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乐府的比较_第1页
诗经和乐府的比较_第2页
诗经和乐府的比较_第3页
诗经和乐府的比较_第4页
诗经和乐府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诗经和乐府的比较“乐府古辞”指汉代民间歌辞,《宋书・乐志》日“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是也”。片面民间歌谣因被当时的乐府机关采集、整理而得以保存。在《乐府诗集》所认定古辞的根基上,参考《玉台新咏》、《文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古乐府》等文献,共得到75首古辞。《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更是周王朝的乐歌总集,其分为风、雅、颂三个片面。分别合作不同风格的音乐在不同场合演唱。将《诗经・国风》与“乐府古辞”作语言形式上的对比基于这样一个熟悉二者同为民间乐歌,被朝廷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并施用于不同场合。余冠英曾经指出“《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旧

诗歌的语言形式包含诸多要素,本文仅议论其齐言与杂言形式。今首先将《诗经》与“乐府古辞”的齐言诗与杂言诗比例统计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乐府古辞”中杂言诗所占比例稍大一些,为547%,齐言诗那么占45.3%,而《诗经》中齐、杂言诗比例大致一致.齐言诗只多一首,概括到《国风》,齐言诗为82首,占160首的51.25%,杂言诗占48.75%。“乐府古辞”中杂言诗稍多一些,而《国风》诗歌那么齐言诗稍多。但若留心分析一下杂言诗。会察觉绝大片面杂言诗以四言句为根基,只是在其中参与了几句甚至只有一、二句的非四言句,假设广泛地说,它们亦应属于齐言诗。

《国风》诗歌与“乐府古辞”分属不同的诗歌体系,这是就二者的齐言句式而言。《国风》中的齐育诗除《魏风・十亩之间》为五言诗外,其余81首全部为四言诗,处境对比单一,而“乐府古辞”那么以五言诗为主。“乐府古辞”中的齐言歌辞分为三种类型七言骚体,有《灵芝歌》一首.四言体,有《公无渡河》、《善哉行》二首,五言体,其他31首齐言古辞都是五言体,占齐言歌辞总数的91%。

《国风》中的四言诗全部采用“二、二”式节奏,整齐而划一。细读诗句,诗歌有一种有意向四言诗靠拢的倾向,这种靠拢,诗或整理者往往运用确定的技巧来达成。其方式有(1)叠用某字,使其变成二字音节,即使其成为叠音词,再与另一二字音节结合为四字音节。如《都风・鹁之奔奔》“鹁之奔奔,鹊之疆疆”。《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标之丁丁”,这些叠音词大多用为描述或形容某一状态、声音。(2)重复某词,即将某一二音节词重复使用,从而凑足四音节,《魏风・硕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硕鼠”、“乐土”、“乐国”、“乐郊”的重复使用,不仅使其成为四言句,更有加强语气、巩固表达效果的作用。(3)大量使用语气助词,使句子变成四言,常用的语助词有思、有、维、只、之、薄言、思、止、彼、于、兮、以、其、只且、日、云、载、也等。仅举几例《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邡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些词既不表达确定的意义、也不具备语法功能,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凑足音节,以符合四言的标准。很明显,以上举措是有人有意为之。

“乐府古辞”齐言诗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五言诗。五言诗多采用二、三节奏,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但也偶见出格现象,如《相逢行》“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从句意说,前句当断为“入门时,左顾”,这就变成了三、二节奏;《陇西行》“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其后句,应断为“足,不过门枢”,成为一、四节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是《诗经》中唯一一篇五言诗.其诗如下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予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这首诗中有二、三节奏(十亩,之间兮),也有三、二节奏绗与子,逝兮)。这首诗每―个四言句末尾均加了语助词“兮”,这才成为了五盲诗,这不是一种孤立现象。《诗经》中大量五言句的构成得之于语助词的参与,如《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两个五言句,皆在句末参与了一个“兮”字;《卫风・木瓜》第一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个“兮”字及与其有类似作用的“也”字等虽然没有词汇意义,但却加强了诗句的语气,给诗句添加了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展现,变更了四盲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诗句初步具有了五言诗的形状,为五言诗的进展奠定了根基。当这些无意义之词逐步被具有实义的词取代之时,五言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同时,它亦说明,五言诗孕育于四言诗的母体之中。《国风》中五官诗句的节奏较为自由多样,有三、二节奏。如《邶风・谷风》”反以我为仇”,有二、三节奏,《廊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有一、四节奏,如《邶风・泉水》“远父母兄弟”。

