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3课时word版含答案2_第1页
(精品讲义)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3课时word版含答案2_第2页
(精品讲义)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3课时word版含答案2_第3页
(精品讲义)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3课时word版含答案2_第4页
(精品讲义)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3课时word版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909/9/第3课时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c考点一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b)1.依山而建:矗立在西藏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2.石木结构:整座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3.形制复杂: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群由白宫、红宫和僧舍三大部分组成。(1)白宫是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东大殿是主殿,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殿的地方。(2)红宫主要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以达赖五世灵塔殿规模最大。殊胜三界殿是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宇。4.装饰华丽(1)供奉着大量佛像,殿堂、门厅、过道、回廊绘有壁画,悬挂着唐卡。(2)宫中珍藏大量文物,包括藏毡、经幡、陶瓷玉器、金银器、经书和重要历史文献。5.藏汉合璧:宫墙开有藏式黑边方窗,殿内木结构多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的建筑特色。深化点拨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和所珍藏的文物有力地证明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点布达拉宫史料一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风采。——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学研究交流中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史料二五世达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布达拉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2)据史料二简要分析布达拉宫呈现藏汉合璧建筑风格特色的原因。提示(1)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优美、装饰华丽、与天然美景和谐统一。(2)布达拉宫的修建是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因而呈现藏汉合璧的建筑风格。1.从建筑学概念解释,帝王的住所为“宫”,君主受理朝政的高大建筑称“殿”,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谓之“寺”,高大的坟墓叫“陵”。这几种不同的建筑物,一般很少混杂,但在布达拉宫却是例外,虽然这种结合是逐步完成的。布达拉宫的白宫是()①达赖从事政治活动的地方②达赖从事宗教活动的地方③达赖生活起居的地方④达赖消遣娱乐的地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布达拉宫建筑分为白宫、红宫和僧舍三大部分。白宫是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主殿东大殿,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达赖消遣娱乐的地方是罗布林卡,故排除④。答案A2.(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大建筑都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都与宗教有关,①③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雅典卫城不符合②,布达拉宫不符合④,故排除含②④的B、C、D三项。答案A考点二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特色及其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1.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b)(1)布达拉宫①藏族风格: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②汉族风格: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2)大昭寺等建筑①藏族风格:大昭寺主体建筑经堂大殿是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呈现典型的藏族样式。②汉族风格:其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2.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c)(1)布达拉宫、大昭寺藏汉合璧的建筑风格,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2)大昭寺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大昭寺前矗立着一块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一方面有力地证明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藏汉两族友好团结。深化点拨大昭寺的建筑风格和所珍藏的文物是藏汉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要点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史料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达拉宫建筑风格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提示藏汉合璧的建筑风格。说明: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布达拉宫金顶区殿顶的飞檐翘角具有汉族建筑特色;布达拉宫白宫门廊殿内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形式。1.(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大昭寺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中轴线有门廊、庭院和经堂大殿,周围有僧舍、库房等。这体现的建筑风格是()A.汉族风格 B.藏族风格C.汉藏风格 D.尼泊尔风格解析据材料可知大昭寺中轴设计,并殿顶覆盖琉璃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故A项正确;里面藏式方窗的碉楼式样建筑则是呈藏族样式,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部分没有藏族风格,故C项错误;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富有尼泊尔风格,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五世达赖时进行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最终形成现今的大昭寺。(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大昭寺的文化遗产价值。答案(2)价值:风格多样的吐蕃古建筑群;藏汉合璧的建筑艺术风格,富有印度和尼泊尔的艺术特色;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唐以来的西藏历史和宗教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结合上面的资料,说一说布达拉宫呈现藏汉合璧建筑风格的原因。(教材第55页)提示布达拉宫的修建是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协作进行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初建时就招请过许多汉族工匠。到十七世纪重建时,既有当地喇嘛参与设计,也有汉族工人参与施工。康熙皇帝还特地派遣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协助修建。因此,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57页)一、本课测评1.藏族传统建筑有什么鲜明的特色?提示①采用藏族民居的碉楼体系,即砖石外墙、平顶、小窗的外观风格。