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O近几年,我一边造房子一边教书,我对弟子们常说的有三
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
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
身体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造园,一向是传统中国文人的事。关于造园,近两年我常
从元代画家倪攒的《容膝斋图》讲起,那是一张典型山水画,
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总是留白的,近处几棵
老树,树下有亭,极简的四根柱子,很细,几乎没有什么重
量,顶为茅草。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若视画的边界为
围墙,近处亭*射,居中为池,池前似石似树。但我谈的不是这
个,我谈态度。《容膝斋图》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
如画界内的场景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
盖。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以为,这张
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
是像西人的观点那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
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幅画
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
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这让我又想起
童需先生,我最记得住的是先生的一段话:今天的建筑师不堪
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
得多。
@“情趣",如此轻飘的一个词,却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
别。对中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自然”显
现着比人间社会更高的价值。人要以各种方式努力修习才可能
接近“自然”的要求,并因程度差别分出“人格”。园林作为
文人直接参与的生活世界的建造,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
人面对世界的态度。而文人在这里起的作用,不仅是参与,更
在于批判。在我看来,文征明为拙政园做的那一组图,至今仍
镌刻在因内长廊墙上,与拙政园的壮大宽阔,屋宇错杂精致相
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篱、茅舍,而这些就
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兴造史上,这
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判,延续着这个
传统的健康生命。
@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所熟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
种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在
这个文化方向迷失的年代,不确定的东西最难把握,造园的艰
难之处就在于它是活的。童寝先生1937年写道,他去访园,所
绘平面图,并非精确测量,不过约略尺寸,盖园林排挡,不拘
法式,全重主观。而富有生机弹性,非必衡以绳墨。造园所代
表的这种不拘泥绳墨的活的文化,是要靠人,靠学养,买验和
识悟来传达的。某种意义上,人在园在,人亡园废。园在我心
里,不只是指文人园,更是指今日中国人的家园景象,主张讨
论造园,就是在寻找返回家园之路,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
值判断,以我们这代人的学养,多少有点勉力为之,但这种安
静而需坚持不懈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人会因造园而被重新
打造的。
(摘编自王泭《造园与造人》,有删改)
材料二:
@清末顾云于同治八年(1869年)所著《盔山志》说,江宁
随园是“天下所称名园者也”。随园乃清初袁枚所经营。袁
枚,字子才,号简斋。袁枚在江宁县任内,购得南京隋织造
园,加以改建。他在所著《随园记》中,说“康熙时,织造隋
公,当小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号曰隋园,因其姓
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问其
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
亭,…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痔,就势取景
而莫之天阔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异其义"。随园由乾
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经营。园居第四年,子才在《随园后
记》中说,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不会有
人妨碍我,哪像我往时仰上级衙门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
子才绝意仕进,聚书论文,就从此开始。
@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币雪之景,因之游人不
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以致户限为穿,每年更易一二
次。从来私人园墅,或扁钥为常,或闭门不纳,似子才之与人
共之,是极少数开明园主的可取作风。随园土木建筑工程主要
出自梓人龙武台之手。龙死无家,葬于园侧。
@随园本子才终年所寓,园宅兼具,生产菜蔬,又有水田,
鱼米足以自给,合田园庐墓为一整体,总面积达百亩左右。由
于不屑仰承上官鼻息,看破宦场虚伪谄媚,毅然隐退,诗酒宾
客中,园居50年,广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缚,
开风气之先,廿冒流俗非议,可谓为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
@子才自命达观,临终语二子说“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于
