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出塞》一诗有对历史的回顾,有对现实的关怀,有对英雄的歌颂,也有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更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写得深沉含蓄,情绪高昂。我们透过历史的天空,静心品读会发现,诗的背后包蕴着作者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而这一点,正是唐诗的主旋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礼赞生命。这是博大的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人文精神,在今天,它依然彰显着非凡的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直奔主题、了解背景1、读诗题理解“塞”“出塞”的含义,认识“塞”的读音。(塞:关塞、边塞;出塞:到边塞抵御外敌,保家卫国)2、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事诗)3、简介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4、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秦汉时期,匈奴入侵;魏晋时期,五胡乱华;
隋唐时期,突厥入侵;南北宋朝,辽、夏、金入侵;
清朝数百年,西方列强入侵;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大举侵华。(配低沉音乐诵读)5、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战争一直没有间断的边塞会是什么样的?(课件)(悲惨、恐怖、可怕)边塞二千多年,则战乱二千多年,二千多年,人们心中总有一种企盼,一种呼唤。你们说说,人们心中呼唤的是什么?(和平、安宁)
是啊,企盼安定,呼唤和平是所有人的心声,这也让王昌龄心痛他写下了这首《出塞》来表达他此时的心情。6、了解作者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出塞(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2、结合注释自由理解古诗,生质疑。3、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整首诗的意思。三、展开想象感悟诗情(一)学习第一句1、古诗都是选取典型事例,典型景物来描写的你觉得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戍边生活?(明月、边关)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该怎样读?指导读这两个词。(柔、雄壮)2、看到这些,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3、(齐读第一句),了解互文的写作方法。4、听音乐想象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尽沧桑的边关,(放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战争结束后会是什么场面呢?(残烈的场面)(二)学习第二句
1、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2、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3、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4、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对征人,对战争)5、征人在万里之外的沙场浴血奋战,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征人白发苍苍的母亲、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愁苦,相互搀扶着,颤巍巍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6、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7、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正如诗中所描述。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古今多少战士死于沙场无人收殓,白骨累累散乱在蓬蒿丛中,使人触目惊心。)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_曹操(战乱后一片凄凉荒芜的景象。)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李白。(战后骇人景象,可见战争的残酷。)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杜甫(极写沙场寒冷萧条,烽烟遍地,白骨纵横的惨状。)8、师小结:黄沙漫天,荒草遍野,白骨凌乱。这就是“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剧啊!此时此刻,在你的眼里,边塞是一个什么样的边塞啊!(悲惨、恐怖、可怕……)
征人回家的希望如镜中花,水中月,这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心中不能不想,不能不盼。他盼望着什么?
(三)学习第三、四句1、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师问:龙城飞将是谁?(李广)你们了解李广吗?补充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介绍李广资料4、师:当飞将军李广在边塞的时候,匈奴数年不侵。还有“白骨乱蓬篙”的惨剧吗?(不会)还有“人为还”的悲剧吗?(不会)
5、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再读这两句读出渴望战争平息,渴望和平的语气。
6、诗人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的原因还有什么呢?(出示《从军行》)战士军前半生死,将军却美人帐下犹歌舞,难怪诗人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千百年来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鸡尾酒广告策划书设计
- 专业展会展会赞助合作协议
- 产品联合开发研制合同
- 化工工艺流程操作与安全管理练习题
- 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试题库
- 公共关系界限与发展空间的研究试题及答案
- 网站优化建设作业指导书
- 渔业养殖及产品销售战略联盟协议
- 经济师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指南
- 机关食堂整体服务方案范文
-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红色知识竞赛题库小学生
- 驾校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方案
- 2024年宁波市奉化区农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 应急管理与突发事故处理
- 螺杆泵工作原理课件
-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优化课件
- 新建铝厂可行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