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A
EDTA-K
)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2B
EDTA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1.C
EDTA-Na
A
手背静脉2D
B肘部静脉肝素E
枸橼酸钠C
颈外静脉AD
内踝静脉11.E
股静脉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BA
抗凝血酶ⅠB
抗凝血酶Ⅱ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C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抗凝血酶ⅢD
抗凝血酶Ⅳ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E
抗凝血酶Ⅴ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C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13.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D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B4.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A红细胞计数DB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白细胞计数E
目前应用较少C
血小板计数CD
白细胞分类计数14.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E
(A
EEDTA-K
2B6.
38g/dl枸橼酸钠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C
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109mmol/L枸橼酸钠D
肝素
B阻止血小板聚集E
除去球蛋白草酸钠
CC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16.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
E除去纤维蛋白原(D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7.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溶解度大于EDTA-Na
EDTA-K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A22DB
Hb为碱性物质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EDTAE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CD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7.E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A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8.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
A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
B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C
对Ⅴ因子保护差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D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D29.AccordingtothedemandoftheICSH,thebest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anticoagulantforthebloodroutinetestsisD
(12trisodiumcitrateA
C
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较小sodiumoxalateB
D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Na作抗凝剂2EDTA-NaC
E
适合作凝血象检查2EDTA-KBCD
2heparin
E6.不宜用肝素作抗凝剂的检查项目是D[Key]A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cannotbeusedin30.Asananticoagulant,EDTA-KB
血细胞比容测定2RBCA
C
临床生化分析WBC
BD
白细胞分类计数PLTC
E
血小板凝集功能检查DCD
DEcoagulationtestsE
7.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主要用于A
型题多项选择题(X)红细胞沉降率测定㈢B
1.真空采血的优点是血细胞比容测定C
A
特别适用于病房和野外流动采血血液保养液D
B
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血栓与出血检查E
C
可避免标本间的交叉污染肝功能检查ACD可减少溶血现象D
8.关于肝素,正确的说法有E
不能有效保护血液有形成分ABCDA
可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B
静脉采血时,导致溶血的原因包括有对抗凝血酶的作用2.C
A
注射器和容器不干净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D
是红细胞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未取下针头直接用力将血液注入容器B
E
适合于血液学一般检查C
抽血速度缓慢ABCDD
抗凝血混合时用力过猛9.一张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是
E
分离血细胞时操作不慎ABDEA
厚薄适宜B
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正确的说法是3.
头体尾明显C
细胞分布要均匀
A用于需血量少的试验D
血膜边缘要整齐B切忌用力挤压,否则标本中可混入组织液E
C手指血比耳垂血结果恒定血膜长度占载玻片长度的3/4左右ABCD采血部位皮肤应完整D10.可影响手工法计数血细胞的结果是
E进行多项手工法检查时,无需考虑采血顺序ABCDA
吸血快速B
4.毛细血管采血法的注意事项包括用力挤压CA
吸管内有残余酒精采血部位不能有水肿等异常D
充液过多为宜~4采血针刺入深度以B
5mmE
消毒后,一定要待乙醇挥发干后穿刺产生气泡CBCDE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D
11.E
关于改良Neubauer氏计数板的结构,正确的叙述是进行多项手工法检查时,应考虑采血顺序ACDE个大方格9A
整个计数池被划成个中方格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成盐的应用,正确的叙述是关于5.EDTA25B个小方格16C
每个中方格用双线划成适合作血小板功能试验A3对红、白细胞形态的影响很小B0.1mmD每个大方格加上盖玻片后容积为2322.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E
每个小方格面积均为1/400mm(ADA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00天12.造成计数室内血细胞分布不均的原因包括B
正常成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A
充液前细胞悬液混匀不充分C
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坏B
稀释倍数不准DC
充液过多红细胞膜表面带正电荷E产生气泡晚幼红细胞丧失分裂能力D
EE
充液后盖片被移动ACDE5.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A
妊娠中期
13.影响血涂片质量的原因是B
多汗A
Hct高于正常C
冷水刺激推片用力不匀B
D
恐惧C
用未处理的新玻片E
新生儿冬天适当延长染色时间D
BE
将刚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之迅速干燥ABC6.不会引起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因素是(A14.不宜用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标本是兴奋B
恐惧抗凝血A
EDTA-K2C
高气压B未经抗凝的新鲜静脉血D
C枸橼酸钠抗凝血剧烈体力劳动E
冷水浴
D肝素抗凝血
CE草酸盐抗凝血DE8.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贫血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B
巨幼细胞性贫血第一节红细胞检查C
缺铁性贫血一、重点D
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查、血细红细胞目视法计数、Hb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E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多发性骨髓瘤B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原理、操作方法、9.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浸润所致贫血是(
注意事项、报告方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A
二、难点多发性骨髓瘤B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Hb再生障碍性贫血C
巨幼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原理、方法学评价D
和临床意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2.
