.四项基本原则)26.社会主义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7.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是(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2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A.为人民服务)29.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A.共同富有)30.实现中国梦必需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指的是(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1.坚持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确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B.改革开放)3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要靠(B.发展)34.经济特区“特”的含义是(D.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3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特点是(D.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平安高效)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37.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D.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3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C.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3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的核心要求是(A.人民当家作主)4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D.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4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科学发展为(A.主题)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4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4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C.诚恳守信)45.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的会议是党的(A.十六大)46.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C.提高资源利用率)47.中葡两国于哪一年开始了澳门问题的正式谈判(B.1986年)48.特殊行政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在自己军队的是(C.台湾)49.1985年3月,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的会议是(D.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50.中国政府对澳门复原行使主权的时间是(B.1999年12月20日)51.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了(B.《关于台湾回来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52.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是在(D.20世纪70年代)5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C.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气并存)5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B.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按部就班金,留意提高防范和抵挡风险的实力)55.最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B.周恩来)56.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57.我国的领导阶级是(B.工人阶级)58.我国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B.现代化)59.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说法错误的是(D.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共同确定的)60.加强党的执政实力建设的核心是(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1.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看法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62.毛泽东思想接着发展的时期是(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63.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B.十二大)6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65.近代中国社会各种冲突中,最主要的冲突是(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66.毛泽东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会议是(D.晋绥干部会议)67.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的(C.国营经济)68.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C.“现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观点)6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方法(C.和平赎买)70.毛泽东认为,人民内部冲突的性质是(A.非对抗性冲突)71.毛泽东认为,针对不同问题,应采纳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中,民主的方法包括(A.探讨,指责,劝服教化)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B.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定经验的阶段)73.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B.改革开放)74.社会主义的本质指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75.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6.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要(C.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77.当代中国最显明的特色(D.改革开放)7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B.改革)79.按劳安排主体地位的确定条件是(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8我国的政体(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志向是(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82.敬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C.秉持的首要看法)83.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台湾必需统一于中国)8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A.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8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心得社会阶层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6.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的文献是(B.《论新阶段》)87.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D.十八大)88.首先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的是(D.毛泽东)89.《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明确的规定为(B.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90.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的是(C.青年学生)9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D.五种经济成分)9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C.1956年)9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是(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冲突)94.毛泽东认为,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冲突,实行的方针是(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95.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C.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6.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B.从总过实际动身总结中国历史阅历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97.我们党.我们国家兴盛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兴国之要(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8.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发展生产力)9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00.实现中国梦必需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1.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富有时间效应的重要内容(A.经济特区)10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限制国民经济命脉)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0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改革创新)1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C.思想道德建设)106.爱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D.担当的重要责任)107.首次用“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件是(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0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提出者(C.邓小平)109.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B.和平哥陪你共处五项原则)110.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旺盛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A.民族同等)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D.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1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党的(B.十一届三中全会)113.首先提出“三个有利于”推断标准的是(B.邓小平)114.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指的是(A.帝国主义侵略)1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D.经过新民主主义渐渐过渡到会主义)116.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讲话是(A.《不四面出击》)117.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按部就班的方式,首先成立的是(D.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18.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A.实行定息制)119.毛泽东认为,工人阶段内部的冲突在政治上属于(B.人民内部冲突)120.邓小平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不够格。”“不够格”指的是(D.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121.党在肯定历史时期的行动纲领和总揽全局的根本方针是(B.党的基本路线)122.社会历史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是(D.人民)123.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包括(A.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2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全部制的核心是(B.产权)125.我国的国体是(D.人民民主专政)12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A.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127.社会主义首先建设的原则是(B.集体主义)12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教化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D.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129.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时间是(A.1987年)130.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C.美国)131.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13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B.“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33.党的领导主要是(D.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134.坚持党的领导,必需努力(A.改善党的领导)135.加强党的执政实力建设的重点是(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13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C.革命和建设的实践)13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C.十六大)1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9.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B.实践)140.中国共产党形成工农联盟的思想是在(D.中共四大)14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无产阶级领导)142.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C.党的建设)143.党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C.1953年)14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4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的第二步是组织(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46.社会主义基本冲突的特点是(B.又相适应又相冲突)147.毛泽东认为,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冲突,要坚持(C.民主集中制原则)1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是(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须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149.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A.党的基本路线)150.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记是(C.社会主义本质)15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共同富有)152.改革是(C.对存在着严峻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153.现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确定因素是(B.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54.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5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治国)15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改革创新为(D.动力)157.生态文明的核心是(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58.被邓小平赞扬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殊行政区基本法》)159.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动力是(C.新科技革命)160.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A.民族团结)161.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会议是(B.十一届三中全会)16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163.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6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16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最牢靠的同盟军是(A.农民阶级)166.革命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问题是(D.领导权问题)167.1954年9月,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8.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实行的方针是(A.主动领导,稳步前进)169.毛泽东认为,对于人民内部冲突应采纳的处理方法是(B.民主)170.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最主要的是(C.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171.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动身点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2.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是(A.四项基本原则)17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冲突的根本手段是(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4.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华蜜)175.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早期,被邓小平认为发挥了“窗口”示范作用(A.经济特区)176.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7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安排制度是(A.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17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B.依法治国)17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D.增加全民族文化创建活力)180.推动社会建设的重点是(C.保障和改善民生)181.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要把(A.节约资源放在首位)182.