②宫殿整体采用石木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③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④用经幢、宝瓶、摩羯鱼及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⑤柱头檐部的装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2.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的建筑艺术呈现藏汉合璧的风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①布达拉宫具有浓厚的藏族建筑风格:采用藏族民居的碉楼体系,即砖石外墙、平顶、小窗的外观风格。宫殿整体采用石木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另外还用经幢、宝瓶、摩羯鱼及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等等。它充分吸取了汉式建筑风格:殿顶飞檐翘角,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全部用铜瓦鎏金装饰,殿内的木结构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形式。②大昭寺是藏汉建筑技术的合璧之作。以大昭寺主体建筑经堂大殿为例,其白石砌墙、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还有柱头檐部的装饰等,都是典型的藏族风格——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为汉族古典建筑的做法。③罗布林卡的正门融汇了汉藏两族的建筑风格。二、学习延伸探究活动结合课文,进一步查找资料,列举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所藏文物,证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提示①布达拉宫藏有汉、满、藏、蒙四种文字的经书;清朝皇帝敕封历代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红宫殊胜三界殿中供有用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长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画轴及清朝皇帝御书的匾额;十三世达赖享堂内传记壁画中有1908年赴京觐见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场面。②大昭寺经堂大殿内供奉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鎏金铜像;大殿四周墙壁上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等壁画;寺前矗立着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③达赖灵塔殿南殿四周壁画所描写的内容包括:a.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入唐求婚的经过;b.赤松德赞周岁宴前认唐使为舅的情景;c.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朝见顺治皇帝,被封为达赖喇嘛,并赠受金册、金印的情景;d.1954年十四世达赖经过刚通车的康藏公路,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地参观访问。这些文物,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千余年来藏汉等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有力地证明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7·浙江台州模拟)“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材料反映的是()A.白金汉宫 B.爱丽舍宫C.故宫 D.布达拉宫解析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开始成为西藏的行政、宗教、政治中心。答案D2.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是()A.红宫 B.白宫C.蓝宫 D.黄宫解析白宫是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答案B3.《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是()A.松赞干布扩建布达拉宫B.松赞干布修建“惹萨”殿(大昭寺)C.松赞干布与唐朝订立盟约D.松赞干布始建罗布林卡解析7世纪中期,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建立了大昭寺,初称“惹萨”。答案B4.如图所示是供奉于大昭寺的一尊佛像,下列对佛像的解读不确切的是()A.是尺尊公主入藏时带来的B.是释迦牟尼像C.说明佛教是西藏地区人们的信仰D.见证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解析经堂大殿一层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造型生动。这见证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答案A5.下列关于大昭寺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唐朝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B.属于佛教建筑,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C.在建筑风格上,糅合了汉藏两族的风格D.修建于9世纪,大昭寺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大昭寺建于公元7世纪。答案D6.布达拉宫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由于()①高度的建筑艺术成就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建筑群③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杰出代表④重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二、非选择题7.(2017·1月浙江衢州质检)布达拉宫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旧唐书·吐蕃上》材料二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唐语《布达拉宫建筑初探》(1)根据材料一概括松赞干布筑城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蕃和亲对西藏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达拉宫具有的建筑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说明“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的具体表现。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可得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作为唐蕃世代友好的见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释毡裘,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可得出传播了中原文化习俗,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第(2)问第一小问“建筑特色”,根据材料二“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可得出因地制宜,层次高低错落,由“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可得出红白色彩鲜明,藏汉合璧。第二小问“具体体现”,联系所学知识,藏族为碉楼建筑形式,黑边方窗,而汉族风格为殿顶飞檐翘角,殿内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等。答案(1)原因: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作为唐蕃世代友好的见证。影响:传播了中原文化习俗;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2)建筑特色:因地制宜,层次高低错落;红白色彩鲜明;藏汉合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具体表现:藏族:碉楼建筑形式;黑边方窗。汉族:殿顶飞檐翘角,殿内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8.(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整体建筑包括白宫、红宫以及周边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是着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世界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等整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它的历史价值。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