各种异常红细胞形态及临床意义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三、常见题型与习题10.型题(A㈠单项选择题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损害所致的贫血是()A
再生障碍性贫血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1.(
B~3成人约A
4L
巨幼细胞性贫血C
B约占成人体重的缺铁性贫血9~7%D
C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所含红细胞的百分比溶血性贫血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7.457.35值为pH健康人血液D~A
O~290血浆渗量为E310mOsm/kgH2A
(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贫血是11.34B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A
C
Hb病失血性贫血BD
再生障碍性贫血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
BE
缺铁性贫血C44.关于有核红细胞,正确的说法是(A12.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偶见12B/L
10刚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外周血涂片可见到少量5.0)×A
(4.0~12C
B
(5.0~6.0)×10外周血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L
12D
7.0)×(6.0~10骨髓纤维化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L
C
12E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7.5)×D
(7.0~10/L12
B/L
(7.5~108.0)×EC46.外周血片中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的疾病是(A
被13.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的是(
溶血性贫血B
AHD测定法再生障碍性贫血
A575C
B
沙利氏法类白血病反应D法SLS
红白血病C
EHiCND
法白血病BHiN法E3D51.属于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A(Hb主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7.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B
A还原急性失血性贫血HbC
缺铁性贫血HbB
高铁D
巨幼细胞性贫血HbC
硫化E
HbD
碳氧早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CHbE
氧合E52.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不包括(A
慢性肝炎350520.若计数个中方格中红细胞总数为个,按法定B
慢性肾小球肾炎计量单位,应报告为(3CA
尿毒症/mm350万D万B350/慢性失血μl6E3.5C
×肾病综合征10/L
9
D/L
D3.510×1253.3.5E
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10×/L(EA
MCV<80flB
符合大细胞性贫血的是27.
MCH
<27pgC
MCHC340g/L
A恶性贫血D
Hb95g/LB缺铁性贫血12/L×10E
RBC3.5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CD再生障碍性贫血54.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Hb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浓度间的关系为(AA
红细胞数量与Hb浓度平行减少B
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常见于29.
红细胞数量减少比Hb浓度减少更明显浓度在正常范围内Hb缺铁性贫血A红细胞数量减少,而C45D
Hb浓度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E
红细胞大小不均DE
Hb浓度升高,红细胞数量减低D64.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正确的叙述是(55.有关缺铁性贫血,错误的叙述是(A
MCH是指平均每升RBC所含的Hb浓度A
以小红细胞为主B
MCV是指每个RBC的平均体积B
以低色素性红细胞为主C
MCHC是指每个RBC的平均Hb量C
可见环形红细胞D
MCHC单位为pg/flD
红细胞大小不一E
红细胞的三个平均指数都是直接测定出来的BE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E65.关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错误的叙述56.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中,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是是(A
正常人的参考范围是320~360g/LA
MCV>92fl
B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升高B
MCH>31pgC
正常细胞性贫血时正常C
MCHC为320~360g/L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降低D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E
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BE
RDW为18.5%D66.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指数为(57.按贫血的MCV/RDW分类法,缺铁性贫血属于(A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A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B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B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C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C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D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D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E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CE
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B67.患者MCV、MCH均升高,而MCHC却正常,最可58.不符合缺铁性贫血检查结果的是(能是(A
Hb浓度正常A
急性失血性贫血B
MCV降低B
慢性失血性贫血C
MCH降低C
急性溶血性贫血D
MCHC降低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RDW升高E
巨幼细胞性贫血A
E59.慢性失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是(68.患者MCV、MCH、MCHC均小于正常,最可能是(A
大细胞性贫血A
慢性肝病性贫血B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
正常细胞性贫血C
慢性失血性贫血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
急性失血性贫血E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E
再生障碍性贫血E
C61.关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错误的说法是(69.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为:MCV78fl,MCH26pg,A
VitB是DNA合成所必需的MCHC333g/L,该患者贫血可能是(12B
叶酸也是DNA合成所必需的A
正常红细胞性贫血C
DNA是细胞增殖的基本物质条件B
巨幼细胞性贫血D
红细胞发育过程中,胞质落后于胞核C
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56D
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E
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D
巨幼细胞性贫血E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70.患者红细胞平均指数为:MCV75fl,MCH22pg,MCHC293g/L,最可能是(79.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用于描述
(A
急性失血性贫血A
红细胞数量的多少B
再生障碍性贫血B
血细胞比容的大小C
急性溶血性贫血C
Hb浓度异质性D
缺铁性贫血D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E
尿毒症E
