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测导线测量技术方法_第1页
公路勘测导线测量技术方法_第2页
公路勘测导线测量技术方法_第3页
公路勘测导线测量技术方法_第4页
公路勘测导线测量技术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勘测2-1测量符号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字母(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或汉语拼音字母(国家标准)表示。当该项工程需引进外资或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每一公路项目应采用一种符号。常用公路测量符号如表6.1-1所示。公路测量符号表2-1名称英文符号汉语拼音符号备注交点I.P.JD转点T.P.ZD导线点R.P.DD圆曲线起点B.C.ZY直圆圆曲线中点M.C.QZ曲中圆曲线终点E.C.YZ圆直复曲线公切点P.C.C..GQ公切第一缓和曲线起起点T.S.ZH直缓第一缓和曲线终终点S.C.HY缓圆第二缓和曲线起起点C.S.YH圆缓第二缓和曲线终终点S.T.HZ缓直反向平曲点P.R.C..FGQ反拐曲变坡点P.V.I..SJD竖交点竖曲线起点B.V.C..SZY竖直圆竖曲线终点E.V.C..SYZ竖圆直竖曲线公切点P.C.V..C.SGQ竖公切反向竖曲线点P.R.V..CFSGC反竖拐曲比较线标记A、B、C…A、B、C…冠在比较线桩号号前改线、改移、差差错改正RG冠在里程桩号前前公里标KK冠在里程桩号前前续上表名称英文符号汉语拼音符号备注转角△左转角△L右转角△R缓和曲线角β缓和曲线参数AA平、竖曲线半径径RR曲线长(包括缓缓和曲线长长)LL圆曲线长LcLy缓和曲线长LsLh平、竖曲线切线线长(包括括设置缓和和曲线所增增切线长)TT平曲线外距(包包括设置曲曲线所增外外距)、竖竖曲线外距距EE校正值(两切线线与曲线长长度的差值值,包括设设置缓和曲曲线所引起起的变动)DJ校超高值HsHc超高缓和长度LrLc加宽缓和长度LwLj横坐标XX纵坐标YY方位角θ计算方位角Θc方向角ZΨ计算方向角ZcΨj水准点B.M.B.M.高程EL.EL.设计高程D.EL.D.EL.路基宽度BB用地界R/M(R.OO.W)YDJ用地界路面宽度bb路基加宽度BwBj路面加宽度bwBj续上表名称英文符号汉语拼音符号备注流量QQ流速、计算行车车速度VV设计水位D.W.L.SW设位历年最高洪水位位H.W.L.GW高位多年平均洪水位位M.F.L.PW平位历史最高流冰水水位H.I.W.LL.BW冰位历史最高潮水位位H.T.W.LL.CW潮位通航水位N.W.L.HW航位普通水位O.W.L.TW通位测量时水位S.W.L.LW量位地下水位U.W.L.DW地位东EE南SS西WW北NN左LL右RY面积AA填高FT填挖深CW挖填面积AFAT体积VV长L,1L宽B,bB,b高H,hH,h厚d,δd,δ直径D,dD,φ半径R,rR,r三角点△△GPS点eq\o\aac(○,△)eq\o\aac(○,△)2-2测量标志和记录一、测量标志1.标志的种类和用途(1)主要控制桩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图6.2-1主要控制桩材料及规格尺寸单位:cm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格如图6.2-1所示;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图6.2-1主要控制桩材料及规格尺寸单位:cm(2)一般控制桩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断链桩及其他构造物控制桩等。一般控制桩为5cm×5cm×(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3)标志桩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标桩。标志桩为(4~5)cm×(1~1.5)cm×(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2.标志的埋设(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3)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应面向被指示桩。(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用红油漆标注“○”9直径5cm)记号。(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3.标志的书写(1)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2)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标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标志的名称及桩号。(3)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4)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5)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4.水准点桩(1)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与规格如图6.2-2所示。混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2)位于山区岩石地段的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岩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物的顶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面上“回”(8cm×10cm)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锉成球面,水准点桩与主要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其球形顶面应刻成“+”字记号。图6.2-2水准点桩材料及规格尺寸单位:cm(3)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时尽量利用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前面应冠以D;如同一编号水准点需增加,增加的水准点后应冠A、B……。图6.2-2水准点桩材料及规格尺寸单位:cm(4)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5.标志的保护(1)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40cm×40cm×40cm土堆和石堆并利用明显参照物作为指向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标志简图。(2)一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点桩及其它控制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6.标旗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水准点等,应设置标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m。