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_第1页
第一讲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_第2页
第一讲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_第3页
第一讲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_第4页
第一讲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地主阶级改革派是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一批开明人士

。代表人物:主要有龚自珍、林则徐、包世臣、魏源、黄爵滋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共同特点一方面,对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有较清醒的认识,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有充分的揭示。另一方面,在中外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着重研究了反对外国侵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包世臣“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龚自珍“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林则徐“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事,又购其新闻纸。”编写了《四洲志》,汇编了《华事夷言》等书.包世臣“英夷之长技,一在船只之坚固,一在火器之精良,二者皆非中华之所能。”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编写《海国图志》华夷秩序:华夷思想是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华夏,是汉族先民或中国的古称,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处于游牧乃至狩猎文明的其他族群交往中,由于文明发达程度高于其他族群而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从而萌发了“华夷”分野的观念,认为自己生息繁衍的地区是世界的中心,自称为“中国”,而视周边流播迁徙,居处不定的其他族群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谓的华夷之别,其实并不仅仅是民族和地域的区别,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高低之分。古代人常以“夏”与“蛮夷”,或“华”与“夷”的对称,即以文化和种族来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准,从而形成华夏优于夷狄的观点。华夷秩序的演进:秦汉王朝是“华夷秩序”的形成阶段。两汉王朝将“华夷”观念作为对外交往的原则,以中国为核心,以“华夷秩序”为指导思想的东亚古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隋唐王朝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华夷秩序”在唐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宋王朝是“华夷秩序”的进一步充实阶段。元朝保留了“华夷秩序”的外表框架。明王朝是“华夷秩序”的全盛阶段,东亚古代国际关系体系网络发展到空前规模。晚清“华夷秩序”的崩溃。二、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一)龚自珍的思想

(二)林则徐的思想(三)魏源的思想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名巩柞(zha,zuo),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父龚敬身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知府、道员等官;父亲龚丽正为嘉庆进士,曾任知府、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等官,是乾嘉时期著名训诂学家段玉裁的门生和女婿。母亲段驯,当时在文学方面颇有名气。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举人会元进士状元清朝的科举制度童生秀才县试—府试—解元举人秀才举人秀才一甲为赐进士及第;二甲为赐进士出身;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名巩柞(zha,zuo),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祖父龚敬身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知府、道员等官;父亲龚丽正为嘉庆进士,曾任知府、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等官,是乾嘉时期著名训诂学家段玉裁的门生和女婿。母亲段驯,当时在文学方面颇有名气。

龚自珍的科考和做官之路: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28岁时应浙江乡试,始中举。嘉庆二十四年(1819),28岁的龚白珍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从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道光九年(1829),38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被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1、批判封建“衰世”的黑暗腐朽第一,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第二,揭露封建官僚的昏庸腐朽第三,抨击了清代的汉学、宋学以及腐败的科举制度。第四,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清王朝已到了“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

“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

一年:“发时”、“怒时”、“威时”;

一日:“早时”、“午时”、“昏时”。“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婾;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不论盐铁不筹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

屠牛那不胜栽禾。论资格用人的官僚制度“今之士进身之日,或年二十至四十不等,依中计之,以三十为断。翰林至荣之选也,然自庶吉士至尚书,大抵须三十年或三十五年,至大学士又十年弱。非翰林出身,例不得至大学士。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亦三十年”。“自三十进身,以至于为宰辅,为一品大臣,其齿发固已老矣,精神固已惫矣”。试问,即便是从三十岁熬到了六十多岁,作了一品宰相,牙也掉光了,头发也秃了,耳聋眼花,精气神也没有了,还能有何作为呢?由于官场的腐败,即便是有才能之辈,经过了长达三、四十年仕途的“熏陶”,也越磨越圆滑,一个个变得“因阅历而审顾,因审顾而退葸,因退葸而尸玩,仕久而恋其籍,年高而顾其子孙,然终日,不肯自请去”。那些好不容易而熬上去的官吏,因为阅历深,办起事来顾虑重重,畏葸不前,玩物丧志,苟且偷生,光拿俸禄而不干事。而且,那些老官僚,官作久了,留恋职位,年岁大了,老惦记着子孙的前程,懒懒散散混日子,却又不肯辞去官职。即便是有了缺额,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因为资历不够,仍然不得起用。龚自珍曾引用了当时北京城里流传的一则谚语,来讽喻“用人论资格”制度的老朽:“新官忙碌石呆子,旧官快活石狮子”。这则切中时弊的政治笑话把资历浅的新官吏比作忙得团团转的石磙子,他们因为资历所限,就是玩着命干,也得不到提拔。汉学和宋学在学术领域占统治地位汉学:又名考据学,考证学或朴学,主要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这个思想体系虽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却因其融合佛道思想精粹而区别于原始儒学,所以被称为新儒学。

