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_第1页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_第2页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_第3页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_第4页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作文备考:高考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大数据给出了答案:每一分钟,中国新生产出10辆新能源汽车,修建481米长的农村道路,“复兴号”动车可以行驶5833米,新增12.7公顷森林或草地,新增3.2万份共享单车订单,收发20.6万份包裹,完成价值26.6万美元的外卖订单,新增28.77万笔移动支付,发送3125万条微信……同时,每一分钟,中国进口近1.5吨智利樱桃,中欧班列运送3标箱货物,8位中国人购买德国汽车,166台苹果手机在中国出货,516529颗中国芯片出口海外: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发电6088千瓦时,可满足当地500万人的用电需求;中国在安哥拉援建的供水项目提供35立方米的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530万人民币,北斗导航系统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7000万次……

每一分钟,中国都在蓬勃发展,也都在与世界发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我们中国青年就成长于这样的时代,既享受着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成果,也肩负着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使命。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幕时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世界·我们”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审题立意1.审读材料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首先阅读材料,提炼材料的内容。材料较长,可明显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堪为时代的宏大叙事。首先以“一分钟会发生过什么”设问,然后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分别以详实的大数据回答,概述一分钟中国发展的奇迹,以及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材料旨在突出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世界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青年人应该“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第二层,堪为书写青春华章,奏向青春之歌。“我们中国青年就成长于这样的时代,既享受着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成果,也肩负着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使命”,先概括时代背景,揭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的美好际遇;后用伟人金句,寄语当代青年,躬逢盛世、如何奋发有为,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肩负使命,学会担当,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与家国、世界同行。2.确定立意1.青春有为,挺膺担当。2.中国世界发展相连,我辈青年只争朝夕。3.中国与世界齐飞,青年与时代一色。4.地球村里有中国,中国发展看青年。5.中国腾飞助力世界,青年成才助力中国。6.中国立于世界,青年雄于地球。7.涵养格局,心怀世界,从小我走向大我。8.新时代中国青年,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共青团团歌材料二:躬逢盛世,新时代中国青年恰逢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宝贵际遇,需以信念铸魂、以实干凝魄、以党性修身,在“大有可为”的时代续写“有所作为”的青春华章。——太湖e评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用青春拥抱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注意任务的要求,要求写主题征文,主题是“用青春拥抱时代”,主题是一个无主句,主语是“我们”,组织者是“团委”,“我们”应定位为“青年学生”,关键词是“用青春”,应该写“青春有为”,“拥抱时代”应该写出时代特征和如何拥抱等内容。然后从材料看,材料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写青春的特征,“明天的太阳”是对青年的期待,“用生命点燃未来”是对青年的要求;材料二,“躬逢盛世”“恰逢机遇”“大有可为”是时代的特征,“有所作为”又是对青年的要求。综合主题和材料的内容,这篇作文应该写的内容就十分清晰,青年要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赋予的大好时机大有作为。行文中既要分析时代的“大有可为”,又要写青年应该“大有作为”。【参考立意】(1)时代大有可为,青春大有作为。(2)时代为我提供平台,我为时代增光添彩。(3)身处可为时代,争做有为青年。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百年孤独》材料二: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心理学大师荣格材料三:人生一定要喝三碗水。第一碗,别人泼的冷水;第二碗,自己流的汗水;第三碗,不被理解的泪水。——《小故事大智慧》以上材料对你已开启的高三生活有着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假如你要在复兴中学高三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为多则材料组合。材料-选自《百年孤独》,主要说人生是-一个痛、苦、累的过程,我们无法回避,但可以选择奔跑,选择经历挫折后涅架重生。材料二是荣格的话,主要将人的向外看和向内看做了对比,向外看的是除自己之外的人和事物,向内看的是自身。能够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所以向内看的人能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材料三是以比喻的形式谈人生要面对的三类情况,别人泼的冷水能让自己清醒,自己流的汗水会让自己品尝付出的快乐,不被理解的泪水会让自己学会隐忍和奋起。写作任务是结合所给材料,写--篇演讲稿,体现出材料给已步人高三的你带来的感悟与思考。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2.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找准三则材料的切合点,准确立意。虽然三则材料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多则材料的组合--定要思考材料之间的联系。材料谈的都是人生问题,不难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三重点谈的是人生要面临的磨难和挫折问题,而怎样面对磨难和挫折,三则材料都已提及:材料一是“奔跑”“涅磐重生”,材料二是“内省”“慎独”,材料三是“一定要喝”那三碗人生之“水”。任务二:有的放矢,逐层深人论证。