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D
E80.关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错误的描述是(74.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概念,错误的叙述是(A
RDW比Price-Jones曲线更准确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A
是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等的程度B
血细胞比容是一项相对值B
95%以上的缺铁性贫血RDW正常C
其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大小有关C
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D
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D
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RDW基本正常E
还可用来推断贫血疗效观察E
RDW结合MCV可以进行新的贫血形态学分类A
B75.被WHO推荐为Hct测定的首选常规方法是(81.关于RDW,错误的说法是(A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A
RDW升高与红细胞直方图基底变宽意义相同B
温氏(Wintrobe)法B
是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差异的参数C
比重测定法C
可定量表示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D
微量高速离心法D
是由血细胞分析仪直接测定而得E
放射性核素法E
可用于新的贫血形态学分类D
D76.血细胞比容降低见于(82.关于RDW,错误的描述是(A
大面积烧伤A
应用MCH/RDW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可以替代一B
再生障碍性贫血切贫血分类法C
严重腹泻B
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
RDW正常,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很小E
慢性心肺疾患D
可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地中海性贫血的鉴别诊断BE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RDW正常A77.成人RDW的参考值范围为(A
≤11.6%83.常用于网织红细胞的活体染色方法是(B
0%~12.6%A
瑞氏染色C
0%~14.6%B
普鲁士蓝染色D
11.6%~14.6%C
姬姆萨染色E
>14.6%D
新亚甲基蓝染色DE
糖原染色D78.患者外周血涂片示红细胞较小、中心淡染,RDW为18.6%,其最可能的诊断是(84.缺铁性贫血患者经铁剂治疗有效,首先观察到的是(A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A
网织红细胞无变化,RBC和Hb升高B
缺铁性贫血B
网织红细胞、RBC和Hb都无变化67C
有核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RBC和Hb先升高,随后网织红细胞升高CDHb升高红细胞易形成缗钱状排列见于高胆固醇血症D
网织红细胞先升高,随后RBC和E
正常红细胞性贫血见于急性失血E
网织红细胞先下降,随后RBC和Hb升高DB98.确定有无贫血的最佳指标为
((85.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不会出现A
MCV、MCHA
幼稚红细胞、MCHCB
RBCB
网织红细胞减少、HbC
网织红细胞计数C
MCHC正常D
RDW
MCVD
正常EE
MCH正常血沉BB99.ICSH推荐的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外周86.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用VitB治疗有效后,
(12A
(温氏法血中最先观察到的是BA
RBC升高魏氏法C
库氏法升高B
HbDC
潘氏法网织红细胞升高E
ZSR法血小板升高D
BE
杆状核粒细胞升高C101.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见于(A87.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明显的是(
良性肿瘤B
系统性红癍狼疮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A
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
急性溶血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C
结核病静止期E巨幼细胞性贫血心绞痛D
B缺铁性贫血E
B102.血沉测定中,错误的要求是(A
采血后室温下必须(2h内完成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降低见于88.B
避免阳光直射溶血性贫血A
C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测定时最好是18~25℃D
缺铁性贫血C
37℃测定的结果可直接报告E
巨幼细胞性贫血D
37℃测定的结果需校正后报告DE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以后,造血恢复时B103.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12A
/L,网风湿热静止期血沉正常,活动期血沉加快10某贫血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95.RBC3.5×B织红细胞百分率(,其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应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沉加快15%525/LA
C
可用于良恶性肿瘤的辅助鉴别9/LB105.25×D
心绞痛时血沉加快,心肌梗死时血沉减慢12/L5.25×C
10E
血沉减慢意义不大9/L525×D10D12/L52.5×E10104.关于血沉,正确的叙述是
(DA
男性血沉比女性血沉快B
儿童血沉常比老年人血沉快(下列关联组合中,错误的叙述是96.C
良性肿瘤的血沉加快,恶性肿瘤的血沉正常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恶性贫血A
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B妇女月经期血沉加快D78E
高原地区居民的血沉比平原地区居民快D
急性失血性贫血D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使血沉减慢的因素是105.12/L,10Hb105g/L纤维蛋白原,113.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RBC4.5×A
Hct0.32,其B
γ-球蛋白MCV应为(A
23fl
C
胆固醇B
30fl
清蛋白D
C
51fl
反应蛋白E
CD
D71flE
144fl(106.关于魏氏法测定血沉,正确描述的是
D1:9A
枸橼酸钠按比例抗凝血液12/L,Hb95g/L,B应于37℃条件下测定114.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RBC3.5×10Hct0.30,其MCH应为(25C
室温℃)测定结果需进行温度校正(A
22pg2.5mm需用专用的魏氏血沉管,内径为D
B
25pg
E
血沉管用后经水冲洗即可再次使用C
D
27pgD
27pg/LE
27g/L(红细胞对血沉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108.C红细胞直径越大,血沉越快A
115.患儿,男,5B
球形红细胞使血沉加快岁,贫血貌。外周血检查结果:RBC12/L,Hb75g/L,Hct0.26C
镰形红细胞使血沉加快,该患者贫血可能是3.5×10(A
贫血对血沉无影响D
大细胞性贫血B红细胞增多症可见血沉加快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E
A
C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
正常细胞性贫血E
正常体积非均一性110.对红细胞沉降率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B血沉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A116.患者,男,40岁,贫血外貌。外周血检查结果: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沉加快B
MCV82fl,MCH29pg,MCHC350g/L,该患者贫血属球蛋白可使血沉减慢C
(A
巨幼细胞性贫血卵磷脂可使血沉加快D
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沉管倾斜使血沉减慢EBC
正常细胞性贫血D对肝脏疾病所致贫血,错误的说法是111.(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
可以是正常细胞性贫血A
大细胞均一性CB
可以是大细胞性贫血117.患者,女,28胆道阻塞患者外周血涂片中能见到靶形红细胞C
岁,教师。乏力、头晕近一年,近日加重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无异常。酒精中毒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涂片中不能见到棘形D