将自己的2000篇八股文付之一炬。

“我家妇人,无一不可入翰林者,以其工书法也!”“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闲无才将,庠序无才士。”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臣对君“朝见长跪,夕见长跪”。“府州县官,左顾则罚俸至,右顾则降级至,左右顾则革职至”。2、更法、改制的思想

“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岂非革前代之败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败耶?”

嘉庆皇帝“朕以皇考之心为心,以皇考之政为政,率循旧章,恒恐不及,有何维新之处?”在三个领域展开:第一,在经济上,针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力图调整封建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缓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第二,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力,加重内外大臣的权力,并改变君臣相见的礼仪。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平均篇》:一个朝代的兴起,财富分配一定比较均匀,帝王取一盂(大碗),大臣取一勺(大勺),众民取一卮(小酒盅),大体相齐。“千万载治乱兴亡之数”,在于社会财富是否“相齐”。“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农宗》里提出按宗法家族授田的土地分配办法:

家族中的人按血缘关系,分为“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四个等级,然后按宗授田。长子为“大宗”,次子为“小宗”,三子、四子为“群宗”,五子以下是“闲民”。大宗授田百亩;小宗、群宗授田25亩;闲民不分田。大宗可役使五户闲民耕种,小宗、群宗可分别役使一户闲民作佃户。五品以上的大官,国家授予禄田若干,可世袭几代且不交税,六品以下小官不授禄田而给薪俸。加重大臣的权力;改善君臣关系;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一代之治,一代之学也”。“是道也,是学也,是治也,则一而已矣”。社会改革的力量:山中之民山中之民与京师的对立:“京师贫”而“四山实”,“京师贱”而“山中之民有自公侯者”,“京师轻”而“山中之势重”,“京师如鼠壤”而“山中之壁垒坚”,"京师之日短"而"山中之日长矣"。

“山中之民”指的是谁?在野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改革派的知识分子。何敢自矜医国手,

药方只贩古时丹。

3、力主禁烟、抗英、防俄的思想反对鸦片输入,主张限制鸦片入口。(“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扣关,狎之则蠹国”。)积极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抗英斗争。严厉驳斥投降派的谬论,主张“刑乱邦用重典”,“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对严重阻挠禁烟的人“宜杀一儆百”。“国朝边情、边势,与前史异”。揭露俄罗斯在顺治时“扰黑龙江,踞雅克萨、尼布楚”的侵略历史。著《西域置行省议》、《御试安边绥远疏》,论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黑龙江以北是中国的领土,肯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所规定的界址。提出了加强边防的具体方案。关注祖国边疆的安危,警惕沙俄的侵略

张维屏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龚自珍)开之。”

梁启超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二)林则徐的思想1、严禁鸦片,团结人民抵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2、“民惟邦本”的民本主义思想。3、了解西方和学习西方的思想。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号晚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于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清贫,父亲林宾日,是位曾中举的穷秀才,以教书为业;母亲陈氏,做纸花补贴家用,一家十二口半饥半寒迁就度日。

林则徐四岁开始读书,七岁学写文章,十三岁参加府试第一,十四岁考取秀才,二十岁成举人,二十七岁(1811年)中进士。三十六岁开始出任监察御史、道员、按察使、布政使、河督而至巡抚、总督等职,历官河南,江苏、湖南、两广、云贵等十余省。1831年刑部奏折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鸦片的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2、社会生产遭到破坏;3、吏治更加腐败;4、军队失去战斗力。关于严禁还是弛禁鸦片的争论: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取消鸦片输入的禁令,准许公开买卖。办法是“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同年8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痛切陈词鸦片的危害,说明由于官吏的贪赃枉法而使禁烟未获实效,建议采取“重治吸食”的办法,杜绝鸦片的输入。林则徐上奏道光说:鸦片“迨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区分鸦片贸易和正当的贸易通商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方针。反对断绝与外国一切贸易的主张,认为:“将现未犯法之各国夷船与英吉利一同拒绝”,“未免不分良莠,事出无名”。主张对外应“德威兼施,去莠,安良”。相信“民心可用”:注重水师训练和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外,还鼓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由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或由府县雇觅壮丁以资捍卫”。)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人民群众勇敢杀敌。(号召沿海居民“群相集议,购买器械,聚合丁壮,以便自卫。如见夷人上岸滋事,一切民人各准开枪阻止”。)主张“藏富于民”:

