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7篇当品尝完一本著作后,信任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7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
卷三《坎坷记愁》一改前两卷的清爽明快之风,文字开头变得沉重起来,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一个聪慧又有情趣的芸娘,但他自己在家中处不好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爱护不了,反而连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娘四处漂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几乎差点死掉,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这本《浮生六记》我读的是朱奇志点评版,朱在其中曾批: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狈,幸而天可怜见,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乡。看来,三白也就配作点画,栽点花,写点《浮生六记》而已!
沈复的那些朋友也都是一干文人,看卷四中所写,当时这些文人也就是平常做做幕僚,闲时没钱还要瞎玩,游山玩水混混日子,然后写点酸文腐诗,生活情调就犹如现今的某些小资。自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文人的人生追求便是如此,大多也都这样浑浑噩噩了却了一生,沉没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去了,所幸沈复自己还留有这本浮生六记于世。当芸娘说求亲不如求友,建议沈复去向朋友们借钱时,沈复说自己的朋友们现皆闲处,自顾不遑。我觉得他说这句话的缘由有二,一是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这些文人朋友的确穷酸;二是沈复他受尽亲人欺辱之后,只能在朋友面前保持自己作为文人的那一丁点尊严了,所以无法拉下自己的那张脸去向朋友借钱。唉,其实关键时刻,靠谁都没用,还是自己手中有粮才是王道啊。
卷一卷二中的那点小浪漫小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生活的主流,那些看起来好像令人艳羡的闺房之乐,在缺衣少食四处漂泊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卷三中写到沈复夫妇走投无路,借宿芸娘的发小夏氏家中。纯朴的夏氏虽然嫁给了一个农夫,但丰衣足食,儿女欢绕,全家其乐融融;相比之下,聪慧的芸娘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受了一辈子的辛苦。难怪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这些心高聪明的女人,真的就难得幸福吗?
芸娘最终还是因穷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复以恩爱夫妻不到头来做自我劝慰,但芸娘早夭的缘由,不知他自己是否真正思索过,对此,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芸之情痴,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四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芸娘去世时建议沈复在她死后续弦,沈复信誓旦旦地拒绝: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但后来却在卷三末尾轻描淡写地写到有人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不知此时的他,是否还记得那些沧海巫山的承诺么?而当在卷四中读到沈复背着芸娘寻花问柳时,我们也就对他的背信行为缺乏为奇了,只能哀叹芸娘将一生幸福托于此人,实是悲伤。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
先秦诸子、秦汉文赋、唐宋诗词、明清小说,今日我给各位共享的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介一般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感动于书中记录的日常生活的“真情”与“真趣”。拂卷,感受书中仆人翁心无羁绊、潇洒真挚的共性。全书共六记,描绘爱情美妙、记录童年趣事、承载坎坷人生、描摹心中风景还有中山奇遇和养生感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带给我的三美。
一、爱情之美。
一个是娇憨清秀的女子,她“形削长颈,眉弯目秀”,这女子如此平凡,却美得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是知书达礼、落落大方;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你的目光落在她灵动的双眸之中,传递出的是一种温顺而坚决的力气——她就是沈复的妻子,陈芸。
一位是青衫磊落的书生,生性直爽,放纵不羁的书生,沈复。他约她远出游郊,她女扮男装,怎掩眉目间秀丽的风姿;他与好友郊外观花,她蕙质兰心,巧设梅花食盒,形似梅花,一盒载六菜,菜肴置身花瓣之中——好个色香味俱全!好个诗情画意!饮茶论诗、游历山水,到处有他们结伴的身影,“金风玉露一相逢,却胜似人间很多”。
或许他们的爱情并非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只因他们那平凡日常生活中真挚的情怀,而深深感动你我。
二、童趣之美。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时间,就算白发爬满鬓角,我们依旧对这个世界布满探险和奇怪。书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沈复从小就是一个很好玩的人。他会把叮人扰人的蚊子关进自己的蚊帐里,用烟渐渐喷它们,对它们吞云吐雾。此时,蚊子变成了“群鹤飘舞”,令扰人的蚊子“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极富想象力;还有他经常蹲下身子,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当作小丘,把低洼处当作峡谷,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这个童年制造的世界里畅游其中、得意其乐。
三、山水之美。
沈复在《浪游记快》描述了很多地方的山水风景,30年的游历他或沉醉于自然风光或畅游在人文雕琢之美,然而最让沈复心动、流连忘返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如的幽僻的上沙村、静雅的西山、空悠的无隐庵等等,用清净心观世间山水,用真性情沉醉其中,用手中妙笔共享世人,这一山一水,都是沈复心灵休憩的世外桃源。(山水之美得之心,寄之情,绘于文)也触动千万读者心灵,所以他笔下山水格外美!
