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_第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_第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_第3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_第4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每题1分)

1.儿童用心理特质来描述他人,如"乐乐很大方”,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

A•行为比较阶段B•行为建构阶段C.心理建构阶段D•心理比较阶段

2,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但还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别人身体

A•3个月B♦6个月

儿童大约在几岁之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他们

开始知道怎样去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

C.4岁

谁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马斯洛D•罗杰斯

5.

A.道德结果论B.道德假说论C•道德发现论D.道德实在论

6.的器官是在什么年龄左右。()

年幼儿童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行为的动机,这种现象称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

衣大致包括•

群体生活及对我群关系的

d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d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d3对群体、

7-感受()

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d社会性发展水平d社会要求d3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A•独立性B•选择性C•满足性D•需求性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

A•模仿B•同化C•强化D•体验

11.哪种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F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A.榜样示范法B.同伴学习法C.情景体验法D.自由选择法

以下哪项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交往C.社会环境D.共同利益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

A.家庭教育B.社会交往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

13.

A.中班B.小班C.大班D.幼儿

友谊发展的关键期是()

14.

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思维和语言等方面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意义包括

A.①②BC.dX§>®D.(D®®®

的发展④使儿童具有安全感'集体归属成()

15.

谁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A.陶行知B.蔡元培C.陈鹤琴D.叶圣陶

16.

社会适应能力是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包括(

A.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B.对社会情景的判断能力

C.对事物的注意能力D.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17.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维果茨基D・安南耶夫

18F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使用自己的名字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

个体认同所在群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

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指的是()

A.幸福感B.归属感C.自尊感D.团结感

经过适宜的社会性教育后,下列哪类学生开始能主动把许多小朋友变成自己在班里的好

A.小学生B.大班幼儿C.中班幼儿D.小班幼儿

朋友,并乐于一起游戏、讲故事和互相交谈。

20.

A.明显的亲社会行为B.积极的情绪反应

C.社会适应的一般典型表现,不包括()

1,被动的寻求社会支持D.良好的社会交往

谁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马斯洛D.罗杰斯

2.

A.道德结果论B.道德假说论C.道德发现论D.道德实在论

年幼儿童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行为的动机,这种现象称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

殂壕点蟒往技能②对自治哪豳硒1°3对靶本承喻及对

受欢迎儿童在社会交往时的行为特征有()

感受

A.0)B.0②C.ooD.0②③

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40社会性发展水平0社会要求03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A.oB.ooC.ooD.0②③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

5.A.独立性B.选择性C.满足性D.需求性

哪种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6-A•模仿B•同化C.强化D.体验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7-A•榜样示范法B•同伴学习法C.情景体验法D.自由选择法

儿童价值观的建立是通过儿童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它内心体验主动建构价值的过程,但

8,忽视了外部教育影响。这是哪个理论强调的()

A.价值移情理论B.道德发展理论

C.价值澄清理论D.认知水平发展理论

10类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

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

幼儿与教师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师生关系。()

11A.专制型B.放任型C.民主、平等型D.权威型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结果,而

不考虑行为动机,是哪个阶段()

12.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幼儿可以听进去成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可以接受成人给的一些任务,这大约是哪

131在社会交往中,哪类儿童表现出害羞'攻击少、不敢自我表现'单独活动等特点。()

A.受忽略儿童B.受排斥儿童

A.维果斯基B.赫尔巴特C.苏霍姆林斯基D.夸美纽斯

14.受欢迎儿童在社会交往时的行为特征有()

C.受欢迎儿童D.中间型或一般型儿童

谁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

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①外表吸引人②缺乏攻击性③逃避双向交往④极度活跃

A.①②BC.①③D.③④

15.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包括()

A.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B.对社会情景的判断能力

C.对事物的注意能力D.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16.个体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发展的比例关系是()

A.反比B.不完全反比C.正比D.不完全正比

17.学前儿童的兴趣特点不包括()

A.兴趣比较广泛B.直接兴趣比较少C.兴趣有不良倾向D.兴趣比较肤浅

18.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劫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指的

是()

A.气质B.性格C.个性D.能力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教育的形式()

A.课堂教育B.移情训练C.游戏活动D.社会实践

20.

A.民族文化B.社会适应能力C.爱国情感D.民族意识

社会性教育的分类目标包括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

1.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结果,而不

考虑行为动机,是哪个阶段()

A.自律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

段C.前道德阶段D.后习俗阶段

2.

按照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类,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是处于哪个水平()

A.前习俗道德水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D.超习俗道德水平

3.

