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的演化形成_第1页
桂剧的演化形成_第2页
桂剧的演化形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剧的演化形成

桂剧的演化形成“源于北而流于南〞,可以确定是在桂北地区形成并渐渐向南流传的。闻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认为:“桂剧的底子是徽班戏,以后又与祁阳戏结合成了现在的形式,无论从声腔、剧目、表演等方面讲,都是可信的……〞〔见所著?百花齐放中的桂剧?一文〕。68岁的全州桂剧艺人唐义武先生称:“桂剧与祁剧不管是剧目、唱腔、服装、扮装等方面,都有70%以上相像,目前还同台演出,特殊是传统剧目几乎没有多大差异〞。由此推证:是全州先人首先将祁剧演化形成桂剧的。由于:

1、全州地处广西最北,在地域上与湘南紧邻〔七面邻湘三面邻桂〕,陆路水路一脉相连,是湖南进入广西最便利的通道。

2、从春秋时期到明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近2000年历史中,全州始终隶属湖南所辖,民俗风情、生活习俗、文化认同均与湘南地区毫无差异。便于文化沟通。

3、据全州老县志及有关史载,早在北宋时期,全州湘山寺庙会期间〔一年三届,历时28天〕,都有数万甚至10余万桂北湘南香客云集该寺进香。期间最少有10个戏班演戏〔县城内有大型室内古戏台7个,可容观众万余人,寺内有露天戏台3个〕。大量香客云集全州,来来往往即进香又旅游休闲,做为当时群众主要文化生活的戏曲,大多数当然是本地人看得懂、喜爱看的本地戏,本地戏莫非不行以说就是祁戏“为了适应地方特点〞形成的地方戏――即萌芽阶段的原始桂剧?

4、史载在明末清初,全州民间戏台记入县志的有20个,还有上百个未入志,如建于清末的绍水下宅村祠堂戏台气概宏大,可纳观众千余人。全州有600人以上的大村200多个,历史上村村都建有祠堂戏台或露天戏台。据?陶氏族谱?记,宋末元初时陶姓的葛岗村就有2个戏台。这些戏台是干什么的?当然是供戏班演戏用的;当时群众看得懂并又喜爱的戏会是什么戏呢?当然不是祁戏就是桂戏了。

5、从1895年―1926年短短30年中,全州西延分州在首办“秀字科班〞之后,又在州城、绍水乐家园、枧头村、麻市、庙头等地开办了“南〞字、“会芳园〞、“清湘梨园〞、“世景园〞、“连城〞等科班5次〔每班报名人数均有数百人,其中“世景园〞班超千人〕,培育专业艺术人才300多人〔不包括:短训班、提高班、跟班、带班等一大批非科班人员〕。重点提示:以上全部科班的老师根本上全是祁剧老艺人。

6、全州的桂剧与桂柳地区的桂剧是有差异的,与祁剧“胎骨〞相像,全州演出的绝大局部传统戏剧脚本、人物及舞台程式都与桂林戏班有差异,就连音乐、锣鼓也有区分;尤以人物脸谱的勾画差异明显,全州脸谱接近祁剧,比桂林班勾脸细致得多。可以这样推证:是全州的戏剧先辈首先熟悉认同和引进了祁剧,并渐渐将其融入本地习俗且将其同化并改造成全州版本桂剧后,桂林戏班又将全州版本渐渐转变成了桂林版本。

7、全州现有的农夫业余“红洲剧团〞是半戏半调的“鸳鸯〞戏班,该戏班每年演出都超过400场,且大局部时间在湖南的永州、衡阳、郴州等地区的10多个县域农村巡回,还常常与祁剧戏班同台演出。2008年,湖南新宁一祁剧团两度邀请红洲剧团蒋金柏夫妇及老艺人唐义武到该地同台演出50余天80余场,不是同根同源出,哪能一唱即合拍?

8、目前桂林、柳州两市的县级桂剧团唯全州一团而已,能真正演出数场桂剧的县级剧团,在广西也可能唯全州一团而已。县内民间红洲剧团目前尚可演传统桂剧100余部〔不含彩调剧〕,年演数百场,这在广西恐无其次。桂剧扎根之深,流源之远,舍全州而谁?

古中原文化之一的祁剧在与桂北〔首先是全州〕地方文化经过不断沟通撞碰和认同后,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