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定向的B.只有少数物种会产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一般是有利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测交可用于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B.自交可用于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C.测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D.自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3.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B.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C.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D.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4.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在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噬菌体侵染噬菌体细菌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物种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D.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用B和b表示)。据图回答问题:(1)红绿色盲是________________(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病。(2)图中Ⅱ代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3)图中Ⅲ代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Ⅲ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4)图中第Ⅳ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8.(10分)豁眼鹅(左右双侧上眼睑残缺)属于中国白色鹅种中的小型鹅,具有生长快、肉质好、产蛋多等特点,其豁眼表型是人工选种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豁眼性状与基因H、h和M、m有关,正常眼基因H对豁眼基因h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M的存在是h表现的前提,mm时为正常眼。请回答下列问题:(1)鹅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与豁眼性状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2)杂交组合MmZhZh×mmZHW子代中豁眼雌鹅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用该豁眼雌鹅与MmZHZh杂交,理论上子代中正常眼雄鹅所占比例为______。(3)一只正常眼雄鹅与基因型为mmZHW的多只雌鹅交配,子代中正常眼和豁眼比例约为7:1,则该雄鹅基因型为_______。(4)正常眼雌鹅与纯合正常眼雄鹅交配,子代中豁眼和正常眼的比例接近相等,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5)为了进一步揭示鹅豁眼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对相关基因FREM1在鹅眼睑处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雄鹅FREM1基因的表达量是雌鹅的2倍,此现象最可能是______所致。9.(10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位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______,图2中的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图1中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曲线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__条。(5)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①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②③,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如下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1)细胞癌变是由于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__________。(2)过程②③合称为__________。(3)图中②过程中,主要需要__________酶。(4)根据图中信息,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__________。11.(15分)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基因A和a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_______(显/隐)性基因。(2)图中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3)图中9号个体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_。(4)图中5号个体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5)若11号个体与12号个体近亲结婚,则所生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等特点。【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A错误;B、几乎各种生物都会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突变是多害少利的,C错误;D、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具有随机性,D正确。故选D。2、C【解析】该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若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则该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因此测交也可以用来判断,故A错误;若自交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则该显性个体基因型为AA,若自交后代表现型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显性个体基因型为Aa,因此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B正确;根据测交(Aa×aa→1Aa:1aa)后代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为1:1可知,不能用测交来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C错误;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所以自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3、D【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及其各基因型频率之和均等于1。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a基因频率的增加,A基因频率减少,则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AA个体数量不断减少,Aa个体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因此Ⅰ代表AA的频率,Ⅱ代表aa的频率,Ⅲ代表Aa的频率。【详解】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频率不断增加,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A错误;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B错误;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如Aa自交,C错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D正确。4、D【解析】

由图可知,本实验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来培养,A错误;B.图示实验步骤中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保温时间与上清液中放射性没有关系,B错误;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开,在分别检测其放射性,C错误;D.噬菌体侵染噬菌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的遗传物质,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5、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Ⅱ-4和Ⅱ-5患病而女儿正常,可推测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又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A错;Ⅱ-3的致病基因中,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而乙病的致病基因则来自Ⅰ-1,故B错;Ⅱ-2只有一种基因型,为aaXBXb;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分别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故C正确;若Ⅲ-4和Ⅲ-5结婚,他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2/3AaXbY,所以他们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2/3×1/4)×1/2=5/12,故D错。考点: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6、B【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生物进化的结果形成生物多样性,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性染色体隐性XBXbXbYXBXB或XBXb1/4【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遗传系谱图分析,由图可知Ⅱ2的父亲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遗传给Ⅱ2,所以Ⅱ2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其基因型为XBXb,Ⅲ3基因型XbY,Ⅲ2号可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红绿色盲是性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2)由图可知Ⅱ2的父亲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遗传给Ⅱ2,所以Ⅱ2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其基因型为XBXb。(3)根据系谱图中Ⅲ3的表现型可知,其基因型为XbY;Ⅲ2号可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4)根据Ⅲ1的基因型为XBY,Ⅲ2的基因型1/2XBXB或1/2XBXb可计算,图中第Ⅳ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1/2×1/2=1/4。【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最后一小问,主要是Ⅳ1是已经存在个体。8、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45/16MmZHZhMMZHW×mmZhZh雄鹅有2个FREM1基因,而雌鹅只有1个(FREM1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不同性别的鹅携带FREM1基因的数量不同)【解析】

根据“正常眼基因H对豁眼基因h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说明鹅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而M和m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控制豁眼性状的相关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律。又因为正常眼基因H对豁眼基因h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M的存在是h表现的前提,mm时为正常眼,因此豁眼鹅为M_ZhZh、M_ZhW,其他基因型都表现为正常眼。【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与豁眼性状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为MmZhZh×mmZHW,则子代豁眼鹅(MmZhW)出现的比例=1/2×1/2=1/4;用该豁眼雌鹅(MmZhW)与MmZHZh杂交,理论上子代中正常眼雄鹅(M_ZHZh、mmZHZh、mmZhZh)所占比例=3/4×1/4+1/4×1/4+1/4×1/4=5/16。(3)一只正常眼雄鹅与基因型为mmZHW的多只雌鹅交配,子代中正常眼和豁眼比例约为7:1,即豁眼占1/8(=1/2×1/4),说明该雄鹅基因型为MmZHZh。(4)由于正常眼雌鹅与纯合正常眼雄鹅交配,子代中豁眼(M_Zh_)和正常眼的比例接近相等,即各占1/2,则亲本的基因型是MMZHW×mmZhZh。(5)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雄鹅FREM1基因的表达量是雌鹅的2倍,此现象最可能是因为雄鹅有2个FREM1基因,而雌鹅只有1个,即FREM1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不同性别的鹅携带FREM1基因的数量不同所致。【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明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9、次级精母细胞丙⑤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③④8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染色体颜色错误【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染色体复制,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分析图2: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二者属于次级精母细胞;④是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间、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⑦有丝分裂末期。(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②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对应图2中的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的⑤过程,其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主要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曲线②③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曲线②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据图分析可知该雄性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会出现8条染色体。(5)图2甲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是该图中细胞质应该是均等分裂的,且染色体的颜色也是错误的。10、基因突变基因的表达RNA聚合破坏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服用结构与生长因子类似的物质)【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