愿已足"。《随园诗话》作者伍舒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访随园,时距子才殁后22年,园巳沦为茶肆。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履园丛话》著老钱泳访游随园,园巳荒记。咸
丰三年(1853年),当清军围攻天京时,随园无人照管,日就
倾妃,距子才殁后56年,即建园后104年,殆非子才始料所
及。
(摘编自童窝《随园考》,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与实际的拙政园风格基本一致,却也体
现了文雅的批判。
B.中国的园林建造一定要体现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同时也要
学习借鉴西方。
C.中国传统园林建造非常灵活,无定法可依,无定式可循,造
园结果无法评价。
D.在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价值判断方面,作者强调了新一代文
人的责任与担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各种建筑物所占比例不大,与
造房子相比,营造山水、布置花草更为重要。
B.《容膝斋图》是一张典型的山水画,画中远山、寒林、池
水、亭才射等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园林格局。
C.清初袁枚在江宁任职时所购的随园是天下都称道的名园,由
康熙时织造隋公所建,后来园子日渐倾颓,袁枚购买后又加以
修缮改建。
D.随园在嘉庆二十四年沦为茶肆,在袁枚逝世后56年又因清军
围攻等原因被毁,袁枚“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的遗愿未能得
以实现,可谓憾事。
3.你认为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的一项
是()
A.绕堤柳借三篱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曹雪芹《红楼梦》)
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玻山寺后禅院》)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霓何虹?(杜牧《阿房
宫赋》)
D.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王维《铜川集·文杏馆》)
【1~3题答案】
【答案】1.D2.A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风格基本一致“错误。由原文“在我看来,文征明为拙政
园做的那一组图,至今仍镌刻在园内长廊墙上,与拙政园的壮
大宽阔,屋宇错杂精致相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
的竹篱、茅舍,而这些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可知,文征
明笔下的拙政园与实际的拙政园风格迥异,并不是“风格基本
一致”。
B.“同时也要学习借鉴西方”错误。由原文“如果说,造房
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以为,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
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观点那
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建造一个世界,首
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可知,中国的园林建造一定要
体现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不能一味地学习模仿西方。
C.“造园结果无法评价“错误。结合文中“文征明为拙政园做
的那一组图,至今仍镌刻在园内长廊墙上,与拙政园的壮大宽
阔,屋宇错杂精致相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
篱、茅舍,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
兴造史上,这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
判,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健康生命”“主张讨论造园,就是在寻
找返回家园之路,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值判断”等内容可
知,造园结果是有一定评价方式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与造房子相比,营造山水、布置花草更为重要“错误。结
合“今天的建筑师不堪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
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得多”可知,更要的事是“情趣”。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文中内容"`情趣',……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对中
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自然'显现着比人
间社会更高的价值。人要以各种方式努力修习才可能接近`自
然'的要求……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建造的生活世界,以某
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可知,建筑中的文
人情趣指建筑本身体现的是与自然、与人格的相通。
A.柳树映衬着河堤,柳树倒映着河水的清波,三者互相映衬使
得翠绿色更加浓厚。河岸两旁的鲜花,被河水分成东西两侧,
东西两侧的鲜花却是一样的花香。体现了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
人情趣。
B.青翠的竹林掩映着小路通往些深处,在禅房前后的花草树木
生长茂盛。体现了中国园林建造中的禅意与文人情趣。
c.诗句极写阿房宫的华丽与雄伟,建筑格局体现的是秦始皇的
帝王之气,不能体现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
D.名贵的文杏树截锯下来,作为馆堂中的房梁,用可做香料的
茅草编织房檐。文杏馆的茅草也大有讲究,有香味,自非普通
的低矮茅舍可比。立馆而不求华丽,茅庐而以馆名,这就使文
杏馆既区别于权贵势要们的亭拊馆阁,也区别于老杜浣花溪畔
的经不起八月秋风的茅屋,体现了主人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中
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让张家口的风,点亮北京冬奥的灯。“张家口拥有丰富的
