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丫山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丫山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丫山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丫山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丫山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芜湖市丫山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有误的是(

)A.烧碱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B.盐酸保存在磨口的玻璃瓶中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氢氟酸保存在磨口的玻璃瓶中参考答案:D2.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B.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C.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参考答案:A略3.将3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3mol/L

B.0.3mol/L

C.0.05mol/L

D.0.04mol/L参考答案:A略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Cu和HNO3参考答案:C略5.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垃圾处理中不能随便焚烧。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A.吸热非氧化还原反应 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D【详解】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垃圾处理中不能随便焚烧。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D。6.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浓硫酸与铜片反应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D.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参考答案:B略7..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反应,同时pmolC也断键反应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A.③④⑤⑥⑧

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⑥⑦⑧参考答案:B8.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化合物有:(

)A.Fe3O4

B.NaCl

C.FeCl2

D.CuO参考答案:C9.以下各组物质中与34gOH—所含电子数相同的是()A.常温下,20g氖气

B.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C.2mol/LNaOH溶液中的Na+

D.2L1mol/L氢氟酸中的F—参考答案:B34gOH-的物质的量是34g÷17g/mol=2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0mol。A.常温下,20g氖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0mol,A错误;B.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的物质的量是44.8L÷22.4L/mol=2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0mol,B正确;C.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2mol/LNaOH溶液中的Na+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C错误;D.氢氟酸是弱酸,2L1mol/L氢氟酸中的F-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20mol,D错误,答案选B。10.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参考答案:C11.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原子半径:X>Y>Z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参考答案:D分析: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第ⅥA族元素,Z为Ⅶ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则Y为Na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S,Y是Na,Z是F。则A.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A错误;B.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S>F,B错误;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F->Na+,C错误;D.X、Y、Z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原子序数:X>Y>Z,D正确。答案选D。1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A.氮气的电子式: B.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C.溴化钠的电子式: D.乙醇的分子式:C2H5OH参考答案:B【详解】A.氮原子最外层含有5个电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氧原子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故B正确;C.溴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D.C2H5OH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D错误;故选B。13.可逆反应2SO2+O22SO3,若用2molSO2和1mol18O2在一定条件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容器中只有三氧化硫

B.18O原子存在于氧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中

C.生成2mol三氧化硫

D.18O原子完全存在于三氧化硫中参考答案:B略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纤维、蔗糖、聚乙烯、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研制乙醇汽油(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技术,可以降低机动车辆尾气中有

害气体排放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

D.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参考答案:B略15.如图,烧杯中盛有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现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烧杯中,试推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是()A.钠悬浮在煤油层中B.钠静止在两液面之间C.钠沉入水底下

D.钠在两液体界面附近上下跳动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在实验室里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装置①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实验室中MnO2用完了,则下列物质可能可以用来代替MnO2制Cl2的是:

。A.NaBiO3

B.FeCl3

C.PbO2

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NaBiO3>PbO2>MnO2>FeCl3(3)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①

;②

。(4)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5)根据④的试管里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可否证明氯气的强氧化性

。为什么?

。(6)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的混合物用100mL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所得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2分)Na3N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是由

键形成的,其中两种粒子的半径关系是:Na+

N3-(填“>”、“=”或“<”)。参考答案:(2分)离子键

<略18.(1)蒸馏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2)、萃取定义:利用某溶质在

的溶剂中的

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3)萃取剂选择的原则: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

。c.萃取剂与溶液

。(4)、萃取与分液的步骤:a.检验

是否漏水。b.加入溶液,加入

.c.静置分层。d.分液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