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生物第二册[人教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知识结构
r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L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
I、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⑵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⑶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解决方法]
⑴利用“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⑵教学中贯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一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⑵假说——演绎法。
[解决方法]
⑴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
传结果的关系。
⑵将假设——演绎法与传统的归纳法进行比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
六、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七、学生活动
1、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及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2、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回答相关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
八、教学程序
(-)明确目标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
矛盾?
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
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木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
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
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
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
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杂交实验,孟德
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
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
想等。
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
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
讲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片、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
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
止其他花粉的干扰)一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
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
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
讲述:边板图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纯种高茎豌豆X纯种矮茎豌豆
(辛或&)1(辛或&)
F)高茎豌豆
I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787277
3:1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
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P纯种高茎豌豆X纯种矮茎豌豆
(DD)(dd)
Dd
Dd
Fi高茎豌豆
F,高茎豌豆x高茎豌豆
3:1
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含义。
设疑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
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
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
(三)总结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设计过程及孟德尔的解释。
(四)作业布置
教材P8—1,3,4
(五)板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为什么容易取得成功?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纯种高茎豌豆X纯种矮茎豌豆
(辛或&)I(辛或2)
F1高茎豌豆
I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787277
3:1
1、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纯种高茎豌豆X纯种矮茎豌豆
(DD)(dd)
Dd
Dd
F]高茎豌豆
F.高茎豌豆x高茎豌豆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V---------'
3:1
1、显性遗传因子
2、隐性遗传因子
3、纯合子
4、杂合子
第2课时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
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I、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
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⑶重复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
样本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准备实验材料用具。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
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将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大,是满
足统计学规律的必要条件之讨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
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目
的呢?
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
结果。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
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测交
配子
测交后代
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
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
设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
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
归纳本节的相关概念,绘制杂合子、性状分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图。
性状分离期杂合子《隐性遗传因子胃隐性性状;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色型显性性状J八
表现
结合教材中的技能训练,让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进行育种的实验设计。
(三)总结
测交实验和分离定律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
教材P8—2,二
(五)板书设计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高茎矮茎
测交
配子
测交后代
五、分离定律
六、育种的实验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结构
C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需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⑵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解决方法]
⑴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⑵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开展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解决方法]
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口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七、学生活动
1、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与探讨]1、为什么一对夫妇生育的后代存在着性状差异?2、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
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3、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
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
边板图边叙述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1
F1黄色圆粒
1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10810132
9:3:3:1
设问:1、谁对谁是显性性状?
2、F2中出现了哪些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3、F2新性状组合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
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什么规律?
5、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的3:1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边板图边叙述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与理论结合起来)
X
黄色MN
O黄色iGv#色ft色m膜色
讲述:⑴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Y、y和R、r控制。⑵两
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配子。⑶杂交产生的F,的遗传
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⑷R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彼此
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Y与R、r、y与R、r)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有
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K⑸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
等,因此,即有16种受精结合方式,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比例为
9:3:3:Do
边板图边叙述测交实验。
渤交
杂种一代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X绿色讥粒
配子
基因型
发现型
(三)总结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
(四)作业布置
预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F1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10810132
9:3:3:I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色
仪
证
验
的
释
解
象
现
合
组
自
对
、
三
山
测交杂种.代双隐性类型
黄色阿粒X绿色皱检
配子
U因型
冽型
1:1:1:1
第2课时
复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结果,以及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和验证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PU相关内容明确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提问: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不同性状的
遗传因子如何遗传呢?