清洁能源储备,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这条“绿
电高速路”,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力,
输送到3个赛区,点亮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全部场馆常
规电力消费100%使用绿电。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也成为北
京冬奥会的最大绿色亮点。北京冬奥会的“绿意“无处不在,
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创新性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
制冷方式制冰,使得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世界首创。
“绿色办奥运的理念,贯穿于整个6年的筹办全过程。北京
冬奥会是第一届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
议程》的奥运会。”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说,”按照我们的承诺,
碳排放全部中和。"
——《绿色让奥运走得更远》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蜂行动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定
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两年,
在“双碳”剌激效应下,国内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热点产
业蓬勃发展。长远来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
步有机融合,必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
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从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来自人民日报《正确认识把握碳达蜂碳中和》
材料三:
2月4日夜,两位年轻运动员一起将手持的“飞扬“火炬嵌
入雪花台。雪花台缓缓旋转上升,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
没有奥运圣火“点”的过程,也没有盛大的火焰,这是奥运主
火炬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是奥运火上全新的
一幕。并且与往届奥运会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烧等气体作为火
炬燃料有所不同,本届冬奥会首次使用了氢能作为火炬燃料,
实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
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焰火表演秉持简约理念,只有3次,总时
长只有3分钟,更精益求精。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均是高科技
环保微烟化焰火,力求环保、安全。“从简约的角度,要体现
环保和绿色这个理念,无论怎么样放焰火,哪怕都是新科技、
新技术,是一个无害的、无污染的焰火,但它毕竟还是燃烧,
所以要尽量减少它的量,不需要满天地放,以一当十,一叶知
秋,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张艺谋表示。
——来自人民数据《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些细节彰显绿色理
念》
材料四:
在本届冬奥会中,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在北
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开展示范运营服务,是迄今为止在
重大国际赛事中投入规模最大的一次。据了解,氢燃料电池汽
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因此也被称为“终极环保车”。事
实上,早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有3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投
入运行,并建成了我国首座车用加氢站,开启了氢燃料电池汽
车”从0到1"的示范。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则实现了氢能
和氯燃料电池汽车”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突破。
——来自人民日报网《816辆“终极环保车”服务绿色冬
奥》
4.下列对“绿色奥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2020议程》全方位执行的第一届奥运会是北京
2022冬奥会。
B.冰上场馆创新性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
使用了氢能作为火炬燃料,这两者可实现完全的碳零排放。
C.绿色奥运亮点频频,以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为主,追求可持
续发展。
D.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巳经积极尝试绿色奥运理念,2022年北
京奥运承诺实现碳排放完全中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氢燃料电池汽车在3个赛区开展的运营服务,是历史上在重
大国际赛事中投入数量最大的一次。
B.绿色低碳不仅要在奥运上积极体现,还要影响到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等方面。
C.2022年的焰火表演要比2008年的焰火表演规模小的多,减量
不只是为了追求低碳。
D.绿色奥运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必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6.请简要分析2022年北京奥运如何利用科技实现绿色奥运。
【4~6题答案】
【答案】4.B5.D
6.(1)在场馆方面运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
力,实现了全部场馆常规用电消费100%使用绿电;冰上场馆创
新性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使得碳排放趋
