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_第1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_第2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_第3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_第4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吴珊珊【摘要】教育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的一大主题。因此,笔者立足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实际调研。立足于当前产教融合这一主题,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逻辑与策略,探讨了'''高校专业教育+企业实践教育''''的相融发展的全新机制,通过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实效性、可行性分析,来论证其逻辑与策略。【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4-5)【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向流动;逻辑与策略【作者】吴珊珊【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5.1引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来有效的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即是要为社会与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但是,从高职毕业生的社会就业的实际发展与运用情况可看出:高职毕业生在入职之后,并不能较快的进入到工作实际运用状态,大多数毕业生都必须接受单位与企业的再次培训之后。方可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分析其根本性原因,可看出这是在高职教育当中存在实用性教学的缺失,而从某种意义而言,则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缺乏技术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当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即使有一些实践运用教学,却由于教师缺乏实践运用的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效果不佳。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存在脱节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以及通过引进企业员工来高职院校从事短期的技术技能教学工作。就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行业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存在逻辑与解决策略。一、产教融合大背景当前,我国的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即是指在交流人员在保留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条件下,行业企业员工以短期时段流向高职院校从事教学与培训的工作。在当前产教融合大背景具有下述的现实意义。当前“双向流动”具有的现实意义:当前,行业企业职工与高职教师之间,借助于“校企人才交流”的良好机制,有效的促进了人才的共享与人才的利用。通过校企之间开展的短期人才“双向流动”,能够较好的促进人才的交流、管理水平的提升、技术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而言,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当前“双向流动”对于高职院校的意义可提升高职教师的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现今的高职教师大都是“科班出身”的教职员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在企业当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其技术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力相对而言会显得较为薄弱。因此,作为流向企业的高职教师而言,必须在交流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设定学习目标与任务,例如,可借助于参与企业的非涉密工作,在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工艺流程创新运用等工作,通过将自己的丰富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在工作当中,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层面的心得体会,可向企业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并在学习当中来有效的获得整体性的提升。可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流向企业的教师,经过实践学习之后。在返回学校执教时,可将企业当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导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的技术技能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会指导学生学习更为有效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实际工作,并可进一步讲述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当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对此问题进行规避。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也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来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增强专业技术技能运用能力。(二)当前〃双向流动”对于行业企业的意义可学习与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在流向高职院校时,学校通常会安排其负责部分教学工作,如果是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技师,也可能会参与高职院校的一些非涉密的教学科研项目的工作,有助于学校的科研团队,能够获取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拓展科研团队的成员构成的多样性,使得科研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与实践运用的经验,让科研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优先实践运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转型,成为促进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的夕卜部驱动力。可有助于企业构建学习型企业流向企业的高职教师,可充分发挥出自身具有丰富理论水平的优势,可有效的借助于在企业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专业理论辅导等学习与交流的形式,可有助于企业构建学习型企业。并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可将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交流的长效机制,让企业构建理论知识培训的课程,通过流向企业的教师培训的学习与交流,促进企业员工理论知识获得整体性的有效提升。二、双向流动的必然逻辑在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开展双向流动的过程当中,会由于相关的政策变化而导致出现相关逻辑的变化。从而体现出双向流动的必然逻辑,即为同构逻辑与双向流动政策变化同构逻辑,即为指的是环境在政策领域变迁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体现出政策对于环境的主观性的影响作用。职业教育是一种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必然会有社会政治、社会发展、社会经济来直接的影响到相关的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下述两个逻辑层面:(一)同构逻辑与双向流动政策变进在职业教育当中产教融合的双向流动政策的发展变进,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运行平稳,产教结合的双向流动政策也获得了较好的实际运用。由于同构逻辑会对于政策的创新与发展变化产生制约与影响作用。因此,在当前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使得职业教育的夕卜部社会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我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下,由政府来作为办学主体的教育职能开始产生了变化,地方政府与学校具备了办学权力。对于职业院校的发展而言,在获得了办学权力之时,却也不再具有政府与相关部门在以往办学方面的大力扶持的力度。同时,在政府办学指导逐渐退却的发展趋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会受到市场来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职业教育必须面向更为广泛的教育市场,而普通高校与产业相互紧密联系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于职业院校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同构逻辑的指导与影响下,必然会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双向流动政策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影响。对于职业教育的而言,在缺乏政策扶持的情况之下,以往由政府部门作为产教交流与沟通渠道的效能也已经不复存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以往的紧密联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也针对此种实际发展情况,出台了相关的产教融合的双向流动政策,以有效的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良好的双向流动。(二)认知逻辑与双向流动政策变进认知逻辑即为行为人的认知方式在政策变进工作当中会体现出其重要性。