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史上最全的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陕西史上最全的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陕西史上最全的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陕西史上最全的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陕西史上最全的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是在哪些部位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产生的(

)A.肺泡 B.红细胞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2.为了保护环境,不宜购买的是:A.一次性筷子 B.无磷洗衣粉 C.节能荧光灯 D.电子贺卡3.医生为患急性阑尾炎的小刚静脉注射青霉素,你认为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几次经过心脏()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4.艾滋病致死率极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导致被感染()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④共用注射器⑤拥抱⑥共用牙具⑦一起学习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⑤⑥⑦5.下列关于动脉血管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动脉血管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B.运血离开心脏C.管壁厚 D.弹性大6.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分成血浆和红细胞两层B.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中,可观察到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装置应放在370C的水中保持5~10分钟D.膝跳反射实验中先叩击受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再观察这条腿的反应7.下列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①脑②脊髓③脑神经④脊神经A.①③ B.①②C.③④ D.②④8.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不包括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9.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成喷射状,则损伤的血管以及止血的部位分别是()A.静脉,远心端 B.静脉,近心端 C.动脉,远心端 D.动脉近心端10.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分化且依靠孢子生殖的是()A.满江红 B.地钱 C.银杏 D.海带11.某人遇到车祸后意识清醒,心跳,血压也都正常,但是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的指到自己的鼻尖,由此可知,他脑中的什么部位受到了损伤?()A.脑干 B.脊髓 C.小脑 D.大脑12.下列叙述中,不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神经细胞上有很多突起,与其接受信息有关B.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动静脉血分开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D.人体小肠很长,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13.青少年应该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是因为蛋白质()A.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供能物质B.是人体生长和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C.能加速血液循环D.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14.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面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①和②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15.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16.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卵细胞B.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C.身高迅速增加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D.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17.2015年5月27日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了广东首例韩国籍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人并采取集中方式隔离观察,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措施属于:A.切断传播途径B.保护易感人群C.控制传染源D.消灭病原体18.人的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⑤血细胞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19.人体呼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糖类 B.能量 C.二氧化碳 D.氧气20.下列关于呼吸动作与胸廓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吸气时,胸廓缩小B.吸气时,胸廓扩大C.呼气时,胸廓扩大D.呼吸动作与胸廓变化无关21.下列植物中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是()A.蘑菇和海带 B.铁线蕨和马尾松C.水稻和小麦 D.紫菜和玉米22.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A.肺泡内 B.血液里 C.心脏中 D.细胞内23.正常情况下下列液体中不含葡萄糖的是()A.血浆和原尿B.原尿和尿液C.尿液和汗液D.血浆和汗液24.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肾门→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C.肾盂→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D.肾门→尿道→膀胱→输尿管→体外25.每天的环县城洒水车为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清新和凉爽,当然洒水车的司机也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某司机遇到红灯停车等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遇红灯停车属于非条件反射B.该反射的感受器在脉络膜上C.红灯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D.遇红灯停车是人和动物都有的反射活动26.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避让行人已经成为文明行车的新法规,交通法规对于酒驾的惩罚力度越来越大,酒驾司机越来越少,文明开车已成习惯。青岛峰会期间交警更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于外地车辆还需停车安检。请据图作答:(1)当司机看到交警查车,并从远处开向交警时图甲眼睛中的[4]的变化是_____,近视眼患者成像于[_____]_____前方,需要戴_____矫正。(2)6月13号上合峰会刚落下帷幕,十级台风袭击了岛城,一时间电闪雷鸣,天气一下子黑下来,部分老师和学生被困在学校里。天刚变黑的过程中图甲中[3]的变化是_____。雷声刺激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形成听觉。遇到巨大声响应该张嘴_____(捂不捂耳朵),这样做是为了疏通[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内外气压相同。(3)台风破坏了供电设施,突然停电,李老师去办公室拿手机欲开启手电筒功能,黑暗中手被一尖物扎了一下,李老师本能的缩了一下手,请参照图丙写出缩手的途径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这说明脊髓有_____功能;一会李老师感到疼痛,疼痛的途径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说明脊髓还有_____功能。(4)因为黑暗停电有的同学虽然尿急但有意识的憋住尿不去厕所,这与婴儿的排尿反射相比,这种反射的特点是_____,请写出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能够有意识的憋住尿说明_____。27.下表为某人的尿液、原尿和血浆经化验后得到的主要数据,请据此表回答:主要成分A液(克/100毫升)B液(克/100毫升)C液(克/100毫升)蛋白质008葡萄糖00.10.1无机盐1.10.720.72尿素1.80.030.03水969890(1)肾小球毛细血管里流动的液体为表中的_____液,称为_____;肾小囊内流动的液体为表中的_____液,称为_____;经肾小管流出的液体为表中的_____液,称为_____。(2)当人体内的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就会明显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葡糖糖全部重新吸收会血液,从而形成糖尿,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3)血浆和原尿的成分的差异说明了在滤过过程中,不能滤过_____。(4)尿液和原尿的成分的差异说明了在重吸收过程中,_____被全部重吸收。28.某同学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精神不振等症状,医生给他做了血常规化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玻片标本的某个视野如图,化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检查项目正常值检查结果红细胞计数(RBC)3.5×1012~5.5×1012个/L3.0×1012个/L白细胞计数(WBC)5.0×106~10.0×109个/L8.0×109个/L血小板计数(PLT)1.5×1014~3.5×1013个/L2.6×1014个/L血红蛋白(Hb)110~160g/L95g/L(1)医生想将图中能吞噬病菌的血细胞①移至视野中央观察,血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2)血液中________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该同学的化验结果中_____________值均低于正常值,医生初步诊断他可能患有贫血。(4)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是发生在血液循环中的________循环,该循环不但将________送给组织细胞,还将营养物质送给细胞,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29.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输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75次/分,血量是4000毫升,那么体内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心率加快到100次/分,血液循环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意义?_____3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8月,我国在辽宁省沈阳市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癌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称作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防治药物。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会感染该病毒。自1909年发现非洲猪瘟近一百年来,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人感染非洲猪癌的情况。对该疫情主要的防控措施有:①在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无害化处理;②严禁使用水或食物残羹直接饲喂生猪;③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1)非洲猪癌病毒是引发非洲猪瘟的______,感染该病毒的生猪属于非洲猪瘟的______。(2)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资料描述的防控措施中:①属于________,属于切断传播途的是_____(填标号)。(3)人食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会感染非洲猪瘟。31.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2017年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请根据你所知了解的相关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压力的根本原因是____。(2)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①当今,人类活动致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____。减缓该效应的重要措施是____(举一例即可)。②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其污染源是大量燃烧含硫最高的煤、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酸雨的危害很多,如____(举一例即可)。(3)“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物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____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小养成____的习惯。