《浮生六记》是浮世生活的真实写照,沈复“以全是人工,却归于自然”的散文,道出人世真正的颜色。记爱情之美,犹如一对情侣,把酒赏月,品诗论画,比翼双飞,行走世间;写闲时雅趣,栽植花木,游历山水,春夏秋冬皆有风景;叙坎坷人世,满心期盼,布衣饭菜,悠闲得意。
一本书一生情,一本书记浮尘,一本书看世间。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很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快也有哀痛,有温馨也有酸楚,有喧闹也有孤独;好像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久不过时的暖和、悠闲和浪漫;固然,还有爱情。在我看来,一生的经受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沈复生于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画家。一生在家庭、官场、经商之间沉浮,浪游各地,阅尽人生百般味道。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读书人家。沈复年幼时与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仆人公——芸)定亲,开启了这段百转回肠的故事。沈复生性豁达欢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很多山水名胜。他好像就是有这种本领,即使是困惑的日子也总是有方法过的津津有味。
更犯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洁平淡的生活,得意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顺爱护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沈复对芸的爱是如此的真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好像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积极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敬重爱重,待晚辈温顺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好像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积极规划将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好像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肯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肯定要志存高远、胸有成竹?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布满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布满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承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觉欢乐,懂得观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小学课本里的节选,始终记忆犹新,特殊是对文章名《浮生六记》这四字念念不忘,觉得有种超脱世俗的云淡风轻之感(固然小时候不会这么概括,只觉得很文艺罢了),时至今日最终读完,但感觉隐隐有些意难平,还是提笔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也许故事的开头越美妙,到结局就会越怅然。故事的仆人公沈复生于书香世家,和芸娘青梅竹马非卿不娶,而后就顺遂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嗯…以沈复的视角对待,的确如此,他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打算也许就是和芸娘在一起吧,芸娘真的是我在书中见过的最完善的女性了,世上全部形容女性美妙的优良品质都能套用在她身上,沈复何德何能?诚然,他是爱芸娘的,芸娘也的确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他的爱比起芸娘的付出显得太浅薄,说他真正为了芸娘让快乐做什么事情的话,也许只有带着男扮女装的她出去游玩过一次,其他似乎都是芸娘在努力的包涵他,让他维持他的孩子气和天真;努力的维持他可笑的自尊而不惜拔钗当酒来宴请他的友人…可是即便是这样,他都觉得一切理所应当,甚至将这些归纳于闲情寄趣,以为芸娘甘之如饴。
芸娘这短短的一生幸福吗?后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有没有一丝丝懊悔?是由于憨园违反了誓言还是由于公婆误会生活拮据骨肉分别才使得病入膏肓?种种都不得而知,但是从世俗意义上来说,沈复真的不是一个良人,他没担当,没责任心,不求上进,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似乎永久是个小孩子,永久学不会成长,最终芸娘离开人世这种打击也只会让他更加懊丧……没法在物质方面给妻子儿女保障,最终落得一家分别,死生不复相见。
可能在感情方面他比起同时期的古人要好太多,但是还有有些承受不能,特殊是芸娘病重后他南下经商,将赚的全部钱财都用来狎妓,甚至还腆着脸说是由于“身材状貌有类余妇芸娘”,这样便能显得你专情嘛?最终还留恋不舍“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这样暗搓搓的炫耀真让人不适,但凡他把银钱拿回家,芸娘也不会落得无钱医治早早撒手人寰的地步了。
可能正由于太真实了,所以总觉得戳到了自己的内心,可能不该苛求别人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或许沈复这样孩子气的过完一生也不失为一种幸福,但是心底还是有些为芸娘抱不平,那么好的女子本该有更美妙的人生的,可是又有谁说的准呢,说不得她真的如沈复感觉的一样,和他在一起甘之如饴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究竟欢乐的时间只占据人生小小的一局部啊,剩下的生活的苟且才是常态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两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记》。那苏州城的万家灯火里,有一盏是属于沈复和陈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谓至矣”,而陈云,是此生苍天对他最大的赏赐。
从儿时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芸娘”,是一段羡煞旁人的锦绣时间。陈芸是个得意的女子。她曾着男装与沈复观神诞花照,游于庙中。他们一路走过,穿过熙攘的人潮与盛世的烟火,把清贫单调的日子过得舒雅暖和。这半生,如此漂亮。我最爱芸娘说的一段话,让人瞬间就温顺了起来——他年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就是这样一个温顺入骨的芸娘,让沈复深爱不弃。只不过,这相聚相爱,竟在“芸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庆八年三月,陈芸旧疾复发,药石无力,殒在了料峭的春寒里。从今,三百只身天际,风霜满肩。
该是如何的情深伉俪,才教苍天妒忌至此,狠将风月亲自折煞,铺以满面风霜。
