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积累词语:
独一无二: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资料助读: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
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
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
作是:长篇小说《》《》I》《》《》,
诗集《光与影》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
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
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给下面加点字读音
赃物箱箧杀戮制裁
纳秤荒谬瞥见给予
烤琅惊簟强躬修憬
丰功伟绿落然无存片纸足字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
躬拂晓丰功伟迹
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
座园林。为了—圆明园,曾经—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
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消费创建B.创建消费创造
C.创建耗费创造D.创造耗费创建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
动。。O。。人们常
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
园。_________________0_________________,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
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②④⑤①⑥③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⑥③④①D.③⑤②①④⑥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制裁(cai)恍若(hu方ng)赃物(zang)
B.顼漫(liuli)瞥见(pi。)别缎(chou)
C.楚琅(fdldng)给予(g瓦)劫掠(ji6)D.惊簟(hdi)箱
箧(qi6)晨曦(XI)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
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C.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D.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
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
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
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
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
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富丽堂皇:
箧:
2.请你找出选段中的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3.第2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
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
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
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
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
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
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
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
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
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
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当部赞誉。
5.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6.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
其行为是“”,作者的情感态度是o
7.(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
8.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请用自己的语
言回答)
9.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课后拓展阅读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
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例;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
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
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
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
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
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
《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
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9)圆明园在哭,
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11)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⑫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
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⑬这是历史的悲哀!
(14)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
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15)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⑯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
常在!
(17)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一一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
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18)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
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5.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6.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培优第三阶一一中考沙场点兵
(江苏省镇江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
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
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
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
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
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
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
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
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
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
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
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
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
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
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
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寺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
一为理念一一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一一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
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圈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
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
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
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
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
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
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
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未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
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
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
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授出裁议,并且谢谢
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
民永远不会。
(附文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2.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3.“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4.《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
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
写的作用是什么?5.《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积累词语:
独一无二: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答案】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形容气势盛大,宏伟美丽。
伟大的功绩。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
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眼花缭乱”眼睛看见
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要重点识记。
资料助读: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
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
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
作是:长篇小说《》《》I》《》《》,
诗集《光与影》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
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
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答案】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牢记关于雨果的文学常识。雨果,法国浪
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I培优第一阶一一基础过关练
1给下面加点字读音
赃物箱箧杀戮制移
纳秤荒谬瞥见给予
堵琅惊簟巡躬博憬
丰功伟绩荡然无存片纸只字
【答案】zangqidliicdicuimiiipiejifahaijuchongjidangzhi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
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
“鞠”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
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箱箧”的“箧”读“qi6”。“给予”的“给”不读
"gSiWo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
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
C.葡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
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ABC三
项修改为:A项,地等;B项,赃物;C项,丰功伟绿。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
座园林。为了—圆明园,曾经—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
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消费创建B.创建消费创造
C.创建耗费创造D.创造耗费创建
【答案】C
【详解】
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解答此类题型需了解词句的本意,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创建:指新建立,创造:首次建立或做出;前者主要指创立一种形体、制度或者体系,后者主
要指率先制作一个物体或物品,前者比后者的对象无论在范围或深度上都具有比较广义、普遍
的意义。消费:指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消耗物质资料,消耗:指逐渐减少,“人的劳动”指
人的精力体力,应该是逐渐减少;故选C。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
动。oooo人们常
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
园。o,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
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②④⑤①⑥③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⑥③④①D.③⑤②①④⑥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读熟文本,养成熟练地语感。做此题就很容易了。也
可以结合文段的中心意思分析。中心意思是“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和价值所在。”排序过程:“为
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②‘'这座”照应上文“圆明园”,然后是修建
的原因④,然后写出原因“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用事实证明属于人类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罗马有斗兽场,
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连接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③
“依稀可见”连接“亚洲文明的剪影排序为:②④⑤①⑥③。选A。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制移(cai)恍若(hudng)赃物(zang)
B.城举(liuli)瞥见(pie)用缎(chou)
C.举琅(falang)给予(gei)劫掠(ji6)
D.惊簟(hai)箱箧(qie)晨曦(xl)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多音字。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缜予(“)。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答案】C
