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Word版含解析二、鹏之徙于南冥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坳(ào)堂之上而(nénɡ)征一国

抟(tuán)扶摇而上数(shuò)数(shuò)然

芥(jiè)为之舟泠(línɡ)然

莫之夭阏(è)爝(jué)火

榆枋(fānɡ)姑射(yè)山

蟪(huì)蛄(ɡū)(kuànɡ)

穷发(fà)之北无用而掊(pǒu)之

斥(yàn)鬻(yù)技百金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

(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3)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

(4)三飡而反(“飡”,同“餐”)

(5)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

(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别)

(7)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8)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区分,辨别)

(9)旬有五日而后反(“反”,通“返”)

(10)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11)而爝火不息(“息”,通“熄”)

(12)藐姑射之山(“藐”,通“邈”,远)

(1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欺骗)

(14)犹时女也(“女”,通“汝”)

(15)世蕲乎乱(“蕲”,通“祈”,祈求)

(16)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分分”,通“纷纷”)

(1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

(18)或不免于洴澼(“”,同“纩”,新丝棉絮,也泛指绵絮)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辩

(2)实

(3)致

(4)而

(5)焉

(6)其

(7)之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3)腹犹果然

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作连词

(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弯曲而上的旋风

今义:羊的角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寿命长的

今义:腊月二十三、春节

(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很多人

(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义:不追求名声

今义:不为世人所知的

(9)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古义:不超过

今义:副词,表示范围小,或连词,表转折

(10)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及花纹

今义: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②泛指著作。

(11)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古义:指大江大湖

今义:①旧时泛指四方各地。②旧时指各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2)置杯焉则胶(名词作动词,搁浅)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动词,向上飞)

(4)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5)时则不至(名词作状语,有时)

(6)此亦飞之至也(动词作名词,极点)

(7)然后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8)而我犹尸之(名词作动词,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9)鹪鹩巢于深林(名词作动词,筑巢)

(10)其坚不能自举(形容词作名词,硬度)

(1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长处)

(12)越有难(形容词作动词,发动战争)

(13)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名词作动词,发光)

(14)吾惊怖其言(为动用法,为……惊讶、震惊)

(15)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实,形容词作动词,充实,填满)

(16)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作用)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译文: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池子。

(2)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译文:然而它将要飞往什么地方啊!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译文: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译文:蝉和小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

译文:在堂上的低洼之处倒一杯水。

(6)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译文:他还依靠什么呢!

(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

译文:有一个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

(8)鹪鹩巢于深林。(状语后置)

译文:鹪鹩在深林里筑巢。

(9)吾闻言于接舆。(状语后置)

译文:我听楚狂人接舆谈话。

(10)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省略句)

译文: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漂浮于江湖之上。

[整体·感知]

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文章最后,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它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其中所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1.分析文中描写大鹏形象的意义。

【答案】作者对“大鹏”的态度是矛盾的。首先作者对大鹏进行了否定,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同时,又是热爱的。作者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

大鹏形象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无法逾越的悲哀。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但有所求的心灵无法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庄子为何“笑”万物?在庄子看来,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答案】因为万物都“有所待”,都不能做到“逍遥游”,所以庄子认为他们是可笑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在庄子看来,只有任其自然,随其变化,无乎所待,以游无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只有其文中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了,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庄子认为,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

3.许由不受天下的故事,能说明什么?

【答案】说明“圣人无名”。尧在儒家思想中是圣君贤王的象征,但在庄子这里却成为被嘲弄的对象,直到他拜见一得道的高士,做到了忘记天下,才达到了“无己”的高度。而隐士许由超脱世俗,轻视名利,才是道家理想中的“圣人”。

4.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可做怎样的理解?

【答案】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优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和困惑。

5.结合本文探究庄子作品的写作艺术。

【答案】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庄子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深邃的思想,创造出一种宏伟瑰丽的艺术境界。如“北冥之鲲”“化鲲为鹏”及“野马”“尘埃”构成无比壮丽、雄伟、奇特、生动、鲜明而又瞬息万变的画面。想象的奇特丰富,夸张手法的神奇,语言的绚烂多彩令人惊叹。

借用寓言说理,如庄子用大量寓言将“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如鲲、鹏、学鸠、斥等。

比喻手法的运用。庄子的比喻往往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腐朽为神奇。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比喻大鹏在空中激荡起的尘雾,接着用人们仰视高空的碧远比喻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下视时的所见。

对比手法的运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空间上的概念,“几千里”“几万里”“坳堂”“数仞”;二是时间上的概念,“五百岁”“八千岁”“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的意思,意为只需一日之粮。飡,同“餐”。果然:饱的

样子。宿舂(chōnɡ)粮:出发前一宿捣米储食。舂,

的虫。晦(huì):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shuò):阴历每

月的第一日。蟪蛄(huìɡū):一种蝉科动物,据说春生

彭祖:传说中尧时候的人物,历经夏、商、周,活了八百多岁。乃今:到如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闻名。久,长寿。特:独。