近于零;(2)在燃料方面,使用了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氢燃料
电池汽车;(3)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B.“这两者可实现完全的碳零排放”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
“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创新性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
接制冷方式制冰,使得碳排放趋近于零”可知,是“趋近于
零”,而不是“完全的碳零排放”。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选项说法偷换概念,依据材料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
量发展进一步有机融合,必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可知,对“传统产业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有推动作用的
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有机融合”,而不
是“绿色奥运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因此选项说法偷换了概
念。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
依据材料一“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力,
输送到3个赛区,点亮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全部场馆常
规电力消费100%使用绿电”可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
成绿色电力,实现了全部场馆常规电力消费100%使用绿电;
依据材料一“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创新性地采用二氧化
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使得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世界
首创“可知,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使得碳
排放趋近于零,成为世界首创,这些是在场馆建设方面利用科
技实现绿色奥运的体现;
依据材料三”并且与往届奥运会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烧等气体
作为火炬燃料有所不同,本届冬奥会首次使用了氢能作为火炬
燃料,实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
合”可知,本届冬奥会首次使用了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实现了
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
依据材料四“在本届冬奥会中,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
力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开展示范运营服务,是迄今
为止在重大国际赛事中投入规模最大的一次“可知,本届冬奥
会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在赛区开展示范运营服务,
这些是在燃料方面利用科技实现绿色奥运的体现;
依据材粘三“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均是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
火,力求环保、安全”可知,本届冬奥会在焰火方面选取了高
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也是利用科技实现绿色奥运的体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速的联想
余光中
那天下午从九龙驾车回马料水,正是下班时分,大埔路上,
高低长短形形色色的车辆,首尾相衔,时速25英里。一只鹰看
下来,会以为那是相对爬行的两队单角蜗牛。单角,因为每辆
车只有一根收音机天线。不料快到沙田时,莫名其妙地塞起车
来,一时单角的蜗牛都变成了独须的病猫。废气暧暧,马达喃
喃,像集体在腹诽狭窄的公路。俯瞥仪表板上,从左数过来第
七个蓝色钮键,轻轻一按,我的翠绿色小车忽然离地升起,升
起,像一片逍遥的绿云,牵动多少愕然仰羡的眼光,悠悠扬扬
向东北飞逝。
那当然是真的:在拥挤的大埔路上,我常发那样的狂想。我
爱开车。我爱操纵一架马力强劲、反应灵敏、野蛮又柔驯的机
器,我爱方向盘在掌中微微颤动、四轮在身体下面平稳飞旋的
那种感觉,我爱用背肌承受的压力去体会曲折起伏的地形山
势,一句话,我崇拜速度。以运动的速度而言,自诩万物之灵
的人类是十分可怜的。褐雨燕的最高时速,是290.5英里。狩
猎的鹰在俯冲下扑时,能快到每小时180英里。比赛的鸽子,
有96.29英里的时速。兽中最迅速的选手是豹和羚羊:长腿黑
斑的亚洲豹,绰号“猎豹”者,在短程冲剌时,时速可到70英
里,可惜500码后,就降成40多英里了;叉角羚羊奋蹄疾奔,
可以维持60英里时速。和这些相比,“动若脱兔子”只能算
“中骆之才”:英国野兔的时速不过45英里。“白驹过隙”就
更慢了,骑师膀下的赛马每小时只驰43.26英里。人的速度最
是可怜,100码之外只能达到26.22英里的时速。
可怜的凡人,奔腾不如虎豹,跳跃不如跳蛋,游泳不如旗
鱼,负重不如蚂蚁,但会创造并驾驭高速的机器,以逸待劳,
不但突破自己体能的极限,甚至超迈飞禽走兽。高速,为什么
令人兴奋呢?生理学家一定有他的解释,例如循环加速、心跳
变剧等等。但在心理上,至少在潜意识里,追求高速,其实是
人与神争的一大欲望,地心引力是自然的法则,也就是人的命
运,高速的运动就是要反抗这法则,虽不能把它推翻,至少可
以把它的限制压到最低。赛跑或赛车的选手打破世界纪录的那
一刹那,是一闪宗教的启示,因为凡人体能的边疆,又向前推
进了一步,而人进一步,便是神退一步,从此,人更自由了。
若论紧张刺激的动感,高速运动似乎有这么一个原则,就
是:凭借的机械愈多,和自然的接触就愈少,动感也就减小。
赛跑,该是最直接的运动。寒马,此间接些,但凭借的不是机
械,而是一匹汗油生光,肌键勃怒、奋鬟扬蹄的神驹。最间接
的,该是赛车了,人和自然之间,隔了一只铁盒,四只轮胎。
不过,愈是间接的运动,就愈高速,这对于生就低速之躯的人
类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两全的事情。其他动物面对自己天生
的体速,该都是心安理得,受之怡然的吧?我常想,一只时速
零点零三英里的蜗牛,放在跑车的挡风玻璃里去看剧动的世
界,会有怎样的感觉?