参考答案1、C【解析】

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呼吸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的实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来源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2、A【解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详解】无磷洗衣粉、节能荧光灯和电子贺卡都属于环保材料,对环境都有积极地保护作用,但是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不宜购买的是一次性筷子。所以答案选择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3、B【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腹部动脉→阑尾毛细血管(肠炎部位),所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2次。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4、C【解析】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公用厕所和浴室、公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详解】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⑤拥抱、⑦一起学习,都不会传播艾滋病;④共用注射器、⑥共用牙具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因此,与艾滋病患者的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⑤拥抱、⑦一起学习不会导致被感染。故选C。【点睛】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5、A【解析】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详解】A、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是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面流的是静脉血,A错误。

B、动脉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去,B正确。

CD、动脉血管具有血管壁厚,弹性大的特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一般分布较深,CD正确。

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血管的结构和特点。6、A【解析】

了解血液组成、毛细血管的特点、唾液的作用、膝跳反射相关知识即可解题。【详解】将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A错误;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B正确;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装置应放在37℃的水中保持5~10分钟,因为37℃时,消化酶的催化能力最强,放置5-10分钟使唾液淀粉酶有充分的作用时间,C正确;膝跳反射实验中先叩击受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发现受试者小腿突然跳起,D正确。7、B【解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可见B符合题意。【点睛】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8、C【解析】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详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不包括C,故选C。【点睛】分清传染病的各个环节特点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

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出血类型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较缓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颜色红色,血液缓慢渗出可自然止血,也可用创可贴包扎伤口【详解】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为鲜红色,呈喷射状流出,表明损伤的血管是动脉;动脉出血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所以该损伤的血管名称和止血部位分别是动脉、近心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出血的类型特点和止血方法。10、A【解析】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有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详解】A.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用孢子繁殖后代,故A正确;B.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但是没有根,依靠孢子繁殖,故B错误;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故C错误;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后代,故D错误。故选A。【点睛】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11、C【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详解】A、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A错误。B、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B错误。C、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某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向自己的鼻尖,则可判断受损的部位是小脑受伤的缘故,C正确。D、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脑的功能,即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12、B【解析】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详解】A、神经细胞具有突起,与其接受信息、传导兴奋的功能有关,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不符合题意。B、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不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符合题意。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不符合题意。D、人体小肠很长,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大吸收面积,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的结构特点等是本题解题关键。13、B【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见B符合题意。14、C【解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②是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图①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故选C。【点睛】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多以识图题或是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15、D【解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问题。16、A【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相关知识。【详解】A、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人的生命的开始,所以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A错误;

