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生物试题(一) (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生物试题(一) (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生物试题(一) (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生物试题(一) (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生物试题(一) (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生物学(一)一、选择题1.糖大多由C、H、O三种元素构成。下列有关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能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淀粉的元素组成相同C.用斐林试剂鉴定出现砖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果糖,但一定是还原糖D.纤维素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壳多糖又称几丁质,为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主要是用来作为支撑身体骨架以及对身体起保护的作用。【详解】A、糖能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脂肪只有在糖类供能障碍的情况下,才能转变为糖类,A正确;B、几丁质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组成元素一定包括C、H、O、N,而淀粉只有C、H、O,B错误;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存在,但用斐林试剂鉴定出现砖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果糖,因为可溶性还原糖不仅仅是果糖,还有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等,但一定是还原糖,C正确;D、纤维素是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葡萄糖的结构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因此纤维素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故选B。2.科学家试图用益生菌来治疗人体的某些胃肠道疾病。益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的统称,大多对氧气极为敏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益生菌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生命系统层次B.益生菌中都含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质C.有些益生菌能够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D.大多数肠胃微生物是需氧型的【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详解】A、益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的统称,其中的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均为单细胞生物,因此不存在组织和器官以及系统生命层次,A错误;B、益生菌中的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有染色质,而双歧杆菌、乳酸菌均为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没有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质,B错误;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进行有丝分裂,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而是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可见有些益生菌,如酵母菌能够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C正确;D、益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在内的多种微生物的统称,大多对氧气极为敏感,说明这些微生物大多是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生物膜和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细胞生物都拥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以保证细胞功能的多样化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所必需的D.不同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2)功能: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即生物膜是细胞中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正确;B、一般来说,细胞生物中的真核生物拥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以保证细胞功能的多样化,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C、细胞膜间的信息交流未必都需要膜表面的糖蛋白,有的信息分子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还有的植物细胞需要通过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细胞中所有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生物膜中的重要成分,因此,不同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均具有相似性,D正确。故选B。4.如图显示了丙酮酸(相对分子质量为88.06Da)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方式。已知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可以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Da的分子自由通过。而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时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丙酮酸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不消耗能量C.丙酮酸和H+(质子)能用同一载体协同运输,说明载体不具有专一性D.H+两次过内膜的方式不同,一次是协助扩散、一次是主动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2.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可以让丙酮酸通过(不需要消耗能量),可见该方式为协助扩散,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此为主动运输,A错误;B、丙酮酸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即此时丙酮酸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时消耗的能量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B错误;C、丙酮酸和H+(质子)能用同一载体协同运输,而不能转运别的物质,说明载体具有专一性,C错误;D、图中显示,氢离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而氢离子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协助扩散过程,D正确。故选D。5.研究发现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如图表示其大致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没有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的细胞不能合成并释放ATPB.相关酶的作用下,ATP中的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C.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的几种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D.三个磷酸基团带负电,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是远离腺苷的特殊磷酸键容易断裂的原因【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细胞膜上存在着P2X、P2Y和P1受体,而ATP、ADP和AMP可分别与这些受体结合,直接引起神经纤维发生电位变化,即ATP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ATP全名叫做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不多,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维持动态平衡的;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详解】A、没有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的细胞也能合成并释放ATP,如原核细胞,A错误;B、相关酶的作用下,ATP中的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腺苷是由一分子的核糖和一分子的腺嘌呤组成的,B正确;C、目前认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可推测,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的几种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C正确;D、三个磷酸基团带负电,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因而远离腺苷的特殊磷酸键容易断裂,这是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D正确。故选A。6.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盛花期的豌豆花花药可以用作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B.鲁宾、卡门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CO2和水,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参与反应的水C.