许多人爱驾敞篷的跑车,就是想在高速之中,承受,享受更
多的自然:时速超过75英里,80英里,90英里,全世界轰然
向你扑来,发交给风,肺交给激湍洪波的气流,这时,该有点
飞的感觉了吧。奇妙的方向盘,转动时世界便绕着你转动,静
止时,公路便平直如一条分发线。前面的风景为你剖开,后面
的背景呢,便在反光镜中缩成微小,更微小的幻影。时速上了
70英里,反光镜中分巷的白虚线便疾射而去如空战时机枪连闪
的子弹,万水千山,记忆里,漫漫的长途远征全被魔幻的反光
镜收了进去,再也不放出来。
香港是一个弯曲如爪的半岛旁错落着许多小岛,地形分割而
公路狭险,最高的时速不过50英里,一般时速都在40英里以
下,再好的车再强大的马力也不能放足驰骤。低速的大埔路
上,蜗步在一串慢车的背影之后,常想念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和
西南部沙漠里,天高路邈,一车绝尘,那样无阻的开阔空旷。
更念烟波相接,一座多雨的岛上,多少现代的愚公,亚热带
小阳春的艳阳下在移山开道,开路机的履带轧轧,铲土机的巨
鳌(60)孔武地举起,起重机碌碌地滚着辅护,为了铺一条巨
毡从基隆到高雄,迎接一个新时代的驶来。那样壮阔的气象,
四衢无阻,千年齐毅并驰的路景,郑成功、吴凤没有梦过,阿
眉族、泰耶鲁族的民谣从不曾唱过。我要拣一个秋晴的日子,
左窗亮着金艳艳的晨曦,从台北出发,穿过牧神最绿最翠的辖
区,腾跃在世界最美丽的岛上;而当晚从高雄驰回台北,我要
驰速限甚至纵一点超速,在亢奋的脉搏中,写一首现代诗歌咏
带一点汽油味的牧神,像陶潜和王维从未梦过的那样。
更大的愿望,是在更古老更多回声的土地上驰骋。中国最浪
漫的一条古驿道,应该在西北。最好是细雨靠靠的黎明,从渭
城出发,收音机天线上系着依依的柳枝。挡风窗上犹泡着轻
尘,而渭城巳渐远,波声渐渺。甘州曲,凉州词,阳关三叠的
节拍里车向西北,琴音诗韵的河西孔道,右边是古长城的雉堁
隐隐,左边是青海的雪峰簇簇,白耀天际,我以70英里高速驰
入张赛的梦高适岑参的世界,轮印下重重叠叠多少古英雄长征
的蹄印。
一九七七年一月
(选自《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有删减)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文章描述作者在堵车之时轻按钮键,“翠绿色小车忽然离地
升起,升起“,使文章具有浪漫主义气息。
B.作者联想丰富,描写异常生动,”时速上了70英里,反光镜
中分巷的白虚线便疾射而去如空战时机枪连闪的子弹”充分展
示出高速中动人的情景。
c.文章点明人与动物对自身体速态度的差异,展示出人在面对
“追求速度还是亲近自然”这一问题时的两难。
D.文章在对高速的赞叹与追求中寻求体验了生命激情的奔放,
又留下了一份深情的期待。
8.文中第二段从褐百燕、狩猎的鹰写到长腿黑斑的亚洲豹、叉
角羚羊……这段文字全是各种速度的数字,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9.余光中的散文追求古典与现代的契合,请就此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
【7~9题答案】
【答案】7.C8.C1)作者所列举具体数据是为了突出动物运动
速度之快;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同时与人类形成强烈的对
比,表现动物本能的强大和人类自身能力的不足.(2)引出后
文对于人类“会创造并驾驭高速的机器,以逸待劳,不但突破
自己体能的极限,甚至超迈飞禽走兽"的描写,在结构上起到
引出下文,为后文蓄势的作用。
9.@语言上,文章描述现代汽车行驶的场景时,在白话文散句
中自然嵌人“暧暧”“腹诽”“天高路邈”“一车绝尘”等典
雅诗意的词语,增强了文化意蕴。@内容上,既实写了驾车行
驶在现代道路上的拥堵,又联想到驾车驰骋于诗意、古老的中
华大地的洒脱场景。@情感上,一方面表达了对现代驾驶的喜
爱和对速度的崇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中华古典文明的热
爱,对祖国的眷恋与对祖国强大复兴的期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鉴赏能力。
C.“展示出人在面对,追求速度还是亲近自然'这一问题时的
两难”理解错误。文章说这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两
全的事情”,难以两全并不意味着两难,人类造汽车就显示了
对速度的渴望,也凸显了人类突破自身极限的强烈愿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分析其在内容方面的作用。结合文中第二段描写各种速
度的数字,主要有两类,一是"褐酉燕的最高时速,是二百九
十点五英里。狩猎的鹰在俯冲下扑时,能快到每小时一百八十
英里。比赛的鸽子,有九十六点二九英里的时速……",作者
所列举的都是自然界中速度非常快的动物,这些具体数据是为
了突出动物运动速度之快;另一类如““猎豹”者,在短程冲
刺时,时速可到70英里,可惜500码后,就降成40多英里
了;叉角羚羊奋蹄疾奔,可以维持60英里时速”“英国野兔虳
时速不过45英里”“骑师膀下的赛马每小时只驰43.26英里。
人的速度最是可怜,100码之外只能达到26.22英里的时速”,
列举具体的数据是为了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同时将动物与人类
形成强烈的对比,“人的速度最是可怜",表现动物本能的强
大和人类自身能力的不足。
从结构作用上看,这一段关于动物速度的详细描写,是为了引
出后文对于人类“会创造并驾驭高速的机器,以逸待劳,不但
突破自己体能的极限,甚至超迈飞禽走兽”的描写,在结构上
起到引出下文,为后文蓄势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文中作者将古典与现代完美契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语言上,本文是以现代白话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写作,但在文中