二、测量记录(1)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2)没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3)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4)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5)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出与手薄相同的内容及各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6)测量结果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时,对输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7)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2-3平面控制测量一、一般规定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2.平面网主控网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应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4.平面控制网的主控网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表6.3-1的规定。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6.3-1等级公路路线控制测测量桥梁桥位控制测测量隧道沿外控制测测量二等三角、一级级GPS——>5000m特大大桥>6000m特长长隧道三等三角、三等等导线、二二级GPS——2000~50000m特特大桥4000~60000m特特长隧道四等三角、四等等导线、三三级GPS——1000~50000m特特大桥2000~40000mm特长隧道道一级小三角、一一级导线、四四级GPS高速公路、一级级公路500~10000m特大大桥1000~20000mm中长隧道道二级小三角、二二级导线二级以下公路<500m大中桥桥1000m隧道道三级导线三级及三级以下下公路————5.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主要有GPS所用的WGS-84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1)WGS-84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①地球椭球基本参数长半径a=6378137m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108m3/S2二阶带谐系数G2.0=-484.16686×10-6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10-11rad/s②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短半径b=6356752.3124m扁率a=1/298.247223563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7999013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6739495642227椭球正常重力位u0=62636860.8497m2/s2赤道正常重力ge=9.8703267714m/s2(2)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物理常数①地球椭球基本参数长半径a=6378140m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108m3/s2二阶带谐系数J2=1082.63×10-6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10-11rad/s②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短半径b=6356755.2882m扁率a=1/298.257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499959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椭球正常重力位u0=62636830㎡/s2赤道正常重力ge=9.870318/s2③大地原点西安市以北60km的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称之为西安原点。大地原点的坐标是利用1954北京坐标系的坐标(按新测的原点网推算),并按定位参数转换的坐标。④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该高程基准是以青岛验潮站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点,水准原点高出黄海平均海水面72.289m。(3)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径a=6378245m短半径b=6356863.0188m扁率a=1/298.3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3421622966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8525414683高程基准是青岛验潮站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6.平面控制网坐标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3°带平面直角坐标投影系;(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①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何带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③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大桥、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7.大型构造物的控制网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基本身的精度。二、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三角测量技术规定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2的规定。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3.2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角闭合差(”)测回数DJ1DJ2DJ3二等3.0±1.01/25000001/1200000±3.512————三等2.0±1.81/15000001/700000±7.069——四等1.0±2.51/10000001/400000±9.046——一级小三角0.5±5.01/4000001/200000±15.0——34二级小三角0.3±10.01/2000001/100000±30.0——132.控制网的角度各等级控制网应应布设为近近似等边三三角形的网网(锁),三三角形内角角一般不小小于30°,受限制制时亦不应应小于25°。3.加密网可采用插插点的方法法交会插点点位应应在高等三三角形的中中心附近。同同一插点各各方向距离离之比不得得超过1:3。对于单单插点,三三等点应有有六个内外外交会方向向测定,其其中至少有有两个交角角为60~1120的外方向向;四等点点应有五个个交会方向向,图形欠欠佳时其中中应有外方方向。对于于双插点,交交会方向数数应两倍于于上述规定定(其中包包括两待定定点间的对对向观测方方向)。4.