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C.《反分裂国家法》)18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D.国家主权同等)184.我国应恪守的外交政策宗旨是(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8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C.党的性质确定的)18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C.毛泽东思想)18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D.十五大)18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C.分清敌友问题)189.“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土地革命)190.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D.共产主义思想)19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B.公私合营)19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194.毛泽东认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195.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主体是(A.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196.我国的基本国情是(B.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解决我国全部问题的关键是(C.发展)200.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A.国有经济)20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202.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是(C.村民委员会的建设)203.下列属于按劳安排的是(A.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20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0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20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A.一个中国)207.2005年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对台工作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其中,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A.以民为本,为民谋利)208.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应是(A.国家主权和平安)209.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A.党的领导问题)210.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是(C.代表工人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21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12.在党的思想路线中,最核心的内容是(B.实事求是)213.1921年7月,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D.共产主义)214.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论著是(B.《新民主主义论》)215.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确定了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农民阶级)21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17.我国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遵循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扶植)2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A.和平赎买的设想)219.毛泽东认为,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冲突,实行的方针是(B.“团结——指责——团结”)22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民主集中制)221.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2.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经济建设)223.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A.共同富有)22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是(B.人民华蜜)225.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其中发展是(B.目的)226.下列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是(A.个体经济)227.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动身点和归宿是(D.人民当家作主)228.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9.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B.党的领导)2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32.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在党的(D.十八大)233.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主题是(B.和平发展)234.新平安观的核心是(A.互信,互利,同等,协作)23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D.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哪些共同的显著特点?答:第一,是全党集体才智的结晶。第二,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第三,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相互统一的科学体系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答: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阅历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才智的结晶。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答:内涵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①“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阔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③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④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究竟都是为了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第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接着深化改革开放。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五,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不断增加实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决性。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答:内容:1,一切从实际动身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关系:①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②一切从实际动身,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③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7,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答:①科学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②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样性。③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8,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答: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①要敬重和承认客观事实②要全面地看问题③要发展地看问题④要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做到实事求是?①必需解放思想。②必需与时俱进。③必需求真务实9,推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答: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0,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答: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关系:①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打算,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定趋势。②只有认清二者的区分,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11,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答: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12,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答:①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②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③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中国新民主主义为什么必需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答:①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受帝国主义压迫。②面对中国统治阶段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形式进行。③敌我力气悬殊,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定中国革命要经验一个长期而曲折的斗争过程。四,,论述题:(每小题4分,本大题16分)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答:科学内涵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详细实际。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阅历和历史阅历升华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用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意义: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根本保证。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供应了强大的精神支柱。3,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看法和优良学风。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地位和意义?答: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地位和意义:第一,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第二,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第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贡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地位和意义:第一,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二,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第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成果3,怎样才能坚决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个不渝四个不移)答: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二要做到“四个坚决不移”第一,必需坚决不移地接着解放思想。第二,必需坚决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第三,必需坚决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必需坚决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本纲领: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和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全部,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全部,爱护民族工商业。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33分)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显著特点?答:(1)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歼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2)特点: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相识社会主义。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2,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有是什么关系?(生产力目标和生产关系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答:(1)发展生产力是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实现共同富有是指歼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有。(3)发展生产力是以走共同富有为条件的。(4)实现共同富有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5)二者密不可分,互为条件。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相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什么意义?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需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需从这个实际动身,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2)长期性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心情;要求我们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念。4,为什么必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其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确定了我们必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三,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简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答: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分,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打算必要的条件。6,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新的宏大革命?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答:(1)解放改革开放是新的宏大革命:①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②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③引起了经济,社会,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①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视察的结果②是对中国长期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须要7,如何正确处理坚持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和坚持对外开放的关系?答:①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食其力不是盲目排外②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③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④对外开放可以增加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实力;8,十七大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要求:答:(1)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允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养。(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9,简述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答:(1)“三农”的必要性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③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2)新农村总要求: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生活富有-目的,乡风文明-反映,村容整齐-窗口,管理民主-政治保证10,论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有哪些意义?答:(1)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可以使各地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整体优势(3)是我国歼灭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4)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11,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措施?答:(1)缘由: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大②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出现了比较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须要。(2)主要措施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③要加大生态环境爱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四,论述题:(每小题4分,本大题16分)1,论述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答:(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冲突的根本手段。