以下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方法(

①移情训练C2榜样示范G3利用归因原理04表扬奖励

③③

4.A.oOB.0Oc.oOOD.o0(3)O

幼儿开始意识到与他人有不同的观点,阶段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这大约是哪个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A.维果斯基B.赫尔巴特C.苏霍姆林斯基D.夸美纽斯

5.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

受欢迎儿童在社会交往时的行为特征有()

社会情感主耍包括哪些()

时磊忖口尺…

CD道德感①理智感C3美感⑷安全依恋

A.0C③B.C③CC.C②CD.C③C

6.随着年龄的增长,几

岁的儿童不仅能意识到他人在性情上的异同点,而且还认为外部情

境(如生病或家庭冲突)能使一个人偏离本来的性格特征()

A.7-9岁B.9-12岁C.12-14岁D.14-16岁

7.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

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是()

A.安全感B.需要C.依恋D.满足感

8.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的意义()

A.促进人们对情感发展及教育的重视

B.发挥社会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D.促进儿童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9.为了增强家园合作的实效性,教师在工作中有哪些注意点()

C家园互动的重心由访问转向探究

②家园互动的方式由单一转向交互

③家园互动的空间由封闭转向开放

C家园互动的媒介由单一的语言转向多种媒介

A.GB.C②C.C②CD.C②③C

10.谁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A.皮亚杰B.斯皮尔曼C.斯滕伯格D.加德纳

11.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人际技能的四大要素指()

①组织能力②领导能力③判断能力④协商能力⑤人际联系能力⑥分析能力

A.axgxs)®B.②C.③④⑤⑥D.①④@©

12.儿童从几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

心活动的意识()

A.1岁B.2岁C.3岁D.4岁

13.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是哪个

阶段幼儿社会交往

A.小班B.WC.大班D.儿童

14.幼儿与教师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师生关系()

的目标()

A.小班B.WC.大班D.儿童

14.幼儿与教师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师生关系()

时需Sr彳

A.专制型B.放任型C.民主、平等型D.权威型

15.在社会交往中,明的儿童表现出害羞、攻击少、不敢自我表现、单独活动等特点()

A.受忽略儿童B.受排斥儿童C•受欢迎儿童D.中间型或一般型儿童

16.谁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

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A.维果斯基B.赫尔巴特C.苏霍姆林斯基D.夸美纽斯

17.社会适应的一般典型表现,不包括()

A.明显的亲社会行为B.积极的情绪反应

C.被动的寻求社会支持D.良好的社会交往

18.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主要是哪个方面的适应()

A身体B.情绪C.认知D.心理

19.儿童哪个阶段开始愿意为集体做事,并为集体成绩而感到高兴()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学生

20.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指的

是()

A.气质B.性格C.个性D.能力

1.《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

①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②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O3对群体、群体生活及对我群关系的

感受

A.OB.0)②C.C2oD.0OO

2.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原则(

A.目的性原则B.主观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大致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O生理自我O社会自我03心理自我04道德自我

A.000B.000C.oo0D.oOOO

4.F列哪项不是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典型表现()

A.能说出一些自己会做的事

时需Sr彳

B.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

C.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及家长的话

D.做事情时有自己的想法

5.按照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类,以“好孩子”为取向,是处于哪个水平(

A前习俗道德水平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D.超习俗道德水平

幼儿常用自己的想法感受去代替别人的想法。例如,幼儿喜欢蓝色的杯子,他认为别人

OR.

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

也一样会喜欢蓝色的杯子。这大约是哪类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

7.在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趋势中,儿童在心理学维度上比较他人,如“贝贝比佳佳聪明”。

是属于哪个阶段()

A行为比较阶段(6-8岁)B.心理建构阶段(8-10岁)

C.心理比较阶段(11-12岁)D.行为建构阶段(12-14岁)

8.

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满足型

以下哪种不是依恋的类型(

9.

A.中班B.,卜班C.大班D.幼儿

友谊发展的关键期是()

10.

A陶行知B.蔡元培C.陈鹤琴D.叶圣陶

11谁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受欢迎儿童在社会交往时的行为特征有(

表吸引人②缺乏攻击性③逃避双向交往④极度活跃

A.①②B.②@C.①③D.③④

12.

①坚持环境教育原则②坚持主体发展原则③坚持激励性原则④坚持快速发展原则

陈鹤琴关于幼儿群体知识和交往能力的教育理论包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D.®(2m)

⑤坚持目的性原则

13.

A.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B.对社会情景的判断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包括(

C.对事物的注意能力D.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14.