【详解】
A.“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是反语;
D.“全部赞誉”是反语;
故选Co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C.再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D.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A项,采用比喻修辞。B项,没有采用
修辞方法;C项,采用了排比修辞。D项运用了比喻、设问。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
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
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
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
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
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1.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箧:
2.请你找出选段中的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3.第2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盛大.箧:箱子一
类的东西。
2.(1)老额尔金和小额尔金,揭露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2)欧洲人的“文明”和
中国人的“野蛮”,揭示英法联军的野蛮和中国人的文明。
3.反语。使对英法联军的揭露更深刻,鞭笞更有力,也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鲜明突出。4.表达
了作者对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愤怒与不满。
【解析】
1.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
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
要根据情况而定。如“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箱箧”是同义复词,所以指箱子一
类的东西。
2.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首先要通读选文,理解内容。找到运用对比的内容。然后根据上下
文的内容和选文的中心确定对比的作用。如“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
另一个装满了箱箧”所形容的老额尔金和小额尔金的对比,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
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
盗行径。再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的对比,表达了英法联军
的野蛮和中国人的文明。从而突出了侵略者的掠夺本质。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中的“文明人”“野蛮人”都是反语。强烈地揭示了欧洲人毁
灭了中国人创造的文明,这才是真正的野蛮这一道理。揭露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4.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本选文运用了借代和反语修辞手法,用两个强盗代替英法联
军,用“文明人”反语嘲弄、讽刺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使读者更加了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
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愤怒与不满。注意情感与主题归纳的差别。
【点睛】
小题2与小题3都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
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义义事物的义><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
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
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
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
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
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
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
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
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
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
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
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
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那赞曾。
5.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其行为是“”,作者
的情感态度是o
7.(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
8.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请用自己的语
言回答)
9.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答案】5.D6.窃贼偷窃鄙视(抗议等)
7.(1)英法联军将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2)英法联军的远征是
野蛮的强盗行为8.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应该受到制裁英法联军应该把赃
物归还给中国
9.用反语的形式,讽刺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进
行控诉谴责(抨击抗议)
【解析】
5.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判断。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材料;
故选D。
6.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从第⑤段“有两名窃贼”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
是“窃贼”;“发生了一次偷窃”其行为是“偷窃”;由“偷窃”“窃贼”两个词语可知,作者对
英法联军的行为表示鄙视。
7.
(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结合“他
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
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
洲”可概括为: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
(2)结合文中语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
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可知,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③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
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是:英法联军的行为应该受到历史的制裁;从第④
段“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可概
括出作者的看法: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
9.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意思和语境,综合进行分析。“先生,以上就是
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赞誉"的意思是''称赞",用在这里是反语的修辞,讽刺
并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
谴责。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课后拓展阅读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
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喟;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
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
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
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
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
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
《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
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11)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⑫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
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⑬这是历史的悲哀!
(14)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
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⑮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16)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
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0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一一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
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⑱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士
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5.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6.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
故劝我别去。
2.雨果
3.抒情;悲伤
4.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5.作者持否定态度。
6.读史使人明智。
【解析】
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求,不难找到题干和答案均出现在第①段“我却刻意要到
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由“法国130年前”,还有雨果写过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文章《就英法联
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据此可以判断“深情的声音”是雨果发出的。
3.考查对表达方式和词语的理解。此段写的是作者“此时的心情”,因此表达方式是抒情。作
者引用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来表达圆明
园被破坏的悲痛心情。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题根据要求不难找到原句“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
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概括为哭泣的原因“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5.根
据⑫⑬⑭段作者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重建圆明园持否定态度。
6.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后人不应忘记,有志气的炎
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据此可以用“读史使人明智”这句名言。
培优第三阶一一中考沙场点兵
(江苏省镇江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
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
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
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
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
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
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
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答案】(1)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意思对即可)(2)
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意思对即可)(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
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
(意思对即可)
【详解】
第(1)题“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的反响”,由材料一中“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
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和材料二中“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提取概括作答。
第(2)题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英法联军火烧(或“洗
劫”)圆明园的历史史实。
第(3)题可根据材料二中“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和
材料三中“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的句子概括分析
作答。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
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
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
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
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
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
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
10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政策形成性考核任务设计与解析
- 河道护坡项目施工设计方案详解
-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及推广经验
- 员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 2025中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路径及效果评估报告
- 2025中国教育建筑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模板
- 场地变更对生物医药生产的影响
- 大型设备租赁招标技术规范
- 第1章 概论(《绩效管理》第3版)
- 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课件
- 政府采购知识培训课件
-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 2025年中小学校弘德育人廉洁从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细菌性痢疾防控指南
- 2025年税务副科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技师)《理论知识》试卷真题(题后附答案和解析)
- 2025年衢州市xx乡镇“十五五”发展规划
- 中医情志护理课件
- 预算绩效目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