小三角布设要求求一、二级小三角角可采用线线形锁,线线形锁宜近近似于直伸伸,传距角角应>40°且<100°,三角形形的个数不不得多于8个,超过8个时,应应增加基线线边。三、三边测量的的主要技术术要求三角测量具体规规定如下::(1)三边测量的技技术要求应应符合表6.3--3规定。三边测量的技术术要求表6.3--3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相对误差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相对误差二等3.01/2500000一级小三角0.51/400000三等2.01/1500000二级小三角0.31/200000四等1.01/1000000(2)各等级三角边边网的起始始边至最远远边之间的的三角形个个数不宜多多于10个。(3)为边各的应制应(4)四等以上的三三边网,宜宜在网中选选择接近100°的角,以以相应等级级三角测量量的测角精精度进行观观测作为检检核。其检检核的限差差应符合规规定。四、导线测量的的技术要求求(1)导线测量的技技术要求应应符合表6.3--4的规定。导线测量的技术术要求表6.3--4等级附和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m)每边测距中误差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回数DJ1DJ2DJ3三等302.0131.81/550000±3.6610—四等201.0132.51/350000±546—一级100.5175.01/150000±10—24二级60.3308.01/100000±16—13三级——————20.01/2000±30—12注:其中n为测测站数。(2)导线应尽量布布设成直伸伸形状,相相邻边长不不宜相差过过大。(3)当导线平均边边长较短时时,应控制制导线边数数。当导线线长度小于于表6.3--4规定长度度的1/3时,导线线全长的绝绝对闭合差差不应大于于13cm;如果点点位中误差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应大于52cm。五、GPS控制网的的技术要求求1.GPS控制制网分级及及技术标准准(1)根据公路及特特殊桥梁、隧隧道等构造造物的特点点及不同要要求,GPS控制网分分为一级、二二级、三级级和四级共共四个等级级。各级GPS控制网的的主要技术术指标规定定列于表6.3--5。GPS控制网的的主要技术术指标表6.3--5等级每对相邻点平均均距离d(km)固定误差a(mmm)比例误差b(pppm)最弱相邻点点位位中误差m(mmm)路线特殊构造物路线特殊构造物路线特殊构造物一级4.0≤105≤215010二级2.0≤105≤525010三级1.0≤105≤1025010四级0.5≤10≤2050注:各级GPSS控制网每每对相邻点点间的最小小距离应不不小于平均均距离的1/2,最大距距离不宜大大于平均距距离的2倍;特殊殊构造物是是指对测量量精度有特特殊要求的的桥梁、隧隧道等构造造物。(2)GPS控制网相相邻点间弦弦长精度按按式(6.3--1)计算::(6.3--1)式中:σ——弦弦长标准差差(mm);a——固定误差(mmm);b——比例误差(pppm);d——相邻点间的距离离(km)。2.GPS控制网设设计(1)GPS控制网网布设应根根据公路等等级及精度度要求、沿沿线地形地地物、作业业时卫星状状况等因素素进行综合合设计。(2)GPS测量采用用的WGS--84坐标系需需转换到平平面坐标系系,当投影影长度变形形不大于2.5ccm/kmm时,可直直接转换到到国家1954北京坐标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标系;当投投影长度变变形值大于于2.5ccm/kmm时,可转转换到公路路抵偿坐标标系。公路路抵偿坐标标系除可移移动中央子子午线外,还还可选择自自己的参考考椭球。但但所采用的的椭球中心心、轴向和和扁率应与与国家参考考椭球相同同。坐标系的转换关关系是根据据两坐标系系公共点的的坐标来确确定的。GPS控制采采用公路抵抵偿坐标系系进行坐标标转换时,应应确定以下下技术参数数:①参考椭球球的基本参参数;②中央子午午线精度值值;③纵横坐标标的差值;;④投影面正正常高;⑤测区平均均异常值;;⑥起算坐标标及起算方方位角。公路路线过长时时,可视需需要将其分分为多个投投影带,并并在各分带带交界附近近布设一对对相互通视视的GPS点。(3)同一公路工程程项目中的的特殊构造造物的测量量控制网,应应同该项目目的整个控控制网一次次完成设计计、施测和和平差。当当特殊构造造物测量控控制网的等等级要求高高时,应以以其作为首首级控制网网,先将首首级控制网网平差。然然后将首级级控制网点点作为该项项目整个控控制网(次次级网)的的固定点,参参与次级网网的平差。为为提高整个个GPS控制网的的精度,也也可首级控控制网直接接作为施工工进行统一一平差,但但平差后的的精度应满满足首级控控制网的精精度要求。(4)当GPS控制网作作为公路首首级控制网网,且需采采用其他测测量方法进进行加密时时,应每隔隔5km设置一对对相互通视视的GPS点。当GPS首级控制制网直接作作为施工控控制网时,每每个GPS点至少应应与一个相相邻点通视视。(5)GPS控制网应应由一个或或若干个独独立观测环环构成,并并包括较多多的闭合条条件。GPS控制网由由非同步GPS观测边构构成多边形形闭合环或或附合路线线时,其边边数应符合合下列规定定:①一级GPS控制网应应不超过5条;②二级GPS控制网应应不超过6条;③三级GPS控制网应应不超过7条;④四级GPS控制网应应不超过8条;(6)一、二级GPPS控制网应应采用网连连式、边连连式布网;;三、四级级GPS控制网采采用铰链导导线式或点点连式布网网。GPS控制网中中不应该出出现自由基基线。(7)GPS控制网应应同附近等等级高的国国家平面控控制网点联联测,联测测点数应为为不少于3个,并力力求分布均均匀,且能能控制本控控制网。当当GPS控制网较较长时,应应增加联测测点的数量量。路线附附近具有等等级高的GPS点时,应应予以联测测。同一公路工程项项目的GPS控制网分分为多个投投影带时,在在分带交界界附近应同同国家平面面控制点联联测。(8)GPS点需要进进行高程联联测时,可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准点重合,或GPS点与水准联测的方法。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各级GPS控制网的的高程联测测应不低于于四等水准准测量的精精度要求。3.GPS控制制网观测(1)技术指标GPS控制网观观测基本技技术指标规规定如表6.3--6项目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卫星高度(°)≥15≥15≥15≥15数据采集间隔(s)≥15≥15≥15≥15观测时间静态定位(miin)≥90≥60≥45≥40动态定位(miin)201510点位几何图形强强度因子(GDOP)≤6≤6≤8≤8重复测量的最小小基线数(%)≥5≥5≥5≥5施测时段数≥2≥2≥1≥1有效观测计划6644(2)观测计划①进入测区前,应应事先编制制GPS卫星可见见性报表,预预报表应包包括可见卫卫星号、卫卫星高度角角、方位角角、最佳观观测星组、最最佳观测时时间、点位位图形强度度因子、概概略位置坐坐标、预报报历元、星星历龄期等等。②观测作乐前,应应根据接收收机台数、GPS图形、卫卫星可见性性预报表编编制观测计计划。在实实施中,应应依照实际际作业情况况,及时作作出调整。③观测作业后,应应及时绘制制联测草图图以备后续续作调度使使用。(3)作业要求①观测组必须执行行调度计划划,按规定定的时间进进行同步观观测作业。观观测人员必必须按照GPS接收机操操作手册的的规定进行行观测作业业②天线安置在脚架架上直接对对中整平时时,对中精精度为1mm。天线安安置在占见见标上时,应应将标志中中心投影至至基板上,然然后在基板板上对中整整平。如现现标项部对对信号有干干扰,应卸卸去。③每时段观测应在在测前、测测后分别量量取天线高高。两次天天线高之差差应不大于于3mm,并取平平均值作为为天线高。观观测时应防防止人员或或其它物体体触动天线线或遮挡信信号;④接收机开始记录录数据后,应应随时注意意卫星信号号和信息存存储情况。当当接收或存存储出现异异常时,应应随时进行行调整,必必要时应及及时通知其其它接收机机以调整观观测计划;;⑤在现场应按规定定作业顺序序填写观测测手簿,不不得事后补补记。经检检查所有规规定作业项项目全部完完成,且记记录完整无无误后方可可迁站;⑥每日观测结束后后,应将外外业数据文文件及时转转存到磁盘盘上,不得得作任何剔剔除或删改改。