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91900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InorganieandAnalytieChemistry学时:96(理论48实验48)学分:4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开课学期:2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倪静安、商少明、翟滨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元素化学、溶液化学平衡、定量分析基本方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近代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元素化学、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气体和溶液22化学热力学初步43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44解离平衡45氧化还原反应46原子结构27分子结构28配位化合物29s区元素210p区元素411ds区元素212d区元素和f区元素213定量分析化学概论214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15重量分析法416滴定分析法417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118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和生物试样的前处理1考试总计48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课堂讨论、辩论和答疑的课堂活动。五、教学内容第一章气体和溶液(2学时)1.基本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混合物,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3.教学重点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4学时)1.基本内容:热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及相关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反应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3.教学重点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反应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三章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4学时)1.基本内容: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化学反应速率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方程,Arrhenius方程。掌握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3.教学重点难点:速率方程,Arrhenius方程。标准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四章解离平衡(4学时)1.基本内容:酸碱质子理论概述,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电子理论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掌握同离子效应的概念;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3.教学重点难点:一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1.基本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化学电池,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浓度、沉淀、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掌握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及其计算;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3.教学重点难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浓度、沉淀、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及其计算。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六章原子结构(2学时)1.基本内容: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多电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原子结构的Bohr理论及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近代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意义,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3.教学重点难点:四个量子数,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核外电子的排布。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七章分子结构(2学时)1.基本内容:Lewis理论,价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区别;掌握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3.教学重点难点: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八章配位化合物(2学时)1.基本内容:配合物的组成与命名,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类型与异构现象,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配合物的组成与命名;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合物的类型与异构现象,掌握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3.教学重点难点: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九章s区元素(2学时)1.基本内容:s区元素的概述,s区元素的单质,s区元素的化合物,锂、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及其盐类的性质和用途。3.教学重点难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章p区元素(4学时)1.基本内容:p区元素的概述,硼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卤素,稀有气体,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类的性质;掌握氧化硼、硼酸、硼砂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硅、铝的化合物。掌握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掌握氧、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卤素单质、卤化物、卤素含氧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存在和分离;掌握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3.教学重点难点:碳、硅、硼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用途。氮、磷、氧、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卤素单质、卤化物、卤素含氧化合物的性质,p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一章ds区元素(2学时)1.基本内容:铜族元素,锌族元素。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铜族、锌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3.教学重点难点:铜族、锌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二章d区元素和f区元素(2学时)1.基本内容:d区元素概述,钛钒,铬钼钨多酸型配合物,锰,铁钴镍。镧系元素,核化学简介。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过渡元素的通性;掌握钛、钒以及他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钴镍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配合物的性质。了解镧系元素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了解核反应的有关内容。3.教学重点难点:铬、锰、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镧系元素的单质和重要化合物。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三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2学时)1.基本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和结果的表示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和结果的表示。3.教学重点难点: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和结果的表示。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四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误差处理(2学时)1.基本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等。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教学重点难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五章重量分析法(4学时)1.基本内容:重量分析法概述。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3.教学重点难点:重量分析法。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六章滴定分析法(4学时)1.基本内容: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的滴定原理及操作过程。3.教学重点难点: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4.教学建议: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第十七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1学时)1.基本内容:概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定律及其应用,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比色及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应用实例。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的实例;掌握有关的简单计算。3.教学重点难点:分光光度法用于定量分析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