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授课讲义_第1页
探究课《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授课讲义_第2页
探究课《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授课讲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课《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基于史料研读追寻历史真相导入新课: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最终被司马光废除了,因此,我们一般都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司马光的反对。大家都习惯了从客观上分析原因。那么,变法的失败有没有主观因素呢?明朝末年冯梦龙写的话本小说《警世通言》。小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王安石带着官员微服私访,他来到一户老太家门口,看见老太正在喂猪。老太太口中喊到:“罗,罗,罗,拗相公来疽'两头猪听到叫声,奔过来吃食。老太的婢女叫到:“王安石来。”于是一群鸡跑过来吃食。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你们怎么看?小说是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存在着虚构情节,但宋朝的小说纪实性很强,作为史料也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今天,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史料解读来探讨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并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自主学习1.分辨史料判别研究价值“史料”即历史资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的类型很多,有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等。按照史料的性质,我们通常把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一般指原始史料,即事件亲身经历的人留下的史料,二手史料是后人撰述的史料。通常情况下,一手史料的价值会更高一些。要运用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就要分辨历史资料的性质。请看下面一段史料。材料1:(司马光说)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或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俄鼎镬无如也。及宾客僚属竭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弗色然加怒,或垢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安石行文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捐狭少容。——《宋史•孙固传》材料2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属于哪类史料?请讲出理由?它们的研究价值如何?史料1中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的?请谈谈司马光评价的客观性?分析:材料1是王安石变法当事人司马光的一段话,应该属于一手的文献史料,根据史料的性质它有着很高的价值。材料2是二手史料,是近代史学家的学术著作。虽然不是原始史料,但是经过钱穆对中国通史的原始史料进行考证、科学分析研究得出的著述,因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史料1主要反映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个人品格的抨击。司马光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他撰写的《资治通鉴》被历史学家奉为信史,我们应该承认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但这则史料仅从王安石个人品格来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并不能客观地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代表人物,他的评价肯定带有个人主观倾向。我们在解读史料时要看评价者的立场、看问题的态度和利益关系,这是解读史料必须注意的问题。总之,不管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都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至于价值如何,要具体分析。自主学习2.解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在了解了不同史料的分类和价值后我们尝试着用史料来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后代许多政治家、史论家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作过多种探索,形成诸多结论。问题3:下面材料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的?这些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各是什么?材料3: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符合伦理规范的经济行为)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朱熹作为一位大学者在评价王安石时非常注重理性?有何表现?他在分析失败原因时和司马光一样仍从哪一个角度入手?是什么原因?他也认识到王安石注重任用支持改革的人但有些人支持改革的动机不纯,不是为了升官就是为了搜括民财。变法变成贪官的生财之道。王安石重用的朝中主要官员最后在《宋史》中全部写进《奸臣传》探究结论一: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总结启示:如果用人不当,则会出现腐败。善用贤人,反对腐败关系到改革成败;另外他性格固执,听不得不同意见,把朝中重臣司马光、欧阳修等人赶出朝廷。王安石本来是一个有很多朋友的人,搞了个变法后,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这就说明改革者要有宽容的心态,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材料4:从熙宁二年(1069)七月六路均输法开始,到熙宁六年(1073)六月的短短四年间,共颁布了大小十一项新的立法,其中像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措施,在宋王统治区全面推开。——姚治勋《排斥异己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材料3从王安石个人因素来分析的.但也有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之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并不是个人因素,那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除个人因素外,还有哪些呢?材料4说明王安石的改革措施不能循序渐进,稳步推行,而是急于求成。探究结论二:改革政策急于求成。启示:改革措施循序渐进,稳步推行;材料5: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葛金芳《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材料5是从哪个角度分析原因的?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个角度说明.王安石的指导思想是〃富民1旦宋神宗借王安石的变法聚敛财富,使得变法“富民”的指导思想改变为"富国”,使王安石〃富民〃的抱负无法实现,这才是变法失败的终极原因。探究结论三:指导思想发生改变。民富,才是国强的基础。材料6:王安石变法的蜕变与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的固有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北宋是地主私有经济确立、官僚政治制度空前发展的朝代,……虽然统治危机为变法提供了客观需要,但是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就表明北宋地主阶级已丧失自救的能力和资格,王安石变法悲剧的历史根源便在于此。——袁诚玉《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材料6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王安石面临的是庞大而又腐败的官僚政治制度,而这种制度又深深植根于封建经济中。腐败的官僚体系使得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沦为各级官吏聚敛财富的工具。我们应该深入到社会的深处来探究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探究结论四:腐败官僚政治体制。对于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呢?不同的人,由于他的立场不同或观察历史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甚至所处的时代不同,搜集的史料也可能会有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历史解释。所以,我们通过对不同材料、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会有新的、多元的、全面的认识。自主学习3.运用史料论证历史观点我们不仅可以从史料中理解问题,还可以把历史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历史观点。因为史料对论证历史观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常说“史论结合”就是要重视史料的证据作用。下面我们尝试着用史料来论证历史观点。我们常常会用史料论证教材中的观点,如课文中引用青苗法和募役法的史料论证变法加重人民的负担。我们还应该善于用史料去质疑教材中的观点。历史教材中的观点主要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认识。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会有新的认识。中学课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甚至有人认为司马光等人反对变法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保守派、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材料7:变法派和反对派的对立不是中小地主和大地主间的阶层对立,而是北宋统治危机来临时,地主阶级关于统治方针和方法分歧的政治派别对立。变法派尤其是王安石认为危机根源于传统政策的弊病,主张破因循守旧、改变祖宗成法,选任革新人才,制定推行新法。反对派则反对大幅度调整政策和起用新人。——袁诚玉《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材料8:司马光看到了“害农者政”,认为“为今之术,劝农莫如重谷,重谷莫如平籴……如是则谷重而农劝,虽有饥谨,常无流亡盗贼之患矣”——摘自《资治通鉴》问题5:结合材料7、8评述上述观点。由此可见,司马光也是主张变法的。由材料7、8可见,论证结构提示:(1)他们的分歧是什么?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分歧在于统治方针和方法的差异,即改革什么和如何进行改革,利用材料进行说明.但仅凭材料7还不能完全证实这一观点,还需提供材料证明.如在解决财政危机这一问题上,王安石主张开源,而司马光主张节流.⑵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分歧是主张改革派与守旧派的对立吗?不能简单地说司马光反对改革,更不能说他是守旧派或顽固派。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欧阳修、司马光他们也曾经主张改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司马光就财政危机问题就提出了改革主张,不能认为提批判意见就是反对改革,就是守旧派和顽固派。(3)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改革派和守旧派的矛盾,更不能说明司马光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不能简单地把人进行阶级分类光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