希尔反应可以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营造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是对自变量的控制【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3)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4)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在盛花期的豌豆花花药应该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过程,因此不可用作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A错误;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即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CO2和水中的O,而后通过比较两组实验中氧气的质量获得上述的结论,B正确;C、希尔实验的悬浮液中只有水,没有CO2不能合成糖类,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C正确;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营造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是对自变量的控制,从而探究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种类,明确了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D正确。故选A。7.蛋白酶体是一种具有多重催化活性的蛋白酶。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错误折叠的蛋白和受损伤的蛋白被降解的主要途径。大多数蛋白质在被蛋白酶体降解之前需要泛素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蛋白酶体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蛋白酶体是在腺体细胞内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C.蛋白酶体在降解蛋白质的过程中应该有水的消耗D.蛋白酶体在维持细胞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蛋白酶体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错误;C、蛋白酶体在降解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断裂肽键有水的消耗,C正确;D、蛋白酶体在维持细胞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8.如图代表某植物光合作用大致过程,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图示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不能独立地进行完整的光合作用B.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有两次CO2的固定C.图中的C3指的是3-磷酸甘油醛,常态情况下C3的含量是C5的两倍D.维管束鞘细胞ATP和NADPH可能是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详解】A、图示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有类囊体,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而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类囊体,因而维管束鞘细胞中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因此二者都不能独立地进行完整的光合作用,A正确;B、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有两次CO2的固定,第一次固定发生在叶肉细胞中,产物是C4,而后C4进入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该细胞中进行二次固定定,而后经过C3还原过程合成有机物,B正确;C、图中的C3指的是3-磷酸甘油酸,由于一分子的二氧化碳和一分子的C5结合会生出2分子的C3,因此,常态情况下C3的含量是C5的两倍,C错误;D、由于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不含有类囊体,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因此可推测,其中的ATP和NADPH可能是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的,D正确。故选C。9.2021年4月“干细胞注射竟长出牙槽骨”的新闻被刷上了热搜。下列与干细胞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胚胎干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干细胞有细胞周期、分裂能力较强C.同一个体干细胞与白细胞DNA相同,合成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骨髓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胚胎干细胞通常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并且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正确;B、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分裂能力强,B正确;C、同一个体干细胞与白细胞的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D、骨髓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属于细胞的分化,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型,D错误。故选D。10.研究发现,核仁的稳定性下降、线粒体功能失调等会引起细胞的衰老,而当线粒体渗透性发生变化,或者外膜破裂时,线粒体膜间腔的蛋白质会释放出来,有些会进入细胞核内调节某些凋亡基因,从而产生凋亡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功能失调会导致衰老细胞不能产生能量,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衰老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下降,甲紫染色颜色变浅C.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可能会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D.细胞凋亡是所有核仁稳定性下降的细胞的必然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线粒体功能失调会导致衰老细胞产生能量减少,因细胞质基质也可产生少量能量,能量减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错误;B、衰老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下降,但染色体结构稳定性不影响染色,B错误;C、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可使细胞吸水,线粒体渗透性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线粒体外膜破裂线粒体膜间腔的蛋白质会释放出来,有些会进入细胞核内调节某些凋亡基因,从而产生凋亡效应,C正确;D、细胞分裂过程中伴随核仁的解体和重新形成,该过程中核仁稳定性下降不会导致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C。11.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比值或数值(Q)可以用来判断增殖所处的时期。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以二倍体生物正常情况下为例)Q分析A染色体:DNA=1:2该比值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染色体组=1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或末期产生的子细胞C同源染色体=0减数分裂Ⅱ所有时期D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该过程能观察到中心粒向两级移动,核膜、叶绿体解体,核仁消失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染色体:DNA=1:2,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体,其形成的原因是在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A正确;B、二倍体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或末期产生的子细胞,该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C、二倍体生物,在减数分裂Ⅱ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D、中心体和叶绿体只能同时出现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一般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都不具有叶绿体,故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不存在叶绿体解体,D错误。故选D。1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根据以上比例不能判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的显、隐性B.作为亲本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都为杂合子C.紫茎与绿茎杂交,后代出现紫茎:绿茎=1:1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F1紫茎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的概率为3/4【答案】B【解析】【分析】设茎的颜色基因为A、a,叶片性状的记忆为B、b;两对性状分别分析,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即紫茎:绿茎=1;1,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缺刻叶:马铃薯叶=3:1,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且缺刻叶为显性。【详解】A、亲本都是缺刻叶,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缺刻叶是显性,A错误;B、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亲本基因型为为Bb和Bb,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B正确;C、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后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叫性状分离,紫茎与绿茎杂交,后代出现紫茎:绿茎=1:1的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D、子代中紫茎:绿茎=1;1,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但不能确定紫茎和绿茎的显隐性关系,无法判断紫茎紫茎后代显性概率,可能是3/4或0,D错误。故选B。13.如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型肝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结构蛋白B.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后C.图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只有A-U,C-G两类D.