磁盘应应贴好标签签,并妥善善保存。4.GPS基线线解算和检检核(1)基线解算中所所需的起算算点坐标,可可按下列顺顺序选用::①国家或其它等级级高的GPS控制网点点的既有WGS--84坐标值;;②国家或其它等级级高的控制制点转换至至WGS--84后的坐标标值;③GPS单点定位位观测2h以上的平平差值提供供的WGS--84坐标值;;(2)当GPS控制网点点间距离小小于20km时,可不不考虑对流流层和电离离层的修正正;当大于于20km时,每时时段应于始始、中、终终各观测一一次气象元元素,并采采用标准模模型加入对对流层和电电高层的修修正。(3)采用M台接收收机同步观观测时,每每一时段应应解算出M(M-I)/2条GPS基线向量量边,并计计算出该观观测时间段段的同步环环坐标分量量团合差。当当各基线的的同步观测测时间超过过观测时间间段的80%时,其闭闭合差值应应符合式(6.3--5~8)的要求求。Wx≤(/5)σ(6.3--5)Wy≤(/5)σ(6.3--6)Wz≤(/5)σ(6.3--7)W=≤σ(/5)σ(6.3--8)式中:W——同同步环坐标标分量闭合合差(mm);σ——弦长标准准差(mm);n——同步环中的边数数。当各基线同步观观测时间为为观测时间间段的40%~~80%时,其同同步环坐标标分量闭合合差可适当当放宽。当各基线同步观观测时间不不少于观测测时间段的的40%时,应按按异步环处处理。(4)由独立观测边边组成的异异步环的坐坐标分量闭闭合差应符符合式(6.3--9~122)的规定定。Vx≤3σ(6.3--9)Vy≤3σ(6.3--10)Vz≤3σ(6.3--11)V≤3σ(6.3--12)式中:V——异异步环坐标标分量闭合合差(mm);σ——弦长标准准差(mm);n——同步环中的边数数。当网中有两个或或两个以上上已知点时时,应按上上式计算已已知点之间间的附合闭闭合差。(5)同一条边任何何两个时段段的成果互互差,应小小于GPS接收机标标称精度的的2倍。(6)当检查或数据据处理时发发现观测数数据不能满满足要求时时,应对成成果进行全全面的分析析,并对其其中部分数数据进行补补测或重测测,必要时时全部数据据应重测。5.GPS控制制网平差计计算(1)平差时应首先先以一个点点的WGS--84系坐标作作为起算依依据进行无无约束平差差,检查GPS基线向量量网本身的的内符合精精度、基线线向量间有有无明显的的系统误差差,并剔除除含有粗差差的基线边边。(2)当用M台接收收机同步观观测时,应应从计算出出的M(M-1)/2条GPS观测边中中选取(M-1)条边参参加GPS网平差计计算。选取取的原则是是:①独立的观观测边;②网形构成成非同步闭闭合环,不不应存在自自由基线;;③必须不含含明显的系系统误差;;④组成的闭闭合环基线线数和异步步环长度应应尽量小。(3)在进行GPSS控制网平平差前,应应根据实际际需要选定定起算数据据和相应的的地面坐标标,并应对对起算数据据的可靠性性及精度进进行检查分分析。(4)GPS控制网可可以采用三三维约束平平差或二维维约束平差差法。约束束平差时,约约束点的坐坐标、距离离或方位均均可作用强强制约束的的固定值,也也可作为加加权观测值值。当采用用三维约束束平差时,可可只假定一一个点的大大地高作为为高程起算算数据。当当采用二维维约束平差差时,应先先将三维GPS基线向量量转换为二二维基线向向量。(5)当GPS控制网分分为多个投投影带,且且在分带交交界附近联联测国家控控制点时,可可分片进行行平差。平平差时应有有定数量的的重合点,重重合点位互互差不得大大于两倍的的点位中误误差。(6)平差结果应输输出所选直直角坐标系系的三维或或二维坐标标、基线向向量改正数数、基线长长、方位、点点位精度、转转换参数及及其精度,并并财时输出出单位权中中误差及其其它要求输输出的内容容。(7)为计算GPSS控制网点点的正常高高,先利用用已联测高高程的GPS点正常高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平差得到的的大地高,求求其高程异异常值,然然后采用拟拟合或插值值等方法求求其它GPS点的高程程异常值和和正常高。六、平面控制网网的设计1.平面控制网的设设计,应收收集公路沿沿线已有的的测量资料料,在现场场踏勘和周周密调查研研究的基础础上进行。2.平面控制点位置置的先定应应符合下列列要求;(1)相邻点之间必必须通视,点点位能长期期保存;(2)便于加密、扩扩展和寻找找;(3)观测视线超越越(或旁离离)障碍物物应在.1.33m以上;(4)平面控制点位位置应沿路路线布设,距距路中心的的位置宜大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应便于测角角、测距及及地形测量量和定测放放线;(5)路线平面控制制点的设计计,应考虑虑沿用线桥桥梁、隧道道等构造物物布设控制制网的要求求。在大型型构造物的的两侧应分分别布设一一对控制点点。七、水平角观测测1.观测水平角仪器器要求水平角观测应采采用不低于于DJ6型经纬仪仪,使用前前应进行下下列检验::(1)照准部旋转轴轴正常,各各位置气泡泡读数较差差,DJ1型经纬仪仪不得超过过两格;DJ2型不得超超过一格;;(2)光学测微器行行差与隙动动差,DJ1型经纬仪仪不得大于于1”;DJ2型不得大大于2”;(3)垂直微动螺旋旋使用时,视视准轴在水水平方向上上不得产生生偏移;(4)照准部旋转时时,仪器底底座位移所所产生的系系统误差,DJ1型经纬仪仪不得大于于0.3”;DJ6型不得大大于1.0”;(5)水平轴不垂直直于垂直轴轴之差,DJ1型经纬仪仪不得大于于10”;DJ2型不得大大于15”;DJ6型不得大大于20”;(6)光学对点器的的对中误差差不得大于于1mm。2.水平角方向观测测的作业要要求(1)水平角观测方方向数不多多于3个时可不不归零,各各测回应均均匀地分配配在度盘和和测微器的的不同位置置上;(2)水平角方向观观测应在通通视良好、成成像清晰稳稳定时进行行,全部测测回宜在一一个时间段段内完成;;(3)观测过程中,气气泡中心位位置偏离不不得超过1格;气泡泡偏离接近近1格时,应应在测回间间重新整置置仪器;(4)在观测过程中中,两倍照照准差(2c)的绝对对值,DJ1型经纬仪仪不得大于于20”;DJ2型不得大大于30”;(5)当方向总数不不超过6个时,可可分两组观观测,每组组方向数应应大致相等等,且包括括两个共同同方向(其其中一个为为共同零方方向)。其其共同方向向之间的角角互差应不不超过本等等级测角中中误差的两两倍;(6)当观测方向超超过3个时,在在观测过程程中某些方方向的目标标不清晰,可可以先放弃弃,待清晰晰时补测。在在测回中放放弃的方向向数不得超超过应观测测方向数的的1/3,放弃方方向补测时时,应在原原基本测回回测完后进进行,可只只联测零方方向;如全全部基本测测回测完,右右的方向一一直没有观观测过,对对这些方向向的观测应应按分组观观测处理。3.水平角观测四等以上导线水水平观测,应应在总测回回以奇数测测回和偶数数测回分别别观测导线线前进方向向的左角和和右角。左左角平均值值与右角平平均值之和和应等于360°,其误差差值不应大大于测角中中误差的两两倍,一级级以下导线线可只测右右角。4.归心元素的测定定当联测高标架或或不稳固的的控制点时时,应测定定归心元素素。测定时时,投影示示误三角形形的最长边边,对于标标石,仪器器中心的投投影不应大大于5mm;对于照照准圆筒中中心的投影影不应大于于10mm。投影完完毕后,除除标石中心心外,其他他各投影中中心均应描描绘两个测测回方向。角角度元素应应量至15’,长度元元素应量至至1mm。5.水平角观测各项项限差规定定水平角观测法各各项限差,应应符合表6.3--7的规定。水平方向观测法法的各项限限差表6.3--7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次重合读数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两倍照照准差(2c)较差(’’’)同一方向各测回回间交差(’’)四等以上DJ11696DJ238139一级以下DJ2—121812DJ6—18—24注:当观测方向向的垂直角角超过±3°时,该方方向的2c较差可按按同一时间间段内相邻邻测回进行行比较。当水平角的观测测不符合表表6.3--7要求时,应应进行重测测,并应遵遵守下列规规定:(1)2c较差呈同一方向向各测回较较差超限时时,应重测测超限方向向,并联测测零方向。(2)零方向的2cc较差或下下半测回的的归零并超超限时,该该测回应重重测。(3)若一测回中重重测方向数数超过本站站方向数的的1/3时,该测测回应重测测。重测的的测回数超超过总测回回数的1/3时,该站站应重测。