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含解析_第1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含解析_第2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含解析_第3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含解析_第4页
2020秋语文部编版上册提能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0秋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提能作业:单元素质升级检测4含解析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摘编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材料二:以“贤”作为乡贤文化的核心,科学阐释和积极培育当代新乡贤观念.我们所说的“新乡贤”,不局限家世出身、籍贯居所。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人,都可认定为新乡贤。在过去,由于地域信息的封闭性,一个人要在乡里维持地方风习、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往往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宗族势力才行。而在今天,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信,凭借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名人效应、创意点子,都可以吸引大量资源造福乡里,赢得乡里、社区声望。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官”,一个活力四射的回乡创业青年,一个潜心创作的艺术家,还有退休回乡的干部、教师、工人等,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则不论其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只要有德行有威望,且有热爱乡梓、护佑乡亲的赤子情怀,始终以德为先、敢于担当,就都能归入新乡贤之列。这种新观念,摆脱了传统封建等级制度及其伴生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与宗族依附,在平等、民主、法治的环境下,转变形成一股新的乡贤文化力量。重视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乡贤文化植根乡土、贴近乡情,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在力量.新乡贤大部分来自农村,并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将自身的知识阅历、城市资源带到了乡村,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同发展的桥梁。新乡贤的出现,弥补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新乡贤为模本示范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正确认识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践行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凸显,新乡贤及其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乡贤文化对于今天的乡村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它是倡导文明乡风的精神力量、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向坐标,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中起着“安全阀”的作用。鼓励推动乡贤治村,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而是要按照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构建一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摘编自张雯婧《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材料三:乡土文化所代表的农耕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世界一些根本性冲突的良药。宗教冲突、神学与科学的矛盾、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导致的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在今天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西方文化所无法解决的,但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应对和解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合观念、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都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法。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这也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念是今天人类的最高理念。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丧失殆尽,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仍然弥漫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与呼吸中.不仅仅是中国需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世界也需要向中国文化学习。诚然,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但并非唯一的良药,更非万世良药。任何一种文化,无论是海洋文化、游牧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有其产生、壮大、完善的过程,也有其生病、僵化、老死的过程,当然,也有其新生的可能。(摘编自徐兆寿《乡土文化何以复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新乡贤文化与传统乡贤文化一样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C.传统乡贤是指生活在本乡、造福本乡、深受本乡爱戴且有影响力的民间精英。D.现代社会,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解析】“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错误.不仅要取得突出业绩,还要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才能成为新乡贤。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乡贤们不住在本乡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B.古代中国乡村人们往往聚族而居,因此拥有宗族力量优势的人更容易成为乡贤.C.乡贤的流失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才能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D.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解析】时态错误,将未然当成已然,同时,原文说的是“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因而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3.下列说法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C)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为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方向.B.中国在金砖峰会上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高度契合,相互对接.C.“和合上合”——“上海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文化理念高度契合。D.古丝路作品展传递的天人合一、开放包容等理念与联合国组织倡导的多边主义、和平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高度契合。【解析】文中所说是“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选项之中C项是传统文化与“上海精神”的相契合之处,因而最不适合作为论据。