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整理: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

(学生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议卷满分:300分)

一、选一选:本题共35小题,每小雁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初,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修建有一道宽约5呗(1.52米)、有顶

盖的人行道或走廊,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如图所示)称为骑楼。骑楼在19

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如今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骑楼建筑最常见于我国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言信D.华南地区

2.骑楼建筑最适合集中建设于城市的

A.单一商业区B.商住混合区

C.单一住宅区D.加工制造区

铁盖乡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土地沙漠化率高达98.5%。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光伏电站,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

恢复。为避免草长高影响光伏发电,公司要求牧民返回草场牧羊,光伏牧羊互补逐步进入了良

性循环,其农业模式得到推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白昼时间增长B.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

C.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D.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

4.光伏产业园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伏板能够

A.增加反射率,气温升高B.提升地温,增加降水

C.降低风速,减少蒸发D.调节气温,增大日较差

5.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发增强,湿度增加B.气温升高,风力减小

C降水增加,气温降低D.沙尘减少,晴天增多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

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

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7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8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的湖泊帕图斯湖为

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

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其海水作用()

B.波浪没有断侵蚀沿岸泥沙

C.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D.沿岸流提供丰富的泥沙

10.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

A.增加风暴潮冲刷海岸B.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C.长度与宽度没有断减小D.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11.推测帕图斯湖()

A.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B.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D.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二、非选一选: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35分。

1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

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阱近发现了

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能有效御洪。上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提升和国家对食盐价格的严格,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化工盐

生产。以下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提堰体系示意图”。

nre

(D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

(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衰原因。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永(藏语“火盆”意为高温)冰川位于滇西北梅里雪山东北部某一陡峭山谷中(如图所示),

是整个横断山区末端海拔(2660m)的冰川。研究发现明永冰川末端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仅占金年

27%,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却占全年的87%。如图所示为明永冰川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地下水补给

模式示意图。

注:冰川康迷者冰川永冻的最边缘。,

(1)分析藏民用“明水”为冰川命名的缘由以及明水冰川末端海拔的原因。

(2)分析明水冰川末端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少对地下水补给量却大,夏秋季节降水量大对地下水

补给量却小的原因。

(3)判断明水冰川末端地区夏秋季节防御的地质灾害,并说明理由。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题作答。如

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题计分。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注重时效性、参与性和特色性。传统的观光式旅

游正被体验式旅游所替代。四川省蒲江县成佳镇被''中国绿茶乡”,下表为成佳茶乡一日游。

内三

时间

9:45—10:00茶叶讲堂:普及成化茶叶发展史

1.采茶

10:0(>-11:00到指定的茶园采茶体脸

11:00—11:302.观赏小工制茶过程

11:30—12:003.欣赏茶艺袅演并品茶

12:00—13:004.品奈美食

13:30—15:005.健身:环段骑游或健步走

6.住宿:可与入住的酒片强民宿费前联系.送行自助烧烤或用当比食材自己动

16:00-18:00

手泡各此笈

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分析“成佳茶乡一日游”设计的亮点。

15.【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的

海域是其重要区域。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

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的工程之一。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精编整理:2022届吉林省吉林市高考地理文综模拟考试试题(三模)

(教师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议卷满分:300分)

一、选一选:本题共35小题,每小雁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初,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修建有一道宽约5呗(1.52米)、有顶

盖的人行道或走廊,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如图所示)称为骑楼。骑楼在19

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如今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骑楼建筑最常见于我国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言信D.华南地区

2.骑楼建筑最适合集中建设于城市的

A.单一商业区B.商住混合区

C.单一住宅区D.加工制造区

【答案】l.D2.B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中材料'‘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修建有一道宽约5IR(1.52米)、有顶盖的

人行道或走廊”可知,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

挡避烈日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我国炎热多雨的华南地区十分流行,所以该题选D。

【2题详解】

在气候高温多雨的区域,民居多竹楼或木楼,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使马路边房屋相

互连接,形成步行的长廊。该种“骑楼”设计的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湿热的气候条

件,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因此,骑楼建筑最适合集中建设于城市的商住混合区,故该题选B。

铁盖乡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土地沙漠化率高达98.5%。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光伏电站,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

恢复。为避免草长高影响光伏发电,公司要求牧民返回草场牧羊,光伏牧羊互补逐步进入了良

性循环,其农业模式得到推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白昼时间增长B.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

C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D.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

4.光伏产业园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伏板能够

A.增加反射率,气温升高B.提升地温,增加降水

C.降低风速,减少蒸发D.调节气温,增大日较差

5.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发增强,湿度增加B.气温升高,风力减小

C.降水增加,气温降低D.沙尘减少,晴天增多

【答案】3.D4.C5.D

【解析】

【3题详解】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

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可靠,黄

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

所以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光伏板能够降低风速,减少蒸发,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所以C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草场恢复使得沙

尘减少,晴天增多,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光伏发电量大小跟蒸发、湿度、气温、地温关联没

有大,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

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

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

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

7.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

8.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暧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6.A7.B8.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分析,解题的关键是

读懂材料,分析关键信息,到基础知识答题。

【6题详解】

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

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答案选A。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

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

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答案选B。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

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

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准确理解材料中高空云与低空云对大气温度的影响,这是解决该

题的关键。高空云能够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故高空云使大气升温;低空

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故低层云使空气降温。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的湖泊帕图斯湖为

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

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

A.沿岸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B.波浪没有断侵蚀沿岸泥沙

C.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D.沿岸流提供丰富的泥沙

10.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

A.增加风暴潮冲刷海岸B.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C.长度与宽度没有断减小D.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11.推测帕图斯湖()

A.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B.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D.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答案】9.C10.B11.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提示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陆地河流(雅库伊河)带来大量的泥沙沉

