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1页
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2页
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3页
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4页
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设计二十冶小学二分校王芳教学内容分析《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词中吸引我们的不仅有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且有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趣。学情分析目前我校的语文课改工作主要是按照中国教育协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的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单元主题教学法”这一课堂模式安排并进行教学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究,我校师生基本掌握了课上“以文带文”(课本中的教材和拓展阅读的教材)及“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等教学模式。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我重点安排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学习教材和“带文”诗词多角度感悟“不须归”的情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词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及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的美景,体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2.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不须归”的内涵。五、教学准备教师:教学PPT,了解学情,查找拓展阅读的相关诗词。学生:预习诗词。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导入新课1、师:烟雨江南,桃花流水,就在西塞山前,才华横溢的唐代文人张志和写了这一千古绝唱。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学唱这首《渔歌子》。生齐读课题。2、听《渔歌子》这首歌曲。3、简介关于词的文学常识及作者张志和。二、揭示课题,初读诗文1、学生自读,指名展示朗读。要求: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准字音;第二次要注意停顿重音;第三次要读出词的韵味。2、指名朗读,检查自读情况。品读诗词,读懂意思。师:张志和有个好朋友叫颜真卿,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他这样评价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听老师范读这首词,思考: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动手把脑海中的美景描写下来。师:如此美妙的画面,如此多的景物,当然不能平铺在画面上,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用你们生花的妙笔描绘出来。选出优秀片段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说出诗句。指导朗读。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白鹭飞,流水急,落英飘,鳜鱼游,斜风吹细雨……只有渔翁在静静地垂钓,乐而忘返。这幅江南美景,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真是妙不可言。生:(滚雪球读)1组:西塞山前白鹭飞,1、2组:桃花流水鳜鱼肥。1、2、3组:青箬笠,绿蓑衣,1、2、3、4组:斜风细雨不须归。师:这美丽的西塞山景色,诗人喜爱吗?从哪感受到的?为什么“不须归”?(板书:不须归、景美)四、代文比较读——体会垂钓的乐趣(一)代文引导读1、师:还有什么原因让作者“不须归”呢?让我们从他的其他作品中去探寻。此情此景,渔翁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就是渔翁。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1生:青草湖中月正圆,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生:乐在风波不用仙。2、师:我们又看到张志和与好友品味“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情趣——2生: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生:醉宿渔舟不觉寒。3、师:据《新唐书》记载,颜真卿到湖州为刺史时,颜真卿见其舟破旧不堪,想为其更换,张志和不肯更换——3生: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不曾忧。生:长江不曾忧。4、师:张志和经历过仕途的坎坷,他甘于粗衣淡食,与渔夫为伍,笑迎清风,吟赏江雪,自得其乐。4生: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生:笑著荷衣不叹穷。师:“笑著荷衣不叹穷。长江不曾忧。醉宿渔舟不觉寒。乐在风波不用仙。斜风细雨不须归。”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张志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自由)6、师:张志和的这五首词是联作,这五首词问世后,还流传到当时的日本,成了日本词学的开山之作。可见我们中国的诗词多么有魅力呀!让我们将它铭记,将它传扬。女生:西塞山前白鹭飞,男生:白—鹭—飞女生:桃花流水鳜鱼肥。男生:鳜—鱼—肥女生:青箬笠,绿蓑衣,女生:斜风细雨不须归。男生:不—须—归(二)了解背景对对读1、师:这位陶醉在青山绿水间的渔翁是个怎样的人呢?学习一首诗词,不光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还要走近一位作者,解读一种生活,阐释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张志和。(指读)生:张志和年轻时曾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2、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生自由读: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3、和诗、品出钓中情师:咱们来一次对对读,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弟弟。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指名说)4、引导读:师:是迷人风光让词人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是垂钓的乐趣让词人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更是那悠闲自在的生活让词人生:斜风细雨不须归。总结,背诵师:这首词之所以经典,除了描述景色的美丽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首词语言非常漂亮,有的句子的成为千古绝唱。猜猜是哪个句子?小组交流,说出理由。

2、师:其实,那一句是千古绝句已经不重要了,到今天为止,这首词已经整整流传了壹千多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