(2)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最终劝服不信任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中国解决全部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擅长把握时机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2,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应当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1)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缺一不可的:①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②改革是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③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2)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需: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简述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答: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殊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是:(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养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当实行哪些措施?答: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须要。其次是实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实行的措施:1,把增加自主创新实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2,把增加自主创新实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3,把增加自主创新实力作为国家战略。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答:经济制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全部制形式建立依据: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①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须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全部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全部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答:含义: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作用:①供应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②供应了大量的就业岗位③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④引进外资与汲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阅历,促进国际经济合作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答:第一,安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记,它们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第二,安排和市场各自既有优势和特长,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特长。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答:第一,在全部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在安排制度上,坚持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安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特长。5,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答: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加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三,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6.应当怎样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答:第一,必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必需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第三,必需坚决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7,简述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动文化创新的方针。第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答: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志向(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基础)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什么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一,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社会发展指明白正确方向。第二,它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第三,它的曲折发展,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地发展。10,为什么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要弘扬爱国主义?答:⑴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②在我国有充分的社会条件。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④可以更好地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①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客观要求。②要求国家和集体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值利益。③必需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①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巨大力气。②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需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11,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答: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允正义,诚信友爱,充溢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重要意义: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相识的深化。第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定要求第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12,简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原则。答: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走共同富有道路,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动身点和落脚点。第二,坚持科学发展,是工作方针。第三,坚持改革开放,是工作动力。第四,坚持民主法治,是工作保证。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工作条件。第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领导核心和依靠力气。四,论述题:(每小题4分,本大题16分)1,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安排?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答:(1)实行按劳安排的缘由: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条件②旧的分工还没有消逝,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③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条件。(2)先富和共富的关系:①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第一,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第三,C,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②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先富具有A,示范作用B,扶植作用C,带动作用2,论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意义。答:(1)内容①社会保险(核心)②社会福利(最高层次)③社会救助(最低层次)④优抚安置(2)作用(1)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淌。(2)缩小贫富差距(3)在肯定程度上可以调整经济的运行。意义: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3.论述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答:(1)内涵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③法治国必需重视依法治权。④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2)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须要。④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需落实哪些重要举措,其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举措:第一,优先发展教化。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第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要求:①主动解决好教化,就业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②努力使全体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第四单元(第十二,十三,十四章)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24分)1,香港回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答:①标记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②标记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③对澳门回来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示范作用④标记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胡锦涛提动身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是什么?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③贯彻寄盼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中国为什么应当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答:①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定选择②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定选择③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定选择。4,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答: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答:①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同等互利⑤和平共处6,为什么说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答:①从国际上看,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需改善党的领导。②从国内来看,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③从自身来看,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须要改善党的领导。7,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实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答:①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当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须要②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丢失政权给我们的历史警示③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须要。8,怎样相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答:①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②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③正确处理各种困难的社会冲突④应对困难国际环境的挑战四,论述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18分)1.综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与重要意义。答:科学内含:①一个中国。②两制并存。③但不承诺放弃运用武力。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重要意义:第一,体现了照看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敏捷性,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第二,创建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建性运用和发展。第四,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供应了新的思路和范例。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新方针?)(怎样才能做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答: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②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③树立新的平安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④推动建设长久和平与共同旺盛的和谐世界。3,党应当怎样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答:①党必需保证正确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党必需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机制③党必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答:(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见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需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精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仔细总结我国发展阅历,深化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相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答:要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必需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任何党,任何思想都必需在创新和前进中获得发展,我们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发展的,前进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它要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因此,全党必需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建,才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答:(1)能否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需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峻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3)毛泽东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成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2

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还缺少规律性相识,加上困难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殊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峻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原苏联模式有何原则区分?

答:首先,在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如何构建新社会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存在原则区分。

其次,在对待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存在原则区分。

第三,在发展观上是坚持“民本”思想还是坚持“国家至上”(实质是“君本”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还是坚持“唯意志论”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存在的另一原则区分。

5,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接着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的理解理论创新?

答: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讨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之所以呢个取得今日这样的成果,复原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精髓。然而,假如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需接着解放思想。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殊重视理论创新。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有害的。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要留意的是,并非任何独树一帜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否定的旧的理论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适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

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日,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究?

答: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究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宏大而艰难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在内容上,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究上的初步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供应了肯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究的初步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供应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和开拓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究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究本身是弥足宝贵的历史遗产。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究存在这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7,如何相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的划时代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建了制度条件。今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