“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蓄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改革措施:财政方面,他主张由官局先铸银钱,在民间流通使用;主张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允许华人出国经商,与洋商争利;漕运方面,提出“官督帮收”等办法以革除积弊外,又提出利用商人的“沙船”雇佣沿海渔民运送漕粮,使官运与商运并行;开发矿务方面,林则徐上奏建议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道光皇帝审问英国俘虏:“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的疑惑:“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林则徐探求西方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时事。二是关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主要是军事方面的知识。《四洲志》译自《世界地理大全》

《澳门月报》译自《澳门新闻稿》

《华事夷言》摘译自1836年伦敦出版的《中国人》。

组织编译了有关欧式大炮瞄准发射技术的书籍;收集西洋各式战船的图样,进行研究。引进西方先进的船舰和大炮,并加以仿造。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三)魏源的思想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去“积患”的社会改革思想3、强调选拔和使用人才魏源简历: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韶阳人。1814年随父到京,1819年跟随刘逢禄学习今文经学。1822年(29岁)中举,此后便作幕僚,注重研究社会经济问题。1844年(51岁)中三榜的第十九名进士。1842年写成《圣武记》,以清朝初年的武功来鼓励民众,激励众人发奋图强,保家卫国。1844年完成《海国图志》的编纂工作,原书50卷,1847年扩充为60卷,1849年又扩编为100卷。1854年以“世乱多故,无心仕宦”为由,辞职回乡,最后住在杭州的寺庙里研究佛教,不见任何客人。1857年(64岁)死在寺庙里,葬在杭州。A.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a.统治集团昏庸,军队腐败。(军队“师出无律”,‘临行无谋”;将失败“归咎于船炮之不若”。)b.武器落后。(侵略者有“洋船洋炮”的“长技”;提出“师夷长技”的重要性,“制敌者,必使敌失其所长”,“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B.师夷长技思想的提出a.区分土夷和洋夷“蛮狄羌夷之名”(土夷),指的是那些居住在中国周边而未知“王化”的少数民族。洋夷,是来自欧美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外国人。(“明礼行义,上通天像,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是天下的“奇士”。)b.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C.师夷的途径和内容途径:设立译馆,专译西书;(“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聘请西方技师。内容:军事技术;(“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生产技术。(“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D.正确认识评价东西方文化“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历算则日月薄食,闰余消息,不爽秒毫;仪器则钟表晷刻,不亚西土,至罗针、壶漏,则创自中国而后西行,穿札扛鼎,则无论水陆,皆擅勇力,是人才非不足,明矣。”只要发奋图强,善于学习西方,就可以“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对社会状态的不同认识:统治者只是一味“粉饰润色”,妄称“盛世”。魏源忧心如焚,愤懑不巳。“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宣讲画。”

“欲平海上之侵患,先平人心之积患”。

一是“人心之寐患”,二是“人才之虚患”。“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陈,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善治民者不泥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小变则小革,大变则大革;小革则小治,大革则大治”。社会存在严重弊端,就应该及时变法改革。