外周血检查结果:MCV103fl,MCH36pg红细胞,MCHC350g/L。该患者贫血属
(A
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全血细胞减少EDB
小细胞性低血素贫血C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属于小细胞均一性贫血的是112.D
正常细胞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E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B
大细胞均一性AC再生障碍性贫血89118.患者,女,34岁。查体:消瘦,贫血貌,易患感17.5%。(冒。外周血检查结果:MCV75fl,MCH26pg,MCHC332g/L,122.该患者的贫血属于RDW17.5%,WBC及DC正常。该患者贫血属
(A
小细胞均一性A
小细胞均一性B
小细胞非均一性B
小细胞非均一性C
正常细胞均一性C
正常细胞均一性D
大细胞均一性D
大细胞均一性E
大细胞非均一性BE
大细胞非均一性B12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119.患者,女,25岁。15岁时开始乏力,头晕,月经A
肾性贫血量过多,曾服用铁剂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检:皮肤B
Hb病性贫血粘膜苍白,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结果:Hb82g/L,C
再生障碍性贫血12/L,Hct0.29,RDW18.5%。该患者最可能的D
慢性失血性贫血RBC3.2×10诊断是:(
E
溶血性贫血D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B
再生障碍性贫血(124~125题共用题干)C
缺铁性贫血患者,男,55岁,3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近1年D
急性失血性贫血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气急。外周血检查结果:12/L,Hb95g/L,网织红细胞0.15%慢性感染性贫血RBC2.5×10,MCV115fl,E
CMCH38pg,MCHC330g/L。(120~121题共用题干)124.根据外周血检查结果,该患者可初步诊断为患者,女,28岁,怀孕30周,平时有偏食习惯。外周A
正常细胞性贫血12/L,Hb112g/L,MCV118fl,10MCHB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血检查结果:RBC2.8×40pg,MCHC338g/L,RDW19.5%,并有中性粒细胞分叶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过多现象。
D
大细胞性贫血120.该患者的贫血属于E
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A
小细胞均一性B
小细胞非均一性12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C
正常细胞均一性A
缺铁性贫血D
大细胞均一性B
巨幼细胞性贫血E
大细胞非均一性C
再生障碍性贫血ED
溶血性贫血12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E
骨髓病性贫血BA
缺铁性贫血B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126~127题共用题干)C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男,32岁,在拉萨工作12年。外周血检查结果:12/L,Hb190g/L,Hct0.65。
(D
巨幼细胞性贫血RBC6.5×10E
溶血性贫血126.按常规操作进行外周血涂片,最可能出现DA
血膜分布不均(122~123题共用题干)B
血膜过窄患者,女,35岁。主诉乏力、头晕、食欲不振1月,C
血膜过长近半年月经量增多。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D
血膜过厚12/L,Hb75g/L,E
10100每分钟次。实验室检查结果:RBC3.1×血膜过薄DHct0.24,MCV77fl,MCH24pg,MCHC312g/L,RDW910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127.为得到满意结果,涂片时应注意采用A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血滴,大角度,慢速推片
A
B
B
小血滴,小角度,慢速推片缺铁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C
大血滴,大角度,快速推片D
白血病大血滴,大角度,慢速推片
D
E
E
大血滴,小角度,快速推片急性溶血性贫血BABsreferencearrangeofRBCis(128.Themaleadult'7.除正常人外,正细胞性红细胞亦可见于12AA
(4.0~5.5)×/L
10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12B10~6.0)×/L白血病B
(5.512C
10C
(6.0~6.5)×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L
12D
10(6.5~7.0)×再生障碍性贫血/L
D
12E
10E(7.0~7.5)×急性失血性贫血/L
ABDEsreferencearrangeofESRis(129.Thefemaleadult'8.大红细胞可见于A
恶性贫血~A
010mm/h
B
缺铁性贫血0B
~15mm/h
C
巨幼细胞性贫血C
0~20mm/hD
再生障碍性贫血25mm/hD
0~E
~030mm/h急性溶血性贫血EC
AC9.对有核红细胞正确的叙述是A多项选择题㈢(X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型题)B
正常成人外周血偶见1.引起生理性贫血的因素是C
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个月~A62岁的婴幼儿D
出生妊娠剧烈呕吐
1个月内的婴儿外周血可见到少量BEC
出生1妊娠中、晚期周内的新生儿外周血可见到少量AE长期高原生活D10.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可见到老年人E
ACEA
较多的嗜多性红细胞B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致贫血见于2.
有核红细胞C
网织红细胞
A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明显的缗钱状形成
BEC
白血病红细胞寿命缩短ABC恶性肿瘤骨髓转移D11.有关溶血性贫血,正确的说法是巨幼细胞性贫血E
ACDA
红细胞DNA合成障碍B
3.关于红细胞参考值范围的变化,正确的叙述是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C
月后就逐渐下降1但出生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初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ADB
岁时最低76男性儿童在~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增大E25男性C~岁时达高峰30网织红细胞升高BE13女性D~15岁时达最峰14.严重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岁时最低35~21女性E
BCDE
A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1011B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少倍C
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B
它反映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的相对速度C
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可见环形红细胞RPI较正确DD
溶血性贫血时E
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RPI明显降低ACDE
E
RPI计算时需要患者的Hct值ABCE
15.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23.有关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正确的说法是红细胞大小不均A
A
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B
易见大红细胞B
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CV)常见有核红细胞C
来表示C
RDW、D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MCH均正常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D
RDW升高,MCV减小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易见靶形红细胞E
ABD
E
RDW的结果比Price-Jonce曲线更准确ABDE
17.关于红细胞平均指数,错误的叙述是24.引起血沉生理性加快的因素是、、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AMCVA
妇女月经期明显降低,但其平均指数可正B
贫血患者虽有RBCB
妊娠3常个月以上的妇女C
降低,其CMCV降低,MCHMCHC也一定降低70岁以上的老年人D
新生儿MCHCMCHD
MCV升高,升高,其也一定升高E
6红细胞平均指数正常,提示红细胞形态正常个月~2岁的婴幼儿E
ACD
ABC25.