教室里应创设尊重儿童个性的可供自主选择的兴趣角,包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5'儿童与同伴的主要交往形式是()

①厨房区②阅读区③休息区④艺术班创作区⑤游戏玩具区

A.阅读B.唱歌C画画D.游戏

16.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的个性化活动主要包括()

①教育活动②自由活动③艺术活动④游戏活动

A.①@B.②③c.(w®D.①②

17.异啧文化在交流中出现的相互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是指()

A.文化冲突B.文化融合C.文化差异D.后喻文化

18.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是()

A.文化自觉B.文化自信C.文化自尊D.文化自豪

19.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

A.亲子之情B.安全感C.培养幼儿良好习惯D.积极情感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整体一系统性B.社会制约性C.统一性D.能动性

1.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但还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别人身体

的器官是在多大年龄左右。()

A.3个月B,6个月C.1岁D.2岁

2.

从形式上看,以下哪种不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A.社会规则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调节

3.

猴子用木块换糖,换到最后,木块换完了,猴子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这说明()

A.猴子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分开B.猴子具有自我意识

C.先天素质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D.自我意识是人和劫物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4.

下面哪位心理学家把儿童使用自己的名字的技能看成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巨大飞跃。()

A.罗杰斯B.安南耶夫C.科尔伯格D.马斯洛

5.

下列哪项不是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典型表现()

A.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B.能说出父母的工作和主要爱好

C.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村名或街道名D.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轻易求人

6.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对行为作出道德判

断属于哪个阶段()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后习俗道德阶段

幼儿的自我意识是从对自己的哪个方面认知开始的。

----------------时磊诫吠..................

A.生理特征B.社会角色C.行为特点D.心理活动

8.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趋势中,下列哪个阶段的学生通常用行为术语来描述人,如“浩浩

是我们班级画画最好的”。()

A•行为比较阶段(6-8岁)B•心理建构阶段(8-10岁)

C.心理比较阶段(11-12岁)D.行为建构阶段(12-14岁)

9个体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发展的比例关系是()

A.反比B.不完全反比C.正比D.不完全正比

10.个体认同所在群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

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指的是()。

A.幸福感B,归属感C.自尊感D.团结感

11.经过适宜的社会性教育后,下列哪类儿童开始能主动把许多小朋友变成自己在班里的好朋友,并乐于一

起游戏、讲故事和互相交谈。()

A.小学生B.大班幼儿C.中班幼儿D.小班幼儿

12下列哪位美国教育家认为,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

A.杜威B.班杜拉C.华生D.布鲁姆

13下列哪项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A.自我调节B.自我体验C.自我认识D.自我控制

14.学前教育专家谁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帮助儿童理解'欣赏'尊敬其他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语言和

文化背景,使儿童能够在一个不同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学习和交往,获

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A.斯特派克B.莫里森C.施维因哈特D.乔治伯格

引导幼儿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属于哪类能力的培养()

10.

A.社会认知B.移情训练C.社会情感D.社会交往

16“镜中自我”是指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下列哪类因素的影响()

A.社会比较经验B.社会适应能力C.自我感觉D.他人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A.《幼儿园工作规程》B.《幼儿园指导纲要》

C.幼儿的兴趣D.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18.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

时磊忖吠…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D,20世纪30年代

19.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B.d②C.ddD.ddd

20.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

①社会性发展水平①社会要求C3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A.独立性B.选择性C.满足性D.需求性

1.回答“我是谁“我怎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儿童社会教育中什么

内容()

A.社会情感C.社会适应

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呈现丝布发展趋势,最后

止日步无

A.自我认知的内容从有明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B.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结构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

C.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

D•儿童自我功能的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

3.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有一个阶段,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意识到道德规

范的相对性除了看行为结果外还要看动机,是哪个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4.按照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类。以"社会观念为取向,以价值观念为取

向,是处于哪个水平()

A前习俗道德水平B习俗道德水平

C后习俗道德水平D超习俗道德水平

5.以下哪种不是亲社会行为教育的训练方法()

A移情训练法B情景展示法C榜样示范法D利用归因原理

6.幼儿可以听进去成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可以接受成人给的一些任务,这大约是()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

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

时需Sr彳

7.()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

A社会交往B需要C社会环境D共同利益

8.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

A家庭教育B社会交往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

9.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意义包括()

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③促进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能力的发展④使儿童具有安全感、集体归属感

B②③a①②④D①②

10.哪个阶段儿童社会交往的年龄目标表现为对大家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与同伴发生冲突

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

A大班B小班C中班D小学

11.在教室中发生纠纷时,教师采取的步骤不包括()

A寻求解决方案B弄清问题所在

C.积极帮助D.就某种解决方案取得一致意见并实施

12.幼儿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中做客,体会待客之道,这个过程称为()

