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书写。1.《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小文同学阅读完课文后,摘录了其中一些句子组成了小诗,请根据拼音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三月一群定期迁徙的大雁以生命为赌注冲破暖流的wù

ǎi

低低地在zhǎozé

和草地上空穿行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xuānrǎng

着发出邀请返回的雁群在一场高声而有趣的biànlùn

后像diāolíng

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低语或争论以生命jiànxíng

联合信念归来的大雁从三月的天空洒下一首野性的诗歌二、单选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g)

嘱咐(zhǔ)

眼眶(kuāng)

风雪载途(zǎi)

B.亢奋(kàng)

晦暗(huì)

锵然(jiàng)

草长莺飞(yīng)

C.萌发(méng)

农谚(yàn)

追溯(sù)

海枯石烂(kū)

D.劫难(nán)

陨石(yǔn)

褶皱(zě)

惊心动魄(pò)3.下面句子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花香鸟语,大自然充满了生机。

B.麻雀也会噗噜噜落到院子里,蹦蹦跳跳,目空一切,全无一点怕人的样子。

C.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D.我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这鸣叫声,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让我们知道春天就来到了。

B.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C.学习事理说明文,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思考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D.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大多以六只或以六的倍数为主组成的。5.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________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①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③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④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三、名著阅读。6.填空题。①[家书•内容]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通过家书对儿子的

两方面进行了悉心的指导。②[家书•人物]在《傅雷家书》中除傅雷和傅聪之外,母亲朱梅馥也令人印象深刻。从她写给儿子的信和傅雷的描述中可见,朱梅馥是一个

的母亲形象。7.作家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写道:“对我,对我们这一代作家来说,傅雷是特殊的。我致敬傅雷。”但同时也说:“我不愿成为傅雷的儿子。”你是否赞同毕飞宇的说法?请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四、综合性学习。8.综合性学习。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为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某校七年级(1)班将于7月5日下午四点在本班举行“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材料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材料二: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采取的生活方式。材料三: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低碳行为很多,低碳生活也很简单:关闭显示器一整晚可以给一支7瓦LED灯供电9小时;关闭电脑一整晚,可以给一支7瓦LED灯供电3.5天;电梯少运行一次,可以给一支7瓦LED灯供电约12天。(1)请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写出你对“低碳生活”定义的探究结果。(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请你根据活动主题,帮助小明同学续写活动方案。活动主题:倡导低碳生活活动方式: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班会活动步骤:①组织同学搜集低碳生活方式的相关资料②

五、诗歌鉴赏。9.诗歌阅读。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蒋春霖①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②.化了浮萍③也是愁,莫④向天涯去。【注释】①蒋春霖:晚清词人,一生落拓潦倒,其词多感伤之音。②飞絮:指柳絮。③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④莫:不要。(1)词的上片通过“阴雨”“

”的意象营造了

的氛围。(2)词的下片借对柳絮遭遇的慨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六、现代文阅读。10.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奥密克戎来袭①2021年11月9日,南非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B.1.1.529变异株。短短2周时间,该变异株即成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绝对优势变异株,增长迅猛。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ofconcern,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等,已监测到该变异株的输入。我国其他省市尚未发现该变异株的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发现和报道,但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②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让我们谈“奥”色变的强大能力,原因之一是它的突变位点数量多。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据此推测奥密克戎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二、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三、该变异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时发现。③面对这种新型病毒,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可能就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了。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④那么,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是否有影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的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并不位于我国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区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向全球公布的ORFlab基因和N基因)。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⑤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的快速流行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限制来自非洲南部的旅客入境。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⑥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呢?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另外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也要减少非必要出入境。短短数天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我国也面临该变异株输入的风险,并且目前全球对该变异株的认识仍有限,因此,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1)概括选文②~④段的说明内容。(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我们应做好哪些个人防护措施?(5)选出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因为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所以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在南非首先被发现和报道,但一定不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B.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有效?选文虽然分析说明了其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化,但从结果看,还没有定论。C.选文第⑤段加点的词语“上述措施”,具体指的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D.选文第⑤⑥段说明了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采取的措施,运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公众个人”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1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百衲衣叶大春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着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百衲衣风俗”。(2)本文围绕“百衲衣”,主要写了四件事:①

,②

,③母亲送百衲衣给我,④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含义。(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作者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你能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穿过的“百衲衣”吗?(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完成后面题目。链接材料:百家锁是小孩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些钱另铸成一把锁挂在小孩脖子上,为的是用百家福寿锁拴他的生命。这种做法在北方很流行,北京称为“化百家锁”。南方有种异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叶红茶用纸包好,送给亲朋,亲朋还赠碎银,用碎银铸成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生命宝贵”,把锁系在小孩脖子上。有人认为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风俗虽含有较多的迷信色彩,应予以摒弃。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风俗的呢?结合具体风俗谈谈自己的观点。七、作文。1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ㅤㅤ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天才少女谷爱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迎来了她的奥运会冠军时刻,决赛当中谷爱凌在前两轮稳定发挥,以182.25的总分暂时落后了,但是在冲金还是求稳的这个关头,谷爱凌依然选择了挑战极限,凭借着一个向左偏轴转体1620抓板动作,她拿到了94.5分的高分完成了逆转,一举荣获了这个金牌。在这之前她也是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入学通知,所以现在取得了荣誉的谷爱凌没有忘记这个读书的任务。谷爱凌说过一句话,做你喜欢的事情有热爱,你在练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累,我不是为了上奥运而滑雪,也不是为了上斯坦福才学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自己有对它的热爱,所以看得出来,谷爱凌参加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对手,是为了挑战自己、展现自己。ㅤㅤ根据以上内容,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书写。1.【解答】答案:雾蔼