关于血沉,正确的说法是
18.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正确的描述是AA
正常情况下血沉较快玻片法染色时间较试管法长B
红细胞越少下沉越慢
B
玻片法计数结果比试管法高C
C手工法的参考方法是试管法球蛋白可使血沉加快D
D
试管法利于重新涂片检查卵磷脂可使血沉加快E试管法用的是盐水配制的染液血沉管倾斜使血沉加快
ECDECE
26.影响血沉测定的因素有
19.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正确的说法是A
A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温度B的红细胞血沉管管径C
、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胞浆中含有B
RNA血沉管位置D
血沉管是否干净经瑞氏染色后可见到连成线状或网状的结构C
E
其中Ⅰ级最成熟Ⅳ级,~ICSHD
将网织红细胞分为Ⅰ枸橼酸钠ABCD
可用于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EABE
27.可使血沉减慢的因素是A
血沉管倾斜
20.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错误的说法是B
室温≥
A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显微镜计数法25℃C
B在显微镜计数法中,玻片法优于试管法室温≤18℃D使用窥盘辅助显微镜计数,可提高精密度Miller抗凝剂浓度增加
CED
标本有血凝块推荐用煌焦油蓝染液WHOCDE
国内多用新亚甲蓝染液EBDE
28.血沉加快见于A
)RPI有关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22.,正确的说法是风湿热活动期A结核病静止期它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速度相当于正常人的多B1112C
良性肿瘤A
NK细胞D
心绞痛B
单核细胞E
恶性肿瘤C
中性粒细胞AED
T淋巴细胞29.血清中使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E
B淋巴细胞DA
清蛋白B
纤维蛋白原5.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不应该出现的白细胞为(C
糖蛋白A
嗜酸性粒细胞D
卵磷脂B
中性粒细胞E
C反应蛋白C
淋巴细胞BED
单核细胞E
早幼粒细胞E第二节白细胞检查一、重点6.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平均直径最大的白细胞通常为(白细胞目视法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原理、操作1.方法、注意事项、报告方式、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A
嗜酸性粒细胞2.各种正常及异常白细胞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B
嗜碱性粒细胞二、难点C
单核细胞各种正常及异常白细胞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D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三、常见题型与习题E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C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1.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RBC与WBC的数量之比约为7.正常情况下,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A
700:1A
中性粒细胞B
600:1B
淋巴细胞C
400:1C
红细胞D
500:1D
浆细胞E
750:1E
嗜酸性粒细胞D
A2.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是(8.速发性过敏反应时,外周血中常升高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B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D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E
淋巴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E
E3.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A
NK细胞11.中性粒细胞从哪个阶段开始不再具有分裂能力(B
单核细胞A
原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D
T淋巴细胞C
中幼粒细胞E
B淋巴细胞D
晚幼粒细胞EE
杆状核粒细胞D4.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1213C27.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为主(13.成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的参考范围是(A
1叶9/LB
2~×103叶A
(4~10)9/LC
4叶(4~8)×10B9/LD
5(5~10)×10叶C
9/LE
6(8~10)×10叶D
9B
/L10(8~12)×E
A28.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核14.成人淋巴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的比值为(9A
1:14
4×10/LA
>9B
1:13
/LB
>3.5×109C
1:12/L10>3×C9D
1:11/L×10D
>2.59E
1:10/L10>2×EB
A29.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16.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是A
急性中毒淋巴细胞
AB
急性失血B
单核细胞C
急性溶血C
中性粒细胞D
急性化脓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DE
E
红细胞败血症E
C30.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叶以上者超过(引起17.WBC数量生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2%
新生儿AB
3%
急性中毒B
C
4%
运动、情绪的影响CD
5%
妊娠期D
E
6%
吸烟EB
B31.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常见于22.((
A
急性髓性白血病A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B
C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病嗜碱性粒细胞C
D再生障碍性贫血单核细胞D
淋巴细胞
E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E
E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E(23.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36.