(4)因三角形的闭闭合差、极极条件、基基线条件、方方位角条件件自由项等等超限而重重测时,应应进行认真真分析,择择取测站整整站重测。6.水平角观测误差差的计算水平角观测结束束后,测角角中误差应应按公式(6.3--13~115)计算::(1)三角网测角中中误差mβ=(6.3--13)式中:mβ———测角中误误差(”);W——三角形闭合差(’’);n——三角形的个数。(2)导线测角中误误差按方位角闭合差差计算测角角中误差::mβ=(6.3--14)式中:mβ———附和导线线或闭合导导线环的方方位角闭合合差(’’’);n——计算时的测测站数;;N——附和导线或闭合合导线环的的个数。按左、右角观测测的导线测测角中误差差:mβ=±(6.3--15)式中:△△———测站圆周周角闭合差差(’’);n——三角形的个数。八、距离测量1.距离测量仪器三角网的基线边边、测边网网及导线网网的边长,应应采用光电电测距仪施施测。一、二二级小三角角的基线边边或二、三三级导线的的边长测量量,受设备备限制时,可可采用普通通钢尺进行行测量。2.距离量测精度光电测距仪按精精度分级如如表6-33-8。光电测距精度规规定表6-3--8测距仪精度等级级每公里测距中误误差mD(mm)Ⅰ级mD≤5Ⅱ级5〈mD≤10Ⅲ级10〈mD≤20仪器的标称精度度mD表达式为为:mD=±(A+BD)(6.3--16)式中:mD———测距中误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比比例误差系系数(mm/kkm);D——测距长度(kmm)。3.测距仪的校验光电测距仪及辅辅助工具的的检校,应应符合下列列规定:(1)新购置的仪器器或大修后后,应进行行全面检校校;(2)测距仪使用的的气象仪表表,应送气气象部门检检测。当在在高海拔地地区使用空空盒气压计计时,宜送送当地气象象台(站)校校准。(3)已经用于生产产的测距仪仪,其周期期误差的检检验及加常常数、乘常常数的检验验至少每年年应进行一一次。4.测距边的选择选择测距边应符符合下列要要求:(1)测距边应选在在覆盖物相相同的地段段,不宜选选在烟囱、散散热塔、散散热池等发发热体的上上空。(2)测线上不应有有树枝、电电线等障碍碍物,测线线应离开地地面或障碍碍物1.3m以上。(3)测线应避开高高压电线等等强电磁场场的干扰,并并宜避开视视线后方的的反射体。(4)测距边的测线线倾角不宜宜太大。当当采用水准准测量测定定高差时,高高差的大小小可不受限限制。若采采用对向三三角高程测测定,则高高差的限值值按式(6.3--17)计算::h≤×103(6.3--17)式中:h——测测距边两端端点的高差差(m);D——测距边边长(mm);T——测距边要求的相相对误差分分母。5.测距的作业要求求(1)测边时应在成成像清晰、气气象条件稳稳定时进行行,雨、雪雪和大风天天气不宜作作业,不宜宜顺光或逆逆光且与太太阳呈小角角度观测,严严禁将仪器器照准头对对准太阳;;(2)当反光镜背景景有反射物物时,应在在反光镜后后遮上黑布布;(3)测距过程中,当当视线被遮遮挡出现粗粗差时,应应重新启动动测量;(4)当观测数据超超限时,应应重测整个个测回;当当观测数据据出现分群群时,应分分析原因,采采取相应措措施重新观观测。(5)温度计应采用用通风干湿湿温度计,气气压表宜采采用高原型型空盒气压压表;(6)当测四级及其其以上的边边时,应量量取两端的的测边始末末的气象数数据,计算算时应取平平均值;测测量温度时时应量取空空气温度,通通风干湿温温度计应悬悬挂于距地地面和人体体15m以外的地地方;气压压表应置平平,指针不不应受阻;;(7)当测距边用三三角高程测测定的高差差进行倾斜斜修正时,垂垂直角的观观测和对向向观测较差差要求,可可按本章第第4节中五等等三角高程程测量的有有关规定放放宽1倍执行。6.测距精度要求光电测距的技术术要求,应应符合表6.3--9的规定。光电测测距的技术术要求表6.3--9平面控制网等级级测距仪精度等级级观测次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差(mm)往返较差往返二、三等Ⅰ116≤5≤7±Ⅱ8≤10≤15Ⅰ114-6≤5≤7Ⅱ4-8≤10≤15Ⅱ1—2≤10≤15Ⅲ4≤20≤30Ⅱ1—1-2≤10≤15Ⅲ2≤20≤30注:测回是指照照准目标一一次,读数数2-4次的过程程。7.水平距离计算测距边的水平距距离计算,应应符合下列列要求:(1)气象改正,应应按所给定定的图表或或公式进行行;(2)加、乘常数的的改正,应应根据仪器器检测结果果进行;(3)测距仪与反光光镜的平均均高程面上上的水平距距离应按式式(6.3-118-6..3-200)计算::用测定两点间的的高差计算算:Dp=(6.3--18)用观测垂直角计计算:Dp=s·coos(a++f)(6.3--19)F=(1-K))ρ’’(6.3--20)式中:Dp———测距边两两端点仪器器与棱镜平平均高程面面上的水平平距离(m);s——经气象及加、乘乘常数等改改正后的斜斜距(m);f——地球曲率与大气气折光对垂垂直角的改改正值,不不论仰角或或俯角,f恒为正值值;K——当地的平均大气气折光系数数;R——地球平均曲率半半径。8.测距精度评定(1)往返测距单位位权误差μ=(6.33-21))式中:μ——往往返测距单单位权中误误差(mm);d——各边往返距离的的较差(mm);n——测距的边数;p——各边距离测量的的先验权,其其值为1/б2D,бD为测距的的先验中误误差,可按按测距仪的的标称精度度计算。(2)任一边的实际际测距中误误差mDi=μ((6.3--22)式中:mDi———第I边的实际际测距误差差(mm);pi——第I边距离测量的先先验权。9.普通钢尺测距精精度要求采用普通钢尺丈丈量基线长长度时,应应符合表6.3--10的规定。普通钢尺丈量基基线的技术术要求表6.3--10等级定向偏向(cmm)最大高差(m)每尺段往返高差差之差(mm)最小读数(mm)三组读数之差(mm)同段尺长差(mmm)全长各尺之差(mm)外业手簿计算单单位(mm)30m50m30m50m尺长改正高差一级二级54450.51.02.03.0300.10.11.0注:表中k为基基线全长的的公里数。10.一、二级级导线量测测技术要求求对于一级、二级级导线,采采用普通钢钢尺丈量导导线长度时时,其技术术要求应符符合表6.3--11的规定。普通钢尺丈量民民导线边长长的技术要要求表6.3--11等级定向偏差(cmm)每尺段往返高差差之差(mm)最小读数(mm)三组读数之差(mm)同段尺长差(mm)外业手簿计算单单位(mm)尺长各项改正高差一级51123111二级51134111注:每尺段指两两根同向丈丈量或单尺尺往返丈量量。九、成果的记录录、整理和和计算(1)观测工作结束束后,应及及时整理和和检查外业业观测手簿簿,确认观观测成果全全部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进行计算;;(2)一级以上的平平面控制网网的计算,应应采用严密密平差法,二二级以下平平面控制网网可采用近近似平差法法;(3)三角网条件方方程式自由由项的限值值应按公式式(6.3--23~66.3-225)计算;;①极条件自由项的的限值Wj=±2(6.3--23)②基线条件自由项项的限值Wb=±2(6.3--23)③方位角条件自由由项的限值值Wf=±2(6.3--23)④固定角条件自由由项的限值值Wg=±2(6.3--23)式中:——相应应等级规定定的测角中中误差(”);β——传距角(°);/S1、/S22——起始边边边长相对误误差(”);、——起始方位角的中中误差(”);n——推算路线所经过过的测站数数;——固定路线所所经过的测测站数(”)。(4)三边测量应按按以下各项项进行检核核和计算误误差限值::①距离测量的单位位权中误差差μ和测距中中误差mD。,应按公公式(6.3--21)及(6.3--22)计算。②观测角与由边长长计算角同同的限值按按公式(6.3--27~66.3-228)进行检检核:当已知各边平均均测距中误误差时:W”r=±2(6.3--27)当已知各边平均均测距相对对中误差时时:W”r=±2(6.3--28)式中:mD———各边的平平均测距中中误差;mD/D——各边的平均测距距相对中误误差;a、β——三角形中中除观测角角外的另两两个角度。③三边网角条件(含含圆周角条条件与组合合角条件)自自由项的限限值按式(6.3--29)计算::mw=±2mD(6.3--29)式中:mD———观测边的的平均的距距中误差;;a——圆周角条件与组组合角条件件方程式的的系数。