A学习B.习惯化C模仿D.社会化

13.哪个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A朱永新B刘新成C顾明远D钱梦龙

14.个性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

A3-6岁B11—12岁C7—10岁D12岁以上

15.学前儿童的兴趣特点不包括()。

A兴趣比较广泛B直接兴趣比较少

C兴趣有不良倾向D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

16.能力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能取得成就的心理特征。在婴幼儿能力的发展中,()和()

居于重要地位。

----------------时器1VCT彳----------------

①运动能力②语言能力③操作能力④思维能力

A(1X2)B②③。①③D②④

17.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想不包括()。

A主体性B独特性C个别化D系统化

18.文化的形态有多种多样,()和()形态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最为密切。

①艺术形态②组织形态③社会形态④生活形态

AQXg)B②④C③④D②③

19.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象征;文化存在的基本方式是()。

A文化的特殊性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普遍性D文化的融合性

幼儿社会性是在()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0.

A生物特征B气质特征C人与人交往D心理特征

儿童大约在几岁之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开始

知道怎样去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

A.2岁B.3岁C.4岁D.5岁

1-谁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马斯洛D.罗杰斯

年幼儿童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行为的动机,这种现象称为()

2

,A.道德结果论B.道德假说论C.道德发现论D.道德实在论

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3.

①社会性发展水平②社会要求03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A.OB.0OC.0D.000

4.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

A.独立性B.选择性C.满足性D.需求性

5.

6.哪种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A.模仿B.同化C.强化D.体验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7.

A.榜样示范法B.同伴学习法C.情景体验法D.自由选择法

儿童价值观的建立是通过儿童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内心体验主动建构的过程,但它忽

8.

视外部教育影响。这是下列哪个理论强调的()

A.价值移情理论B.道德发展理论C.价值澄清理论D.认知水平发展理论

幼儿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后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

9.

等。这是哪个班级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

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

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是()

10.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安全依恋

11儿童在对一个陌生同伴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不仅能对陌生人作出心理上的推断,也能

依靠推断来预测其将来行为,大约是在几岁()

A.2岁B.3岁C.5岁D.8岁

12个体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的发展的比例关系是()

A.反比B.不完全反比C.正比D.不完全正比

13.个体认同所在群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

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指的是()

A.幸福感B.归属感C.自尊感D.团结感

14.经过适宜的社会性教育后,什么班级学生开始能主动把许多小朋友变成自己在班里的好

朋友,并乐于一起游戏、讲故事和互相交谈。()

A.小学生B.大班幼儿C.中班幼儿D.小班幼儿

15.社会适应的一般典型表现,不包括()

A.明显的亲社会行为B.积极的情绪反应

C.攻击性D,良好的社会交往

16-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主要是下列哪项适应。()

A.身体B.情绪C.认知D.心

17-儿童哪个阶段开始愿意为集体做事,并为集体成绩而感到高兴()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学生

18.

教室里应创设尊重儿童个性的可供自主选择的兴趣角,包括(

时SH寸吠

①厨房区②阅读区③休息区④艺术班创作区⑤游戏玩具区

A(D(2XS)BCD®④C(IX2XaX5)D①②

19.

A.教学效果B.学生互动C.教室环境D.教室气氛

判断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20.美国哪位教育家认为,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

A.杜威B.班杜拉C.华生D.布鲁姆

1.儿童用心理特质来描述他人,如“乐乐很大方”,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

A.行为比较阶段B.行为建构阶段C.心理建构阶段D.

心理比较阶段

2.

儿童几岁时开始趋向于与善良的儿童一起玩,而不把拥有吸引力的玩具作为最重要的特

质。()

A.3岁B.5岁C.7岁D.9岁

3.

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儿童道德判断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结果,而不考虑行为动机属于哪个阶段()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D.榜样示范阶段

,几岁的儿童就能更好地运用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策略,他们思考感情问题的方式也会

4.

变得更加理性。()

A.3-4岁B.5-6岁C.7-8岁D.9-10岁

月在教室中发生纠纷时,教师采取的步骤不包括()

A.寻求解决方案B.弄清何题所在

C.积极帮助D.就某种解决方案取得一致意见并实施

幼儿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中做客,体会待客之道,这个过程称为()

$A.学习B.习惯化C模仿D.社会化

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属于()

A.自我体验B启我调节C.自我认识D.自我控制

7.

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

8.

时磊忖吠…

合是指()

A.性格B.能力C.个性

D.气质

9.个性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几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

A.3—6岁B.11-12岁C.7—10岁D.12岁以上

学前儿童的兴趣特点不包括()

10.

A.兴趣比较广泛B.直接兴趣比较少

C.兴趣有不良倾向D.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

11.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