教师提问:⑴谁自由组合?⑵何时自由组合?⑶怎样自山组合?⑷自由组合与分离有什么
关系?⑸自由组合的结果如何?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有何联系和区别呢?教师总结。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对象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一对两对及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位于对同源染色体h分别位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同
系源染色体匕
细胞学基础减1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1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
遗传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定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独立性。B形成配子时,等位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位基因自由组合
遗
H配子类型及比例2种1:122或2n种,(1:1)"
传
艮配子组合数4种甲或4n种
表
2?种,(1:1)2或2n种,
现F,测交结果2种,(1:1)
(1:1)"
F2基因型3种,(1:2:1)32种,(1:2:1)2或3n种,
(1:2:1)"
F2表现型2种,(3:1)2?种,(3:1)2或2n种,
(3:1)"
联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个定律同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延
伸和发展
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11相关内容,共同讨论回答
讨论题,明确科学研究的过程,i般包括:观察f分析一提出问题f假设f求证等阶段。
1866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成果却没有引起人
们的重视,一直沉寂了30多年。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费里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伦斯、
奥地利植物学家切尔马克,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孟德尔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
因”,并且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教师讲解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
总结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
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
件。
本节课的最后,指导学生认真做教材P12拓展题,通过此题教给学生解遗传题的思路,
归纳如下:
⑴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基因型可写出一半来,如黄色豌豆可写成Y—的形
式,另一个基因待定;
⑵凡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其基因型,如绿色豌豆直接写成yy;
⑶把两对相对性状分解为一对,一对来考虑,使问题简化;
⑷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都可按子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来反推亲本的基因型;
⑸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确定后,再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
型综合在一起即可。
教师要补充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
(三)总结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2练习,P14自我检测
(五)板书设计
四、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
2、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和区别。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对象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一对两对及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同
系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减1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1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
遗传实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定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独立性。B形成配子时,等位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位基因自由组合
遗
E配子类型及比例2种1:12?或2"种,(1:1)"
传
F,配子组合数4种42或4n种
表
22种,(1:1)2或2n种,
现F,测交结果2种,(1:1)
(1:1)"
F2基因型3种,(1:2:1)3?种,(1:2:1)2或3a种,
(1:2:1)"
F2表现型2种,(3:1)2?种,(3:1)2或2n种,
(3:1)"
联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个定律同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延
伸和发展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基因
2、表现型
3、基因型
4、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5、等位基因
6、推断双亲基因型的常用方法
⑴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基因型可写出一半来,如黄色豌豆可写成丫一的形
式,另一个基因待定;
⑵凡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其基因型,如绿色豌豆直接写成yy;
⑶把两对相对性状分解为一对,一对来考虑,使问题简化;
⑷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都可按子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来反推亲本的基因型;
⑸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确定后,再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
型综合在一起即可。
7、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知识结构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
'细胞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V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L受精作用一
一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二、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的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减或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解决方法]
(1)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兴趣,导入减数分裂。
(2)课件显示精子的形成过程,采用问题探讨法讲解。
(3)结合受精过程图讲述。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模叙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决方法]
(1)借模型建构活动,探讨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2)列表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学生活动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合作完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
(-)明确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学生看教材P16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
同。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
导入新课学生:减数分裂。
1、什么叫减数分裂?
学生阅读教材P16回答。(强调指出:细胞分裂了几次?染色体复制了几次?分裂前后细
胞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
课件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按照下列图解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结合问
题教师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I--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一
方线点分裂.
M妹央色单体分开
2n2nnn
4
个
一精
子
2、精原细胞是一个什么样的细胞?其自身的增殖通过什么样的分裂方式进行?
3、什么叫同源染色体?
4、什么叫联会?
5、什么叫四分体?(指出交叉互换现象)
6、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何时?
7、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9、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如何?(用曲线图表示)
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主要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出
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1、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如何?
12、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最多形成多少种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也可到第3课
时讲)
13、基因型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何时?
教师一定要把上述问题讲透。
(三)小结
减数分裂的含义,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作业布置
教材P22练习一4
(五)板书设计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2课时
复习提问:投影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哪一种方式的细胞分裂,试说明理由?
(2)这个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3)这个细胞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哪几对?
(4)这个细胞中哪些是非同源染色体?
(5)细胞中哪些是姐妹染色单体?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单体?
