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二级语文科试题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曹雪芹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B.“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C.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中,“写”与“不写之写”同等重要,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二者之间相互配合,有机统一,相得益彰。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C.《红楼梦》的叙述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作家“写”了很多,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使读者很难探求真相。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后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转而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C.第三十五回中,莺儿对宝玉说宝钗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宝玉正要问个究竟,小说却写宝钗来了,莺儿不说了。后面的情节也没有再写莺儿对宝玉说这件事。D.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李纨、薛宝钗、迎春等人的反应。4.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横线上补写两条内容,并简要说明补写的理由。①宝玉,宝玉,你好_________,理由:_________②宝玉,宝玉,你好_________,理由:_________【答案】1.C2.D3.B4.①首先总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即“不写之写”。②然后分析“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③接着,举《红楼梦》宝玉和莺儿的对话来分析“不写之写”的妙处。④最后,总结“不写之写”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特点。5.①.“宝玉,宝玉,你好狠心!”②.理由:“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③.“宝玉,宝玉,你好苦命!”④.理由:“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能力。C.“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写’与‘不写之写’同等重要”错误。由原文“‘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可知,“写”与“不写之写”是有主次之分的。B.“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并没有说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根据作者所写的内容来解读。C.“使读者很难探求真相”错误。《红楼梦》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让读者自己去揣摩。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第一段首先说到《红楼梦》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所以第一段是一个总说的段落。第二段首先说到“‘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然后解释“写”和“不写”的辩证关系。第三段说到应该如何理解“不写之写”,作者认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所以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第四段以《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和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为例来解释“不写之写”。第五段联系《红楼梦》具体阐释“不写之写”的妙处。所以这一部分举《红楼梦》宝玉和莺儿的对话来分析“不写之写”的妙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林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如同一个疾雷,心里五味陈杂,迷迷痴痴,五内俱焚,黛玉哇地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林黛玉要死了,等着宝玉来看他。她多么想再看宝玉一眼,但是,黛玉等到最后,也没见宝玉的人影,黛玉用尽最后的力气茫然的对着黑暗,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然后就咽气了。宝玉的通灵宝玉是要有块金的来配的,宝钗恰好就有个赖头和尚给的金锁。宝黛的木石前盟在被世人看好的金玉良缘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为此忧心的黛玉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如世人所愿,贾宝玉和薛宝钗婚事一定,在众人的祝福下热热闹闹的操办婚事。而就在他们入洞房的那天夜晚,潇湘馆却是另一番景象,病入膏肓的林黛玉奄奄一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林黛玉既有哀怨,又有难舍,万念俱灰、伤心欲绝,也许临终想说的是“宝玉,你好狠的心啊”。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虽然相互爱着对方,但却走不到一起,无疑是最遗憾的事。而贾宝玉最终被安排和薛宝钗成亲,这点无疑是打击到了林黛玉。当林黛玉听到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也许也会想到宝玉也会因此而伤心难过,既想到自己,又想到宝玉,五味杂陈,融为一团,也许会说“宝玉,宝玉,你好苦命”。(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断魂筑

蔡楠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贵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太子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仿佛决定了什么,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威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顾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威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来粉饰装点大秦的一统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的手下发声委婉的时候,他微笑。他满足于君临四方威加海内,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的时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我发声激昂的时候,他狂笑。他感叹一个曾经的私生子,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终于让天下最好的乐师最美的乐曲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上,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你却偏偏……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荆轲死后,高渐离内心十分悲痛,作为一名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无奈愤懑的情感。C.高渐离改名“燕惜”,在酒楼做酒保,弄筑的手指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反映亡国后的他放弃尊严自甘堕落。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7.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B.燕惜再次击筑演奏时,换上华服,整容净面,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音乐的尊重。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一心复仇,击筑时故意唱起《易水歌》,从而暴露身份。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了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8.小说中的高渐离除了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之外,其形象还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9.《战国策》中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叙述这件历史故事,却使用了古乐器“筑”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有政治远见。从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行为,能预知燕国不保。