B、胚胎发育时,胎儿所需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胎盘排出,B正确;

C、青春期最显著特征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C正确;

D、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性激素的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D正确。

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和青春期的特点。17、C【解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人并采取集中方式隔离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8、D【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详解】血液由①血浆和⑤血细胞组成,⑤血细胞包括②红细胞、③白细胞和④血小板,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故D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的组成。19、B【解析】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详解】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人体呼吸的意义是吸入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B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呼吸作用的意义是本题解题关键。20、B【解析】试题分析:吸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肺,呼气时,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增加,气体由肺流向外界。故选项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呼吸动作,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1、C【解析】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详解】A.蘑菇属于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故A错误。B.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马尾松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故B错误。C.水稻和小麦属于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故C正确。D.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玉米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需要区分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是关键。22、D【解析】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23、C【解析】

此题考查了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成分的区别与联系。比较三者的组成成分,可从尿的形成过程去解答。【详解】血液包括动脉血和静脉血,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和汗液中没有葡萄糖,而原尿、血液中含有葡萄糖。【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24、A【解析】

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据此解答。【详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A正确。【点睛】尿的排出可结合着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示掌握。25、C【解析】

(1)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3)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遇红灯停车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该反射的感受器在视网膜上,B错误,C正确;

遇红灯停车需要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人类特有反射的特点、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射弧的概念。26、由小变大8视网膜凹透镜由小到大8耳蜗听觉中枢捂耳朵7咽鼓管2鼓膜A→B→E→C→D反射A→B→E→G→H传导条件反射A→B→E→G→H→F→E→C→D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的控制【解析】

图甲中1睫状体、2虹膜、3瞳孔、4晶状体、5角膜、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视神经、10玻璃体;图乙中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听神经、6耳蜗、7咽鼓管、8前庭;图丙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E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G是上行神经纤维、F是下行神经纤维、H大脑。【详解】(1)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司机看到交警查车,并从远处开向交警时图甲眼睛中的[4]晶状体的变化是由小变大。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来纠正。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因此天刚变黑的过程中图甲中[3]瞳孔的变化是由小到大。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雷声刺激了图乙中的[8]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遇到巨大声响应该张嘴捂耳朵,这样做是为了疏通[7]咽鼓管,保证[2]鼓膜内外气压相同。(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的途径: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神经冲动能到达神经中枢,是因为脊髓有传导功能。传导的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G上行神经纤维→H下行神经纤维。(4)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为黑暗停电有的同学虽然尿急但有意识的憋住尿不去厕所,这与婴儿的排尿反射相比,这种反射的特点是条件反射。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A→B→E→G→H→F→E→C→D,能够有意识的憋住尿说明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的控制。【点睛】明确视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7、C血浆B原尿A尿液注射胰岛素蛋白质葡萄糖【解析】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表格中:C为血浆,B为原尿,A为尿液。【详解】(1)根据肾小球的过滤特点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而血浆中有;根据肾小管的重吸收特点,能吸收全部葡萄糖,因此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原尿中有。表格中A液体没有蛋白质,没有葡萄糖,因此是尿液;B液体蛋白质微量,有葡萄糖,表明B液体是原尿;C液体中有蛋白质有葡萄糖,因此C液体是血浆。(2)当人体内的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就会明显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葡糖糖全部重新吸收会血液,从而形成糖尿。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浓度,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胰岛素。(3)表中C为血浆,B为原尿。血浆和原尿的成分的差异说明了在肾小球滤过过程中,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4)A为尿液,B为原尿。尿液和原尿的成分的差异说明了在重吸收过程中,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胰岛素的作用。28、(1)白细胞(2)血浆(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4)体氧气【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容积的50%,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对比每一项的参考值并结合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和异常时的表现进行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小板。

(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由消化道吸收的养料,依靠血液中的血浆来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要靠血浆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

(3)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由于该同学的红细胞数目小于参考值,而且血红蛋白的数目也小于参考值,所以她患有贫血。(4)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