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1000个碱基构成,其中A占20%,则④过程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200个【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过程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②过程为病毒的RNA注入宿主细胞,③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RNA复制酶,④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⑤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⑥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结构蛋白,⑦过程是结构蛋白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因此,丙型肝炎病毒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结构蛋白,A正确;B、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因为④过程需要用到③过程产生的RNA复制酶,B错误;C、④⑤过程发生+RNA和-RNA之间的配对,③⑥过程发生+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配对方式都是A-U,C-G,C正确;D、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1000个碱基构成,其中A占20%,即该RNA中腺嘌呤A的数目为1000×20%=200个,由于④过程是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且二者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④过程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与模板中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数目相同,为200个,D正确;故选B。14.下列与DNA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双链DNA中相邻碱基都以磷酸二酯键相连②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③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④遗传病是DNA变异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显微观察确认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结构特点是,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昔酸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DNA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碱基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①错误;②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且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②正确;③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通常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③正确;④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未必都是因为DNA变异引起的疾病,也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且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通过显微观察确认,④错误。故选A。15.关于生物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依据C.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能作为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的论据【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刨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比较解剖学任务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依据,B正确;C、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正确;D、并不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D。

16.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为骨骼肌B.在冷感受器→D反射活动中的传出神经是交感神经C.寒冷时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属于条件反射D.B是垂体,E是甲状腺,B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由图可知,A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D、E通过代谢方式调节体温,所以D和E是激素,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知B表示垂体,E是甲状腺,D是肾上腺,C是骨骼肌,F是皮肤血管、立毛肌、汗腺、骨骼肌等进行体温调节,所以F是物理方式调节体温。【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故A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F是皮肤血管、立毛肌、汗腺、骨骼肌等进行体温调节,故C是骨骼肌,A正确;B、A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D、E通过代谢方式调节体温,所以D和E是激素,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知B表示垂体,E是甲状腺,D是肾上腺,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C、寒冷时引起皮肤血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D、由B可知,B表示垂体,E是甲状腺,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D正确。故选C。17.2017年,科学家用“人造子宫”来抚育早产的羊羔获得成功。“人造子宫”的实质是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胶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塑胶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B.该塑胶袋内,除水和电解质外,应该还包括促进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C.该塑胶袋内的电解质溶液必需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D.为维持“人造子宫”内溶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需要定期注入高浓度NaCl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但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平衡。机体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得机体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但是机体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是有效的,如果环境变化剧烈,身体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影响,身体就会出现不适。当人长期在空调房中,冷环境会导致身体调节能力变差,导致空调病。【详解】A、大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维持羊羔细胞的渗透压平衡,A正确;B、该塑胶袋内,除水和电解质外,还需包含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B正确;C、羊羔健康生长不光要维持电解质溶液必要的成分和含量,还要满足羊羔发育所需的适宜的温度、酸碱度等,C正确;D、“人造子宫”中的渗透压应该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因而不能定期注入高浓度NaCl溶液,D错误。故选D。18.如图是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脊髓是调节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B.图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不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C.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D.儿子对妈妈说:“我想小便”,该过程参与调节的中枢只有大脑皮层的语言区的S区【答案】A【解析】【分析】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详解】A、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受意识支配的躯体运动神经,B错误;C、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中,存在正反馈调节,C错误;D、语言区的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故儿子对妈妈说:“我想小便”,该过程参与调节的中枢一定有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及语言区的S区,D错误。故选A。19.下列与酶、激素、抗体、细胞因子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B.能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和激素C.仅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就能形成产生抗体的细胞D.辅助性T细胞活化及合成分泌细胞因子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激素是特定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部分是蛋白质,还包括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类物质等;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可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细胞因子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一般为蛋白质,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详解】A、有些激素是固醇类,如性激素,只有C、H、O三种元素,A错误;B、能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不能产生激素,B错误;C、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还需要抗原的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分子的刺激,C错误;D、辅助性T细胞活化过程细胞内生理过程发生改变,涉及新蛋白质合成,需要酶的催化,合成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也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故选D。