融入了很多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词句,如“废气暧暧,马达喃
喃,像集体在腹诽狭窄的公路”“蜗步在一串慢车的背影之
后,常想念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和西南部沙漠里,天高路邈,一
车绝尘”等,"暧暧”“喃喃”“腹诽”“天高路邈”“一车
绝尘”等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文章增添了典雅的情致和古文化
意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写作内容上,本文先是描写现代都市中的交通拥堵情形,接着
写了自己对速度的联想和向往,这些都具备时代的特色;同时
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又写到自己“更大的愿望,是在更古老
更多回声的土地上驰骋",写到了古驿道、渭城、古长城等充
满古典情韵的地方,还写到《甘州曲》《凉州词》《阳关三
叠》的节拍,以及张寨的梦、高适岑参的世界等,这些都使文
章在内容上拥有了古典意蕴,体现了其时代特色与古典意蕴的
自然结合。
情感上,文中作者通过“我爱开车”“一句话,我崇拜速度”
直抒胸胧,抒发对驾驶和速度的崇尚,这也是很多现代人的共
同爱好,体现了其文章中的时代特色;同时,作者也通过化用
古词古句,向往古地,崇拜古人等形式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热
爱,这体现了文章的古典意蕴;结合”更大的愿望,是在更古
老更多回声的土地上驰骋”可知,作者作为台湾作家,渴望回
归祖国怀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期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黄河决,丞相托克托集群巨廷议,言人人殊。贾鲁复中
前议,以为必塞北河,疏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
巳。于是,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行视河,议其疏塞之
方以闻。遵等自济宁、曹、濮、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井
以量地形之高下,测岸以究水势之浅深,遍阅史籍,博采舆
论,以谓河之故道不可得复,其议有八。且曰:“山东连岁饥
僅,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
患者。”时托克托先入贾鲁之言,闻遵等议,怒曰:“汝谓民
将反耶!“自辰至酉,辨论终不能入。明日,执政者谓遵曰:
“修河之役,丞相意巳定,且有人任其责矣,公其毋多言,幸
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议不可易也。”由是遂出为
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盐使。诏开黄河故道,命贾鲁以工部尚书
充河防使,发河南北兵民十七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
黄固、哈齐等口,又自黄陵西至杨青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
十里。自其兴功,几五阅月,诸埽堤成,河复故道。超授鲁集
贤大学士,赐金带银币,诏赐托克托世袭达尔罕之号,以淮安
路为其食邑。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
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
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时命翰林学士承旨欧阳玄制河平
碑,既成,玄又自以为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池》,
仅载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后世任事者无所考信。乃从鲁访
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欲使来世罹
河患者,按而求之。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惜高爵,为民
辟害。托克托能体上意,不惮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拯民。鲁
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秉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劼瘁,不畏讥
评,以报君相知人之明。
(选自《元吏纪事本末·治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
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
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B.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
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