魏源的改革主张:第一、在经济方面,为了解决清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魏源针对漕运、盐政、河工等事务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第二、在政治方面,魏源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主要是由清政府的内政造成的,主张涤除官僚集团中的卑劣心理和腐败习气。清廷的基本财政收入来自田赋、漕粮、盐课、关税、杂赋(以上为正额)和耗羡(额外附加税)。所以,漕运、盐政和河工与清廷的财政经济密切相关。清皇朝定都北京后,为供应聚集在京师及附近的皇室、贵族、官僚、军队以及不事生产的旗人的食粮,因袭历代形成的水运网,每年要从全国粮食产量较高的东南地区调运大量粮食,经运河运到北京,凡有关这项事务,就统称漕运。盐课是政府向每个食盐者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即盐税。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实行国家专卖盐铁,设盐官主收盐税。鸦片战争前,全年财政收入4850万两,分别来自田赋(2300万两)、盐课(650万两)、关税(450万两)、杂税(800万两)、耗羡(650万两),盐课收入已占到13%,仅次于田赋。鸦片战争后,随着田赋收入的减少,关税和盐税逐渐成为清廷的主要财政收入。河工本是治理河道、防止水患的工程,又特指治理黄河、运河的工程和事务。河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河工费用一直属于生产性支出,并且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自乾隆年间以后,黄河的岁修、抢修经费每年约80万两银,另外还有厢埽、筑坝等工费叫“另案”,每年常达100—200万两,两项常在300万两以上。每年运河工费以江北运河最多。到鸦片战争前夕,清廷的经常性财政支出中,河工费、塘工费共计526.28万两,占总支出的10.39%,仅次于军费支出(占57.14%)和官吏的俸禄支出(占15.58%)。漕粮的运输费用很高、损耗很大,运送一石漕粮,要花费几倍的代价,因而年年要支付大量经费。于是就向农民转嫁漕赋,定额一石,常实征3至4石,甚至高达7至8石。而由此引发的拖欠漕粮、狱讼,以及“闹仓”事件层出不穷,加深了清代财政危机,成为一大弊政。清代基本上继续采用明朝的纲盐制,也就是包商专卖制度,从中征税。纲盐制是由少数纲商垄断食盐购销,并由他们包纳盐课的制度。纲商除了按规定缴纳盐课之外,还要承担对清廷和地方官吏的各种捐派与报效。封建皇朝则保护他们在一定地区行盐的垄断权利,允许增加盐价及在规定的引数之外加带无税的盐斤,这样,在各地盐业中形成了官商勾结的封建垄断性的商业势力。由于盐税和其他捐派的增加,以及各种弊端,盐价不断上涨,人民的负担加重,结果官盐滞积,私盐活跃,以致清廷的盐课收入日益减少,形成“上、下交病”的局面。河工则从清代中叶开始成为贪污渊薮。当时贪污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从工程和料价上下手。如虚报工程数量,增加河工料价等。因此,清廷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治河,而由于河员贪污中饱,结果是花费浩大,水害反而愈烈,病民也愈甚。漕运方面:改漕运为海运,不由官方垄断,允许私人承包,以减少官吏从中贪污舞弊,既有利于国计民生,也有利于海商。魏源主张把东南各省的漕粮由通过运河运输的办法,改变为通过新兴的商业经济组织由海道运输的办法。这样一来,不但运费大省,而且运输快捷,商人固获利,农民负担也可减轻。魏源认为:“海运之事,其所利者有三:国计也,民生也,海商也。”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盐政方面:改变清政府对盐务的垄断制度,实行盐票制度,允许商人自由贩运,避免盐利“尽分于中饱蠹弊(弊病)之人”,以降低盐价,扩大销售额,增加国家税收。魏源认为盐政的改革要点在于废除封建垄断的运销制度而采行自由运销制度。原来在封建垄断的运销制度下,食盐的收购、运销都是根据特殊的垄断专利权来进行的,在盐场垄断盐的收购业务的是场商,在划定地域垄断盐的运销业务的是运商,盐官则核给与保障场商与运商的垄断专利权,这三种人互相利用,狠狈为奸,盐务的腐败日甚一日。从封建国家及管理盐务的贪官污吏手里取得了垄断专利权的专商们,花了许多冤枉钱,是要从食盐的生产者及消费者那里取偿的,食盐的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于是都成了这些专商们所操纵的杠杆,在这种垄断包办的情况下,私商的活动也就无法遏止。私商们回避了封建国家的苛捐杂税,又没有种种明里暗里对盐官们的报效与贿赂,销售价格自然较低,这就必然影响到专商们的业务,封建国家及其委派的官吏为了保证税收并保护与其朋比为奸的专商,便加紧捕缉私贩,于是,缉私与反缉私之间的斗争是紧张的、延续不断的。要想取消私贩,只有使之合法化,使这些“散商”也与那些少数的“纲商”一样,取得贩运食盐的权利。这样一来,私贩自然没有了,盐的销额一定扩大,封建国家的税收一定保住甚至增加,盐价因此减低,人民的生活也可减少负担。治理河工:“黄河无事,岁修数百万,有事塞决千百万,无一岁不虞河患,无一岁不筹河费。”魏源主张将黄河改道,北流入海。对外贸易:在禁绝鸦片的同时,坚持与资本主义各国开展正常贸易的“互市”政策,以增加清政府的收入;主张“仿铸西洋之银钱”,以“利民用”而“抑番饼”。改革君主权力,刷新吏治。“天子者,众人所积而成。”君主应当“自视为众人中之一人,斯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应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赞扬美国的联邦共和制,认为其是“西土桃花源”。美国不设君主而“公举一大酋”总管国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