(5)水平距的归算算及投影变变形改正,按按公式(6.3--30)计算::①归算到测区平均均高程面上上的测距长长度(m);D=D0(1++)(6.3--30)式中:D0———测距边两两端点平均均高程面的的水平距(m);D——归算到测区平均均高程面上上的测距长长度(m);Hm——测距边两端的平平均高程面面上的测距距长度(m);Hp——测区平均高程(m);RA——参考椭球体在测测距边方向向的法截弧弧曲率半径径(m)。②归算到参考椭球球面上的测测边距长度度,按下式式计算:D1=D0(1-))(66.3-331)式中:D1———归算到参参考椭球面面上的测距距边长度(m);hm——测区大地水准面面高出参考考椭球面的的高差(m)。③测距边在高斯投投影面上的的长度,按按下式计算算:D2=D1(1+++)(6.3--32)式中:D2———测距边在在高斯投影影面上的长长度(m);Rm——测距边中点参考考椭球平均均曲率半径径(m);Ym——测距边中点的横横坐标(m);△y——测距边两端点横横坐标的增增量。(6)内业计算中数数字取值精精度应符合合表6.3--12的规定。内业计算数字取取位表6.3--12等级观测方向值及各各项改正数数(”)边长观测值及各各项改正值值(”)边长与坐标(mm)方位角(”)四等以上0.10.0010.0010.1一级以下10.0010.00112-4高程程控制测量量一、一般规定1.公路高程系统,宜宜采用1985年国家高高程基准。同一条公路应采采用同一个个高程系统统,不能采采用同一系系统时,应应给定高程程系统的转转换关系。独独立工程或或三级以下下公路联测测有困难时时,可采用用假定高程程。2.公路高程测量采采用水准测测量。在进行水准测量量有困难的的山岭地带带一级绍泽泽、水网地地区,四、五五等水准测测量可采用用光电测距距三角高程程测量。二、公路水准测测量等级各级公路及构造造物的水准准测量等级级应按表6.4--1选定。公路及构造物水水准测量等等级表6.4--1测量项目等级水准路线最大长长度(m)4000m以上上特长隧道道、20000m以上上特大桥三等50高速公路、一级级公路、10000~20000m特大桥、20000~40000长隧道四等16二级及二级以下下公路、10000m以下桥梁梁、20000m以下隧道道五等10三、水准测量精精度水准测量的精度度应符合表表6.4--2的规定。水准测量的精度度表6.4--2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数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合或环线闭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三等±3±6±12±3.5或±115±20四等±5±10±20±6.0或±225±30五等±8±16±30±45±40注:计算往返较较差时,L为水准点点间的路线线长度(km);计算算附合或环环张闭合差差时,L为附合或或环线的路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数,Li为检测测测段长度(km)。四、水准点的布布设水准路线应沿公公路路线布布设,水准准点宜设于于公路中心心线两侧50~3300m范围内,水水准点间距距宜为1~1..5km;山岭重重丘区可根根据需要适适当加密;;大桥、隧隧道口及其其他大型构构造物两端端,应增设设水准点。五、水准观测1.水准测量仪器要要求水准测量所用的的仪器与水水准尺,应应符合下列列规定:(1)水准仪视准轴轴与水准管管轴的夹角角i,在作用开开始的第一一周内应每每天测定一一次,i角稳定后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一次,其值值不得大于于20’’。(2)水准尺上的米米间隔平均均长与名义义长之差,对对于线条式式因瓦标尺尺不应大于于0.100mm,对于区区格式木制制表尺不应应大于0.5mmm。2.导线高程测量要要求导线点高程测量量及跨河水水准测量的的光电测距距仪和经纬纬仪的检验验,除按66.3.66和6.3..7规定的项项目检验外外,还需进进行下列检检验:(1)垂直度盘测微微器行差不不得大于2.0’’’。(2)一测回垂直角角观测中误误差不得大大于3.0’’’。3.水准测量方法要要求水准测量的观测测方法应符符合表6.4--3的规定。水准测量的观测测方法表6.4--3等级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观测方法观测方法三等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后-前-前-后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后-前-前-后四等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后-前-前五等DS3单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前4.水准测量技术要要求水准测量的技术术要求应符符合表6.4--4的规定。水准测量的技术术要求表6.4--4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低高度(m)红黑面读数差(mm)黑红面高差较差差(mm)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六、观测结果的的重测和取取舍(1)观测结果超限限必须进行行重测;(2)测站观测限差差超限必须须立即重测测,否则从从水准点或或间隙点起起重测;(3)测段往返测高高差较差超超限必须重重测,重测测后应选用用往返合格格的成果;;(4)每条水准路线线按测段往往返测高差差较差,或或附合路线线的环线闭闭合差在计计算高差中中误差M△或高差中中数的全中中误差Mw超限时,应应限对路线线上闭合差差较大的测测段进行重重测。M△和Mw按式(6.4--1)和式(6.4--2)计算::M△=±(6.4--1)Mw=±±(6.4--2)式中:△——测测段往返高高差不符值值(mm);R——测段长(km);;n——测段数;W——水准路线经过各各项修正后后的环线闭闭合差(mm);N——水准环数;F——水准环线周长(km)。七、光电测距三三角高程(1)光电测距三角角高程测量量应采用高高一级的水水准测量联联测一定数数量的控制制点,作为为三角高程程测量的起起闭依据;;(2)光电测距三角角高程测量量,视距长长度不得超超过相应等等级水准路路线的最大大长度;(3)光电测距三角角高程测量量的技术要要求,应符符合表6.4--5的规定;;光电测距三角高高程测量的的技术要求求表6.4--5等级仪器测距边测回数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差较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合差(mm)三丝法中丝法四等DJ2往返各1——3≤7≤74020五等DJ2112≤10≤106030注:D为光电测距边长长度。(4)对向观测宜在在较短时间间内进行,计计算时应考考虑地球曲曲率和大地地折光差的的影响;(5)仪器高度、反反射镜高度度或觇牌高高度,应在在观测前后后量测;对对于四等测测量应采用用量杆量测测;五等取取值精度至至1mm,当较差差水大于4mm时,取平平均值;(6)内业计算时,垂垂直角度的的取值应精精至0.1”,高程的的取值应精精确至1mm。八、跨河水准测测量当水准路线跨越越江河(或或湖塘、宽宽沟、洼地地、山沟等等),视线线长度在200m以内时,可可用一般观观测方法进进行。但在在测站上应应变换一次次仪器高度度,观测两两次,两次次高差之差差应不超过过7mm,取两次次结果的中中数。若视视线长度超超过200m时,应根根据跨河宽宽度和仪器器设备等情情况,选用用相应等级级的光电测测距三角高高程测量或或跨河水准准测量方法法进行观测测。九、外业成果的的整理(1)结面认编表正准行数路环合量数中量全(2)各等水准网的的计算,应应采用条件件观测平差差或间接观观测平差,平平差后应求求出最弱相相对于起算算点的高程程中误差;;四、五等等水准网和和高程导线线网也可采采用等权代代替法、逐逐渐趋近法法、多边形形法等方法法进行平差差,并应作作精度评定定;(3)水准测量计算算时数字取取位,应符符合表6.4--6的规定。水准测量计算数数字取位表6.4--6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数(km)各测站高差(mmm)往返测总差总和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数(mm)高程(mm)各等0.10.10.10.1112-5地形形测量一、一般规定(1)地形图的图式式应符合国国家测绘局局制定的规规定,对其其未规定符符号的地物物、地貌,可可另作补充充规定,但但应在技术术总结中注注明。