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c.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
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
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D.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
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
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辰,指的是辰时,是古人一般采用的天于计时法。将一天分
为十二个时辰,辰时又称食时,指早上7--9点。
B.盐运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元代始设置于主
要产盐地区,官员往往兼都察院盐课御史衔。
C.淮安路,行政区的名字。路,作为行政区划,始设于宋,元
代成为省以下行政区,类似州府,明代废除后不再设。
D.碑,古宗庙立碑,用来系牲口,后人因于其上记功德。文中
“河平碑”指为了表旌此次治河功绩而立的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托克托体察皇上圣意,他不畏惧焦劳,力排众议,为了
拯救百姓,决心治理黄河,而不惜大兴劳役。
B.成遵考察黄河灾情,行程千里,量地形测水深,深入调查民
间舆论,认为黄河故道巳断,难以再恢复。
C.贾鲁有治理河患的经验,主张用疏塞之法恢复故道,他的治
黄经验被欧阳玄写进《至正河防记》。
D.欧阳玄认为司马迁、班固著作记《河集》《沟池》,没有记
载治理水患的方法,使后世治河者无所考信。
13.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
闻。
(2)作《至正河防记》,欲使来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
【10~13题答案】
【答案】10.Dll.Al2.B
13.(1)派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前往视察黄河,商议
疏导、堵塞的治河方略来奏明朝廷。
(2)撰写了《至正河防记》,想要使将来人们在遭受黄河灾害
时查考寻求而作为参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命令树立河平碑,在治河工程中有功的各个都水监官
员,都分别升迁官职和给予赏赐。在此之前,河南河北有童遥
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到贾鲁治河时,果然
在黄陵冈挖出一个一只眼的石人,随后汝、颖一带起兵反元。
“其诸都水监有司官”为主语,“皆以功”作状语,“迁赏有
差“属于谓语部分,这是完整的句子,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不断
开,排除C;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属于童谣的内容,表意完
整,各自独立成句,排除B;
“石人一眼”作“得"的宾语,“一眼”是“石人”的后置定
语,之间不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是古人一般采用的天于计时法”错误,十二个时辰应该是
地支计时法。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认为黄河故道巳断,难以再恢复“错误。原文信息是“以
为河之故道断不可复",意思是成遵认为黄河故道断然不可复
通,开通后集中在一起的人大多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祸患。
“断",文中是副词,“绝对、一定”,选项误解为“断开、
中断、断绝”。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遣",派遣;“行视“,前往视察;“河”,黄河;
“方”,方法;“闻",使朝廷或帝王知道。
(2)”作",撰写;“罹",遭受;”按",查考
参考译文:
起初,黄河决口,丞相托克托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人们意
见很不一致。贾鲁又提出自己从前的想法,认为必须堵塞北
河,疏通南河,使黄河回归故道,不大规模征发摇役,黄河水
患就不能消除。于是,派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前往视
察黄河,商议疏导、堵塞的治河方略然后奏明朝廷。成遵等人
在济州、濮州、汴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地勘察,路行
程数千里,挖掘土井以测量地势的高低,测量河岸以了解河水
的深浅,遍查史籍,广泛征求当地人的意见,认为黄河故道断
然不可复通,提出了八条观点。而且他们说:“山东一带连年
饥谨,民不聊生,如果再聚集二十万人在这个地区,恐怕以后
其他忧患比河患还要严重。“当时托克托已经先听信了贾鲁的
话,听到成遵等人的意见,大怒说:“你们是说民众将要造反
吗?”从辰时一直争论到酉时,始终没有结果。第二天,执政
官对成遵说:“修河的工程,丞相的主意巳定,而且有人承担
这一责任,明公不要多说了,最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成遵
说:“手腕可以斩断,但是我的意见不能改。”于是,成遵被
调出朝廷,到河间路任盐运使,下诏命令挑开黄河故道,任命
工部尚书贾鲁兼任河防使,征发河南、河北士兵、农民十七万
人,从黄陵冈向南开凿河道,直到白茅,放开黄固、哈齐两个
河口。再由黄陵岗向西开掘至杨清村,与黄河故道汇众,全长
共计二百八十多里。从工程开始,经过五个多月的时间,各处
