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外交_第1页
新中国初期外交_第2页
新中国初期外交_第3页
新中国初期外交_第4页
新中国初期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初期外交(一)知识结构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一、教材分析(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3)联系比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①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②学生阅读、思考、理解——③学生活动、再现历史——④学生感悟、教师评价。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显示国家领导人在险恶环境中善于利用矛盾、把握机遇,为国谋利的外交能力。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三)、重点、难点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而且,该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正是其具体实践。因此,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课教学重点。

2、新中国制定外交方针时的国内外形势;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而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确定“万隆精神”为本课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本课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点,依据本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采用学案导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和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民主、酣畅的氛围中巩固基础、探究新知、突破难点。学法: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基础梳理;利用课本及多媒体上的史料链接,感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学生自主看书归纳出探究题答案,教师做总结。独立自主的平外交政策出示导学提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激发探究兴趣外交关系的因素、设问导入提出问题

材料直观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图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列举表格掌握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分析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突破学生互动、教师点拨重点难点知识突破观看视频设身处地合作探究本节总结巩固练习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简述环节一:出示导学提纲,激发探究兴趣。

通过课前10分钟出示导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提纲,让其提前熟知大概体系,以促本课顺畅进行从而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环节二:教师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具体方法: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是在怎样的国内外环境中提出的?(通过史料分析,突破难点。)2、三大政策(利用图表和课堂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突破重点。)

设计理念:总体把握:整体了解本课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学生的大局观;具体问题: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手段,使这些知识不仅给学生指导,而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掌握。

环节三:在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请学生迅速浏览教材和导学案,进行概括。1、教学采用四个教学环节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2、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教学难点,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印象,将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3、发掘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