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1页
步步为“赢”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2页
步步为“赢”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为“赢”】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二)学习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三)学习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人贵在自知。”唐太宗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一个君主贤明与否,身边的大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城北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畏惧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呢?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看看邹忌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四、教材精华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上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修:长,这里指身高。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映(yì)丽:光艳美丽。朝(zhāo):早晨。服:穿戴。窥镜:照镜子。孰:谁,哪一个。】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其:他的。甚:很,非常。及:比得上。】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谁笑?”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者也:“者”表示复指,“也”表判断。复:又,再一次。也: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哪一个美?”客人回答说:“徐公不如您美丽。”】【旦日:第二天。与:和。连词。若:像,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邹忌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明日:第二天。孰:仔细。之:代词,指徐公。以为:认为。弗如远甚:远不如。】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晚上躺着并思考这件事,(心里)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丽的原因,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丽的原因,想要有事求于我。”】【而: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者:……的原因。欲:想,想要。】【分析】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一问妻,妻认为“美”。“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不自信”说明邹忌不偏听偏信。二问妾,妾认为“美”。仍用反问,但表现的却是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三问客,客认为“美”,客人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未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亲见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引起思考。三问三答,因各怀一己之私,而不敢直言,以致一时之间使邹忌深受蒙蔽。暗写“蔽”。得出结论:因“私”“畏”“求”而认为美,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第一部分(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且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关。】【朝(cháo):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私:动词,偏爱。以:动词,以为、认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您受蒙蔽很深了。”】【方:方圆。宫妇:宫里的妃子。莫:否定性不定代词。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分析】邹忌见王劝谏,陈述妻、妾、客赞美自己的不同目的。邹忌把自己的处境和齐王相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自己的处境相同。用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是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贴切、合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谏:规劝,指用语言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意思。动词的使动用法。】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还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想要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初:刚刚。下:下达。门庭若市:门庭像集市一样,表示来往的人很多。时时:不时,有时候,间(jiàn)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期(jī)年:满一年。虽:即使。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所谓:所说的,所进的。】【分析】第二部分(2):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善”,言筒而意深。表明齐威王行动果断,态度坚决。把齐王发布命令的内容详细列出,为后文写效果张本。“上赏、中赏、下赏”三个奖评标准,表意明了,按谏而赏。写齐威王纳谏后的国内情况,“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场面热闹非凡,取得了成效。“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表明效果越来越明显。写国外的反映,“皆朝于齐”,声名远播,惠及国外,进而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第三部分(3):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五、课堂检测(齐)襄王立,田单相之。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殿堂走廊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也。’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矣。”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养育)之。”乃使人听于闾里(街道里巷),闻丈夫之相与语,举(都)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教诲和恩德)也!”鉴赏要点:课文中,邹忌用家事喻国事,用己身喻君王,可谓善谏者也。选文中的贯珠者,也可称为善谏者。针对襄王的妒心,对症下药,一“谏”而三雕,既医治了襄王的妒心,又挽救了田单的性命,同时也保全了自己。问题探究1.“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中“之”指代谁7.2.“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襄王立,田单相之”中的“相”是什么意思?4.从本文看,贯珠者一“谏”三雕是指什么?六、体验中考例题(2022·内江)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要求语意完整,句意通顺,字数在30~50之间。络绎不绝国内外每天30万人次排队解析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