②怀念故友,眷恋故国。忆起荆轲刺秦失败的伤感,对燕国的眷恋,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此时从心底发出的音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回忆里的荆轲和燕国再次撞击他的心灵。

③以死报国,刺杀秦始皇。忠于燕国,从刺秦失败的遗憾,对燕国不变的忠贞可看出。9.①从人物形象上看,让静物“筑”开口。通过对“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

②从主旨上看,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

③从表达效果上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视角独特,引人入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他放弃尊严自甘堕落”错误。根据原文“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可知,高渐离一直没有忘记亡国之痛,并没有因为生活放弃尊严自甘堕落。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击筑时故意唱起《易水歌》”错误,根据原文“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可知,应是“不由自主地唱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可得知,高渐离有政治远见,能通过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做法,预知燕国不保。根据原文“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薰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可以看出,高渐离与荆轲感情深厚,从他后面缅怀荆轲,以及文章后面他不惜牺牲生命刺杀秦始皇报仇的行为,可以看出他重情重义,眷恋故国。根据原文“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虽然高渐离后来到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身边击筑,在外人看来似乎飞黄腾达,但高渐离最终却做出了行刺秦始皇的选择,并最终为此殒命,由此可见,他忠于燕国,以死报国。【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叙述视角与叙述特色的能力。作品以“筑”这一物的视角进行叙述,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高渐离能看到的事物,也能看到高渐离看不到的事物,甚至还能通晓高渐离的内心所想,衬托了高渐离惜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如“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筑”作为高渐离身边的事物,不仅能看到高渐离的言行举止,还能看破高渐离迫于时势外在伪装下的真实想法,如“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正是这些内心所想,促使高渐离不断做出新的选择,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文章表现的虽是高渐离这一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平经历,却没有从他的视角展开描写,而是从他身边与之形影不离的“筑”入手,这不仅充分体现高渐离音乐人的身份,并且也是作为高渐离最终击杀秦始皇不成含恨而去的见证,这一视角另辟蹊径,使文章充满新意。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二)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绝其甬道而绝江河(《劝学》)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D.不如因善遇之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纪”是以王朝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B.字,又称表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而古代女子在十八岁行笄礼,则无需取字。C.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D.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英勇无畏。在巨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C.项伯重情重义。他得知项羽有意杀刘邦,立即给张良通风报信,劝其随自己一起逃命。D.刘邦善于应变。他为了笼络项伯,果断提出要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4.项羽为何在已经成功突围的情况下,宁肯自刎而死,也不愿渡江求生呢?请结合选文(一)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B11.B12.B13.(1)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2)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14.(1)他认为自己走投无路是上天的旨意,已无力回天;(2)征战致使江东子弟损兵折将,他愧对江东父老感到,不愿再起战火破坏他们的生活;(3)他是个高傲自尊的人,不肯接受失败,宁肯自刎而不受辱;(4)他慷慨赴死,保全自己英雄气节,令后人赞颂;(5)他沽名钓誉,不愿做临阵脱逃之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绝:断绝、毁掉。句意:但是能横渡江河。绝:横渡。B.句意: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顾:回头看。句意: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顾:回头看。C.句意: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谢:谢罪或道歉。句意: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谢:道谢、拜谢。D.句意: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因:介词,趁着,借(机)。句意: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因:接着、然后、于是、就,承接关系的连词。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古代女子在十八岁行笄礼,则无需取字”错,古代男子行冠礼应是20岁。古代女子也取字,一般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错,此人被烹煮的原因是讽刺项羽沐猴而冠。原文有“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乃”,于是;“购”,悬赏征求;“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邑万户”,定语后置句,“万户邑”;“为”,动词,成全;“若”,你的。(2)“所以”,……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筛选整合信息要点的能力。在原文中找到项羽不肯渡江时所说的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独不愧于心乎”,意思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可见,他首先认为自己穷途末路,是“天之亡我”,对于自己的命运前途已不报希望;其次,他觉得羞愧,自己率领的江东子弟尽皆覆没而只余自己一人独回,无颜见江东父老。从他的语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行为“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可见,他是一个自尊心极高的人,无法忍受一败涂地的结局,宁肯自刎也不愿受辱。从“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可见,他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风度气节,以武力证明自己并非“战之罪”,慷慨赴死而流芳百世,既可以说他坚守气节,也可以说他有点沽名钓誉。