4.材料二是怎样分层论述的?请简要说明文章脉络。(4分)答:__(示例)①首先阐释“新乡贤”的概念,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对“新乡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使概念清晰明确。②接下来阐述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作者认为应发挥新乡贤的模本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的桥梁.③最后阐述新乡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特别点出新乡贤的作用,同时辩证分析,指出应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农村治理体系,而非让新乡贤成为唯一甚至决定性因素.__5.材料三中说“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那么我们是否要复古,恢复乡土社会呢?请阐述你的观点。(6分)答:__(示例)不能。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文化,更不能有简单的复古观念,而是在对乡土文化进行革新的过程中,来建设一种21世纪全球背景下的新的乡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在伦敦【注】1920年,刘半农远离燃烧着反封建斗争烈火的故土,赴欧洲留学,感慨颇多,于是提笔写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作。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本诗并非一首思念情人的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指的是诗人在国外时日夜思念的祖国。B.第二节诗写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激发了诗人的情感。C.第三节诗中水上浮花、河底游鱼两组意象欢快活泼,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的苦涩的思念之情。D.第四节诗中的“野火"一方面象征诗人的游子身份,另一方面易使人联想到春风,寄寓了诗人的希冀.【解析】“水上浮花、河底游鱼两组意象欢快活泼”“以乐景写哀情”理解错误,这两组意象其实暗含飘忽不定、孤苦无依的象征意义。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第二节诗中对景物的描写使用回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缠绵不舍、依恋难分之情。B.第三节诗中的“慢慢流”与“慢慢游”起到了反衬效果,体现了诗人情思的急切感与思念不成的无可奈何之状。C.第四节诗中将“残霞”比作“野火”,与“冷风"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对故乡热切的思念之情。D.整首诗意境氛围由淡到浓,情感节奏由轻到重,内容主旨由浅入深,语言通俗简洁,体式整齐,富有韵律美。【解析】没有使用比喻手法,“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使用了回环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使用的是通感。8.本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第一节诗简要分析。(4分)答:__(示例)本诗主要使用了比兴手法。第一节诗以微云和微风作为情感媒介来起兴,渲染烘托“教我如何不想她”,以表达思乡之情。__【解析】对比四节诗,开头都先描写某种景致,然后再抒情,很明显使用了中国诗歌中传统比兴的表现手法。结合第一节诗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析即可.9.诗作在发表时标题为《情歌》,后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请分析这样改有什么好处。(6分)答:__(示例)以反问的语气和诗人的口吻为标题,富有诗意,也更能表达海外游子强烈的思念祖国和家乡的情绪;呼应诗歌每一节内容,在结构上更统一,与全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__【解析】解答本题,可从标题本身的语言之美、标题与诗歌的内容以及与整首诗的结构形式的关系、诗歌表达的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最明显的是抒情效果的不同,“教我如何不想她”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相比“情歌”更有诗意,也能将情感表达得更浓烈。从形式上看,诗歌的四节都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结尾,与标题呼应,形式上更统一,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自束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毂其友刘琦,佐击节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字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哲宗立,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常转对,上七事。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拜御史中丞,加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选自《宋史·李常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B.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C.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D.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解析】可用排除法。“新陈”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A、D项;“则"为转折连词,应断到它的前面,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束发,古代男童束发为髻,表示成童。束发也可半束半披,与“垂髫”意同。B.青苗即青苗法,也称“常平新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新法之一。C.刺字,用针在皮肤上刻文字,并涂上颜色,使字迹明显,是古时一种肉刑。D.赦恩,犹恩赦.指封建王朝遇皇帝登基或其他大典而赦免罪犯、减免租赋.【解析】D项,“减免租赋"错,恩赦“指帝王登基等大庆时,下诏赦免罪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李常喜爱读书,藏书著述颇丰.他曾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留有所抄录的书籍九千卷;也为后世留下了《诗传》《元祐会计录》以及文集、奏议等.B.李常忠于职守,多次上书言事。他做右正言时,上疏反对青苗法收息;担任户部尚书时,对役法的修订表达看法;拜御史中丞后,建议优化取士制度。C.李常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他捉盗贼,毁贼窝,杀齐州七百盗贼,保一方百姓平安;黄河决堤,他力主不要给京城以东、黄河以北的饥困百姓摊派劳役.D.李常群而不党,受司马光赏识。他与王安石关系友好,却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此举得到司马光支持,司马光认为他有才干气度,在哲宗面前褒奖他.【解析】D项,“反对王安石实行新法”错,应是“反对青苗法收息";“此举得到司马光支持”文中无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毂其友刘琦,佐击节曰:“世无此风久矣。”(4分)译文:__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赞叹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__(2)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4分)译文:__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为兵部尚书.__14.谏官是朝廷纠错改正机制下的一个分支,在这篇文章中,李常表达了对谏官的什么观点?(3分)答:__(示例)(1)谏官应该直言敢谏,不畏惧对方的地位权势,维护百姓利益。李常在知谏院时,主动上疏阐述条例司等问题,且不畏惧王安石的盘问.(2)谏官是反映一类问题,而不是去处理问题。李常反映州县在执行变法时鱼肉百姓的行为,王安石责令李常出具违法官吏的名字,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3)谏官应实事求是,臧否人物论迹不论心。