得的样子。举:全。誉之:赞美他。劝:勤勉、努力。非之:责怪他。沮(jǔ):灰心、失望。内:指自身本性。外:指外物。辩,通“辨”,区

主张无名的,把自己比喻成小火把,把天子看成累赘。息:通“熄”。浸灌:人工灌溉。泽:滋润大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这里指在其位而无所作为。缺然:歉然,心中不安的样子。致:归还,交还。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唱歌的小鸟。偃鼠:即鼹鼠,田鼠。庖人:泛指厨师。祝: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樽俎:代指主祭者的职

都是寓言人物。接舆:楚国隐士,这里充当寓言人物。无当:不着边际,不切实际。返:不回来,意指说到哪里是哪里,收不回来。河汉:天河,银河。大有径庭:比喻彼此差别很大、极为不同。径,门外路。庭,堂阶前的地坪。藐:通“邈”,远。绰约:形容体态美好。处子:即处女。四海:古代以中国四周环海而称为四海,即指天下或全国各地。疵疠:灾害、疾疫。狂:通“诳”,欺骗。文章:华美的色彩和花纹。时:借作“之”,语助词。女:通“汝”。蕲:通“祈”,祈求。乱:治理。弊弊焉:即弊弊然,辛苦经营的样子。大浸:大水。稽:至,到。秕糠:比喻没有价值的或无用的东

…………

洴澼(pínɡpì):漂洗。(kuànɡ):同“纩”,指新丝绵絮,

也泛指绵絮。有难:发难,指军事进攻。使之将:派他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33852065】

①而后乃今培风②而爝火不息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

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

C.②④⑤D.②④⑤⑥

【解析】①“培”通“凭”。②“息”通“熄”。④“辩”通“辨”。⑤“而”通“能”。⑥“辩”通“变”。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解析】A项,“不过”的意思是“不超过”,而在现代汉语中“不过”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B项,“果然”的意思是“吃饱的样子”,而在现代汉语中“果然”的意思是“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无力”的意思是“没有力量”,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D项,“文章”的意思是“错杂的花纹”,而在现代汉语中“文章”指“作品,著作”。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D.奚以知其然也

【解析】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C项,目的连词,译作“来”。例句与D项均为介词,“凭”。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南冥者,天池也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解析】C项,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往南飞。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3852066】

A.

B.

C.

D.

【解析】A项,到;适合。B项,副词,就;代词,这。C项,什么;厌恶。D项,均与前面的“其”组成固定结构,表选择,译成“是……,还是……”。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33852067】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B.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C.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D.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解析】“蓬头突鬓垂冠”三个并列短语,意思是“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垂冠”断到后句,因此排除A、D项;“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意思是“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句子太长应该断开,“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句中“上……下……”形成了并列句式,应断开,排除B项。

【答案】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与皇帝相当,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天子,即天之嫡长子。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C.四夷,古代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五行指木、火、土、金、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解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答案】A

8.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第一步:对照原文,逐项研究。第二步:找出错误,排除错误选项。A项,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C项,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第三步:确定答案。

【答案】B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译文:

(2)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译文:

【答案】(1)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

(2)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有三千多剑士聚集在门下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一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上说服大王就违背了大王的意图,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会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上说服大王,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眼中只有剑士。”庄子说:“好,我擅长用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去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文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带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用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文王说:“您到馆舍歇着吧,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见庄子。文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文王说:“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种剑,只等王选用,请先说后试。”

文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文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做剑尖,以清廉之士做剑刃,上顺应自然规律,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文王说:“平民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之剑,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上能斩断颈项,下能剖裂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并无益处。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如此。”

文王就拉他走上宫殿。厨师上菜,文王围绕着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们都自杀在他们的住处。

三、语言表达

10.请根据铁凝的回答内容,推测记者所提的问题。

记者:

铁凝:在今天俄罗斯的图书市场上,孔子、孟子、庄子的作品都不难找到,他们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从《诗经》到《红楼梦》《聊斋》等古典文学名著,大多都已有俄文译本。除此之外,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如鲁迅、矛盾、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也已为俄罗斯读者耳熟能详。但是有关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俄译本,却还不多见。今天的俄罗斯作家所关注的主要是俄罗斯的现实,其次是西方的文化,然后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总体上讲,俄罗斯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规模都非常小,也可以说是很不够的,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答案】“您怎样评价中俄两国文学界的交流现状呢?”或“中国文学在当今俄罗斯有着怎样的影响?”

四、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故夫知效一官……圣人无名”,完成11~14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夫知效一官效:授予

B.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努力

C.犹有所待者也待:等待

D.乘天地之正乘:利用

【解析】C项,待:依靠。

【答案】C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B.

C.D.

【解析】A项,因果连词,因而;转折连词,却。B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副词,将要;递进连词,并且。D项,介词,在;介词,对于。

【答案】B

13.对本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仍然嗤笑他们,并没有向他们学习,庄子认为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没有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解析】A项,庄子认为这是可取的。B项,“懈怠”表述不当,应是表明他的修养到了一种境界。C项,“超然脱俗,树立至德”不当,宋荣子并未达到这种境界。

【答案】D

14.你认为庄子所说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

【答案】“逍遥游”指的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达到这种境界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