因此,对于政策的制定者怎么样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政策制定具有现实的研究与实践意义。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开创与发展的阶段,在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职业教育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作为产教交流与沟通良好渠道,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相互的交流与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发展机制,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与影响作用。而伴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政策,在我国开始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市场主导下来发展职业教育,也成为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理念之一。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当中较为缺乏创新意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双方在产教融合当中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让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之间,能够在平等互利原则下真正的做到产教融合大背景下的来开展有效的人才双向流动,从而较好的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并让校企之间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当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运用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于存在的相关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产生阻滞的原因高职教师流向企业产生阻滞的原因第一,伴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扩招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数量在持续性的上升。因此,高职教师具有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对于高职院校的各个学系而言,难以派遣教师流向企业做短期的实践交流学习;第二,当前的一些高职教师的实际技术技能水平较为薄弱,因此流向企业做短期的实践交流学习,难以为企业较好的创造经济效益,甚至有一些人员还会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因此,企业不愿意接收交流人员;第三,一些企业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警惕性,认为高职教师流向企业做短期的实践交流学习,容易让企业商业机密增加了泄密的几率,因此企业对此双向流动不感兴趣。企业员工流向高职院校产生阻滞的原因第一,企业在正常运营的过程当中,由于在订单生产的计划安排下,生产任务处于较为饱满的状态当中,员工流向高职院校做短期的教学交流,必然会对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产生影响;第二,员工流向高职院校做短期的教学交流,其薪资收入、职位晋升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企业处于商业机密的角度来看,员工流向高职院校做短期的教学交流,企业会具有交流员工会泄露商业机密的隐忧。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产生阻滞主要原因:是由于校企之间未能开展紧密合作,双方在产教方面未能进行深入的融合所致,由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促有效的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二)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之间未能有效的融合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亟待改进与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较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性指导,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同作用还未能较好的体现出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单一性,也即是高职院校在当前的自主办学的发展趋势下,还固守着教育与教学的发展与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割裂开来的传统思维,双方不能进行协同发展、共同提升。也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处于各自的发展轨道,双方的交集领域较小。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虽然有产学融合的一些合作,但是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现象,从而导致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员工与高职教师双向流动多流于形式主义,未能较好的体现出双方开展产学融合实效性。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与盈利是企业所考虑的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进行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活动,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以及义务,但是,在当前一些企业却会将其视为一种负担。因此,从企业运营、企业盈利、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考虑,企业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由此导致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之间未能有效的进行融合。四、双向流动的对策对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领域与良好的合作前景,现对于扩展双向流动提出下述对策,笔者以自身抛砖引玉之见,以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借鉴与参考。(一)构建起双方战略伙伴关系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可借助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向流动来有效的构建起双方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分析与研究国际产教融合的实际案例,可借鉴与参考其成熟运行的实践经验,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形成深度的产教融合,通过双向流动作为主体的合作模式,再进一步扩展到校企双方构建起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从而加大产教融合的科研项目合作、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教学与运用合作,最终构建起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二)必须体现出产教融合重要性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背景下来有效的开展双向流动,必须在尽力做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相互的发展的前提下来进行有效的推进,从而较好的展现出双方合作的多元化与合作的重要性。在产教融合的过程当中,并不存在〃以谁为主导来开展”的说法,而是要体现出双方合作与融合的一致性与平等性,双方应较好的体现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合作共赢的关系。(三)建立健全双向流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来开展双向流动的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必须与建立健全双向流动的激励机制,从而保持双方长期稳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的推进双向流动的稳定运行。(1)寻找出校企合作共赢的模式,让校企之间能够通过双向流动来取得合作共赢,保持双方长期稳定的良好的合作关系。(2)寻找出教师与员工个人都能够受益的模式,在双方人员双向流动期间,不影响流动人员薪资、晋级、晋升,同时在交流期间所作出的工作成绩、获得的相关成就,学校与企业多应依据相关的奖励措施给予其进行双重奖励,以此来有效的促进双向流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来体现双向流动工作所具有的实效性。(四)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通过有效的推进双向流动,可由企业员工流动到高职院校,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调研、实际运用演示、技术技能支持。同时,在高职院校的相关科研项目、专利成果,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优先转让给合作企业来进行使用,或者进行联合研发、共享合作成果,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使校企之间能够通过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有效的促进双方的发展,建立起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五)构建交流培训基地与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的双向流动交流机制下,高职院校可为合作企业提供交流培训基地,合作企业可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为合作企业提供交流培训基地,通过人才的交流与培训。来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实践运能力,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教育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