本文的写作对象是刚刚步人高三的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可以说符合材料中提到的人生的苦、累、痛等情况,所以要想走好关键的人生之路,需要时刻反省自己,省察自己走过的路;需要在遭受挫折时能正确面对,有承受被别人误解和冷眼相对的自我调节能力;需要有不怕吃苦受累的能力。任务三:明确文体,突出文体特征。写作要求明确文体为演讲稿,那么写作时就要注意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要注意演讲对象,注意“高三开学典礼”这样--个典型环境。3.立意参考:①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②人生需“外学”“内省”;③优质人生是怎样打造的?4.勇敢、自省是成功的前提。5.人生要理性面对。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此。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题: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以百年变局,纷繁急杂的国际形势作为真实的写作背果,曾在引发青年学子对“扫绝俯视,共创未来”的关注、讨论以及对自身的责任与担当进行思考。本题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写作,在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中培养国际视野。考生要树立文本意识,考生要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明确立意方向。联想和思考都必须在材料基础上展开。参考立意1.平视方可携手共创美好未来。2.向俯视说不,携手创未来。3.静观百年变局,平视面向未来,4.拒绝俯视,共创未来。5.共建美好未来,你我需要平视!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态,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是“真”的光辉,是一种善;也有人认为美是“清水出芙蓉”;还有人认为美是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有人认为美就是生活,美无处不在。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面对本校(统称“国美中学”)即将举办的关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语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2019高考全国卷Ⅰ的命题形式,以美为切入点,先对美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指出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引发考生的思考。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价值观。本题的审题难度较大,考生若写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写美是真和善,是“清水出芙蓉”,或写“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符合题意;考生写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才切合题旨。写发言稿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不能缺称呼、问候语、祝福语或致谢语;更要特别注意对象感、对话感、现场感。本题材料非常明确地提出“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前提。接着材料对美的形态进行阐释,对美的认识标准进行界定,这些都有助于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特别需要锁定的是“但是”后的内容,“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考生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熟视无睹”“混淆美丑”这三重限制,这是考生需要有针对性思考的内容。考生对“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不能泛泛而谈,而要针对此限制展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这是对文体的限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是对考生写作内容和主题的限制,考生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考生除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还要提出希望与建议。)考生要对美有正确的判断,要赞美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要发现生活中的真和善,要努力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考生可以从材料提示的几个角度展开写作,比如,可以批评对生活中的“真”和“善”熟视无睹的现象;可以批判有意无意混淆美丑的行为;可以告诉读者,生活中的美应该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告诉读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及应如何创造生活中的美;也可以综合立意。考生立意后,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作时,可以联想社会生活中的人,比如抗疫志愿者、扶贫干部、捐资助教、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逆行者”、托举哥等;也可从反面写高铁霸座、高空抛物的人及鸡爪姐、瓜子哥等。也可以联想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来写。就本次作文而言,基于任务的可选择性,考生既可以以说理为纲,理性阐发;又可以以感性为表,个性表达;更可以在说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选文体的特征与优势,使自我情感与作文论述自然融合、巧妙生发。考生可以写记叙文,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混淆美丑等现象的认识;也可以写议论文,表达对这些现象的看法。立意参考:切题立意:1.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2.生活中处处有美,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3.无视美,你的生活就远离了美。4.混淆美丑,便会以丑为美。……偏题杂说:1.处处是美。(泛泛而谈各种美,材料要求谈的是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的思考)2.审美教育。(偏题立意,仅仅谈审美教育脱离材料情境)……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在预习沪教版英语教材时,发现95页有点小问题。95页上有3张小昆虫的照片,按英文的说明分别应该是蝴蝶、蚂蚁和蜜蜂。但是图片上却是蝴蝶、蚂蚁和食蚜蝇……”近日,沈阳市七年级学生崔宸溪把自己的发现反映给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当记者问小崔是怎么发现教材有问题时,他回应:“其实也挺简单,蜜蜂有两对翅膀、食蚜蝇只有一对,而且蜜蜂的肚子是胖胖的,食蚜蝇很瘦的。蜜蜂的触角很明显,食蚜蝇的不明显。”崔宸溪今年12岁。他的妈妈表示,生物学是小崔从小就喜欢的一门学科:①小学时,他自己在家里养过10多种蚂蚁,观察他们的习性、种群内的分工等;②家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有300多本,他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