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8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等奖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8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等奖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8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等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醉翁亭记【预习指导】一、预习要求(一)浏览课文,标记重点字词,查字典解决字词读音。(二)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理解文意,整体感知课文。2.洋溢在全文的感情是什么?围绕这种感情作者写了哪些景和事?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滁州()琅琊()伛偻()觥筹()阴翳()山肴野蔌()2.解释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三、自学方法指导1.大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2.从注释中圈点勾画识记掌握重点字词。3.不明白的地方作好记号以便课堂讨论解决。四、本课文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1.八年级以来已经学过多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学生对此已有初步认识。2.本单元27课已涉儒家“仁”的情怀,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内容。【课堂建议】一、教师的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作者被贬滁州寄情山水,在阅读时一定要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2.建议课时:2-3课时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继续识记和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和主题思想。(3)“而”字的用法。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介绍有关欧阳修的遗闻迭事等,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与合作学习1.一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并识记。2.二读课文:标注不懂的字词句,通过讨论交流明白,实在不明白的由教师点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环节二:小组质疑思考题文章写了哪些景和事?请概括出来。技巧突破: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等有概括性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明确景:早晚和四时山水的奇异之景;事:游人出游宴饮,太守的快乐。(2)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技巧突破:大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学生悟出“乐”字来。(3)作者写了自己的乐,为什么要写滁人快乐?作者这样快乐的根源是什么?技巧突破:朗读第三段,背景勾连:作者被贬在滁州,却在任上能励精图治,滁州百姓兴高采烈,安居乐业,生活富足。B.朗读第四段,体会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三种乐的不同境界,进而明白太守之乐在于“与民同乐”,这对封建文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如何重新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这句话?友情提示:同学们要考虑第3问。(5)归纳而字用法。技巧突破:A.可以是先找带而字的例句,指出用法后,再归纳。B.可以教师先归纳好而字的几种用法,学生按理论找例句来分析。五、课堂微检测。(10分钟)(适合全部学生)1.下列加点字注音如果有误的,请用横线划出来并改正。佝偻(gōulŏu)野蔌(shù)觥筹(guāugchóu)山肴(yáo)翻译下列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3.下列“而”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B.日出而林霏开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D.朝而往,暮而归说说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参考答案:3(B)4见教参)【拓展延伸】比较范仲淹与欧阳修与柳宗元思想的异同。(适合中上成绩学生)此题虽较为开放,但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