河堤全部修筑完毕,黄河回归故道。特别授予贾鲁集贤大学
士,赐予金带、银币,皇帝诏令赐予托克托世袭达尔罕的封
号,把淮安路赐予托克托作为食邑。命令树立河平碑,在治河
工程中有功的各个都水监官员,都分别升迁官职和给予赏赐。
在此之前,河南河北有童遥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
反。”到贾鲁治河时,果然在黄陵冈挖出一个一只眼的石人,
随后汝、颖一带起兵反元。当时,命令翰林学士承旨欧阳玄制
河平碑,碑树立起来以后,欧阳玄又自认为司马迁、班固撰写
《河渠书》《沟池志》,仅仅记载治水的道理,但没有说明治
河的方法,所以后世人们在治理黄河时无从考察凭信。于是,
便向贾鲁询问治河方略,又向来往过客征求意见,查证官府有
关文书,撰写了《至正河防记》,想要使将来人们在遭受黄河
灾害时查考寻求作为参考。这一工程,朝廷不吝惜重资、高
爵,为民众除害。托克托能体察皇上的心意,不惮劳苦,不怕
人们的议论浮言,为国家拯救民众。贾鲁能够竭尽自己的心
思、智慧,再加以豪壮的精神胆气,不惜劳累,不怕别人的讥
讽评论,以报答君上和丞相的知人之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狠烟夜举。朱颜青鬓,
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气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
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注】CD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缔不饿死,儒冠
多误身。”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是对过去军旅生活的追忆,既展现了前线紧张的气
氛,又表现出了词人意气风发、豪气于云的精神状态?
B.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归老江湖的寂寞,有功名梦断、悲歌吊
古的愤慨,有追忆往昔的伤感,更有年华虚度的嗟叹。
C.这首词的上下两片有许多关联之处,如“气吞残虏"的豪迈
关涉了“悲歌吊古"的伤感,“西戍”之地即“秦关”。
D.本词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内容类
似,情感类似,就连上下片的结构思路也是大同小异的。
【1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上下片的结构思路也是大同小异的"错。这首词上片怀
旧,慷慨悲壮;下片写今,沉痛深婉。而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九句是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铁岭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3年重庆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3年石嘴山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3年雅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3年许昌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4年呼和浩特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4年太原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3年许昌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天津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3年辽源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贵州毕节市中医医院招聘暨人才引进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78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 2025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招聘(9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务员(国考)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2025-2026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1-4章)(含答案)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 课件 第10章-AIGC技术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工类考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
- 2025-2030中国光纤网络共建共享模式创新与效益分析报告
- 2025中国中煤华东分公司所属宝山公司第三批社会招聘63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济南市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合招聘(4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