广泛组织坏死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A
B脾肿大伤寒或副伤寒B
C门脉性肝硬化肝癌SLED
C
大面积烧伤D
非白血性白血病E铅中毒A
E
急性溶血A
131437.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45.对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说法是急性胰腺炎(A
A
支气管哮喘简单易行,不需昂贵仪器BB
是白细胞计数的常用方法C
寄生虫病C
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可用于血液分析仪校准D
荨麻疹D
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E
湿疹A
E
适合基层单位选用D(白细胞显微镜法计数时,白细胞稀释液通常加39.A
0.40ml48.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的计算公式为(90.38mlB
/L10/20)×A
白细胞=(2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90.39mlC
/L10/20)×白细胞=(10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B90.36ml
D/L×10=(5白细胞个中方格内的白细胞数/20)C92.0mlE
/L×10白细胞=(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20)D
9B/L×10=(4个中方格内的白细胞数/20)E
白细胞
D(40.显微镜法计数白细胞时,通常加外周血51.40A
μl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A
μl风疹感染期
B30BC
20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期l
C
μD
10l百日咳感染期Dl
猩红热感染期50E
μCE
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期D(41.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时,外周血通常被稀释53.倍10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期,外周血中绝对值增高A的白细胞是20B
倍A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倍C40B
嗜酸性粒细胞
100D
倍C
嗜碱性粒细胞倍E200B
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D(43.通常情况下,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的范围是
E
A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
B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56.
C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中杆状核粒细胞>10%
D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及中毒性改变,推测其核象改变最可能为
E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AA
核右移B
中度核右移(显微镜下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的范围是44.
C
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A轻度核右移D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B
中度核左移EC
重度核左移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DD两侧计数室,四角共八个大方格57.患儿,4岁,出现发热,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E咽喉炎,淋巴结肿大,手掌、E
躯干多处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淋巴细1415胞显著增多,且异常淋巴细胞为35%,嗜异性凝集试验阳A
1%~5%性,血清抗EB抗体阳性。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B
0.5%~5%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
50%~70%B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
20%~40%C
百日咳E
3%~8%D
粒细胞缺乏症4.成人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参考值范围是(BE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5.成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参考值范围是(58.Neutrophiliaindicatesthatthenumberofneutrophilin
Dperipheralbloodisover,(6.成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参考值范围是(9
EA
3×10/L9/LA
×10量多,细小,分布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B
69/LB
×10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鲜橘红色C
79/LC
×10量少,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覆盖核上,蓝黑色D
49/LD
×10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胞质E
5[Key]
C中59.WhichofthefollowingdiseasescancauseE
量多少不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黑色或紫黑neutropenia?(色,胞质内伴有空泡A
Acuteinfection7.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内中毒颗粒的特征为(B
Typhoid
EC
Acutepancreatitis8.生理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的特征为(D
Appendicitis
CE
Miocardialinfarction9.生理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的特征为([Key]
B
B60.WhichofthefollowingdiseasescancauseA
晚幼粒细胞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a?(B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或中性分叶核粒细胞A
GranulocytopeniaC
原始粒细胞B
BronchiaasthmaD
中幼粒细胞C
AcutelosebloodE
原始粒细胞或幼稚粒细胞D
Cholecystitis10.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的细胞主要是(E
Childbirth
B[Key]
B11.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的细胞主要是(E㈡单项选择题(9/LA
暂时性增高A
(0.8~4)×109/LB
持续性增高(10~20)B
×109/LC
暂时性减低(15~20)×10C
9/LD
×10持续性减低D
(2~7)9E
(11~12)×10/LE
基本不变1.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的参考范围是(12.严寒或暴热刺激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C
A2.6个月~2岁外周血白细胞的参考范围是(13.晚期肿瘤伴坏死、继发感染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
E特点为(B3.正常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为(A1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特点为(1516D伤寒A9/L100.5×<A
B
再生障碍性贫血9/L×10<恶性贫血B
1.0C
9/LD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10<1.5×C9/L×E
炎症恢复期10<D
2.09CDE/L10×<E
2.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总数减低见于15.4.(
伤寒A
SLE
CB
16.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急性溶血C
(
脾肿大D
A
非白血性白血病E
ABDE
A
轻度核左移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见于中度核左移5.B
日光照射C重度核左移AD退行性核左移B冷热水浴E
C一般脑力劳动无核象改变剧烈运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17.杆状核粒D
情绪激动E
即为细胞>10%(ABC
B
白细胞总数反应性增多见于18.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8.粒细胞>25%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即为(AC
B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A
恶性贫血CB
炎症恢复期D
急性白血病E
慢性白血病C
急性大失血AB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再生性核左移常见于12.E急性中毒A再生性核左移见于19.(C
B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C20.退行性核左移见于(D
D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A变态反应性疾病EABCE
罕见的白血病B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增多见于13.放射线照射C
D病毒性感染A
百日咳
B结核病
E疟疾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
A
D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化脓性感染E(淋巴细胞增高常见于22.
ABC
D
14.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总数增多见于(单核细胞增高常见于23.E
A黑热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右移主要见于3.
