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丁-区域定位与发展区域特征分析_第1页
赖丁-区域定位与发展区域特征分析_第2页
赖丁-区域定位与发展区域特征分析_第3页
赖丁-区域定位与发展区域特征分析_第4页
赖丁-区域定位与发展区域特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点一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第一页,共20页。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形:主要分析地形特征、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①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②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第二页,共20页。(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第三页,共20页。(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第四页,共20页。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2)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第五页,共20页。(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4)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第六页,共20页。(6)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七页,共20页。例1:(2012·潮州市二模)读下列有关菲律宾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菲律宾月平均气温24℃~28℃,年降水量2000毫米~3500毫米,夏秋季多雨、多台风。森林茂密,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主要矿产有铁、铬、锰、金和铜等。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烟草、香蕉、菠萝、芒果、水稻、玉米等。工业有食品、采矿、纺织、冶炼、汽车装配和化学等。椰干和椰油输出占世界首位,香蕉、芒果、木材、铁、铬等在世界市场上也较重要。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从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47.5%。第八页,共20页。

材料二菲律宾地形图。第九页,共20页。

材料三菲律宾气候分布图与菲律宾制造业结构(2006年)表。工业部门产值比重(%)食品20.3饮料7.0纺织、服装7.9石油提炼11.5钢铁4.9电气机械10.3纸制品、印刷3.7其他34.4第十页,共20页。(1)归纳菲律宾的地理位置特征。(2)自然环境特征:①菲律宾地形以

为主。②北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南部地区的植被类型为

。③由于该国邻近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

等地质灾害。(3)人文、经济特征:①该国产业结构以

产业为主。②该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从自然方面评价菲律宾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③分析该国发展制造业的有利区位条件。第十一页,共20页。【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应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取舍。图中呈现了海洋、纬度,因此回答此题时至少得描述菲律宾的海洋、纬度位置。第(2)题,①根据海拔确定地形;②根据纬度确定气候类型、植被类型;③根据材料二的小比例尺地图确定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多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①根据材料一“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从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47.5%”确定菲律宾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②根据材料一中的作物种类确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为热带种植园或季风水田农业;“评价”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描述;③通过材料一第十二页,共20页。答案:(1)位于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亚洲东南部、东南亚等)的热带岛国。(2)①丘陵、山地②热带季风热带雨林③亚欧太平洋地震、火山(或泥石流)(3)①第三(或服务)②热带种植园农业(或季风水田农业)有利条件:光热水条件充足。不利条件:夏秋多台风(或山地多,平原狭小)。③有丰富的农矿产品作为工业原料;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可知其矿产资源丰富,从制造业结构可知其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即廉价劳动力多。第十三页,共20页。【技巧点拨】可以看出,区域特征的分析往往以气候、地形等核心要素为基础展开设问,形成发散的思维形式,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所以,区域特征的描述,要以区域的核心要素为基础,把握核心要素的内在联系,展开思路,组织语言。第十四页,共20页。【变式训练1】(2012·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左图是我国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和夜间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第十五页,共20页。(1)A地区冬季降雪频繁,素有“雪窝子”之称。试从地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A地区冬季多雪的原因。在右图中画出夜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据此解释A地该村优质苹果多种在半山坡的原因。(2)A、B两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B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而A地苹果呈片红外表,但A地苹果较高的含水量,赋予了其口感上的清脆感。比较A、B两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第十六页,共20页。(3)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左)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右)。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第十七页,共20页。【解析】第(1)题,降雪属于降水,可从降水三条件进行分析。因降雪出现在冬季,故分析“雪窝子”的成因应重点强调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夜间山谷为山风,风从山坡吹向谷底。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气温低;而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果树越冬。第(2)题,A地位于山东丘陵,B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差异导致了气候条件的不同,如光照、日温差、降水等;地形差异也导致了土壤厚薄不同。第(3)题,“生态效益”需从对生物(植被)、土壤、气候、水文的影响等角度描述。鱼鳞坑改变了局部地貌,拦截了坡面径流,导致土壤水分增加。据此再一一分析地貌、水分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第十八页,共20页。答案:(1)冬季盛行偏北风,冷气团经过渤海和黄海时获得一定的水汽;A地处在低山丘陵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降雪。(作图如下)冬春季节,夜间受山风影响,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地底部冷空气集聚气温低,半山坡温度稍高,果树不易受到冻害,开花早。第十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