沼泽

喧嚷

辩论

凋零

践行二、单选题。2.【解答】A.有误,“眼眶”的″眶″应读″kuàng″,″风雪载途″的“载“应读“zài“;B.有误,“锵然”的“锵”应读“qiāng”;C.正确;D.有误,“劫难”的“难”应读“nàn”,“褶皱”的“褶”应读“zhě”。故选:C。3.【解答】ACD.使用恰当;B.使用不当,“目空一切”意思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褒贬失当。故选:B。4.【解答】A.有误,缺少主语,应删去“当……时”或“让”;B.正确;C.有误,语序不当,应把“质疑问难”和“思考问题”互换位置;D.有误,语意重复,应删去“组成的数字”或“组成的”。故选:B。5.【解答】③承接前文“物候”,④进一步说明“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①引用古籍来说明,②列举自然现象来说明,即:③④①②。故选:C。三、名著阅读。6.【解答】①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通过家书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两方面进行了悉心的指导。②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在教育孩子时,梅馥在傅雷前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却温言告诫,是在丈夫盛怒时的一种缓冲,体现了她富有智慧、宽厚仁慈。答案:①生活

艺术②富有智慧、宽厚仁慈7.【解答】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需对《傅雷家书》及傅雷的教育方法熟悉并有自己的看法,结合简要分析谈谈自己的观点。可提出赞同毕飞宇的说法,赞同毕飞宇“致敬傅雷”,但不赞同“我不愿成为傅雷的儿子”两种观点,提出不赞同“致敬傅雷”的观点。可根据自己的看法择其一,结合傅雷对孩子深深的爱和严苛的教育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支撑自己的观点。四、综合性学习。8.【解答】答案:(1)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生活方式。(2)示例一: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爱无限,绿无边。(3)示例:②同学们选择喜欢的低碳生活方式,分小组讨论③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喜欢的低碳生活方式五、诗歌鉴赏。9.【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意思是:“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见的“阴雨”“落花”组成春已归去的词境,托出暗淡凄迷的词情。(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情感。“化了浮萍也是愁”,“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命运,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抒发了作者对柳絮命运的悲悯之意;飞絮是愁,浮萍是愁,飘荡或衰落,形态虽异,终却都是愁苦,作者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其实是借物抒情,抒发了自己四处漂泊,如浮萍般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答案:(1)落花;暗淡凄迷(2)词人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免不了漂泊的命运,借以表达自己漂泊无依、落拓潦倒的感伤之情。译文: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六、现代文阅读。10.【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由第②段“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让我们谈‘奥’色变的强大能力,原因之一是它的突变位点数量多”可概括:奥密克戎变异株危害大的原因。由第②段“据此推测奥密克戎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可概括:奥密克戎出现的原因。由③段“面对这种新型病毒,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可能就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了”可概括: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由第④段“那么,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是否有影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概括: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的影响。(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由第②段画线句“根据新冠病毒数据库目前共享的信息显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

蛋白突变较多”中“明显多于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结合第②段“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让我们谈‘奥’色变的强大能力,原因之一是它的突变位点数量多”可知,这里的作比较,强调突出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位点数量多,让我们谈“奥“色变。(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文中起限制性的作用。结合第④段“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可知,“可能”在文中意思是“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也许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如果将“可能”去掉,文章意思就变成“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太过绝对,与原文不符,所以不能删去,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本题考查说明文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由第⑥段“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可得出:戴口罩;由第⑥段“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另外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可得出: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由第⑥段“也要减少非必要出入境”可得出:减少非必要出入境。(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分析。A.有误,由第①段“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发现和报道,但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可知,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在南非首先被发现和报道,但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文章强调“不一定”,故选项中“但一定不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表述有误;B.正确;C.有误,由第⑤段“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可知,“上述措施”指的是“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故该选项表述有误;D.有误,选文第⑤⑥段说明了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采取的措施,运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公众个人”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该选项表述有误;故选:B。答案:(1)奥密克戎危害大(令人谈“奥”色变)的原因、出现的原因、对疫苗和抗体药物的影响、对我国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的影响。(2)作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奥密克戎的突变位点数量多,进而说明了它让人谈“奥”色变的原因。(3)“可能”表推测,起修饰限制作用。文中意为对于检测靶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或许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去掉后变为一定不能检测出,表意太绝对。“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戴口罩;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做好个人检测;减少非必要出境。(5)B11.【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从文中第①段“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可以提取出一点:常生病遭灾的小孩;从文中第②段“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可以提取出:父母会为他挨家挨户讨布缝衣穿;从文中第⑤段“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可以提取出: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有关母亲的描写,从中筛选出事件,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即可。从文中第③段“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可以概括出:火中抢百衲衣;从文中第④段“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着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可以概括为:母亲珍藏百衲衣;送我百衲衣;从文中第⑤段“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提取出:还情百衲衣。(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抢”表现人物动作的迅速,结合全句内容,失火时,母亲没有去抢粮食、闹钟等值钱的东西,却只是想着那件百衲衣,可以看出“我”在母亲的心目中有多重要,表现了母爱之深。(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从文中第⑦段“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这些其实都是“百衲衣”。家长的爱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等都可以。学生可以举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说说即可。(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此题的答案不唯一,两种态度皆可,但要说清理由。父母都想为孩子祛病化灾,希望他们健康平安的成长。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