测图图比例尺应应符合本书书第一章中中的各设计计阶段的有有关规定。(2)地形图的测量量可选用大大平板仪测测绘法、经经纬仪小平平板联测法法、电子测测速仪机助助成图法、航航空摄影测测量法、GPS实时动态态差分定位位(RTK)及其他他符合规范范测量精度度要求的方方法。(3)地形图原图宜宜选用厚度度为0.077~0.110mm、热处理理后伸缩率率小于0.4‰的聚酯薄薄膜。廓格格网线绘制制和控制点点的展绘误误差不应大大于0.2mmm。图廓格格网的对角角线、图根根点间的长长度误差,不不应大于0.3mmm。(4)地形图的分幅幅应沿公路路走向自由由分幅,图图幅采用正正方形或矩矩形,基本本规格为500mmm×5000mm或500mmm×4000mm。(5)地形类别的划划分按表6.4--1规定。地形类别划分表6.5--1地形类别平原微丘重丘山岭地面坡度(°)<22~66~25>25地面高度(m)<2020~8080~200>200(6)地形图的基本本等高距应应符合表6.5--2。地形图的基本等等高距表6.5--2地形类别不同比例尺的基基本等高距距(m)1:5001:10001:20001:5000平原区0.50.51.02.0微丘区0.51.02.05.0重丘区1.01.02.05.0山岭区1.02.02.05.0注:①基本等高距可视视工作需要要在此表基基础上适当当加密;②一个测区同一比比例尺,宜宜采用一种种基本等高高距。(7)地形图的精度度符合表6.5--3的规定。地形图的精度表6.5--3图上地物点位置置中误差(mm)等高线的高程中中误差(mm)主要地物一般地物平原区微丘区重丘区山岭区±0.6±0.81/3Hd1/2Hd2/3Hd1Hd注:①主要地物是指外外廓明显的的坚固建筑筑物;②森林、隐蔽或困困难地区,可可按表中要要求放宽0.5倍;③Hd为基本等高距。二、图根控制测测量(1)图根平面控制制测量应采采用图根三三角、图根根导线、光光电测距仪仪极坐标或或交会点等等方法。条条件受限制制时,可布布设支导线线。(2)图根点的精度度,应不大大于所测比比例尺图上上0.1mmm,高程中中误差应不不大预测图图基本等高高距的1/10。(3)图根三角形的的边长应不不超过测图图最大视距距的1.7倍,传距距角不应小小于25°,线形锁锁三角形个个数应不超超过13个,且应应布设检查查边,其较较差的相对对误差应不不大于1/5000。用重合合点检查时时,其点位位较差不应应大于图上上0.2mmm。图根三三角形测量量的水平角角,采用方方向观测法法,各项要要求应符合合表6.5--4的规定。图根三角水平观观测的技术术要求表6.5--4仪器类型半测回归零差(”)测回数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合差(”)方位角闭合差(”)DJ6241±20±60±40注:n为测站数。(4)图根导线测量量的技术要要求,应符符合表6.5--5的规定。图根导线测量的的技术要求求表6.5--5附合导线长度(m)经纬仪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差≤1.5M1±30±60≤1/2000注:①M为测图比例尺的的分母,n为测站数数;②隐蔽或施施测困难地地区导线相相对闭合差差可放宽,但但不应大于于1/10000。(5)图根导线的边边条,宜采采用光电测测距仪单向向施测,也也可用普通通钢尺往返返丈量,其其较差的相相对误差不不应大于1/30000。用钢尺尺丈量边长长时,当坡坡度大于2%,温度超超过钢尺鉴鉴定温度±10℃或尺长修修正大于1/100000时,应分分别进行坡坡度、温度度尺长的修修正。(6)图根导线布设设成支导线线时,平均均边长不应应超过测图图最大视距距长度,边边数不应超超过四条。边边长应往返返丈量,角角度应分别别观测左、右右角各一测测回,其圆圆周角闭合合差不应超超过40”。(7)采用光电测距距仪用极坐坐标法布设设图根控制制点时,水水平角及边边长测量采采用一测回回,并应进进行本站校校核。方向向较差不应应超过40”,高程较较差不应大大于等高间间距的1/5,测站较较差不应超超过图上0.1mmm,边长不不得超过测测图最大视视距长度。(8)当解析图根点点不能满足足测图需要要时,可增增补少量图图解交会点点或视距支支点。①图解交会点,前前、侧方交交会均不得得少于三个个方向,后后方交会不不得少于四四个方向。交交会角应在在30°~~150°°之间。②右图根点上可支支出一个视视距支点,支支点边长不不宜大于地地形点最大大视距长度度2/3,并应往往返测定,其其较差不应应大于1/1550。(9)图根高程一般般采用图根根水准测量量和光电测测距三角高高程测量。图图解交会点点或视距支支点要采用用经纬仪三三角高程测测量。(10)图根水准测量量应起讫于于不低于五五等的水准准点上,图图根水准测测量的技术术要求应符符合表6.5--6的规定。图根水准测量的的技术要求求表6.5--6仪器类型1km高差中误差(mm)附合路线长度(km)视线长度(m)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合或环线闭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货币和路线线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区DJ10±10≤5≤100往返各一次往一次±40±12注:L为水准点路线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数数。(11)图根光电测距距三角高程程路线应起起闭与高级级控制点,其其边数不超超过12条。垂直直角应采用用不低于DJ6型经纬仪仪,中丝法法两测回测测定,指标标差较差和和垂直角较较差均不应应大于25”,测距边边可单向观观测,仪器器高、觇标标高观测值值应取至1mm,三角高高程附合或或环线闭合合差不应大大于40mm(D为光电测测距边长度度,以km计)(12)图根三角高程程测量,应应起讫于不不低于图根根水准精度度的高程点点上。图根根三角测量量的主要技技术要求应应符合表6.5--7的规定。图根三角测量的的主要技术术要求表6.5--7边长(km)仪器测回数对向观测高差较较差(mm)附合或环形闭合合差≤0.5DJ61≤400S0.1Hd注:①为边长(km);②Hd为基本等等高距(m),n为边数;③边长大于400m时,应考考虑地球曲曲光率和折折光差的影影响。(13)图根控制测量量一般采用用近似平差差方法,成成果取位至至1cm。三、地形测图1.地形图测绘方法法选用实测地形图,可可选用测绘绘法、测记记法等方法法。2.极坐标法测距要要求采用速测仪或测测距仪极坐坐标测记法法时,应符符合下列要要求:(1)应绘制草图。对对各种地物物、地貌特特征应分别别指定代码码。测站上上,宜按地地物分类顺顺序施测。(2)测点时,水平平角、垂直直角的读数数应精确至至1’,归零检检查地不宜宜大于1.5’。测记法法测距最大大长度,宜宜符合表6.5--8的规定。(3)内业可采用计计算机辅助助成图,也也可用坐标标展点成图图。测记法测距最大大长度表6.5--8比例尺地形点间距(m)测距最大长度(m)比例尺地形点间距(m)测距最大长度(m)1:500153001:2000507001:1000304501:500010010003.测绘仪器要求测绘法测图所用用的仪器和和工具,应应符合下列列要求:(1)视距常数值应应在100±±0.1mm以内;(2)重制度盘指标标差不超过过±2’;(3)比例尺尺长误误差不应超超过±0.22mm;(4)量角器半径不不应小于0.1m,其偏心心差不应大大于0.2mmm。4.测距最大长度测绘法测距最大大长度,应应符合表6.5--9的规定。测绘法测距最大大长度表6.5--9比例尺地形点间距测距最大长度(m)地物点地形点1:50015601001:1000301001501:2000501802501:5000100300350注:①垂直角超过±110°时,测距距长度应适适当缩短;;平原微丘丘区成像清清晰时,测测距长度可可按上表规规定放长20%;②1:500、1:1000比例尺施施测主要地地物,测距距读数应读读至0.1m;③地形点间间距在山岭岭重丘区及及地貌变化化处应适当当加密。5.地形测量对仪器器要求地形测图时,仪仪器的设置置及测站上上的检查应应符合下列列要求:(1)采用平板仪测测绘时①仪器对中误差::平板仪不不应大于图图上0.5mmm。②以较远一点标下下方向,其其他点进行行校核。平平板仪测绘绘时,检核核偏差不应应大于图上上0.3mmm。③检查另一测站高高程,其较较差不应大大于1/5基本等高高距。