20.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医生常常会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产生毒副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相同,都是抗体直接攻击自身细胞或组织所致B.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C.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很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D.在自身免疫病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不同,前者是抗体直接攻击自身细胞或组织所致,而后者是由于抗体分布在某些肥大细胞表面引起的,A错误;B、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淋巴细胞减少,进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患者易患感染性疾病,B正确;C、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白血病,且这种方法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也取得较好疗效,即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C正确;D、在自身免疫病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虽然是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起的疾病,但实际在免疫发生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21.如图是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2)2℃组的呼吸速率比15℃组慢,原因是_____;50后,30℃组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比2℃组和15℃组都慢。请说明原因_____。(3)50h后,30℃组果肉细胞中葡糖糖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①.低温条件下,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减弱②.30℃组果肉细胞中在50h后,氧气消耗完(3)热能、ATP和酒精中的化学能。【解析】【分析】影响植物何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以下,呼吸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当温度过高时,由于酶遭到不可逆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呼吸作用就停止。【小问1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ATP,即20h内,果肉细胞有氧气的消耗,说明可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小问2详解】2℃组的呼吸速率比15℃组慢,这是因为低温条件下,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减弱,因而呼吸速率下降;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呼吸速率为0,是因为果肉细胞中氧气几乎消耗完,因此,30℃组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比2℃组和15℃组都慢。【小问3详解】50h后,30℃组果肉细胞中由于氧气消耗完,因而此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情况下,其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因此,此时葡糖糖中能量的去向是热能、ATP和酒精中的化学能。

22.某地一家族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1),然后对Ⅰ1、Ⅱ2、Ⅱ3、Ⅲ2,的这两对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依据_____可以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2)图2中,代表甲病致病基因的条带是_____,条带④代表的基因是_____。(3)若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Ⅰ4与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答案】(1)①.伴X显性遗传病②.Ⅰ3、Ⅰ4号均不患甲病,而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①.①②.乙病的正常基因(b)(3)1【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Ⅰ3号和Ⅰ4号个体不患甲病,而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乙病是伴性遗传,图中Ⅲ1、Ⅰ1、Ⅰ4、Ⅱ1是乙病患者,Ⅰ1为甲、乙两病患者,结合Ⅰ1的电泳条带可知①③是两种病的致病基因,Ⅱ3患甲病,对比Ⅰ1的电泳条带可知①为甲病致病基因,则③为乙病的致病基因。根据Ⅰ4患乙病,Ⅱ2未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根据Ⅰ3、Ⅰ4号均不患甲病,而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Ⅰ4患乙病,而Ⅱ2未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根据Ⅰ1为甲、乙两病患者,结合Ⅰ1的电泳条带可知①③是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又知Ⅱ3患甲病,对比Ⅰ1的电泳条带可知①为甲病致病基因的条带,条带④代表的乙病的正常基因。【小问3详解】若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用a、B表示,则Ⅰ4患有乙病,不患甲病,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Ⅰ1为甲、乙两病患者,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Ⅰ2表现正常,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_XbXb,Ⅱ1患有乙病、不患甲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Xb,可见Ⅰ4与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3.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可产生兴奋;如图表示葡萄糖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其中KATP表示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_____外流,胰岛B细胞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当Ca2+通道打开后,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_____。(2)据图可知葡萄糖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是_____。(3)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_____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与之相拮抗的激素是_____。【答案】(1)①.钾离子②.外正内负③.由负变正(2)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进入胰岛B细胞,而后经过氧化分解使细胞中的ATP含量上升,即ATP/ADP上升,进而引起钾离子通道关闭,同时触发钙离子内流,引起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使胰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3)①.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②.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使得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促进对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同时触发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后胰岛素发挥降血糖的作用。【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即胰岛B细胞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Ca2+通道打开后,Ca2+内流使得胰岛B细胞膜表面的电位发生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状态,即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由负变正。【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葡萄糖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可表示为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进入胰岛B细胞,而后经过氧化分解使细胞中的ATP含量上升,即ATP/ADP上升,进而引起钾离子通道关闭,同时触发钙离子内流,引起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使胰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小问3详解】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与之相拮抗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因为这两种激素会引起血糖水平上升,因而二者表现为在血糖调节水平上的拮抗作用。24.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研究发现枸杞多糖能促进APC(抗原呈递细胞)呈递肿瘤抗原,活化CD8+T细胞,使其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杀伤肿瘤细胞;枸杞多糖还能促进红细胞分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是_____,除树突状细胞以外,能作为抗原呈递细胞的还有_____(举两例)。(2)CD8+T细胞活化后,除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外,还能分化为_____。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3)若要实验验证枸杞多糖能促进红细胞分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你的大致实验思路是_____。【答案】(1)①.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②.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2)①.记忆T细胞②.免疫监视(3)将培养肿瘤细胞的培养液分成两组,而后在两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只培养过红细胞的培养液和加入枸杞多糖的红细胞培养液,然后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2、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