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_第1页
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_第2页
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_第3页
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_第4页
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符号表示.2.能通过具体情境说出并掌握垂直和垂线的概念.3.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积累操作活动经验.4.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并了解有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一些性质,理解“垂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垂线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难点:能够运用垂线的概念及性质进行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两种.②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③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预设:①相交;平行②相交线;③平行线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1=∠2(或∠3=∠4)问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预设:B.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教师补充:同角:是一个角;等角:是两个角.问题3: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EOD=90°,回答下列问题:(1)∠AOE的余角是;补角是;(2)∠AOC的余角是;补角是;对顶角是.预设:(1)∠AOC;∠BOE;(2)∠AOE;∠BOC;∠BOD.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探究中去.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教师活动: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以及与同伴交流,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表达思考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图片,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线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预设:追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呢?垂直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注意: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垂直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垂足为O.直线l与直线m垂直,记作:l⊥m,垂足为O.【注意】“⊥”是“垂直”的记号,而“┐”是图形中“垂直”(直角)的标记.垂直的性质、定义判定的应用格式:∵AB⊥CD∴∠1=90°线垂直直角(90°)∵∠1=90°(已知)∴AB⊥CD(垂直的定义)直角(90°)线垂直【做一做】教师活动:鼓励学生探索画垂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法不唯一,只要正确、可操作即可.问题1:你能借助三角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问题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教师提示:方格纸是由小正方形构成!问题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试试看!1.折叠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2.沿①中的折痕对折,使它与①中的折痕互相重合;3.展开长方形纸片,则两次折叠所形成的折痕互相垂直.【想一想】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到的结论.如图,已知直线l,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直线l的垂线,你能画出多少条?总结: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如图,点A在直线l上,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你能画出多少条?总结: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一条.如果点A在直线l外呢?过点A你能画多少条直线l的垂线?总结: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一条.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1.“过一点”中的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2.“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想一想”的结论,在学习垂线性质的基础上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点P是直线l外一点,PO⊥l,点O是垂足,线段PO叫做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垂线段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时,这一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点P是直线l外一点,PO⊥l,点O是垂足,点A,B,C在直线l上,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总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所连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议一议】问题: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教师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展开交流,最后派两位同学上台讲解,并及时对学生肯定和鼓励.然后课件展示答案.答案:线段PO的长度即为所求.根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所连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反馈.学生明确垂直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学生认真做笔记.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尝试画图.学生相互交流.学生思考,尝试画图,并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明确“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垂线段的性质.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并回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又体会到生活中大量存在特殊的相交线—垂直,在比较中发现新知,加深了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感性认识,感受垂直“无处不在”,进而引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的概念,给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符号表示.同时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世界的美来源于数学的美,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新知识的殿堂.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让学生经历思考、实践猜想,动手验证等过程,不仅加深对“垂直”的理解,而且感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探索新知的内驱力!通过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画图得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在距离踏板最近的跳远落地点插上作为标记的小旗,以小旗的位置为尺子的零点,将尺子拉直,并与踏板边沿所在直线垂直,则垂足点上尺子表示的数字即为跳远成绩,这实质上是“点到直线距离”这一概念的应用.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1如图,直线BC与MN相交于点O,AO⊥BC,∠BOE=∠NOE,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数.解:∵∠BOE=∠NOE(已知),∴∠BON=2∠EON=2×20°=40°,∴∠NOC=180°-∠BON=180°-40°=140°,∵AO⊥BC,∴∠AOC=90°,又∵∠MOC=∠BON=40°(对顶角相等).∴∠AOM=∠AOC-∠MOC=90°-40°=50°,∴∠NOC=140°,∠AOM=50°.例2如图,已知直线AB、CD都经过O点,OE为射线,若∠1=35°,∠2=55°,则OE与AB的位置关系是.解:∵∠1=35°,∠2=55°(已知)∴∠AOE=180°-∠1-∠2=180°-35°-55°=90°∴OE⊥AB(垂直的定义)教师总结:由垂直这一条件可得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为直角,反过来,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角为直角,可得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判断两条直线垂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说明这两条直线的夹角等于90°.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明确例题的做法.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回答问题,明确例题的做法.通过例题引出研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清楚新知识的引出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给出准确概念,同时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让学生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环节四巩固新知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随堂练习】1.画一条直线l,在直线l上取一点A,在直线外取一点B,分别经过点A,B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直线l的垂线.答案:直线AP就是所求垂线.直线BC就是所求垂线.2.分别找出下列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答案:(1)AO⊥OC,OB⊥OD.(2)DC⊥BC,DC⊥CE,DC⊥BE;AC⊥BC,AC⊥CE,AC⊥BE;DA⊥BC,DA⊥CE,DA⊥BE.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分别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其中不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A.两对对顶角分别相等B.有一对对顶角互补C.有一对邻补角相等D.有三个角相等答案:A.4.如图,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线段共有()A.2条B.3条C.4条D.5条答案:D5.如图,码头、火车站分别位于A,B两点,直线a和b分别表示铁路与河流.(1)从火车站到码头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2)从码头到铁路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3)从火车站到河流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答案:(1)如图所示,沿BA走最近,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沿AC走最近,理由:垂线段最短.(3)沿BD走最近,理由:垂线段最短.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设置一些难度较低但概念性强、能考查垂直定义及垂线段性质的基础练习,不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