(2)采用经纬仪和和光电测距距仪测绘时时,其各项项限差宜适适当减小。6.高程注记点的分分布(1)地形图上高程程注记点应应均匀分布布,丘陵地地区高程主主记点的间间距宜符合合表6.5--10的规定。丘陵地区高程注注记点的间间距表6.5--10比例尺1:5001:10001:2000高程注记点间距距(m)153050注:平坦及地形形简单地区区可放宽至至1.5倍,地貌貌变化较大大的丘陵地地、山低于于高山地应应适当加密密。(2)山顶、鞍部、山山脊、山脚脚、谷底、谷谷口、沟底底、沟口、凹凹地、台地地、河川湖湖池岸旁、水水涯线上及及其它地面面倾斜变化化处,均应应测高程注注记点。(3)基本等高距为为0.5m时,高程程注记点应应注至0.011m;基本等等高距大于于0.5m时,可注注至0.1m。7.地形测绘内容与与取舍地形图应标示居居民地、独独立地物、管管线及境界界、公路、水水系、植被被等各项地地物、地貌貌要素以及及各类控制制点、地理理名称等,并并突出公路路规划、设设计、建设设、管理等等各项有关关要素。地地物、地貌貌各项要素素的标示方方法和取舍舍原则除应应符合现行行国家测绘绘局制定的的图式外,还还应遵守下下列各项规规定:(1)各种给与就图图上均应展展绘或测出出各等级三三角点(包包括各等级级平面控制制点)、图图根点、水水准控制点点等测量控控制点,并并按规定符符号表示。(2)各类建筑物、构构筑物及其其主要附属属设施均应应进行展绘绘,房屋外外廓可以墙墙角为准。1:500、1:1000、1:2000的测图,居居民区的房房屋应详细细测绘,房房屋应加注注层数及建建筑材料。建建筑物、构构筑物轮廓廓凸凹在图图上小于0.5mmm时,可用用直线连接接。独立地地物能按比比例尺标示示的应实测测外廓,填填绘符号;;不能按比比例尺标示示的,应准准确标示其其定位点或或定位线。(3)各种比例尺地地形图的线线状地物,如如管线、高高低压线等等应实测其其支架或电电杆的位置置。高压线线路应注明明千伏安;;同高压线线交叉时,应应实测其悬悬垂线与地地面的最小小垂直距离离。线路密密集或居民民区的低压压电线、通通讯线可根根据用途需需要测绘,管管线转角均均应实测。测测区范围内内有重要的的通讯电缆缆等地下管管线时,必必须详细测测定其位置置。(4)公路及其附属属物应按实实际形状测测绘。测绘已建公路应应施测路肩肩边缘,并并标注路面面类型;公公路里程碑碑应实测其其点位,并并注明里程程数;公路路交叉口处处应注明各各条路的走走向;人行行小道可视视需要测绘绘。铁路应应标注轨面面高程,曲曲线段标注注外轨面高高程。铁路路与公路图图应在图上上分别每约约0.1m(山区公公路0.055m)及地形形起伏变换换处、桥隧隧建筑物等等处测注高高程点。(5)水系及其附属属物应按实实际形状测测绘海洋应测绘海岸岸位置,海海岸线按当当地多年大大潮、高潮潮所形成的的实际痕迹迹施测,并并标出测时时水面高程程。水渠应应测注水渠渠底及渠顶顶边的高程程;堤坝测测注顶部及及坡脚高程程;水井测测注井台高高程;水塘塘应测注塘塘顶边及塘塘底的高程程。(6)地貌以等高线线表示为主主,明显的的特征地貌貌(如陡岸岸、冲沟等等)以符号号表示。从零米起算每隔隔四根首曲曲线应绘一一根计曲线线,并在计计曲线上注注记高程。山山顶、鞍部部凹地及斜斜坡方向不不易羊读的的等高线上上,应加绘绘示坡线。居居民区内除除大片自然然地表外,可可不绘等高高线。当等等高线密集集,两根计计曲线间距距在图上小小于2mm时,首曲曲线可略去去不给。露露岩、独立立石、土堆堆、冲沟坑坑穴、陡坎坎等应分别别测注高程程或比高。冲冲沟、雨裂裂沟底宽在在图上小于于3mm时用单点点线标示沟沟中心,大大于3mm时应分别别测出坡脚脚,其间距距大于10mm时应勾绘绘沟底等高高线。(7)植被的测绘应应按其经济济价值和面面积大小适适当取舍。农业用地施测时时按实地作作物类别绘绘示在地形形图上。地地界类与线线状地物重重合时应绘绘线状地物物符号。梯梯田坎等地地物、地貌貌,其水平平投影在图图上大于2mm时,应实实测坎脚,小小于2mm可注比高高。当两坎坎间距在图图上小于5mm(1:500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高小于1/2等高距时时可适当取取舍。当两两坎间距在在图上大于于20mm时应绘等等高线。水水田应测代代表性高程程,田埂宽宽在图上小小于1mm时可用单单线表示。居居名地、石石矿、机关关、学校、医医院、山岭岭、水库、河河流和道路路干线等应应按现有的的名称注记记。2-6路线线定线一、一般规定1.在地形测量之后后,应进行行纸上定线线;受条件件限制或地地形、方案案较简单,也也可采用现现场定线。2.路线定线应正确确掌握和运运用技术标标准。定线线工作应作作好总体布布局,根据据各类地形形特点,结结合人工构构造物的布布设,进行行路线平、纵纵、横面的的协调布置置,定同合合理的线位位。对地形形、地质、水水文条件复复杂、工程程艰巨的路路段,应拟拟定出可能能的比较方方案,进行行反复推敲敲比较后确确定采用方方案。二、纸上定线(1)应将有特殊要要求或控制制的地点,必必须避绕的的建筑物或或地质不良良地带、地地下建筑或或管线等标标注于地形形图上。(2)山岭地区的越越岭路线,需需进行纵坡坡控制的地地段应在地地形图上进进行放坡,将将放坡点标标示于图上上。(3)在地形图上选选定路线曲曲线与直线线位置,定定出交点,计计算坐标和和偏角,拟拟定平曲线线要素,计计算路线连连续里程。(4)沿路线中线按按一定桩距距从图上判判读其高程程,点绘纵纵断面图。河河堤、铁路路、立体交交叉等需要要重点控制制的地段或或地点,应应实测高程程点绘纵断断面图,并并据以进行行纵坡设计计。(5)应根据路线中中线线位,在在地形图上上测绘控制制性横断面面,并按纵纵坡设计的的填挖高度度进行横断断面设计,作作为中线横横向检验和和计算路基基土石方数数量的依据据。(6)依据纸上定线线的线位及及实地调查查资料,初初步确定人人工构造物物的位置、交交角、类型型与尺寸。(7)综合检查路线线线形设计计及有关构构造物的配配合情况,如如有不合理理的情况,应应对纸上定定线线位及及纵坡做进进一步修改改、优化,达达到满意为为止。线形形设计可采采用透视图图法检验平平、纵、横横组合情况况。(8)纸上定线后,应应进行实地地查看,对对高填深挖挖地段、大大型桥梁、隧隧道、立体体交叉以及及需要特殊殊控制的地地段,应进进行实地放放线检验、核核对,并作作为各专业业工程勘测测调查的依依据。(9)所确定的线位位应总体配配合恰当、技技术经济合合理、线形形连续顺适适。对需进进行比较的的方案,应应按上述步步骤方法定定出线位、计计算工程量量,进行技技术经济比比较。三、现场定线(1)现场踏勘前应应在1/500000地形图上上对路线进进行总体布布置,拟定定主要技术术指标,确确定控制点点、绕避点点,选择路路线合适的的通过最佳佳位置。(2)越岭路线或受受纵坡控制制的路线,应应选择好山山坡坡面进进行放坡试试线,然后后确定展线线方式并重重新分段安安排纵坡,即即可开始布布线。(3)根据各种地形形的定线要要点及控制制点进行布布线和穿线线定点,钉钉设交点、转转点和选定定半径。(4)测定交角,进进行中桩、水水准、横断断面和地形形等测量。(5)通过内业工作作,对路线线进行平、纵纵、横面综综合检查,确确定线位。2-7路线线放线一、一般规定(1)检查初步设计计阶段设置置的测量控控制点,如如有丢失不不能满足放放线要求时时,应增设设或补设。应应对原有测测量控制点点进行检测测,其成果果与初测成成果的较差差在限差以以内时,采采用原成果果作为放线线的依据;;超出限差差时,应予予重测。对对新增或补补设的测量量控制点,应应予联测。检检测、重测测与联测的的技术要求求,必须符符合本章第第3节的规定定。(2)根据批复的初初步设计方方案,结合合现场地形形、地物条条件进一步步优化、调调整和完善善线形、线线位及构造造物位置,确确定定测路路线。(3)彩拨角法、支支距法、直直接定交点点法等方法法放线时,中中线一般每每隔5km,特殊情情况不远于于10km,应与初初测控制点点联测,其其闭合差不不应超过表表6.7--1的规定。中线闭合差表6.7--1名称高速公路、一级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下公路水平角闭合差(”)±30±60长度相对闭合差差1/20001/1000注:n为交点数。二、实地放线1.放线方法的选用用根据测量控制点点和纸上定定线计算成成果,可采采用极坐标标法、拨角角法、支距距法、直接接定交点法法放线。高高速公路、一一级公路应应采用极坐坐标法放线线;二、三三、四级公公路可采用用拨角法、支支距法或直直接定交点点法放线。2.极坐标法放线(1)采用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