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洋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同时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巴西暖流

的影响,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而,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

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对风暴潮形成阻挡,可减弱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因此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故B正确、A错误。湖水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为发展航运,湖区西岸应注意避免过度

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因此沙坝宽

度减小,但在巴西暖流作用下,长度应增加,故C错误。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严格分选,

故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于泥沙在湖区淤积,随时间推移,帕图斯湖水深越来越浅,面积越来越小,故A、C错误。

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流域植被恢复可减少入湖泥沙,从而减缓沼泽化,故B正确。

由于残余饲料、水生生物排泄物的沉积,渔民人工养殖可使沼泽化加快,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二、非选一选: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135分。

1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

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阱近发现了

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提堰体系,能有效御洪。上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提升和国家对食盐价格的严格,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化工盐

生产。以下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提堰体系示意图”。

图例

I□盐漉

~水3?

小山地

、可流

(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

(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衰的原因。

【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

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2)夏季。理由: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

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3)堤:阻挡山洪(洪水)进入盐池;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渠:发生洪水时,

将洪水引入流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4)兴起:古代食盐来源少,市场广阔;运城盐池盐度高,出盐量大(运城盐池食盐晒制条件

好)。衰落:廉价海盐的大量开发,冲击了运城盐池食盐市场;食盐生产附加值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区域分析与综合能力,要注意材料中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南

风起,盐始生”等题眼借以分析盐湖的形成及晒盐时间,从图中盐池周边的堤、滩、渠当地的

气候等分析其用途,产业的兴衰与市场息息相关。

【详解】(1)根据材料,运城盐池位于内流区,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

在低洼处汇集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2)材料中说“南风起,盐始生”,该地位于季风区,南风是夏季风主要风向。夏季气温高,蒸

发强,有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所以晒盐主要季节是夏季。

(3)读图,材料分析,在盐池四周环绕着堤、滩、渠。其中,堤能够阻挡山洪暴发时,洪水进入

盐池。堤外的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减少洪水对堤的冲击。渠可以在发生

洪水时,将洪水引入流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4)产业的兴衰与市场息息相关。古代食盐来源少,运城食盐市场广阔。运城盐池食盐晒制的条

件好,池盐度高,出盐量大,所以能够兴起。由于廉价海盐的大量开发,冲击了运城盐池食盐

市场。海盐生产成本低,食盐生产附加值低,运城食盐效益下降,所以衰落。

【点睛】晒盐需要考虑与地形、蒸发两个核心要素相关的自然条件:地形,一要平缓、便于蓄

积海水或者是盐湖水,所以,缓滩;二要泥质沙滩、便于渗水但又能留下盐分。蒸发:温度高、

晴天多、日照强、多风、滩涂广阔(面积大蒸发快)等,即气候降水少、光照要充足、有风日数

多等。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湖泊的形成因素,

晒盐的条件,影响盐业生产的条件。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永(藏语“火盆”意为高温)冰川位于滇西北梅里雪山东北部某一陡峭山谷中(如图所示),

是整个横断山区末端海拔(2660m)的冰川。研究发现明永冰川末端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仅占金年

27%,对地下水的补'衿量却占全年的87%。如图所示为明永冰川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地下水补给

模式示意图。

注:冰川康瑞看冰J11永冻的最边缘。P

(D分析藏民用“明水”为冰川命名的缘由以及明水冰川末端海拔的原因。

(2)分析明水冰川末端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少对地下水补给量却大,夏秋季节降水量大对地下水

补给量却小的原因。

(3)判断明水冰川末端地区夏秋季节防御的地质灾害,并说明理由。

【答案】(1)因该村四周山峦起伏,气候温和而得名“明永”。纬度低,海拔低,夏季气温高:

位于季风区,附近雪峰降雪量大,冰川体量大:地势崎岖,冰川运动速度快,冰川能到达的海

拔低。

(2)冬春季节,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冰川发育,后因气温上升逐渐融化,此时地下水位低,

冰雪融水有充足时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大。夏秋季节,降水以暴雨为主,导致河流大增,地

下水位高,雨水补给地下水时间短,补给量小。

(3)泥石流。冰川末端多冰硬物等碎屑物质,地势崎岖,水体流速快,夏秋季节多暴雨,地下水

位高,碎屑物质中水量饱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陆地水源的补给以及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原因。

【详解】(1)根据题下可知,明永的藏语为“火盆”,意为高温,因冰川位于滇西北梅里雪山东

北部某一陕峭山谷中,导致该村四周山峦起伏,气候温和而得名“明永”。明永冰川位于云南

省西北部,海拔2660m,由于纬度低,海拔低,所以夏季气温高: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附近雪峰降雪量大,所以冰川体量大:由于位于横断山区,特点是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地势崎岖,冰川运动速度快,冰川能到达的海拔低,所以明永冰川末端海拔。

(2)根据右图可知,冬春季节,该地气温低,降水以降雪为主,由于气温低,积雪没有融化,导

致积雪冰川发育,后因春季气温上升快,积雪逐渐融化,水量小,流水慢,但时间长,此时地

下水位低,冰雪融水有充足时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大。而夏秋季节,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

以暴雨为主汇水速度快,导致河流大增,且夏季地下水位高,雨水补给地下水时间短,补给量

小。

(3)根据题干可知,明永冰川位于滇西北梅里雪山东北部某一陕峭山谷中,由于冰川末端海拔低,

多属于冰川底部,多冰植物等碎屑物质堆积,由于地势崎岖,水体流速快,夏秋季节多暴雨,

地下水位高,碎屑物质中水量饱和,加上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容易形

成泥石流。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题作答。如

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题计分。

1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注重时效性、参与性和特色性。传统的观光式旅

游正被体验式旅游所替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