谏官刘安世因为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__【参考译文】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少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考中进士后,留下他所抄录的九千卷书,为他的住处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赞叹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一起推荐他们。熙宁初年,任秘阁校理.王安石和李常交好,让他任三司条例司检详官,改任右正言、知谏院。王安石创立新法,李常参与讨论,不想实行青苗法收取息钱。到这时,上疏说:“条例司刚成立,已经导致朝廷内外的议论。至于青苗法,聚敛散钱收取利息,解析经书的义理时穿凿附会,人们又大为惊骇,这和王莽分割《周官》片言毒害天下有何差别!”王安石看到后,派遣亲近的人暗中表明意思,李常不因此而罢休.又说:“州县发散官方预储备供借贷的银钱,实际上不出本钱,勒索百姓出利息。”神宗责问王安石,王安石命令李常出具主要官吏的名字,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落职为校理,通判滑州。一年多后恢复职务,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齐二州。齐州盗贼很多,没有一天不上报的.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全都掌握了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半年间,杀七百人,让那些奸恶无处藏身。哲宗即位,李常升任部尚书。有人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担心不能胜任,哲宗向司马光询问。司马光说:“使用李常主管国家财政,那么人们知道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可稍稍平息了。"李常陈述时政得失,上疏七件事。当时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李常认为:“法无新旧,方便百姓的就好;论述不分他我,能够长久的就确认。现在让百姓都出钱,那么贫困的人难以办到;如果都出力,那么富裕的人难以忍受.分别听从他们的意愿,就可以长久了。”于是折中分条开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拖欠赋税不满二百缗的。被授予御史中丞,加封龙图阁直学士。李常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其所长.最初,黄河在小吴决口,商议的人打算从孙村口疏导黄河归还旧河道,如果这样,就要兴动劳役,李常说:“京城以东、黄河以北饥饿困乏,不应该疏导黄河。”皇帝下诏命停止了这件事。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为兵部尚书,他辞谢不就职。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佑会计录》三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州桥①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④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15.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解析】A项,“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误,由上一句诗中的“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可知,此处的“旧呜咽"是指想象中家乡的溪水的声音.16.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6分)答:__(示例)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__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略无慕艳意__”两句写出自己与同舍诸生衣着的不同,也表达了安然自适的心态。(2)杜甫在《登高》中以写景抒怀,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诗句是“__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江山如画__,__一时多少豪杰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站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地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__①__。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不期而遇。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在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遮蔽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忌……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空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张能随时擦洗干净的黑板,是一片收割之后可以重新耕种的土地,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纸张,__②__,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A.拟人、排比、比喻 B.夸张、排比、对偶C.拟人、借代、对偶 D.夸张、借代、比喻【解析】“爬出来”“追随”是拟人;“清朗,是一池……青青林子"是排比;把“心”比作了“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呵护着自己的心灵,胆战心惊地,不让它碰伤,在坚硬的石板上;更不让污浊的欲念,遮蔽心灵的天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__(示例)①原文是长句,分号前后的句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符合整句的特点;②原文中的“像肮脏的空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形象。③“小心翼翼"更符合“呵护心灵”的状态。__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__(示例)①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②永远以一种有备而来的清白__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是一个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⑨这些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答:__(1)语句:②;修改为:“更重要的是”改为“也”或“还”.(2)语句:③;修改为:“因为”删除。(3)语句:⑦;修改为:“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前加“旧书店”。(4)语句:⑨;修改为:“书籍品质提高”改为“提高书籍品质”.__2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社会公信力”.(不超过45个字)(5分)“民无信不立”,国家机关或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也应如此.国家机关或社会各种公共服务部门在处理公务中必须能够妥善解决问题,考虑其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与公益性,考虑公民的心理因素和利益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自己的一切行为必须让民众认同,让民众信任,让民众满意。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增强政府公信力作为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答:社会公信力是__国家机关或公共服务部门在处理社会公务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能力。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两则材料,需要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比较这两则材料的含义,找出各个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点,这个逻辑联系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材料一,侧重强调中国青年要拒绝冷漠,积极向上,尽职尽责,勇于担当.材料二,主要谈的是责任与担当,责任心与大情怀.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只有先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感知尽责任的乐趣。综合两则材料,它们有一个相同点,即责任意识与担当。紧扣“责任意识与担当”立意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