B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617C
疟疾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
E
急性感染恢复期ABCE4.核右移(shifttotheright)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可见于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15.移。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急性化脓性感染A
现。是因缺乏造血物质、B
支气管哮喘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在炎症坏死性血管炎C
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在患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核右移则提示预后不良。银屑病E
BCDE
12.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17.关于白细胞,正确的叙述是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正常人外周血内白细胞数明显少于红细胞A
等的幼稚细胞出现,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改变。骨髓增B
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三类生但很少达到白血病的程度,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消灭入侵的病原体C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恶性它可以消除过敏原D
肿瘤最多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E
它可以携带氧气ACD出血、大面积烧伤及过敏等。四、考试中常见错误及分析
18.核右移可见于1.A
恶性贫血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胞核通常为不规则形、肾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的白细胞是B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A
应用抗代谢药物中性杆状核粒细胞C
BD
急性失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C
E
炎症恢复期淋巴细胞ABCED
嗜酸性粒细胞19.ReactiveLeukocytosiscanbeseenin,E
单核细胞Acuteinflammation
A[考查要点]
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AcutehemolysisB
[错误解析]
常错选B。AplasticanemiAC
对单核细胞的细胞核形特点不清楚,单核细胞的核形通LivercancerearlyD
常为不规则形,肾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AppendicitisE
[本题题型]
单项选择题(ABE[Key]
E20.Thetoxicitychangeofgranulocyteincludes,2.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不包括Toxicgranulation
AA
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BB
中毒颗粒VacuolationC
C
退行性变NucleatederythrocyteD
D
染色质小体Degeneration
EE
空泡ABCE[Key]
[考查要点]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错误解析]
常错选A。名词解释㈤因为红细胞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包括红细胞大小不一,核左移(shifttotheleft)1.可能误认为大小不均只是红细胞的病理特点。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本题题型]
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单项选择题(17189D/L,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在×1090%大,白细胞总数达150以上,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细胞,以中幼和晚幼粒细胞为Neubauer计数板计数细胞时,对压线细胞应3.用改良主,原粒及早幼粒细胞不超过10%遵循的计数原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
数上下,不数左右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
数左右,不数上下CC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类白血病反应D
压线细胞不数骨髓纤维化DE
E
压线细胞全数急性细菌性感染[考查要点]计数板内,压线细胞的中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考查要点]在改良Neubauer[计数原则。错误解析]
常错选C。因为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有明确病因的刺激下,外周或][错误解析常错选ED。血涂片中也出现幼稚粒细胞,患者白细胞总数大多<因为对细胞计数的原则不清楚,认为压线细胞可数也100×9/L。10可不数。[[本题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题题型]
(单项选择题(BCA
伤寒或副伤寒4.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见于B
再生障碍性贫血
A扁桃体炎C
缺铁性贫血B急性风湿热D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晚期E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严寒的刺激
D7.
E伤寒或副伤寒持续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8.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与减低的临床意暂时性白细胞减低常见于考查要点[]9.义。持续性白细胞减低常见于[考查要点]
D错误解析[]
常错选。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错误解析]
因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免疫力低于正常人,可能对中性粒细胞减低与红细胞减低的临床意义混淆。误认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低。[本题题型单项选择题][本题题型(]
单项选择题(E7.D;
8.A;
9.B10.在瑞氏染色的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5.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见于A1~6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μ风疹m,一条或数条不等,这种B
百日咳物质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该物质为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染色质小体A
D
流行性腮腺炎杜勒氏体B
E
接触放射线空泡变性C[考查要点]
淋巴细胞增高及减低的临床意义。棒状小体D
[错误解析]
豪焦小体E
常漏选C。误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单核细胞增多,传染性考查要点[白细胞的异常形态特点。]
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A]错误解析[常错选细胞增多的传染病。因为病理状态下,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的异常结构包[本题题型括染色质小体,也为紫红色,易与白细胞的异常形态相混]
多项选择题(X型题)ABCD淆。11.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正确的叙述是(单项选择题]本题题型[DA
是指粒细胞的核分叶情况,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两种患者无明确的病因,长期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6.1819B
可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E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AC
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D
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以2~3叶居多4.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右移,峰底增宽,常提示(正常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数量之比为E1:10A
缺铁性贫血[考查要点]
正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B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错误解析]
常多选E。C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正常比为D
巨幼细胞性贫血1:13。E
溶血性贫血D[本题题型]
多项选择题(X型题)ABCD5.关于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错误的观点是(A
国产仪器计数细胞多是利用电阻抗法原理第三节血细胞分析仪B
仪器分类的准确性肯定高于手工分类法一、重点C
可对白细胞进行三分群1.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D
经溶血素处理后的白细胞体积不能反映其实际体积2.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项目、临床意义及质量控制。大小二、难点E
仪器法分群不能完全替代镜检分类B1.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2.各种血细胞分布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15.Whichoneisthemostusefulparametertoevaluatethe3.RDW在贫血分类中的应用。reticulocyteproliferation?
(
三、常见题型与习题A
RET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B
RET#1.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中,与脉冲高低成正比的C
RMI是(
D
RBCA
细胞的移动速度E
RET%B
细胞数量[Key]
CC
细胞大小D
细胞的比密E
细胞是否有核[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C1.
ICSH公布的对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有2.
