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商纣得以继位最主要原因是大臣支持

B.纣母所生三子依次是微子启、仲衍、受德C.

纣继承王位是因其母由妾成妻身份的变化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2.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3.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4.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

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

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C.

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D.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5.西施和钟无艳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广为传颂。她们一个倾国倾城,一个奇丑无比。西施帮助勾践复国成功;钟无艳助齐宣王勤政强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妇女社会地位高

B.

反映当时中国对才德的推崇C.

“红颜祸水”的观念由来已久

D.

历史传说缺乏依据不足为信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

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

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7.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

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

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C.

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

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8.在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里,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这样一段评价:“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作者认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

)A.

镇压叛将,尽裁精兵

B.

事权分散,相互牵制C.

划分区域,设置机构

D.

广置监察,集权中央9.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

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

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

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

废除丞相,加强皇权10.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这里的“封建”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1.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他认为科举制(

)A.

考试内容过于单一

B.

选才不够公平公正C.

难以满足政治需要

D.

选才范围较为狭窄12.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

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B.

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C.

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

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13.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14.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古人在分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

爵位

B.

官名

C.

谥号

D.

行业15.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16.甲骨文中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神权高于王权

B.

神权与王权合一C.

王权源于神权

D.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17.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

兵部隶属门下省

B.

门下省独掌大权C.

唐太宗大权旁落

D.

君权受相权制约18.1395年,明太祖敕谕群臣说:“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其目的是(

)A.

使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B.

避免权臣专权乱政C.

扩充内阁的职权

D.

由六部掌管国家行政19.《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A.

创立于西汉

B.

长官亦为宰相

C.

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D.

参与政事的决策20.《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①入阁由皇帝选任

②行使宰相权力

③取得决策大权

④地位逐渐提高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④21.隋唐科举制革除的当时最大的弊病是(

)A.

选官重武轻文的现象

B.

豪门士族垄断国家政权C.

官员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

D.

中小地主的反抗2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B.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C.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D.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23.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

削弱贵族集团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官僚政治24.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

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C.

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D.

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25.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

)A.

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

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C.

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

D.

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6分):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请回答:(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6分)(3)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4)下图机构是谁设置的?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

(4分)27.(14分)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图1唐代中央政制和架构图2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4分)(2)根据图2和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如何导致“君主独裁体制”形成?(4分)28.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事迹……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0分)(2)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4分)(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6分)班级姓名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请在对应的题号内答题)26.(1)(2)(3)(4)2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