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植物固定的日光能占其吸收的日光能的比率称为()

A.同化效率B.净生产力C.生长效率D.维持价

2.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3.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4.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5.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6.按照饶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体系,银杏属于()。A.隐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高位芽植物

7.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8.在我国,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9.我国西北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演替发展的最后群落是()

A.桦树和山枸B.杂草群落C.桦、山枸、桤木D.云杉林

10.某二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在生态学上可称为一个()。A.群系B.群落C.群丛D.种群

11.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A.线粒体呼吸链破坏B.溶酶体膜破坏C.溶酶体酶缺乏D.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E.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

12.生态演替指的是()。

A.由环境改变引起群落单位能量流稳定

B.物种组成和群落过程随时间而改变,从而引起群落单位能量流稳定

C.生态系统的发展

D.生态系统的发展顶点

13.最易被叶绿素吸收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的光是()

A.蓝紫光B.红光和蓝紫光C.红橙光D.绿光

14.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

15.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16.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17.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8.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B.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

19.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将种群的自动调节分为内分泌调节、行为调节和()

A.土壤调节B.气候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20.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21.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22.下列演替类型中不属于按演替进程时间长短分类的是()

A.原生演替B.快速演替C.长期演替D.世纪演替

23.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

A.阿伦定律B.谢尔福德定律C.贝克曼定律D.霍普金斯定律

24.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25.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并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B.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C.土壤水分过少,使土壤内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减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慢,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27.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28.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A.湿度条件B.CO2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

29.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30.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A.高位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隐芽植物

31.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2.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群落交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原因是()。

A.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B.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C.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D.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33.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34.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35.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36.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7.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B.低温C.长日照D.短日照

38.从纯生态学角度讲,人类()最为经济。

A.肉食B.素食C.杂食D.以上三种饮食方式差不多

39.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41.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4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43.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4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45.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46.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47.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48.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

A.碳B.氮C.磷D.氧

49.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有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A.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蓝、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50.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rt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二、填空题(20题)51.地球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______。

52.植物开始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称为______。

53.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4.绿光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很少被吸收利用,绿光也称为______。

55.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56.生态金字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数量金字塔、______、能量金字塔。

57.我国内蒙古有些地方羊繁殖得过快,反而会导致减产的原因是______。

58.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59.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______。

60.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61.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

62.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63.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率又叫()。

64.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_____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

65.《中国植被》中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所采用的主要单位包括植被型、群系和______。

66.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67.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68.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生活型类型。

69.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70.根据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72.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的影响无关。()

73.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A.正确B.错误

74.森林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75.可以通过“对流”运动进行的循环是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76.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77.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作用是直接作用。[]

A.正确B.错误

78.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为了利于被捕食者(如羊)种群的生存,最好将其捕食者(如狼)全部消灭。()

A.正确B.错误

79.不同的节肢动物和鸟类在不同的高度觅食、生存,这是植物的成层现象影响动物在垂直方向上按一定的空间分布。()

A.正确B.错误

80.植物群落地上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82.简述固氮的途径。

83.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84.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85.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87.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88.浮萍属于()。

A.浮水植物B.沉水植物C.挺水植物D.多浆植物

参考答案

1.A

2.C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3.D

4.B

5.A

6.D

7.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8.D

9.D

10.D

11.B

12.C

13.C

14.C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A

23.A

24.B

25.A

26.A

27.A

28.D

29.C

30.A

31.D

32.A

33.B

34.A

35.D

36.C

37.B

38.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递减的,越往高级,损失的能量越多,所以人类以初级生产者为食,减少能量流动的环节,也就减少系统能量的损失,故是最经济的,选B。

39.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40.D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某个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以及区域内生活着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1.A

42.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43.D

44.D

45.B

46.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47.D

48.C

49.D

50.A

51.生物圈生物圈

52.生物学零度生物学零度

53.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

54.生理无效光

55.停止

56.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57.种内斗争

58.生物地化循环

59.减少

60.群落最小面积

61.弱弱

62.摄食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利用效率

63.生理出生率生理出生率

64.生活型生活型

65.群丛群丛

66.种群

67.环境容量

68.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69.干旱干旱

70.黏土黏土

71.N

72.N

73.A

74.Y

75.A

76.Y

77.B

78.B

79.A

80.B

81.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

82.大气中的氮被固定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其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随着降雨到达地球表面。据估计,通过高能固定的氮大约为8.9kg/(hm2·a)。

二是工业固氮,这种固氮形式的能力已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工业固氮能力已为3×107t,到20世纪末,可达l×108t。

第三条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生物固氮,大约为100—200kg/(hm2·a),大约占地球固氮的90%。能够进行固氮的生物主要是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在潮湿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在树叶和附着在植物体上的藻类和细菌也能固定相当数量的氮,其中一部分固定的氮为植物本身所利用。

83.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

84.(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85.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