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正常,常见A
精密度于(B
可比性A
缺铁性贫血C
准确性B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D
线性范围C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
灵敏度ABCD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巨幼细胞性贫血2.MPV增高可见于BA
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代偿增生3.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见B
骨髓造血恢复的早期于(C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A
缺铁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B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E
骨髓纤维化ABCEC
铁粒幼细胞贫血D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可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因素是1920A
非晶形物质聚集
RMI=(MFRHFR)/LFR×100,为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B
冷球蛋白析仪提供的新参数,是反映幼稚网织红细胞变化较敏感的指C
糖类标。对贫血的诊断、骨髓移植术和白血病疗效观察有非常重D
高脂血症要意义。E
纤维蛋白2.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主要有哪些方法?ABDE
包括:①电阻抗法;②容量、电导、光散射法;③阻4.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间细胞区抗与射频技术法;④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法;⑤多角度偏包括振光散射技术法。A
大淋巴细胞3.利用所学的红细胞参数MCV和RDW对贫血进行分B
中性粒细胞析。C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D原始或幼稚细胞ERDWMCV
常见疾病举例贫血类型
CDE5.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红细胞的有关参数包括””HbA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RDW
BMPV
C
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增高正常RETD
急性失血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正常增高PDW
EABD
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G-6-PD正常正细胞均一性贫血降低6.Whichchoicesaretheparameteroftheplatelet?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β-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轻型增高RDW
AMCH
B
缺铁性贫血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PVC
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增高D
RETE
PDW
[Key]
CE㈤名词解释1.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
血细胞分析仪根据检测结果,以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细胞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所获得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四、考试中常见错误分析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它为检验人员监控仪1.白细胞直方图上,单个核细胞区增高常见于器工作状态及检测结果提供了直观的图形。A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B
幼稚细胞增高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单位用飞升(fl)表示C
单核细胞增高3.血小板分布体积宽度(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D
嗜碱性粒细胞增高PDW)E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血小板积[考查要点]
血细胞分析仪分类原理。的变异系数来表示(CV),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辅助[错误解析]
漏选B。诊断与鉴别诊断。误认为幼稚细胞胞体大,分布在大细胞区。4.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本题题型]
多项选择题
(X型题)2021ABCDD
促凝功能2.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堵孔的常见原因包括E
血块收缩功能AA
白细胞直径过大B
小血凝块3.血小板的功能不包括(C
变性蛋白沉淀A
粘附功能D
灰尘B
聚集功能E
小孔管内盐类结晶C
释放功能[考查要点]
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D
活化因子Ⅻ[错误解析]
误选A。E
血块收缩功能D误认为白细胞直径过大,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堵孔。实际上应用溶血素后,白细胞脱水,没有原来体积大。4.参与纤维蛋白原变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本题题型]
多项选择题
(X型题)是(BCDEA
因子ⅧB
因子Ⅹ第三章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C
因子Ⅺ一、重点D
因子Ⅻ1.正常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E
因子ⅩⅢE2.常用止凝血筛选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血5.肝素的抗凝作用需依赖(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纤维A
肝素酶B
ATIII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报告方式、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C
活化蛋白C抑制物3.临床应用:止凝血筛选试验的选择及在出血性疾病D
α-巨球蛋白2中的应用。E
α-抗胰蛋白酶1
B二、难点1.正常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6.参与蛋白C激活的物质是(2.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测定、血浆A
纤溶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纤维蛋B
胰蛋白酶白(原)降解产物测定、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操作方法、质C
糜蛋白酶量控制、报告方式、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D
凝血酶三、常见题型与习题E
抗凝血酶D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1.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主要与血小板哪种7.当止凝血功能降低、抗凝血功能增强的病理情况下,功能有关(机体会出现(“A聚集功能A
高凝状态B分泌功能B
血栓前状态C释放功能C
血栓状态D促凝功能D
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E血块收缩功能E
机体自动调节不表现病理状态A
D2.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主要与血小板哪种功能有关(8.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粘附功能A
促进血液凝固B分泌功能B
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C释放功能C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21229/L×10E
9.8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BE
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B15.一患者术后伤口渗血不止,临床疑有DIC,应选择9.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是(哪组筛选试验(A
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APLT、CRT、BTB
使纤维蛋白变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B
BT、CT、PTC
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C
PLT、PT、APTT、Fg、FDPD
抑制纤维蛋白单体变为纤维蛋白D
CFT、APTT、vWFE
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E
PLT、APTT、BT、CTE
C10.出血时间延长的原因主要是(16.凝血时间测定时,如标本混入组织液,凝血时间将(A
因子Ⅰ减少A
缩短B
因子Ⅶ减少B
延长C
因子Ⅷ减少C
明显延长D
因子Ⅻ减少D
不变E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E
延长或缩短均可能E
A11.出血时间延长常见于(17.对出血时间测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血友病AA
皮肤弹力B
血友病BB
标准的切口深度C
FⅪ缺乏症C
皮肤切口长度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
皮肤切口位置E
过敏性紫癜E
毛细血管所受压力D
B12.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数量
(18.有关凝血因子,错误的叙述是(9/LA10×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没有因子ⅢA
<809/LB
凝血因子中没有因子ⅥB
<100×109/LC
钙离子参与内、外凝血系统<110×10C9/LD
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只需水解掉肽120×10A就形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临床执业医师经典例题(夺分金卷)附答案详解
- 发货快递合同(标准版)
- 保险公司保险合同(标准版)
- 2024公务员(国考)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智慧港口智能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报告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洞察与前沿产品创新策略报告
- 西藏自治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传媒互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AI应用新消费
- 巡察办工作流程课件
- DeepSeek技术赋能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框架与策略
- 合资投资谅解备忘录书
- 职务侵占罪培训
- 粮油作物种植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图文)
- IT项目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2025年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 地下室车库顶板行车、堆载、回顶方案
- 2024年河南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产业园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省赛一等奖
- 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人教版小学英语所有语法及人教版小学英语语法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