参考译文:(一)项籍是下相人,字羽。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秦二世三年,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黄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胜利,陈馀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过了几天,项羽带兵向西到咸阳屠城,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并且放火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烧了三个月还不灭。然后,项羽就带着抢来的宝贝和女人东归。有的人向项羽建议说:“关中之地,四周有山河阻隔,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立都城,以成霸业。”项羽看到秦朝的宫室已经被烧得残破不全,心里面又想回家,就说:“取得富贵而不回家乡,就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在夜里走路一样,有谁知道呢?”提建议的人就说:“别人都说楚国人他徒有其表,果然是这样”。项羽听了后,就把这个人给烹杀了。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就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二)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说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5.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渐"字极妙,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行,借以诉离怨别恨,“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哀愁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16.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答案】15.D16.①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②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③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紧扣‘梦’字”错。从词中来看,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如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处处扣住“恨”来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意思是“离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进入眼帘的都是凄凉景象,心内都是烦闷”,写出了离别后主人公不知心上人在何处,到哪儿去的担心和忧愁。“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意思是“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水面宽阔,鱼儿深藏,到何处去寻问你的音讯”,可以看出分别之后,不知心上人的行踪,书信全无,这让诗中的主人公有一种欲诉无人听的愁苦。诗句“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意思是“故意斜倚着单枕想到梦中将你寻觅,可惜梦没有做成,灯芯也化为灰烬”可以看出,女主人中收不到心上人的书信倍感苦闷,想通过做梦的方式让情人入梦,但是也做不到,更让主人公更加苦闷。(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在《<论语>十二章》中鲜明体现出了孔子的义利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在《将近酒》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意象,在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的感叹,也抒发着对年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无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陈王昔时宴平乐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流水落花春去也⑥.天上人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喻”“谑”“潭”等。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气温的降低会刺激机体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①。但在保暖的同时,血管的收缩又导致血压升高,②,如果心脏负担太重,就加大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研究表明,气温降低10摄氏度,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7%。③?方法是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注意做好保暖很重要。在寒冷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大家更愿意喝酒及摄入高热量食物,这必然导致血脂升高,疾病发生。针对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只吃低盐低脂清淡的食物,减少饮酒,适度运动。这样,我们就既能抵御寒冷、保持健康体魄,还能让身材越来越优美。18.下列对材料第二段的逻辑错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抵御寒冷,大家更愿意喝酒”因果关系不恰当,喝酒未必是这个原因。B.“这必然导致……疾病发生”绝对化,前文提到的做法不一定导致这个结果。C.“只吃低盐低脂清淡的食物”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前文的说法相矛盾。D.“还能让身材越来越优美”的推断没有确切的依据,“越来越”的说法不准确,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A19.示例:起到保暖的作用②增加了心脏的负担③那该如何应对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喝酒未必是这个原因”说法错误。喝酒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抵御寒冷确实是其中一个原因。原文说法不存在逻辑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从而减少皮肤散热”可知,“减少皮肤散热”就会使体温下降速度减缓,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故①中可填入“起到保暖的作用”。第二空,从后文“如果心脏负担太重”可知,“血管的收缩又导致血压升高”所导致的后果是心脏负担加重。故②中可填入“增加了心脏的负担”。第三空,根据后文“方法是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注意做好保暖很重要”可知,③中所填句子是一个问句,是关于如何应对心脏病的问题,可以填入“那该如何应对呢”。(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它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便是成长于斯;也不缺少名种精美的制造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这些“中国制造”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③、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金,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