作为早期的诗歌形态,《诗经・国风》及雅、颂诗篇都潜伏着未来的诗歌样式。四言诗是先秦最主要的诗歌形式,五言句、七言句、六言句等诗句已经展现,甚至在某一首诗中还是主要的语言形式,但必竟是凤毛麟角,还没有进展成为独立的诗体,它们是还处在萌芽之中的新诗体,随着人们创作实践的丰富。它们才会逐步登上诗歌舞台。四言诗与五言诗体验了一个一致的进展处境。先秦四言诗中多含有补足音节的语气助词,而五言句也大多参与一个语气助词才得以构成,在进展过程中,这些语气助词逐渐被实词化,为具有词汇意义的词所取代。在“乐府古辞”阶段,它们已被实词填满。四言诗、五言诗的进展体验了一个表意越来越丰富的过程,此外,先秦的五言诗句多由四言句加语气助词构成,这一构成显示了其产生基‘亍:四言诗的昌盛这一现实。“文约意广”的四言诗成为“众作之有滋味者”的五言诗的成长根基。五言诗这一萌芽中的新诗体进展至“乐府古辞”及汉文人手中时,才完全成熟。先秦四言诗句的二、二节奏及五言诗句的诸多节奏形式在“乐府古辞”中均有表达。

下面再来对比二者的杂言诗。先将汉“乐府古辞”杂言诗处境列表如下

《诗经・国风》的杂盲诗处境如下表

《国风》与“乐府古辞”杂言诗句式的不同。首先是句子字数的不同《国风》中的杂言诗绝大片面以四言句为诗歌的主干。在此根基上参与其他字数的句子,但不能从根本上变更其四言诗的属性,如《邶风・泉水》一首,诗共四章。只有其次章中参与一个五言句“远父母兄弟”。其他均为四言句,再如《邶风・日月》,诗共四章,全诗除了第一、其次、第三章中各有一个五育句外,其他均为四言句。其他少片面诗歌有以三言句为主者,如《召南・江有汜》诗。共三章,只有每章结果一句为四言句,其他那么皆为三言,《周南・螽斯》处境好像。还有以五言句为主者,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共三章,每章为三句五言、一句三言的形式,三章形式皆同,这样的诗还有《郑风・缁衣》、《桧风・素冠》。此外,一些诗歌那么不能区分出主要句数。这又分为两种处境,一是由于一首诗中展现了各种字数的句子,对比杂乱,难以找出主要字数,如《魏风・伐檀》诗中,每章共九句,其中四个四言句,一个五育句,两个六言句,一个七言句,一个八言句,这就成为真正的杂言状态。《唐风・无衣》共二章,每章一个六言句,一个五言句,一个四言句,这是真正毫无规律可寻的杂言诗。二是由于诗中各种字数的句子个数势均力敌,且运用得很有规律,难以指出其占主导地位的字数,如《郑风女日鸡鸣》前两章为四言。第三章那么为五言诗,《王风・君子阳阳》为三言句、四言句、五言句的有规律组合,上表中被称为“有规律的单篇”者均有着自我的句式组合规矩存在。

与上述《国风》中诗篇绝大片面句式有规律可寻外,“乐府古辞”那么正好相反,只有少数诗歌的句式组合有规律可寻或以三言为主。如《朱鹭》、《将进酒》、《思悲翁》。或以四言为主,如《雁门太守行》、《满歌行》、《俳歌辞》,或以五言为主,如《艳歌何尝行》、《上陵》、《东光》、《悲歌行》。有以七言句为主者。如《王子乔》、《蒿里》,《平陵东》那么呈现出三、三、七的句子组合规律。除上述提到的诗歌外,其他诗歌语言均较为散乱,尤其是除《朱鹭》、《将进酒》、《思悲翁》、《上陵》几首外的鼓吹曲辞,大都没有章法,长短参差。鼓吹曲辞以外,一些口语化较强的诗歌句子也多显杂乱,如《妇病行》、《蛱蝶行》、《乌生》、《东门行》、《董逃行》等。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官乃至八言、九言句都有。