(6)这个细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课件显示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找出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
同点,最后列表如下:
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
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2n)(细胞质不均等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
级精母细胞(n)分裂)产生一个次级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卵母细胞(n)和一个组合,细胞质分裂,子
第一极体(n)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
(n)裂)形成一个大的卵极,细胞质分裂,子细
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二极体。第一极体分
裂成两个第二极体
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
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
(n)卵细胞(n)体数目均减半
提问: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有明些?(列表比较)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次,减数第•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次分裂后期无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体细胞,2个
个、极体3个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教师可补充识别细胞分裂图形的简捷途径:
1、方法(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第1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
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2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
-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
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诙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按教材P21要求指导学生观察,加深对减数
分裂过程的理解,并完成讨论题。
(三)总结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异同点。
(四)作业布置
教材P22练习一1、2、3,二
(五)板书设计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
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2n)(细胞质不均等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
级精母细胞(n)分裂)产生一个次级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卵母细胞(n)和一个组合,细胞质分裂,子
第一极体(n)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
(n)裂)形成一个大的卵极,细胞质分裂,子细
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二极体。第一极体分
裂成两个第二极体
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
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
(n)卵细胞(n)体数目均过减半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诙分裂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体细胞,2个
个、极体3个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第3课时
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
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
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P23-24要求指导学生完成
模型建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
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配子形成过程,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
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配子。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
的细胞分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
明如何能形成如图所示的配子细胞。
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教材中的相关讨论题。计算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数目,归纳配子多样性
的原因。
展示教材P24受精过程的图,结合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
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V)高等动物(2n)(t)----------------,
:有丝分裂
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受精卵(2”)
A
!受精作用I
----------►卵细胞(#,精子(加V------------------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
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
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学生完成教材P25-26相关练习。
(三)总结
配子中染益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四)作业布置
教材P26练习
(五)板书设计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模型建构
2、多样性的原因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r------------(早)高等动物(22(j)-----------------,
i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受精卵(2”)
A
!人受精作用
.....―—卵细胞")精子(而一----------------
2、意义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知识结构
「萨顿的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J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_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解决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围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开
展思维探究。究
(2)引导学生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画出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过程图,运用基因和染色体的概
念解释孟德尔规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运用.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画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经思考和讨论认
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2)针对摩尔根的研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归纳,进而得出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结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七、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2、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八、教学程序
(-)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二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引导,利用挂图或板画更正。
据图示表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引导、肯定、鼓励。
引出并介绍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介绍萨顿其人及其假说,提示假说是需要证明的。
利用板书介绍摩尔根的研究。
依实验现象写出遗传图解。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
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
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
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
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引导、帮助、肯定。
引导、帮助学生总结。
(三)小结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研究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获得了与萨顿假说相似的发现;通过对摩尔
根实验的剖析和解释,确认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所学的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对孟德尔
遗传规律重新做了解释;通过画减数分裂图,写遗传图解巩固以前所学。
(四)作业布置
教材P31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1、萨顿的推论
2、内容
3、类比推理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杂交实验
红眼(雌)X白眼(雄)
P
▼
r红眼(雌、
F.
E雌雄交配
___▼
红眼(雌、雄)白眼(雄)
3/41/4
2、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P配子
x“xw红眼(雌)
X*Y
X,X•红眼(彻
X”红眼(雌)X“Y红眼(雄)
XB红眼(雄)
白眼(雄)卜
X"YX”X“X”红眼(雌)X,白眼(雄)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第3节伴性遗传
一、知识结构
「人类红绿色盲症
伴性遗传J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解决方法]
通过婚配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解决方法]
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发法。
六、教具准备
红绿色盲检查图、录音、色盲家系图、表格等。
七、学生活动
1、让学生看图、分析、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动手完成遗传图解。
3、通过具体事实,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八、教学程序
(-)明确目标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识图,结合课本P33的讨论题导入新课。
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教师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教师播放课本中这段故事的录音,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
样的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铁货运专线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报告
- 2026届山东省滨州市集团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北环中学物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铅膏脱硫液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市101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铁路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结构防火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湖南供水设施管理办法
- 2025-2030中国脱脂黄豆粉市场占有率调研与销售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缓冲纸垫机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版
- 2025年在线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石油管道保护施工方案
- 2025秋开学典礼 校长引用电影《长安的荔枝》讲话:荔枝尚早,路正长远-在时光中奔跑,用行动送达自己的“长安”
- 中级经济师模拟试题及答案
- 家庭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教材
- 地铁安保培训课件
- 华中数控车床课件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员专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初一新生家长会上校长走心讲话:陪孩子一起长大是一场不能重来的旅程
- 企业微信办公使用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