沈复的年少岁月,也是让人羡煞的。与挚友高歌纵酒,游历山水,虽“惜乎轮蹄征逐,到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会其也许,不能探僻寻幽”,但也将川河尽入胸怀,酣畅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闲于世间。
沈复此生见过美景很多,琉球独得一记。他用简言简语,就展露了琉球风采,似海风拂面,大鱼覆舟。“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沈三白心满足足。
沈复还记道自己爱插花盆栽,积兴成癖,心得诸多。“点缀花石,亭台楼阁,则要小景入画,大景入神,虚实相合”。三白的孩提时代,与花虫为伴,天真烂漫。大隐隐于市,他是“大隐”,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尘嚣,清风朗月,此心与天地同。
读遍此书,绕过几圈,还是最舍不下陈芸的局部。芸娘一死,沈复形容枯槁;接着父亲撒手人寰,又再是儿子逢森离世。“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来时风月多,去时霜满面。沈复一生潇洒坦直,最终却落得孑然一身。
他与所爱之人的朝朝暮暮,倾注了世间极致的悱恻与缠绵。只怕日夜耳鬓厮磨,还叹春宵苦短。
读过《浮生六记》,像是走过了沈复的一生,坎坷与情意,愉快与伤离。沈复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质,轻轻地温顺了文字与光阴。
“觅得浮生半日闲,一醉如梦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绵长岁月里,沈复定会为了见到陈芸,为了他们所憧憬的清风朗月,流浪千万里,不问归期。
浮生六记读后感(六)
重读《浮生六记》,四个字来形容沈复:情深不寿。
沈复其人,大抵可窥一二矣。[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卷一便是《闺房记乐》,通篇皆是二十三年来沈复与其结发妻子陈氏的琐碎情事。说它琐碎,是由于几乎没有几件代表性的大事,平铺直述到不需要任何悬念转折;说它皆情事,则是由于字里行间莫不是珍惜、卷首页眉都透着恩爱。沈三白,料想又是一情痴矣!记得当年初见,彼此仍是少年。沈复喜她才思隽秀,虽恐其福泽不深,然心之所系不能释之,对母亲诉言:非姊不娶,那年,沈复十三岁。都说古人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由于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倾慕上了比他大了十个月的族中阿姊,这一倾慕,就是一生。
婚后某晚,其与故人划拳饮酒,酩酊大醉卧倒在床,醒来时陈氏正对镜晓妆。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不做别的念想,现在回头来看,不过就是一次醉酒,有什么值得刻意写下来?转而想到,也许从妻子过世之后,他再也没法儿喝醉醒来还能看到她当窗理云鬓的模样了吧?那时候,陈氏初为新妇,整日尊敬侍奉堂上,宽和以待下人,怕被人说新娘惫懒,日日太阳初升便要起床,沈复喜爱赖床,可看她严厉仔细的样子,只得跟着一同早起,这也许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为爱转变”了吧。
夫妻两人游园消夏,读书论古,品月评花,,惋惜好景终不长期,沈家家道中落,陈氏又接连失弟丧母,多番打击之下,身体日渐沉疴,病榻之侧,沈复悉心守护终不曾离弃。固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想天下恩爱夫妻大抵都相像吧,记得婚后数年,沈复和陈氏整理书卷论及诗词,沈复得知陈氏最为推崇者是那张口吐出大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当即像个小孩子一样笑道:“夫人定是与‘白’有缘啊!”陈氏不解,沈复说道:“夫人启蒙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词最重李太白,夫君我字‘三白’,可不是一生都与这个字有缘么?”陈氏莞尔。此间情状,不解风月之人如何体会得来!即便是如今这个多少显得寡情的年月,多少痴儿情女,也会由于“你生在六月,我生在七月,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确定是缘分让我们在一起”而赞叹,情到深处无从解释,只好托词于上天,道一声:一切真乃缘分也。其实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夫妻情事,不是患难与共,也不是相守到老。
世间有的是扶持一生的夫妻,难得的是,沈复在斯人不再后,于贫病孤苦中,一字一句写下了这些故事,只属于沈氏夫妇的故事,《浮生》一卷,名垂文史千古,万尺黄泉之下,虽于逝者无补,料想也能一慰佳人芳魂了罢!
浮生六记读后感(七)
有学者称《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闻名学者林语堂、俞平伯对此书大加欣赏,爱不释手,屡次批注推举。
《浮生六记》是沈复写于清朝嘉庆年间的自传体随笔散文,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文章写的率真潇洒,文辞绮丽,记录了一生的际遇,或欢快,或悲愁,或闲逸,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淋漓流淌于笔端,是一本特别不错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启发在《养生记道》里有这样一段话,被许多人喜爱引用:“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病理科学科组织病理切片解读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模板
- 服装店岗位职责及业务流程标准
- 2025年传染病防控策略及操作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产科手术操作技能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医学的运动康复计划制定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疾病影像学综合分析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八年级语文生字词专项训练教程
- 2025年急诊医学高难度病例分析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初中数学提优辅导教案设计
- 2025至2030中国血液辐照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九上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医院电梯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云南省烟草公司2025秋招网申-申论题模板及答案
-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2【测试范围:必修一第1~2章】(考试版)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招聘真题
- 污水处理厂二次污染防治方案
- 广东省上进联考2025-2026学年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生物(含答案)
-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某法院)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课件
- DB51∕T 3060-2023 四川省政务信息化后评价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