我们再来议论一下杂言诗在章法上展现的规律。《诗经》中的诗歌尤其是风、雅诗具有“重章”的特点,即各章形式大体一致,上一章如何,下一章也如何,严整齐一。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其杂言诗也大多具有这一特点,如《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追。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7莫敢遣息。拓掘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追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整首诗布局分外整齐,三章诗,均以“殷其雷”这一个三言句开篇,分别接以“在南山之阳”、“在南山之侧”、“在南山之下”的五言句,接下来,是四个句式完全一致只对个别字稍作改动的四言句,这就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分外典型的“重章体”。再如・《廊风・桑中》―诗。三章的形式复沓展现,其第一章云“爰采唐矣?洙之乡矣。云谁之思7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二、三两章中只变更四句四言诗的片面字眼,后面三个非四言句那么一字未动。汉“乐府古辞”那么没有重章现象展现。在记录中,汉“乐府古辞”不分章,大曲歌辞可分“解”,其他那么不分。以较为齐整的《雁门太守行》古辞来论,共分八解。其中第五、六、七、八解对比整齐,各六句,句四字,前四解那么或句数不同,或是每句三言、五言、六言、四言句长短不一。整体来看,各“解”的字数与长度均不一致。类似于《诗经》的“重章”形式没有展现。不分“解”的其他歌辞,就更没有规律可寻,散乱无章了,如《蝶行》

蛱蝶之连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首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傅樽栌间。雀来燕,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重章”往往与“迭句”现象同时展现。《诗经》中往往重叠词句,一个句子反复展现,如《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汪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诗中“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在同章中重复展现,“之子归”也展现在每一章中。《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人涉印否,印须我友”、《廊风・墙有茨》“墙有茨。不成扫也。中苒之言,不成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等均有重复现象展现。这种迭句。多是诗歌仆人公的感情自白,在反复的歌咏中,表现仆人公的猛烈感情。迭句是作为歌辞演唱的《国风》乃至《诗经》惯常使用的一种感情表达方法。汉乐府古辞中也有迭句现象展现,如《西门行》.“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逮为乐,当实时。”亦是仆人公大声宣告“实时行乐”的感情剖白。《王子乔》“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邀,参驾白鹿云中邀。下游来,王子乔。”此一例中,“参驾白鹿云中邀”句显示了王子乔的逍遥邀游情状,并具有补足乐曲旋律需要的目的。这首歌辞的前半段是三言与七言句的合作,二者的合作,又自然具有一种口头说唱文学的味道。但汉“乐府古辞”中没有大量使用这种表到方式。

由以上《国风》与汉“乐府古辞”齐言、杂言的分别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风》以四盲诗为主,而汉“乐府古辞”以五言诗为主,这反映了诗歌的进展规律,即先四言后五言。关于五言诗取代四言诗的理由,古今学者早已举行了充分议论。钟嵘认为“夫四言文约意广,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予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胡应麟云“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声易杂。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盖莫尚于五言。”(《诗薮》内编卷二)褚斌杰那么认为,“其句式由五字组成,既能便当地容纳双音词,也可容纳单音词以至三音词。它的二、三布局,即三字尾,在一句诗的节拍上.起到了有偶有奇,奇偶合作,有变化.不呆板,不单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适应了当时语言中双音词逐步增多的处境,使诗歌更易于接近口语,从而也更轻易获得生活气息。

《国风》中的杂言诗远较汉“乐府古辞”形式齐整。重章迭句的合作使用使得《国风》中的诗歌弥漫一种前后勾连、回环往复的韵致美,这也是或整理者有意使用的加强感情表达的重要方式。而汉“乐府古辞”的杂言那么表现出较多的肆意性,没有统一或相近的章法布局,比《国风》表现出了更多纯真的原始状态。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诗歌的进展理应是越来越多重视形式美,由《国风》到“乐府古辞”的诗歌形式进展呈现为一种倒退的处境吗?

我们认为,编选目的相异是促成二者呈现出严整与活泼区别的主要理由。《诗经》歌辞的收集、整理历来有“采诗”、“献诗”、“孔子删诗”等几种说法,不管是摇着木铎的“行人”采集民间诗歌,还是公卿士大夫的献诗,或是孔子于三千余篇“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删诗,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即这些诗歌均经过了某些人的特意加工和整理。《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可见《诗经》的编定有着鲜明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